搜索
达墨的头像

达墨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10/11
分享
《《画心》》连载

第一十九章 清廉正气

人逢喜事精神爽。须正国今天特别高兴,喉咙里面还不时哼出小曲。那是老电影智取威虎山的片段。实太太高兴,因为这是他到新的单位巡视中,攻破第一个山头。之所以高兴,这是政府的一个要害部门,自然要害部门的领导也不好得罪,但是他还是得罪辜声虎了,这是党组织交给他的光荣任务,必须以党性原则去执行。

虽然他在外面非常严厉的表情,可一回到家里,须正国又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他的幽默与风趣令家里欢乐无比,家人们有说有笑,幸福和谐。

今天一回到家中,就把收音机开到最大声,一边炒菜一边收听新闻,还哼着不知名小曲。吃饭时,他一边呷着小酒一边给家人讲历史故事,讲中共党史,讲反腐倡廉。儿子都吃完饭了,他还一边喝酒一边拉着儿子须刚聊天。

看到父亲如此高兴,须刚不无故意打趣道:“今天又攻破一个山头?”须正国一怔,嘿嘿笑道:“总是瞒不住你小子!”说完又美美地品尝一杯酒。

那是一种胜利者的幸福,须刚知道,父亲自从这几年担任巡视组长以来,每当工作中取得进展,才会喝酒犒劳一下自己。他知道这既是一种放松,也是对自己工作满意的奖赏。

“老头,你就不怕人家打击报复?”须刚说完连忙自助地说,“有你儿子他们不敢把你怎么样啊!”须正国一愣,立即激将道:“你们公安干警不是保护我们的保护神吗?”“当然得保护,”须刚则脸一沉斟酌用词说,“但保护的前提是要知己知彼,暗箭难防啊老同志。”

“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须正国执著地哼哼一声强调,“你怕死,我怕死谁来与腐败分子作斗争?”须刚则是嘿嘿一笑,不无提醒道:“那也不能太……”“不较真怎么行!”须正国接他话说道。须刚摇摇头自言自语说了起来――

说最近他在网上看到西部某地一名纪检干部惨死在家门口的警情通报……“在家里不要说这些东西。”须正国阻止一挥手阻止道。然后是看了妻子张志华一眼。“你儿子说得对!” 张志华眼睛一闭,提醒加警告,“你可别得罪太多人啊。”须正国张了一嘴,然后瞪了儿子须刚一眼。

“你们真是瞎操心!”母子俩看了一眼,不敢再往下说,知道说下去他会生气,甚至会发火。须正国心想,幸好有些事没跟你们讲,不然你们又要一惊一乍,啰嗦半天没完没了。

有件事须正国至今记忆犹新,上个月的一天早上,他去公园晨练,没想到在公园大门口与一位曾经被调查的干部相遇了,那人在怔忡中认出他后,劈头盖脸就大骂他不是人,说把他的前程给毁了……

面对侮辱与恐吓,须正强忍怒气,回了一句:“我是共产党员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那人听后,气急败坏中,捏着拳头冲了过来,一米八七的大块头,气势汹汹,须正国一边退让,一边好言相劝,你打死我也没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当大家听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后,纷纷为须正国敢与腐败分子作斗争的人说公道话,有的还赶紧报了警,对方见势不妙,连忙溜走了。

还有一次,一个被调查对象则直接电话威胁他说:“须正国你别把事办绝了,你家的住址,我们都知道,多个朋友多条路,抬抬手算了吧,否则……”想到这些,须正国似乎觉得这些人虽然下作,但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断了人家的财路,还要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但他并没被恐吓所害怕。

他相信邪气压不过正,这些人胆敢怎么样一个正直的人,无疑都是自其灭亡,这是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敢与党纪国法对抗,就应该受到惩罚。这也是他的职责所在,必须全力以走赴。

正当一家人默默地吃着饭时,收音机里突然播报了“潇湘风纪”,这是一个知名的反腐败新闻评论节目,播音员通报了一起非常恶劣的打击报复纪检干部的案例。播音员说,常林市法院原书记员何某酒后无证驾车冲进市委大院,踹开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的办公室,殴打市纪委书记,并砸烂办公用品……

等播音员一出口,一家人便不约而同地看着须正国。“你们看着我干吗?”须正国放下筷子,不无气馁地说,“这种人不会有好下场的,这是与党为敌。”“听听话啊,须正国你可给我小心点啊!”

面对妻子张志华的提醒,须正国带着生气地样子注视着妻子说,“你激动什么啊?反腐败斗争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哪有那么容易战胜敌人的否则还要我们这些人干吗?”张志华身体一扭,背着对着他说:“离你须正国国家就不要反腐败了?”须正国对此嘿嘿一笑说:“人多力量大嘛,反腐永远在路上。”

说着,他还很轻松地拍拍身边的妻子说:“放心吧,老太婆,正义者是不会死亡的。” 他眼神里饱浸着职业的坚定与批判。“哼!我看你是自不量力!”对此,儿子须刚也劝说道:“保重啊老同志,革命尚未成功!”

视线又转向儿子,须正国看了儿子一眼,背着手,气宇轩昂地走出门外。

望着夜幕下的天空,灰濛濛一片。须正国想,他自从十八岁参军到部队,进入革命的队伍,上过战场,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遇到的危险远比担任巡视组长的危险要大,不都是挺过来了。

革命自然是需要成本的,当然是有风险的。但总是不能有风险就坐视不动吧。那样,跟那些走上了歧途的人有什么区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光明大道,就是因为有他们这样的人才越来越宽广。

就拿今天与辜声虎谈话以后来说,电话、信息不断。说情的,打探情况的,甚至软硬兼施的都有。难道这样就不干了吗?难道就此妥协吗?绝对不可以!须正国在心里说巡视工作就得罪人的事。巡视工作作为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肃贪的利剑,此项工作享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无论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群众,都把“巡视组”作为当代的包青天,为民愤与官冤提供了可靠的倾诉通道,必将在历史上大书特书,为后世所借鉴。

不过,须正国心中也有许多苦恼没处诉,几年来,巡视工作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都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就拿巡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来说,巡视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5加2”、“白加黑”地干工作,个个都是“拼命三郞”还可以说也,但工作强度大外,被巡视单位的不配合也让巡视组没少吃苦头,“之前有单位就是不给审查材料,拖时间,现在有规定,必须上交材料,被巡视单位就在别的上面动脑筋了”。

为让巡视组的人们日子过得苦一点,阻止他们巡视工作,有时入驻单位在饭菜上“做文章,动手脚”,不是特别咸,就是特别辣,反正让你吃不下去为前提;有的单位办公环境设障碍,不是电锯响,就是刷油漆,就是想让你呆不下去。

通过以上事件的分析,就可以看出,当前反腐事业的艰巨性与反复性会一直存在。古代,清官反腐是人们最熟悉的反腐方式。千百年来,包拯、海瑞等一批批有良知的官员以其刚正不阿、秉公执法、舍生请命、除暴安民的政治品格留下了千古美名,深受世人的爱戴和称颂。清官的出现,为历代士大夫树立了道德的标杆,对于封建政权的维系和巩固,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为当代清官的代表,巡视组的官员们干的当然是得罪人的活儿,在中国的人情大于天的观念里,他们这些让人觉得格格不入甚至冷酷无情,但反腐是场输不起的战争,如果追究之弦不能绷紧,一张一弛,势必造成政策上的随意性。

张时从重、从快、从严,弛时从轻、从慢、从宽。那么我们的反腐必将反复、必将反弹、必将前功尽弃。这是群众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党的宗旨与事业不允许的,让他们得罪人到底也是历史的选择。就让人民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让历史给予他们全公正的评价吧。

想到这儿,他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大了。正在这时,他手机发出了“叮当”一声。须正国像是早有预感似的看了一眼,露出胸有成竹一笑,知道该来的总会来的,这又是一条威胁他的信息:“老家伙别把事情做绝了!”

“既然你敢站出来,我就绝对不会怕你。”须正国在心里说。他更加坚定了与腐败分子作斗争的决心,决定要向优秀纪检干部李泉新学习,学习他“没有不能揭的黑、没有不敢碰的恶”的精神。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回答“四个意识”是否坚定的,最忠诚的答卷。

“只要做到问心无愧,你们想干什么就来吧,反正与腐败分子作斗争是我的责任。” 他在心里对自己说。

须正国之所对威胁甚至对死亡都不害怕,因为,他时候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不为色诱,不为财所动,更不会为人情而左右,他的工资卡由妻子张志华保管。

上班前,妻子张志华会从他口袋里掏出那个透明的塑料袋来看看,袋子里的钱看得一清二楚。他袋子里不会超过500块钱,少了时候她就会给他加一点,让他就急的时候用。妻子张志华说。儿媳妇张玲想给他买个真皮钱包,须正国不肯,说用塑料袋包钱,不占地方。

不过,须正国也有“土豪”的时候,那就是回老家过年都会给父母塞钱。母亲看着他一下拿几万块出来,立即露出几多不安来,说身边儿女都很孝顺,她不愁没钱用。须正国看出了母亲的心思,说:“妈妈,这钱你放心大胆用,儿子的钱是干净的!”他这样做,只想尽一个儿子的孝心,因为他难得回家一次,总想让父母生活好一点,养育他成长不容易。

他严于自律,从不借公家名义私车公用。在儿子须刚没买车的时候,一家人就坐大客车安徽乡下的老家;有了私家车后,就坐自家的车回老家。还在车上时不时,不无感恩地说,党带领导全国人民致富奔小康了,我们要知足啊!儿子媳妇知道他的用意,连忙说,“相信我们老爸,有你这样的榜样,我们一定不会掉链子。”

过年过节时回家,须正国习惯住在最小的弟弟须正华家。须正华夫妻也在政府机关工作,虽然有些不愿意,可也不好推辞,他们夫妻是怕他来,又盼他来。

怕他来,是因为每次都给他们上政治课,提醒他们做人一定要低调,不要张扬,不要打着他的招牌办事。盼他来,是因为须正国“墨水”多,记性好,家人团聚时,他有说不完的故事,特别是晚辈们,更喜欢听他说话。

有团聚就有离别,每次离别要回蠡湖时,母亲和兄弟姐妹出门相送,面对她们的依依不舍,须正国总是含泪向母亲们挥手告别,上车前不忘补上一句:“妈妈,保重身体享受幸福晚年!”

丰裕村是须正国的老家,因村北状如屏风的高山而得名,周围青山环绕,浣若溪曲折蜿蜒,穿村而过,随处可见数不清的小巷子、古祠堂,以及各具特色的石桥。据介绍,丰裕是以舒姓聚族而居的村落,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明清鼎盛时期。

村落枕山环水,地域开阔,清风拂过,远方雾气朦胧处,蔓藤摇曳,古老的水车下,隐约中映出游人的笑脸。沿溪水而上,青砖黛瓦的徽派建筑高低有致,缭绕的雾气,氤氲出屋瓦房檐的水润欲滴。

丰裕村,这片位于安徽黟县东北约6公里处的山水古村,恍若是大自然研开了一方上好的徽墨,在这里晕染出最美的江南写意。 漫步村内,流水潺潺,水鸭偶尔掠过水面,小孩戏水玩闹,妇女溪边浣洗,扰动着村子的平静

那是水墨重彩处,田园有人家的美好景致。穿过古径幽幽的青石板路,古朴别致的水乡古韵伴着浓郁厚重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放缓脚步,细细体味。 最有名的是这里的孝文化。相传明嘉靖年间,村民舒善天进京赶考,中探花却不赴任,只为能在家照料体弱多病的母亲,嘉靖皇帝专门下旨兴修“孝字牌坊”,以嘉奖舒善天的孝行。

明万历年间进士舒荣都在外为官,因担心父母在村中无人照顾,便把自己的妻子留在家中尽孝。后其因多次弹劾魏忠贤而被迫害致死,崇祯皇帝下旨为其修建了“九檐门楼祠堂”。

九檐门楼即墙头须建有一长八短九个飞檐,是封建社会宗族祠堂的最高规格。村里人的“孝道”还被写进不少舒氏后人的家规家训,村里特别看重为老人过生日的习俗,寿宴也成为这里村民最隆重的家宴。

对此,每次回到老家时,他总会村里看望一下年长的老人们,或包个红包,或送些礼品。老人们见到他时,无不引他为自豪,说咱们这村的“孝道”在他身上得到了传送。村里的老人们更是教道后人时,都要求他们以须正为榜样,做官不忘本,为国家分担责任……

每当受到乡亲们的赞扬,须正国总是嘿嘿一笑说:“他只是做一个后生应该做的事,没有国家哪有我们幸福的一个个小家,小康路上一个不能拉下。”于是村里人们对他竖起大拇指称赞――好官、孝子。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