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麋鹿美丽的头像

麋鹿美丽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2/11
分享
《心书之语》连载

第二十二章 今非昔比

读老舍《四世同堂》有感


春马上就要完了,柜子里的新春装要马上拿出来穿。可在家里总有许多不便,所以便想等有空出去走走时,再拿出来穿吧。就这样在等有空之中,春天悄悄流逝了。一年复一年,一春复一春,而那些着装总没穿上几回,都旧了。

(因为那时我在家乡办米厂,整天在打米车间,灰尘漫天的,怎么穿新衣服?那时最大的愿望,莫过于穿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不被漫天灰尘围绕,这样平常的希冀总是很多年没有得到现实。)

然而走在大街上,看见专卖店里琳琅满目的衣服,总忍不住想买一两套的欲望,以备不同季节换上。而再买时,想起柜子里的那几套,这些衣服真没多少时间穿上,人的年岁却在这种日常中不觉增长了,衣服式样也早过时了。

一年一度的春光总让人也显示出特别的色彩,春天起码皮肤比较光泽,看上去显得比平时年轻,心也比较雀跃,总在乡间的某个野外逗留。野外空旷无人,开阔明亮,有清澄的春光,有绿草的清凉,有无人至的宁静与豁然,还有至人心灵深沉的雅致,有一轮红日独自升起,有一片晚霞慢慢燃起。一切都是那般的静谧,如一个远古。

在这远古神秘的春天,《四世同堂》终于看完。三大册《惶恐》(第一部),《偷生》(第二部),《饥饿》(第三部)。这是非常出乎意料的。本是准备看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没想看到那只等爱的狐狸,浪漫之余,总会触动现实,于是就看起了《四世同堂》,也是受老舍《月牙儿》里的情绪感染,那清浅而刺骨的文字,那一无助而最终堕落的母女,人性隐藏的脆弱与恶,让我对老舍的文字有种特别想亲近的欲望。看来看书也看缘分。

看完的感觉,它不同很久前看的《四世同堂》。很久前的《四世同堂》是从老同学志那借来的,曾经我的短篇《斯年憔悴》里写过她。一个才情浪漫的女子,现今确实沉寂了,不知是庸俗了,还是现实了,不再写丁点的东西,也不再有丁点的文学浪漫情怀。

记得有一次,我就自费出书的事跟她谈论。她说,你不会是疯了吧,两万块钱不会用来吃喝享受,出那东西干吗?

我就说:自己爱好,留给子孙啊。

她却连忙反驳我说:你最好头脑清醒点,就你那样的爱好,自个藏着就得了,别是祸害了子孙后代!

我听了,感到十分震惊。难道这就是我年少时志同道合,帮我打字改文的女友?确实我的第一篇石首报上的小豆腐块,还是她帮我打印出来投稿的。这才几年过去,居然如此天壤之别!真是今非昔比,听着只觉岁月沧桑。

记得还是个灿烂的夏天,我住天鹅洲时,志来我家索要那本书,手臂就是棕色的,我的手臂亦是棕色。因为天鹅村村部我的房屋向西晒,太阳非常烈,手臂晒成了棕色。而志在城市,她的手臂怎么也成了棕色?我就不知道了。

而《四世同堂》里就有那一对对棕色的手臂,上海城里人的特征。似乎是说上海城里的女生总穿短裙短袖子,由此夏天过去,手臂都晒成了棕色。写的很日常,很诙谐,也有战争,却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浪漫气息,也能感受到战火的烽烟。感触很深。

每每看到类似“这平静日常之中响起刺耳的枪声,上海滩平静的海面就被打破了”这样的文字。心中便有种不自觉的抽动。说真的,那种抽动特别难忘。而今这个版本的《四世同堂》,几乎看不到那样充满风情的场面,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不知是这个版本与那个版本不同,还是读到的年代太不同。总之,这里面丝毫没有那里的情致,全是硬的战争描叙,看的没有一点情趣。而对写战争的小说,还来要求情趣,似乎很不实际。但还是有些想说,于是写了这篇《今非昔比》,与大家共勉吧。


总感觉这个版本《四世同堂》里的人物言语有些雕琢的痕迹。只在表达作者自己的心意,它完全可以淡浅点对战事的谈论。因为一个真正的平民对战争不会谈得那样深刻,只要一点意识,就足够了,也不失真。尽管是北平城的平民。

一群平时积怨很深的人,面临日本的侵入而失去了主张,而集在一起谈论战争的事,各怀心态。这炮轰的世界,总让我回想起在天鹅洲老家的时节,特别是故居的春节。太阳高照,天气晴朗,天鹅村各小组各农家的农人,年轻老少都穿着新衣服,在空旷亮堂的乡村大路上边走边玩。有的大人手拿鞭炮,象孩子似的一个一个地放,隔一段路,鸣一下。有的仰望着路边人家门前贴的对联边走边念,不小心撞着了路上溜达玩耍的小狗。路旁的树木枯枝林立,春一样的柔丽温暖。因为有阳光照耀,有农家窗口的炊烟袅袅;有亲切的谈欢笑语,有一个大的暖和详实的村庄,让人情绪处于如此的安逸与幸福中。即使田间已一片光秃没种任何作物,但人的心却是充实的。这个农村亦是欢乐的。它倒与老舍笔下的小羊圈形成鲜明对比,但又有着某种相似之处。那种隐藏的安然,如故村流淌过的气息,在小羊圈平安的岁月亦流淌过。永不消失,尽管战争破坏了小羊圈里的现实,但那种隐藏的居家气息在夕阳西下宁静的黄昏,会重现,流淌。

这是我看到战争中的小羊圈,不断回想起故居天鹅洲的原因。因为天鹅洲在几次历经洪灾之后,年底的气息便是如此。尽管没有历经战争的残酷,但自然灾害的后遗症,依然残酷,依然醒目,印象深刻。

它们都隐藏着一个深刻的渴望,这种曾经的祥和能快些恢复吧,亦把人回复到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中去。它是读者,亦是作者的渴求。更是那些深陷战乱中国人民的渴求。也是历经灾害的天鹅洲人的渴求,所以那幅安然图景就不断闪现我脑海。

这与多年前读的《四世同堂》感觉完全不一样,印象中,从前的《四世同堂》里有个战乱中穿着时髦衣服的女子,坐在一个相对宁静的江边和坡上,同一个男人恋爱着。具体恋爱着的情形怎样,不记得了。但这个情节记得十分清晰,那女子似乎是招第吧。当时我就被她的生活态度吸引过,觉得这种女子未尝不好,心真大,性乐观,即使战乱,也阻挡不了她的青春恋爱。尔后就是老舍对日本飞机轰炸北平之后,北平城下,各个角落呈现的那片死寂与白光的描叙。十分荒凉凄凉的感觉。有种无言的悲哀,渗透你的精神灵魂。他没有渲染任何战乱的场面,但这种静默的死寂与白光,真让我有种亲历战场的悲愤。

因为96,98的洪水袭击天鹅洲时,也曾是十分的荒凉凄凉,当洪水在夜色中吞灭我的村庄,我的房屋,在月光下,呈现一片白色水域时,那片静默的死寂与白光,与老舍笔下的战乱的场面描写,有着一样的震撼力,击打了我。

看到瑞全准备出去前与招弟的那回,多年前印象中的那个女子就是招弟了,可能是她与瑞全在战争前有过一段恋情,而留在深刻记忆中的那个镜头,就是他们曾经的恋情时光。只是这个版本里,将那些全部删除了?那个清纯美丽的招弟,最终成了无耻卖国的特务,然后又死在了自己恋人瑞全的手里。这样设想比较合适。但不知这个版本为何要删除那些部分?也许是我记忆产生了偏差,把某个别的小说情节与《四世同堂》的连到了一起。


后面,这安详悲伤的场面,的确在小说中出现过。就是那一幕在往后的饥荒年月不断出现在小羊圈穷苦人的记忆与脑海里。那种安详已成为记忆,珍贵。想来,会读书的人的预感与想象都是发达的,可能读者所想象到的场面,就是作者后面所要写到的,他们已形成一种情绪上默契。


      老舍以后的确写到过几处。

有一处是,小妞不肯吃共和面,每天吃饭定要吵闹一阵,当然最后小妞饿死了。正是这样的境地下,作者用苍凉的笔触写到北平的情景:

这晴美的夏晚,还有晚霞,还有蜻蜓与蝙蝠,而没有了孩子们的笑声。天色越美,院中倒越显示出静寂,静寂的可怕,大家唯一的希望,就是赶紧躺在床上……

要是这情景放在往常,会是多么安详幸福。而在战争无情年代,这世界一样的夏晚,晚霞就是如此的凄凉。怎地不让人不断回想曾经美好的时光?这也是我一再忆起从前所读的那部《四世同堂》与这个不同的原因。它无非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如小说深处隐藏着小羊圈安详幸福的图景一样,一种对和平美好的渴望。一种今非昔比的哀伤。



书小记:

我感觉从前能这样守整的看完一部小说,真是挺幸福。

现在几乎很难这样守整地看完一部小说了,每天都在网络,手机里耗!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