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微风的头像

何微风

网站用户

其他
202104/14
分享
《清代戏曲《梅花缘》编译和释评》连载

第一十三章 第十一出 亭饯

【原文:第十一出 亭饯】

【捣练子】(外上)新快婿,旧名师,女爱儿娇两有之。只为功名留不住,教人无奈是离别。

“俊骨英才气俨然,临行赠汝绕朝鞭。云衢不用吹箫侣,月里嫦娥爱少年。”老夫方淡然,有女素梅,年方及笄。欲求宅相之贤,先极东床之选。前日桂庵来为王生聘定,老夫颇觉称心。细细想来,姻由天定,事岂人为?从前一见留情,计谐占凤;今虽六礼伊始,快睹乘龙。原欲招赘入门,但恐他琴瑟念深,功名意浅,因约成名,方可完娶。昨来家辞别,拟今日登程,老夫特来离亭治酒相饯。你看那旁,桂庵车盖早到也。

【前腔】(老生)离别路,短长堤,都花占柳是男儿。送客不须垂老泪,人生事业要乘时。

(相见介)(外)“鱼龙变化及芳辰。(老生)云雨池边跃锦鳞。(外)安排青眼送行人。”方兄,今日令婿上京取应,小弟代他处分家事,整理行装,不觉稍稽在后,有劳久待。(外)小婿一切,诸叨照暎,足征古道照人。但他少年远出,你我还当教训他一番则个。(老生)原该如此。(同坐介)

【收江南】(生鞭马,副挑担上)才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恰早别离。走名场,迢递涉京师,指长安天际。正扬鞭,合共鸟争飞。

小生自与方府订婚,荏苒半载。恰逢春闱相近,收拾上京。来此已是离亭,看他遍地黄花,数行白雁,逼真秋满离筵也。春烟,接了鞍马者。(各见介)

【唐多令】(前)(外)雷雨变蛟螭,(生)全把泰山椅。(老生)奋云程,秋风万里。(合)稳跳龙门三汲水,平地里,一声雷。

(外)贤婿亭中少坐,黄兄与老夫主席相陪。左右,取酒来。待我与姑爷把盏,这酒便是状元红了。(生谢坐)(各坐介)(外把盏介)

【驻马听】(外)一盏玻璃,先兆红绫饼餤会。三春桃李,好将黄绢写新词。 这一去呵。 帝京直上紫霞梯,捷书早寄泥金字。才显我,识人择婿老庞眉。

贤婿此去,别无所谓,谨具朱提百金,琴剑一副,稍壮行色。(生)长者赐,不敢辞,敬当拜领。(接盏介)(老生)贤侄听者:我闻赠人以财,不若赠人以言。此去长沙,乃必由之路,我有故人叶子虚,住在城外无何有之乡,虽留冷眼,颇具侠肠。我今修书一封,吾侄带去。目今盗贼窃发,道路艰难,若遇此人,必能保护。左右,取书仪来。所物我嘱咐:

【香柳娘】到京师胜地,到京师胜地,少甚么花妖柳魅,怕胭脂污了你龙蛇字。 (生)不敢。(老生)我明春服阙来京候选,还可着你曲江饮晏也。 若看花得意,若看花得意,好把几重封,归来双付与。 (生)那个自然。(老生)拼离亭一醉,拼离亭一醉,眼见衰柳浮烟,远山横翠。

(生)老伯金玉之论,小侄当铭肺腑。就此叩辞,岳父,伯父请回,小侄去也。正是:分明眼底人千里,已过樽前酒一杯。(生下)

【尾声】(老生)送行人,人向关山远。(外)听佳音,捷报小门楣。(合)则要他驷马高车,不洒别离泪。

【编译:第十一出 亭饯】

【捣练子—方淡然唱】新接乘龙快婿,旧时宛城名士。女爱儿娇两情愿,烟波江上是天缘。只因功名要赶考,教人无奈是离别。

“俊俊儿郎,气宇轩昂。临行灞桥,赠你行囊。送出大道,赠你吉言。叮嘱叮嘱,切莫忘怀。云蒸雾绕,杳杳路远。吹箫弹铮,莫要贪恋。此去万里,志存高远。自古英雄,磨难多端。看那嫦娥,也爱少年。”

方淡然:老夫方淡然,有女儿素梅已长大成人,欲找到一个贤良有才的儿郎婚配。前天黄钺老弟为王生求婚,老夫非常满意。细细想来,姻缘本是上天注定,岂是人们能够主宰?以前看到廷睿就已留心,有意要将他招为女婿。现在虽然三媒六聘定下婚礼,他已成了我的乘龙快婿。原来本打算招赘入门,但又怕他贪恋儿女情长,失去了上进心。所以和他约定等待他进京取得功名,才能回乡完婚。昨天他到家中告辞,打算今天就去京城,老夫特此在长亭摆下酒筵为他送行。你看那边,黄钺老弟的车驾已经到了。

【前腔--方淡然唱】离别怅怅蜀道远,长堤短短风波险。远行千里是男儿,自古英雄出少年。送客不用双泪流,人生事业要从头。芳草凄凄从此断,占了花魁再团圆。

方淡然和黄钺相见。

方淡然唱:趁时光正青春,赶赴那大京城。夺取个云龙驾,戴上了大红花。

黄钺唱:跃出那钱塘水,腾身在青云里。脱去那旧时褂,戴上了大红花。

方淡然唱:华筵亭前来放下,安排千里送行人。

黄:今天令婿要上京赶考,小弟代他处理家事。整理行装,不知不觉来晚了,害你久等。

方:小婿一切事务,有劳老弟照顾和操心了,足可以证明古代君子般的行为真的是后辈学习的榜样呵。孩儿年纪青青就要千里远去,你我作为长辈还是要教导教导他一回。

黄:那是当然。

方淡然和黄钺一起坐下。

廷睿抽着马鞭,春烟挑着担子过来。

【收江南--廷睿唱】才了却相思怨,又变成远离别。前去那名利场,迢迢着京师远。指向长空望鸟飞,快马扬鞭莫停歇。

廷睿独白:小生自从和方家订婚以来,时光匆匆已过半年。恰好春试科举快到了,正好收拾行装上京赶考。来到这里已经是送别的长亭了,你看遍地黄花,数行白雁,真的是浓浓秋意正袭向那告别的筵席。

廷睿:春烟,过来接下行李。

廷睿和送行的人分别相见。

【唐多令】(方淡然唱)雷雨天呵神龙游。 (廷睿唱)老泰山呵稳坐起。 (黄钺唱)秋风万里奔前程。 (合唱)一跳跳过龙门去,跳过龙门三汲水,平地惊起一声雷。

方:贤婿坐下,你黄伯父和老夫在主位陪你。奴才们拿酒来,等我和姑爷喝一杯,这杯酒就是状元红了。

廷睿致礼后分别坐下,方淡然端着酒杯。

【驻马听—方淡然唱】一盏玻璃送行酒,预兆着前程万里腾云起。做了天子门生朝堂上,好将黄绸写新诗。 这一去呵。 双脚直上紫云梯,报来放榜好消息。才显出我人间伯乐识良马,选择下堂堂皇皇好女婿。

方:贤婿此去,没别的相送,准备了白银一百两,一柄剑一张琴,以壮行色。

廷睿:长辈赐予,不敢推辞,小辈敬领了。

廷睿说完后接过酒杯。

黄:贤侄听着,我听说赠人钱财不如赠人良言。你此去京城,长沙是必经之路,我有老朋友叶子虚住在乌有城外,虽然看破世俗红尘,但是颇有侠客心肠。我今天修书一封让你带去。当今各地强盗横行,道路艰难,如果找到这人,必能保你平安。奴才们,拿笔墨纸张来。听候我嘱咐:

【香柳娘--黄钺唱】到京师胜地,到京师胜地,到处是烟花柳巷,花妖木魅。怕胭脂粉钗呵迷住你少年才气。怕胭脂粉钗呵迷住你少年才气。

廷睿:这些事小生不敢。

黄:我明年守孝期满要到京城候选,补派后出去任职,还指望着到时候你博取了功名和你痛饮欢聚。

黄钺唱:若看到春风得意,若看到春风得意。好把那朝廷赏赐都领取,好把那朝廷赏赐都领取。

廷睿:当然。

黄钺唱:拼得离亭一醉,拼得离亭一醉。早已是眉黛浮烟云,远山含翠雨。

廷睿:伯父的金玉良言,小生铭刻肺腑,牢记在心。就此拜别,岳父、伯父你们请回,小侄这就走了。

正是:分明眼底人千里,已过樽前酒一杯。

廷睿离去。

【尾声】黄钺唱:送行人,送行人,人向关山远。

方淡然唱:听佳音,听佳音,捷报传回小门楣。

合唱:就要他四马高车归故乡,一去朝堂中皇榜,不洒离别泪千行。

【释评:第十一出 亭饯】

黄永堂在《任璇和他的〈梅花缘〉传奇》中写道:《亭饯》一出,没有一点生离死别的伤感,也没有什么爱情的眷恋,小姐回避,名正言顺由岳父赠金求名。故岱庵批曰:“长亭饯别何等凄凉,离亭送行何其高兴”。

长亭饯别是《西厢记》整本戏曲矛盾的焦点,戏曲中称作“长亭送别”,自《西厢记》诞生数百年以来,在舞台上演出成千上万次,其经典性不容置疑。长亭送别是莺莺送别张生前去求取功名的经典戏,整出戏在“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凄凉秋景中拉开序幕,充满了无限的悲凉和哀伤。写的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离别之痛。

《任璇和他的〈梅花缘〉传奇》一文中对于《亭饯》这出戏这样写道:“ 王廷睿……一经……有了夫妻名份,便安安心心挣取功名去了,没有爱的眷恋,情的牵挂”。《〈梅花缘〉新评—和黄永堂同志商榷》一文中对黄的批评提出另一种观点,认为任璇在《亭饯》这出戏中不安排素梅前来送别也未写悲凉之境的主要原因是不落《西厢记》的窠臼,其次这出戏写了黄铖交待廷睿到了长沙后可以找叶子虚解决旅途中的困难,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伏笔,另外廷睿和素梅的相思之情在之后进行了补叙。

----这里两位学者对《亭饯》这出戏提出了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批评,一种是肯定。通过全文来看这出戏,任璇在《探梅》中即已仿了《西厢记》情节,在此则完全写了和《西》剧不同情形的离别。可以肯定的是《亭饯》是慎重考虑后选择的写法,他不是不熟悉《西》剧的离别之苦,而是故意绕过了伤感的离别,把这出戏写成了现实生活中更真实的场景。在封建礼教严格约束少男少女行为的时期,虽然双方已订婚,但之间依然保持着较远的距离而不得亲近,凡事均由父母安排更符合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因此在布满欢快节奏的离别筵席背后其实埋藏着看不见的悲哀。加之廷睿本身即非常热衷于功名前程,岳父岳母以及黄铖都是热衷功名之辈,他们这场饯别在筵席间那些唱词表现了封建传统社会中的青年前去参加科举时父辈的美好祝愿,这些祝愿甚至一直都带着迷信般的神秘色彩。

“(外)雷雨变蛟螭,(生)全把泰山椅。(老生)奋云程,秋风万里。(合)稳跳龙门三汲水,平地里,一声雷”----这里三人的唱词非常有意思,正好和乡间至今仍然存在的某些风俗习惯互相吻合。比如乡下盖房开门时的唱词即与此类似。

这出戏里任氏没有安排素梅出场,绕过了情人之间悲伤的离别,完全是由他所赞成的婚姻观来决定的,他赞成的婚姻观不同于《西厢记》也不同于《牡丹亭》。他赞成的是纯洁的两情相悦,依照的依旧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梅》剧一直在前人才子佳人故事提倡的“情”和现实的礼教矛盾中挣扎和平衡,所以他潜心地安排这样一出戏。对离别之情在后面进行补叙。

《亭饯》描写了真实的社会风俗,画出了一幅更为可信的送别场面,这无疑是戏剧中的一个亮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其婚姻观的局限性让他没有进一步突出素梅的形象无疑也存在着一定的缺憾。任氏试图在传统礼教和反礼教的冲突中选择一条新的道路,折中地处理程朱理学和反封建意识潮流之间的矛盾。从中完全可看出当时的士代夫阶层既要保留男权社会的传统礼教,又要对不合理的、严酷的束缚进行反抗,甚至是变革,因此他在这种矛盾中越陷越深,挣扎喘息。

《梅》剧思想艺术水平虽然没有达到《西厢记》、《牡丹亭》等经典著作中的境界,但其试图折中处理传统与新思潮之间的矛盾另劈新途的理想主义式的浪漫创作,非常值得去研究和探讨。同时对认真审视大清王朝边疆地区社会生活状态和民风民俗也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