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俊科的头像

冯俊科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11/20
分享
《疑兵》连载

第二十九章 尾声(1)

尾声

1

几十年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徐徐拉开。人们惊异的发现,在乌蒙山区,在云、贵、川这个巨大的舞台上,被人们认为封闭、荒蛮、偏僻、落后,三线建设的单位却星罗棋布。几千家上万家,涉及到航空、航天、核潜艇生产、坦克火炮、枪支弹药等各个领域,比如贵州航空工业基地,西昌航天发射基地,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

这些领域今天的发展,且成果惊人世界领先,都是在那个时期,那个地方,那些人们用青春,用鲜血,用生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有这些,在当时都是深藏不露,严格保密的。比如,所有的钢铁企业以“林场”为代号,如青杠林林场、兰木林场、松林林场等;所有的煤炭企业以“农场”为代号,如大华农场、摩天岭农场、大河农场等;所有的电力企业以“牧场”为代号,如天生桥牧场、青山牧场、雷山牧场等。还有“黎阳机械厂”、“011基地”、“061基地”“XX信箱XX分箱”等,都是搞航空航天的单位或研究机构。

这些领域的建设者,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历史在相当一段时间,好像把他们忘记了。《共和国不会忘记》电视台栏目组的记者,去采访一位投身三线建设、已是80多岁的老人。老人长期卧病在床,弥留之际,对前来采访他的记者说:“三线建设是国家机密,领导没有通知,我不能告诉你们。”这样的老人很多。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最后,把三线建设的秘密,连同自己那刻写着时代烙印的躯体,一起带进了棺材里。

一天,凉透河的风雨桥上,来了一个老头。

这时的凉透河,早已是今非昔比了。风雨桥重新进行了修建,雕梁画栋修葺一新。大街两边盖着高楼,到处是民族特色的餐厅,卖着各种商品的高档商店,流光溢彩的广告屏幕,川流不息的小轿车摩托车,穿着时髦打扮艳丽的男男女女……

今日的凉透河,已成了贵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一万多人居住的繁华小镇。

这老头六十多岁,穿一身宽大的不太合体的衣服,干瘦干瘦的,眼睛很大,一条腿微瘸,看上去身体也还算硬朗。他坐在桥的栏杆椅子上,向人们讲述着自己那遥远的过去。人们这才知道,他年轻时是当兵的,先是铁道兵,打过仗。后来是基本建设工程兵,41支队的,在六盘江地区搞三线建设。

“我和我的战友们,修过简易公路,挖过盘江煤矿,建过火沾铁路,在打隧道时掉进了溶洞。洞底是一条汹涌的地下河,我被激流吞没冲走,就啥也不知道了。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溶洞里的地上,脚下是流水,头枕在石头上。好在我脖子上还挂有一个手电筒。打开手电筒,我看到身边到处都是石头,石柱,奇形怪状的,有些石头像野兽的獠牙。我开始爬起来走。我发现有的地方,空隙又小又狭窄,只能匍匐行进。有的地方很大很大,那洞足有一百多米宽,可以并列十几、二十辆军用大卡车。洞顶高达二三百米,洞长有好几公里。那里可以屯兵一个师,没有一点问题。后来手电筒没有电了,我就在黑洞里,磕磕绊绊深一脚浅一脚的寻找出路。看见有一点亮光,就赶紧走过去,到了用手一模,原来是一块发白光的石头。看到高处有一丝亮光,就拼命往上爬,好不容易爬了上去,抬头一看,还有好十几米高,可望而不可去。接着下来,我就继续往前摸索着走。反正是只要看到一丝亮光,一丝光明,我就往那里奔,往那里爬。可就是,根本无法走到那儿。这咋就像人生的路,看起来有前景,有光明,可走起来咋就那么难?不过我不怕,该死球朝上!”

“那你吃什么?”

“鱼,有水就有鱼,偶尔也能抓到鱼。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部队当年教育我们时常说的一句话。我就一直在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水有流出去的口,我就有走出去的路。这一点我坚信不疑。终于有一天,我走出了那洞,看见了光明,回到了原来的世界。我高兴啊,有了太阳月亮,有了花草树木,有了小河鱼虾,有了飞鸟蝴蝶,啥都有。我终于又回到了人世间。我激动,我高兴,我大声呼喊,开始四处奔走。可结果发现,每走了一二百米、三四百米,甚至五六百米,就会碰见悬崖绝壁。那悬崖绝壁高的,陡的,像是刀劈斧削一样,低的有一二百米,高的两三百米。四周全是这样,根本无法上去。我知道了,我被困在了这里。在这里,活着可以,出去不行。这就是命运。好在我在部队里受过苦,经受过生死锻炼,这里有桃杏野果,有蕨菜、折耳根、荠菜、野韭菜、野芹菜,遍地都是。还有泉水,水坑、小河沟里,有鱼有虾。我弄一些细软的藤草,晒干了编织成被褥、衣裤。这门手艺,还是当年在部队修公路时,跟苗族侗族布依族老乡学的。这里的温度不冷不热。也不知什么鸟,拉的屎里有没消化的稻谷,埋到土里能发芽,长高了能结穗。我开始钻木取火,琢石木做锅碗。就这样,我一个人在这里,有吃有喝的,世外桃源一般。”

“您二、三十年不说话,不难受?”

“说啊,有鸟,有鹦鹉,好几种鹦鹉,我和它们说。”

“那后来,您是怎么出来的?”

“有一天,悬崖绝壁顶上,坠下来几条绳索,顺着绳索下来了几个人,说是来探险的,为了寻找旅游景点,发展旅游事业。开始,他们把我当成未被发现的野人。我告诉了他们我的经历,他们就把我带了出来。他们说那叫什么天坑,大天坑,是个地质奇观,是个旅游的好地方,将来搞旅游时请我当导游。出来后,我理了理思路,才知道自己在那个天坑里,度日度月,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快三十年。”

一个骑着豪华摩托车的年轻人上了风雨桥,熄了火,坐在摩托车上,拿出一根红塔山烟叼着。他和周围的人一样,看着那老头,饶有兴致地听着那老头讲自己那过去的事情。听着听着,那小伙觉得有些不对劲,怎么玄玄乎乎的,说的像天书一样?后来,他实在忍耐不住,就骑上摩托车轰一脚油门走了。临走时扔下一句话:

“这老头,不是有病,就是老糊涂了。”

一个耐心的小伙子,发现这老头耳朵有点背,就大声说:

“大爷,三线建设那些事,太远了,我们只是听说过!”

“咋就只是听说过?我们还没死呢,有多远?我们是部队,是军人,弟兄们都是拿命干的。”

“您说的那些部队,早就撤销了,没有了。”

“撤销了?没有了?那么好的部队,咋会撤销了?弄没了呢?”老头很是诧异,“我说呢,我到处打听,找不到我的部队,找不到我的那些战友们。”听口气老头子想哭。

“大爷,您结过婚吗?”

“结过,年轻时结过。”

“老伴呢?您怎么不去找她?”

“嗨,我一个人在那坑里,蹲了几十年,找她干嘛。找到她,她现在儿孙满堂的,不是给她添乱吗?”

周围的人,都没再说话。这老大爷脑子清醒,人品善良,善解人意,令人肃然起敬。

也是,流逝的岁月和享受着现代生活的子孙们,怎么能把他和他的战友们忘记了呢!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