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好斌的头像

李好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7/29
分享
《烽火平原》连载

第一章 乡师星火——“特殊”活动

1 、“特殊”活动

中秋的鲁西北平原,天气格外清爽,阳光呈现出金黄色,几朵白云挂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

田野里,一片片成熟的高粱,满脸通红地在微风中低头又仰起;茂盛的青纱帐里,开始露出金黄色的棒子粒;草丛中传来“唧唧吱吱”的虫鸣声。似景如画的田园充满秋天的宁静,让人心情说不出的畅快。

平原县城西北三里远有明朝时一个任侍郎的大土冢。大冢周围方圆几十亩地内蓊郁葱茏,一大片苍松翠柏中掩映着石马、石羊及各种古老的碑刻,让人感到几分森然。浓密的酸枣树、荆棘枝刺将土冢遮得严严实实。这里是人迹罕至之地,只有一条杂草丛生的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通向大冢前。这里野草丛丛,蛇虫横行,令人毛骨悚然望而却步。大冢占地三四亩,站在冢顶之上,秋风徐徐,远处县城、村庄尽收眼底,近处走动的人影如蚁,茂密的庄稼一览无余。

此时在土冢上一小片没有荆棘枝的空地上,一群年轻人席地而坐在交谈着什么。原来,这是平原县山东省立第五乡村师范学校的一帮师生。为首的年龄大一些,个子不很高,四方脸型,皮肤稍黑,理着短分头,文质彬彬,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透露出洒脱与坚毅。几个年轻的学生穿着灰布长衫,留着整齐的分头,目光聚焦在为首的这个人身上,听他讲着什么。年长的这位就是五乡师一级的国语课老师李竹如,李老师正在向他的学生宣传马列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他们这是在秘密召开共产党员骨干组织生活会,进行马列主义读书会学习活动。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这个大坟冢就是东面任家庄在平原历史上有名的任侍郎的坟墓。任侍郎一生为官清正,最后病死在家中。他为大明朝鞠躬尽瘁,受到朝廷的褒奖,赢得这些石碑刻。可是看看他曾经生活的村庄,仍然是个破破烂烂的村子,老百姓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所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打烂这个旧世界,打倒封建军阀的统治,才能建立一个富强民主、人人生活富足的新世界……”李竹如老师面对现实说古喻今,给大家上了一节生动的思想动员课。参加活动的这几个党员学生和读书会积极分子分别是来自潍县的张一粟,平原县的高峻岳、赵毅,恩县的马诚斋,禹城县的王禄清、于春溪等同学。

说起平原五乡师,平原人都知道,这个学校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还有的是留过洋飘过海回来的。特别是李竹如、马霄鹏老师,都是从当时国都南京不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别看他们来平原时间不长,学生们已经都被他们渊博的知识所倾倒。李竹如老师家是山东利津县,原名李贻萼,字世华,又名李一凡。早在1922年,他在惠民中学读初中时,就受到王尽美、邓恩铭等革命思想的熏陶,1927年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后来回家乡公开宣传抗日活动,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缉捕,他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系。“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因南京党组织遭到破坏,他只好回到山东,同妻子季裕华到平原五乡师任教。他任五乡师教师,妻子季裕华任女生指导员。在这里,李竹如夫妇与国语课教师、共产党员马霄鹏夫妇相处共事。他们在彼此处理问题、发表个人见解、待人接物的态度等方面可以说是志同道合,特别是在谈话间,两个人的感情逐渐加深。期间,李竹如得知原来马霄鹏也是党内同志。这样,他们一起以秘密的方式在学生中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宣传抗日救亡道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真实面目和本质,在学生中成立了先进组织——读书会。会员自愿捐钱买书,互相轮流借阅,其实大部分书是李竹如、马霄鹏两位老师用自己薪水买的进步书籍。读书会规定,会员每读一本书,要写一篇学习笔记,交李老师和马老师批阅,从而督促大家读书学习,提高思想觉悟。会员们除进行爱国主义的时事讨论外,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学习和讨论。读书会成员后来发展到二十多人。由于当时国共关系紧张,一些地下党组织接二连三地遭到敌人的破坏,很多地下党员不慎暴露,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捕、杀,地处鲁西北的小县城平原,也处于风声鹤唳谈“赤党”色变的境地,所以马霄鹏、李竹如老师没有轻易暴露身份。

说起五乡师建立党组织的过程,这里面渊源是很深长的。原来读书会学生骨干积极分子马诚斋在放暑假回老家恩城农村中,秘密了解到,在山东省聊城师范学校上学的恩县同乡刘子蔚是共产党员(时任“中共鲁西总支”书记),他便利用放暑假时间,找到刘子蔚谈了对党的认识和渴望加入党组织的迫切心情。

鲁西北党的历史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刘子蔚是恩县人,父亲也是开名的乡绅。1929年,刘子蔚在平原县立中学入党,由同班同学马云翔(字凤云,曾用名马毅之)、李振山介绍的。马云翔、李振山于1927入党。早在1924年初,在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的宋耀亭(平原县铁路东中宋村人)与山东省党的创始人、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是同期同学,关系密切,在邓恩铭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来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2月宋耀亭与邓恩铭等其他同志一起被捕入狱,在狱中经受严刑拷打和利诱,他立场坚定毫不动摇,出狱后病逝)。宋耀亭入党后经常联系平原高等小学教师马绳武,给他邮寄进步书刊,传播革命思想。1925年的秋天,中共党员李宗鲁和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延伯真来平原县开展党的秘密活动,发展王旭鹏(国民党县保安队缮写员)、马绳武入党。作为班主任的马绳武发展学生积极分子李振山加入了党组织。1926年夏秋之交,中共山东地委派杨笙甫任平原县支部书记,领导李宗鲁、王旭鹏、马绳武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在县立中学、职业学校、小屯村发展了15名中共党员。接着,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改为山东区执行委员会,山东区委在平原建立鲁北地委(后鲁北县委、鲁北特委、鲁北特支),王旭鹏为负责人,负责平原、禹城、夏津、高唐、陵县等9县党的工作。王旭鹏经常在平原、禹城、高唐一带发动群众与土豪劣绅进行斗争,并发展了禹城南店村杨中一等人为党员。后来,党的工作遭到破坏,国民党反动派对平原县中共党员、共青团员进行两次大逮捕,党团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接着鲁北党的负责人王旭鹏病逝,平原党的活动进入冰冻期。只有考入县立中学的同班党员李振山、马云翔仍在进行党的秘密活动,发展了来自恩县的进步学生刘子蔚加入党组织。

1930年,他们在平原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鲁北临时委员会”,刘子蔚任书记,马云祥任组织委员,李振山任宣传委员,并在学校发展了十多名党员,单线领导平原、禹城、恩县党的工作,各县又发展了一些党员,成立了支部。各地党组织经常受到破坏,他们属于与组织失去联系后,自己又发展起来的党组织。他们在平原县立中学还编写党刊,进行党的宣传活动。由于活动频繁,一度引来国民党平原县政府的监视。之后,刘子蔚考上了聊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32年下半年,中共山东省委通过马云祥、李振山的介绍,找到他,在聊城组建了中共鲁西总支委员会,刘子蔚任书记。他走后,留在平原的几个下级同学又成立了“平原中心县委”,但由于1932年山东省委宣传部长宋鸣时叛变,几名党组织领导被俘,“平原中心县委”遭破坏,刘子蔚被通缉,后来靠家中父母花钱才平息了此事。

1934年8月份暑假的一天,在省立三师上学的刘子蔚,与在济南齐鲁高中上学的马云翔、李振山,三人相约在平原城南三十里远的田庄小学校里开会(现在的王庙镇吴闫田村)。他们三人研究成立“山东省委”事宜(因为此时山东省委已遭破坏),三人正在讨论着如何发展壮大党组织。此时,国民党平原县政府县长曹梦九接到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韩复榘指令,派人去抓捕四区吴闫田庄的李振山。曹梦九让警察局派两名警察去村里抓人。正是炎热的夏季,两名警察出了平原县城,沿着乡村偏僻的小路,在漫无边际的青纱帐里过了一个村又一村,步行三十多里地,直到快晌午时才赶到吴闫田村,到村里找到保长。通过村保长得知李振山在学校里,此时两名警察已累得口吐白沫,不愿意动弹,在学校外面派村长进去叫李振山。李振山出来后,毫无畏惧,说要回家拿件衣服。两位警察随同到家,李振山又说:“已经是中午了,你们走了一上午的路,也累了,给你们打些酒做几个菜吃饭后再走吧?”两名警察走了半天路,又累又乏,正巴不得呢,便欣然同意。李振山从院里到南屋,出了南院东门,想去通知正在开会的同志,正碰上同村从小一块长大的好伙伴田子胜。他让田子胜去学校告诉教员郭长荣,让今天来找他的同学赶快离开,有平原来的警察抓捕他。这样,李振山向南出村就进了青纱帐,成功摆脱敌人的追捕。田子胜(后来也参加了革命)一溜小跑到学校,将警察来抓李振山的情况告诉了他们。刘子蔚、马云翔,二人听到消息,飞快地离开。

穿越历史的时空,很多事件是相贯通的。2020年10月,当笔者在撰写李振山、刘子蔚、马云翔三人召开研究成“山东省委”这一内容时,平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石院,向我讲起,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秋天的下午黄昏,王庙公社青年教师石院到吴闫田庄村座谈采访平原党史情况。在昏暗的土坯房子里,躺在炕上的80多岁的原村小学教师冯云诰讲起那天俩警察抓捕李振山的故事。那天,那两个警察在李振山家又累又饿,幻想着吃一顿美餐,可是左等右等不见人影,感觉李振山可能是逃跑了,便赶到村小学校。当时,学校里只剩下吴闫田庄村的小学教师冯云诰。据冯云诰自己说,他也是李振山秘密发展的共产党员,那天他在学校是为他们开会进行服务的。俩警察到学校一看李振山跑了,看到完不成差事回去无法交差,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冯云诰给抓了,说他是通共分子,捆绑着押到平原县城,又送到济南监狱。据说这个案子韩复榘亲自审定,他审案子有个特点,就是把所有抓到的通共分子集中在一块审,审完当场枪决。审到冯云诰时,他说:“青天大老爷啊,我就是一个偏僻小学的教员,我哪里知道什么是共产党员啊?我冤枉啊!”被戴了高帽、特别爱听奉承话的韩复榘听后哈哈大笑,说:“我就知道下面这些人唬弄我,应付我,哪有那么多的‘赤匪’共产党啊!” 当场就把冯云诰释放了。

再说那天刘子蔚和马云翔没有直接回家,俩人在高粱地里躲了一夜,发现没有什么异常后才回家,组建新的“山东省委”一事未果。李振山离开家乡去了聊城,不久病逝在外地。但刘子蔚是共产党员的事,还是在恩县一带一些思想先进的青年们之间传开了。

就这样,马诚斋几次找到刘子蔚,经过深入交谈,刘子蔚认为他是正直向上、思想先进、值得信赖的青年学生,便发展马诚斋为中共党员,还给他详细讲解了平原党组织的发展情况。

马诚斋回到五乡师后,通过党的内部关系与马霄鹏、李竹如二位老师建立了党内关系。在二位党员老师的指导下,马诚斋又发展了赵毅、张一粟、高峻岳等几位读书会骨干入党,并正式成立了平原五乡师党支部。马诚斋任书记,赵毅任组织委员,张一粟任宣传委员。为便于开展工作,两位老师暂不任职,主要通过组织“读书会”核心小组进行活动。

党支部为了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对发展党员工作是很慎重的。党支部掌握的原则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对象以“读书会”会员中经过较长时间培养、考验的骨干为主。1936年春天,支部又发展了王禄清、于春溪、于忠等人入党。党支部5名党员在马诚斋的带领下,到济南一乡师,与中共济南市委书记赵健民取得联系,联系上组织关系,在上级党的领导下有组织地开展革命活动。

师生们在城西北土冢上的活动,就是他们利用假日进行学习开展组织生活。为了不引起国民党平原县党部反动派的注意,他们不断变换活动地点,时而在城西北的松树林里,时而在城西的土岭上,有时在城南的大冢上。在这些地方,以组织学生野游的方式开展组织生活名正言顺,又避开学校反动分子耳目的监视,既安全又能结合农村劳苦大众的现实生活对大家进行思想教育。

李竹如老师特别善于动员讲话。讲到动情之处,他站起身来,望着远方一望无际的鲁西北大平原,对着求知若渴的同学们,挥手说:“我们通过学习马霄鹏老师讲的《马克思科学社会发展史》《资本论》和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大家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当前,我们国家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盘踞我东三省,内有国民党玩弄专权,贪官污吏遍地,地主、资产阶级压迫得人民喘不上气来,全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打倒土豪劣绅,消除阶级剥削,推掉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向苏联社会主义国家那样办起集体农庄。到那时,这周围一大片、一大片的盐碱涝洼地,都会长出茂盛的好庄稼,我们美丽的鲁西北将会变得更加富饶。但这一切,不是空口说得来的,要靠四万万同胞的觉悟,靠我们各位同学的努力去唤醒、去实现。”

其实每次学习,李老师所说的,大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都深有体会,但经过李老师和马老师系统地总结和点拨,大家感觉确实就是这个道理。自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不断地被列强割地赔款。封建统治阶级赔钱赔多了,就加重了对老百姓的盘剥,特别是国民党反动派不顾人民的死活。连年的军阀割据、混战,这些统治者和地主豪绅就向底层的人民群众下手,牺牲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利益,统治阶级层层施压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国民党政府、地方豪绅他们在乡镇基层地方都设有基层团练,有的叫民团,直接上农户家里去抢,老百姓拿不出,他们就暴力抓人,老百姓只能用粮食和钱财去换人,其行为与土匪不差分毫,阶级矛盾进一步加重了。

还有地主剥削农民,主要靠出租土地的形式。出租有死租、活租、小种等形式。把土地长期租给农民,地主不管投入产出,不管年景好坏,完全按约定租率收取定额地租,租户往往要将半数收入交给地主,歉收年份则所剩无几,这是死租,又叫大种地。活租是地主租给农民耕种,投入完全由农民负担,收获后分成,一般为地主分30%。还有的活租,佃户只投入劳动力,地主投入物资,一般二八分成,地主占收成的80%,这种活租又称为小种地。各种形式的租地除交租外,还要给地主出劳役、打更护院、打杂、干零活,这些都是白干的,没有工钱。

放高利贷是地主盘剥农民的另一种形式。农民遇有困难,被逼向地主借债。尤其是遇灾荒年歉收,承租地主土地的佃户无法交齐地租,只好负债。借、欠之债,3分利息,按月结算,利息成本金,越滚越多,就这样一年下来,利息是本金的几倍。一年还不清,就导致年年还不清,甚至几辈都还不清。还有一种“放青”的实物债,即农民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向地主借粮,几个月时间就要成倍偿还。为偿还钱粮债务,不少农民失去土地。特别是在特大灾荒之年,卖光土地的农民比比皆是。有的地方1斤粮食就换2亩地,1处宅院仅抵几斤粮,广大贫苦农民在生死线上挣扎。

还有遇到干旱、洪涝天灾,即使条件较好的老百姓也过不下去了,只好变卖家中仅有的田地,成为赤贫佃户,再赶上二次天灾,老百姓就变卖房产,真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只好流离失所去要饭。很多年轻人铤而走险,拉杆子当土匪。除了官家的民团大土匪,还有多如牛毛的小股土匪,这更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前些年离县城不远,平原四周土匪遍地,直到曹梦九来平原任县长后,大力剿匪,消灭了几十股土匪恶霸,平原县境才平静下来,但贫困仍是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

因为是休息日,师生们回到县城,跟随李老师到他家中。他们家在师范偏对门陈家,陈家是一个大户人家,家中房子比较多,就把闲置的两间房子租赁给李老师夫妇。学生们和马霄鹏夫妇(马霄鹏夫妇住在学校宿舍)经常在休息时间到他家来,开会学习。师生们正在屋子里谈话间,忽然传来一声“李老师在家啊?”原来是教授国语的马霄鹏老师来了。马老师坐到大家中间,在尊敬的老师面前,师生们无拘束地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当天的野外活动、读书会情况,对国民党时局进行分析,讨论下一步党组织读书教育的方向,两位老师对同学们的学习认识思想进步感到由衷地高兴。李老师的妻子季裕华看到师生们的到来,忙里忙外,烧开了水给大家沏茶。师生们每次聚会,她都热情接待,当好“贤内助”。她知道他们是“学生同志”关系,对丈夫的工作非常支持,每次他们师生谈话,她都会绷紧安全这根弦,在院子门口摆弄些花草什么的,注意周围人的动静。

30多岁的马霄鹏老师,四方脸型,有些卷曲的头发梳向后面,文质彬彬,却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世间万物。他生在微山湖畔谷亭镇西陈丙庄一个中农家庭,自幼性格温顺,聪明好学,在私塾读书一直是“尖子”,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济宁甲种工业学校。由于家中困难,没有钱在学校入伙吃饭,他便每星期回家带煎饼糊口,成绩却一直是优等。1923年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心理系。1927年正是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蒋介石背叛革命,制造了“四一二”惨案,无数共产党人流血牺牲,也有思想动摇者纷纷退党或隐退,还有的投入敌人的怀抱。而此时,革命觉悟不断提高的马霄鹏,在这白色恐怖的紧要关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他在学校积极组织广大爱国学生采取讲演、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形式,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的滔天罪行,并组织学生示威游行,国民党反动派将学校团团围住,要抓拿几个首要分子。校党组织及时通知他离校,他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将全部文件销毁后,从容离开。他前脚刚走,敌人便赶到了他住的宿舍。根据党的需要,马霄鹏又到上海,与一个德国人在租界里以合开书店为掩护,从事地下党的机关宣传工作,与敌人斗智斗勇。此外,他还多次深入学校工厂,组织学生罢课、工人罢工。

由于工作需要,1931年党组织派马霄鹏到山东开展革命工作。由于平原五乡师刚刚建立,便派他来到了平原县。在此,他认识了五乡师附属小学的赵荣香(后来改名白涛)老师,赵老师家是平原城西北四里地远的康庄村,因为二人都是单身教师,经过学校老师穿针引线结为夫妻,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培养革命青年,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又一个礼拜日,在城西一个土岭上(这个所谓的土岭其实是县城西面一个大义冢,就是没有土地的人死亡后的都埋在这里,形成一个高大的土岭,周围是涝洼盐碱地,平时也是人很少涉足的地方),李竹如老师简略地了解了同学们的读书情况,向同学们讲起南方中央革命苏区根据地的情况,我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革命围剿,革命的烈火越烧越烈。讲到这里,他满怀激情地说:“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革命知识,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向人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思想的宣传和讲解,让革命的红旗插遍全中国。”李老师告诫同学们,我们在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中,还不能公开站出来。其它地方我们党的组织,由于经验不足,公开以党的旗号与敌斗争,结果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李老师以自身的经历告诉大家要时刻保持警惕。一定要汲取这些教训,通过合法的、有理有节的宣传和斗争,提高人民的思想意识,赢得群众的支持,进一步壮大我们的党组织。

李竹如怀着沉痛的心情给大家讲起了我党在平原与高唐接壤的谷官屯暴动事件的惨痛教训。1928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派李春荣来鲁西北指导工作,他根据省委的指示,撤销了之前的“鲁北县委”,建立了“鲁北特委”。不久会议决定,由特委委员会金谷兰在高唐借用红枪会力量,组织扩大“红团”,有二十多个村的贫苦农民加入了红团,红团用大刀、铁蒺藜打死了横行乡里的5名盐巡,继而大张旗鼓地张贴标语,没收地主的粮食。而后,又杀死了郑官屯的地主土匪头子王金鉴,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第二天,红军团部所在地“谷官屯”遭到国民党反动警队的围攻,上千的敌人手拿快枪包围了红团总部。红团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应敌,几十人被杀害,特委书记李春荣被杀,只有极个别人逃出……

田野里,金色的阳光下,映着大家一张张青春活力的脸庞,希望在每个人的心中升起,目光里满是坚毅。大家都被李老师的话语和激情震撼着,为有这样的领头人而高兴,心中更坚定了斗争的方向和目标。

这天晚上,夜幕降临,五乡师大礼堂内汽灯明亮,人声鼎沸,学校师生都簇拥在一起,最前排坐着的是邀请来的国民党县政府人员、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主席台两侧是吹拉弹奏人员,当主持人上台宣布五乡师戏剧组演出开始时,大家热烈鼓掌后聚精会神观看节目。

节目的内容是《大登殿》。《大登殿》是源于清朝流传的传统京剧《红鬃烈马》中的一折,讲述的是薛平贵得到代战公主的援助,攻破长安,拿获王允、魏虎,自立为帝,坐上龙位,封官授爵,清算余孽的故事。在场的国民党官员和一些师生期待着即将看到京剧古戏节目,随着演出幕布徐徐展开,出现的却是日本侵略者侵占我东北三省,荼毒生灵、残害人民群众的背景。接着出现的是满清末代皇帝溥仪在日本侵略者扶持下,在长春登基当了伪满傀儡皇帝的故事,此《大登殿》非古戏《大登殿》。演员们有的身着龙袍扮演溥仪,有的扮演他身边的汉奸,有的穿着日式军装扮演日本鬼子,一举一动惟妙惟肖。节目演到国民党反动派不抵抗日寇,却坑害老百姓时,一个国民党逃兵,破军帽子歪戴,额头贴了一块膏药,敞胸露怀,一条腿绑着裹腿布,拄着一个大拐杖,疯疯癫癫地追逐一个小姑娘,还吓唬人:“你们谁敢藏那个小姑娘,看老子我一枪蹦了他……” 顿时台下观众义愤填膺,就连校长和邀请来观看的国民党县政府的那几个官员,也被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感染了,带头鼓起了掌。师生们仔细看,原来扮演这个逃兵的竟然是李竹如老师。

李竹如老师才华横溢。他来学校后不久就指导成立了戏剧组,亲任编导,先后组织演出了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五奎桥》《香稻米》等戏剧。为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侵略全中国的野蛮行径,根据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当儿皇帝事件,李竹如老师嫉恶如仇,他夜不能寐,奋笔疾书连续几个夜晚编写了讽刺剧《大登殿》,并组织师生演出。他不仅是编剧和导演,还扮演了剧中国民党反动派逃兵的角色。他将剧本的思想融会贯通到特定人物里,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表演,给广大师生留下深深的印象!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