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好斌的头像

李好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8/07
分享
《烽火平原》连载

第五章 重返运东—— “神瘸子”

32 、“神瘸子”

1943年5月,六军分区召开会议,对前期开辟运东地区进行总结,对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会议决定:为加强运东军事力量,原十九团的四连、七连、八连、十二连由运西开到运东,连改为中队(有时人们习惯称连),鲁西大队一中队编为十三中队。这几支小部队互相配合,打击运东敌人的有生力量。

会后,宋东旭半开玩笑地对马立朝说:“马司令啊,下一步到运东边区了,那里可是曾经的鲁西三地委根据地啊,也是你曾经平原游击队队长的地盘啊,你到那里把枪一挥,可以说‘我马队长又回来了,汉奸伪军们把地盘还给我。’我可是去了两眼抹黑啊,你得给我找个你手下对这一带熟悉能干的人给我,有什么情况咱们之间好联系啊。”马立朝嘿嘿一笑说:“你是正规军我是土八路,不用说你又惦记上我的人了,跟你在一起我就赔本,看上谁了?说。” “我手下同志们都说你鲁西大队的那个长得黑黑的大高个小马不错,据说家也是平原腰站这一带的,就让他跟我干吧?”宋队长说道。“哈、哈、哈,你这个宋团长真是揣着明白当糊涂,你是真会要人啊,那是我家老二,好了,让他跟你干,不过你可得给我管好他,一说打仗他就嗷嗷叫,直往前冲不怕死,天生打鬼子的料。”随即把弟弟马立彬叫来,让弟弟跟着宋团长成了十九团的一名战士。

马立彬人高马大,长得又黑,战友们都称呼他马二黑子,说起来他也是1939年就在家乡腰站参军入伍的老兵了,在平原县大队时曾单人枪杀鬼子一人。在十九团,由于他作战勇敢,提拔为排长。一次,在武城曹官屯战斗中,他带领一个排打主攻,武城县大队佯攻、掩护。和敌人交战的地方是一个苇塘,旁边一个土台,敌人机枪在土台子上射击。马立彬提了一篮子手榴弹,炸得敌人尸横遍野,没死的都狼狈逃窜了。这一仗打死三个鬼子,缴获一挺机枪,还有四五箱手榴弹。战后,马立彬被冀南军区评为“战斗英雄”。

这几支八路军游击队和武工队或聚集统一行动,或分散单独执行任务,或者在运西,或者在运东,他们紧密配合,连续打击高、平、恩、夏、武之敌,攻克日伪军据点多处,削弱了敌人的力量。每个中队都有军分区和地方领导直接领导和指挥,杨中一书记主要跟随马立朝的十三中队行动。

当时杨中一书记跟随马立朝的十三中队向东南的夏、恩、平、高边区的平原五区腰站一带挺进。他们一般采取昼伏夜出,进一个村就封锁住村口,人员只准进入不准出,游击队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地方干部到村长、群众家中做工作。在开辟运东中,特别是马立朝同志充分发挥了地熟人和的作用,在分化、瓦解、争取土匪、杂顽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当时盘踞在高唐、平原、夏津、恩县一带的土匪杂顽都熟知马立朝指挥打仗招数多。因此,有不少土匪、杂顽听说马立朝带兵过来了,就小心谨慎地龟缩在据点中,不敢轻举妄动,特别是和马立朝同志交过火的,更是心神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有的干脆弃暗投明,当了八路军。恩县有个外号叫傻炮子的土匪头,听说马立朝带兵过来了,就主动带着人马投靠了我军,有的则和我们建立了统战关系,类似的情况和例子很多。

在一次战斗胜利休憩之余,杨中一书记看着一瘸一点走路的马立朝,脑海中涌现出马立朝参加革命队伍以来的点点滴滴,他作风朴实,平易近人,从不搞特殊化,始终把自己看成是战士们中的一员,和战士吃、住在一起。每次部队打了胜仗,缴获些香烟、饼干、罐头等战利品,总是先让战士们享用。他还经常给战士缝补衣裳,和战士们拉家常,并经常讲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使战士们在战斗之余感到轻松、愉快。警卫员王振明常给大家说:“我跟随着马首长打仗多年,从没感到不愉快过。马首长像一位威严的父亲,又有慈母般的心情,在他的身边生活是快活的”。马立朝为了革命事业带领游击队转战鲁西北、运河两畔,在党的教育培养下,经过几年战斗生活的锻炼,成长为一名有勇有谋的优秀指挥员。想到这些杨中一内心由衷地赞叹到:“你这个瘸子可不是一般的瘸子,你是神瘸子啊。”马立朝听了后,诙谐地笑着随着就跟上了话:“好,杨书记,我以后就叫马神,这是你给我封的名字,你可不能赖账啊。”随即,马队长在十三中队宣布,杨书记给我马立朝改名子叫马神,就是打仗神勇,跟着日伪汉奸拼命地干,以后大家就称呼我为马神就行了。从此,马神这个名字伴随着一次次战斗的胜利,在运东、鲁西北地区叫响了。此后,马立朝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马神。同时,在这次开辟运东中,经运东地委书记杨中一和敌工部长庞军同志介绍,马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马神,更加注重严格遵守部队纪律,加强部队管理。这时期,由于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当地杂顽军的横征暴敛,敲榨勒索,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鲁西北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极其艰难。为了减轻群众负担,马神经常教育战士无论到哪儿都要尽量地少给群众添麻烦。部队每到一村,群众都甘心情愿地把好吃的、好喝的拿出来慰劳部队,马神同志都一一谢绝了。他还经常教育战士尽可能多地为群众做好事,自己总是身体力行,带头帮助群众干这干那,急人民所急。一天,部队驻在李申、白庄,大小李庄等村,这些村的人们生活较困难,连下地的种子都没有。马神教育战士说,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勒紧腰带,省出些粮食来支援百姓,部队供给由每人每天九两减到七两,把节余的粮食当作种子全部送给了老百姓,他还亲自带头用晚上休息时间帮助群众种地,群众感动地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真是咱人民的子弟兵,时刻关心着人民的疾苦。

还有一次,部队在一次大胜仗之后,地方群众送来猪、羊犒劳咱游击队,由于十三中队回民战士多,炊事班给回民战士分完羊肉,没有多考虑,就把一盘瘦瘦的“大肉”端给了马队长,等队部的人员发现问题回过味来,马队长已经“消灭”多半盘子,队部的人员向队长做检讨,而马神大队长却笑呵呵地说:“吃的什么肉我也没有吃出来,你们说是什么肉就是什么肉,如果真的有什么真主怪罪,让他怪罪我好了。”接着他又说:“在这兵荒马乱,天天有敌情战斗的情况下,我们能吃饱、能吃到一顿肉就已经很满足了,只要能活着生存下去打鬼子,把鬼子赶出中国去,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七月初,马神率运河大队13中队从运西一路拼打回到平原五区。踏上故乡的土地,13中队的战士们欢呼雀跃,可是看看眼前情景,战士们无比心酸。在运西抗日根据地,由于靠近运河,生活还好一些。战士们看到家乡的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得是榆树叶、榆树皮、红薯秧子、棒子核(棒子穰,作燃料用),有的吃麦秸,把麦秸截短,磨成粗面,在锅里炒了,与糠掺在一起加上野青菜做成菜团子。咬一口,在嘴里打转,难以下咽,大便的时候净是血。还有的吃杨树叶、槐树叶,全身中毒浮肿。一些年大体弱和幼儿得病后,营养跟不上而去世。

1941年至1943年上半年,整个华北地区大旱,鲁西北的旱灾特别严重。1941年春夏无雨,全年降水量300毫米,霜又早降,在靠天吃饭的低下生产条件下,庄稼普遍无种无收;1942年连续150天无雨,河道干涸,土地龟裂;1943年从年初到8月持续旱灾,有些县玉米没长棰,高粱未抽穗。持续严重的旱灾,引起饥荒蔓延。群众大都缺粮断炊,机关部队供应严重不足。灾区人民普遍以糠菜代食,以树叶树皮、草根籽充饥,几乎所有树木叶子和树皮被采光、刮光,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卖儿卖女卖妻的更到处可见。许多人变卖房产下关东等地逃荒,未逃的人也面如土色,骨瘦如柴,丧失劳动力,很多人在整日昏睡中死去。有的村死了人都无力掩埋。运东大地几乎户无炊烟,一片荒凉。

在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下,日本侵略军对运东人民的经济掠夺愈加严重。到1942年底,游击区有90%以上的地区遭敌掠夺。敌人掠夺的花样翻新,除每年的钱粮税赋外,还有什么“户口税”、“牲畜税”、“门牌捐”、“居住证捐”、“电杆费”、“护路费”、“照像费”等等,五花八门,不胜其多,敌人每年从冀南搜刮去的款项达20亿元。此外,敌人对运东劳动力也惊人地强征掠夺,劳动力平均有五分之一的时间被征,为敌人修路、筑炮楼、碉堡,还有的被抓去东北或日本做劳工。盘踞在运东地区的齐子修、张栋臣等股顽军,与敌呼应,到处游荡抢掠,使挣扎在生死线的群众更是雪上加霜。敌人封锁、掠夺,战争的消耗破坏,使原有社会积蓄大部用尽,劳动力枯竭,是加剧大灾荒的祸根。

马神带领鲁西大队在平原五区窑上村,村里死气沉沉,几乎见不到人。在一户人家,见到一个老大年娘坐在炕上闭着眼睛,游击队队员们到了她屋子里她也不知道,叫一声“大娘,”她勉强慢慢睁开眼睛,又无力地闭上了。马神同志亲自走到跟前,说道:“老大娘,我们是八路军游击队,我就是腰站的马瘸子,你还记得吗?”一听这话,老大娘眼里扑扑地掉下眼泪,呜呜咽咽地哭了,有气无力地说:“瘸子,你们怎么才回来啊?咱老百姓们被日伪杂团害惨了。”

再看看周村里其他群众,也是面目青黄,脖子又细又长,走路无力,似乎风一刮就要倒下。有一个瘦弱的妇女,抱着她将饿死的孩子,伸手跟战士们要饭吃,她已经无力发出声音,只用手比划着表示她的意思。战士们看到这情景都流下了眼泪,把自己随身带的炒熟的棒子面匀出来给老百姓救急。

看到这一幕幕,马神立即命令战士们整队集合,他悲愤地说:“同志们,看到了吗?家乡的老百姓在受罪啊!他们盼星星盼月亮地盼望着我们,这些日伪杂团汉奸们,老百姓都这样了他们还这样逼迫他们家破人亡,我们要消灭这些没有人性的东西。”队员们群情激昂,坚决要求马队长马上布置战斗任务。

在当天晚上,马神率领55人的十三中队在腰站镇的咸庄把到村里抢粮食的邓协臣团伪军打了一个伏击,在腰站街上处决了伏击中抓获的民愤极大的顽匪秃二坏、三牤牛(二人是亲兄弟,姓刘,高唐北镇人,属国民党杂团邓协臣部)。接着在土屋、张麻子(现张华镇张华村)伏击了从沙庄、大务集据点下来抢粮食的日伪军。攻克了腰站范庄被高唐伪军刘洪海部占据的小据点,内有伪军20多人,马神在敌人全无防备的情况下,猛打猛冲,消灭了敌人据点,缴枪20多支,弹药不计其数。两天三战三捷,运河大队十三中队马神的威名大振,平、高、恩、夏交界地区轰动起来,敌人闻名丧胆,望风而逃,或窝在据点里不敢出来。

在极为严重的连续灾害面前,运东地委在领导抗日军民坚持对敌斗争的同时,将抗灾救灾作为一项极为紧迫的中心任务。先从运西人工背来粮食对人民群众进行救济,从运西背来种子无偿贷给群众确保把地种下。各部队和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响应冀南区党委的号召,在每日供应4两小米、8两花生饼的情况下,每人每日节约2两米捐助灾民,同时严格执行不与民争食的纪律,哪怕是几株野菜、几片树叶也不争。地委和各县县委在小片根据地和游击区大力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成立以农会会员、妇女会员为主的互助组,因人制宜、等价交换,灵活组织从事农业、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利用运东地区有存棉、盐碱地多的实际情况,开办小作坊,纺线织布、熬硝淋盐,到灾害较轻的地方去换粮,尽最大努力救灾救荒,恢复农业生产。

同时,运东地委还组织武工队在各县普遍开展借粮运动。地主富户大多有存粮,有的地主豪绅还借灾害之机,以粮食廉价换取农民的土地和财产。抗日根据地及游击区的党组织以“团结抗战、一致对敌”为原则,由抗联、农会出面,抗日政府调解,组织群众同地主协商借粮。禹城等县有的开明士绅组织了“慈善会”,向贫困群众献粮,农会主任领头写借条,保借保还。武城等县还召开开明绅士座谈会,动员地主拿出存粮借给灾民,“同舟共济,借粮保还”。对借粮讨价还价的地主则进行批评;对顽固的存粮大地主,农会或群众代表小组则率众登门说理,不借粮不散,甚至要他管饭;对因不满而勾结敌人报复者,抗日武装则依法追究。借粮运动缓解了群众灾难,较为普遍地发动了群众恢复生产。为配合实行减租减息,还开展了反奸反霸诉苦斗争。党组织发动群众,扩大积极分子队伍,建立农会,选举村长,发展民兵武装,保障减租减息运动的开展。对有民愤的地主恶霸,党组织发动群众进行诉苦斗争,消灭地主恶霸的剥削。减租减息、反霸诉苦运动的开展,使农村土地关系发生了变化,削弱了封建剥削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增强了抗战的实力。

在艰难困苦中,一次,运东杨中一书记随同夏津县领导王静宜潜伏他家乡一带开辟工作,看到杨书记饿得浑身无力,他找遍家中只有一把高粱面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偷偷出村到他伯伯家的地里,摘了几个小南瓜回家,熬了几碗南瓜粥招待杨书记。在摸黑摘瓜时不慎将良民证丢失在瓜地里,第二天他伯伯发现侄子“偷瓜”,也知道侄子干得“八路”的事,对他不注意安全丢失良民证一事把他训了一顿,又摘了些南瓜送到家。地处运河的武城县干部与部队实行定量供给,自己开荒种田,带领群众生产自救,节省出近5万斤粮食支援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

人民群众盼共产党如盼甘霖,马神带领的十三中队到高、平、恩、夏边区,使灾难中的人民得到救济,渡过难关,看到希望,人民群众纷纷送亲人参加八路军。大张村共产党员肖国范是马立朝一手培养的共产党员,一直潜伏在五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这次他带着长子肖恩泽、侄子肖恩鸿等人参加游击队,之后又动员了该村四十多人参加游击队。十九团的三个连和十三中队都在五区得到充足的兵员补充。

腰站是平原、高唐、夏津、恩县四县的交通枢纽、西进的咽喉,是敌我争夺的战略要地。运东大队的连战连胜,极大地鼓舞了地下党员和广大老百姓,同时,也吓坏了日伪军和国民党杂团。为了共同对抗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国民党杂团纷纷按其上司命令公开投日,和原有的日伪军勾结一起,在平原五区及其周围大量增安据点,妄图把八路军挤回运西去。先后增安据点的村庄有:南部高唐紧靠平原五区属于赫团的有盖洼、北镇、赵楼;属于邓协臣团的有朱双槐庄;东部属赫团的有相庄、东黄庄;属于谢(化武)团的有靠近五区东部的范庙;属于刘(宝忠)团的有紧靠五区的四区梨园;北部属于刘团的有紧靠五区的四区小屯、大张庄、大魏庄,恩县的伪军也在邻近平原五区的津期店安了据点(受我地下党控制的朱九文部);西部除邓团在腰站设有据点外,夏津靠近平原五区的地方还有暗通日伪明与八路军为敌的杂顽张八师部党政大队;中部属于刘团的有蒲河、胡庄,属于平原县伪警备大队的有郑官屯;在东南角还有高唐北部的邓团、袁团、门五门六、石光山等也不断窜入五区进行骚扰。当时,真是炮楼林立,举目见敌。面对险恶的环境,我抗日军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对日伪杂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首先,对最坏和对我威胁最大的腰站据点,重点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打击,逼其残部于同年冬天夹着尾巴偷跑。秋天,先后重建了五区、四区区政府和区中队。四中队队长肖国范、指导员田金旺,五中队队长肖国栋、副队长张长和、指导员谷引达。

1944年春节前后,逼走了郑官屯和胡庄的伪军。从此,日伪杂顽的嚣张气焰大大收敛,我们的抗日活动顺利开展。同时,促进了党组织的发展和政权、自卫队、联防队等组织的恢复和建立。那时的战士都是自动报名参加部队抗日的,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的,鞋是群众支前发给战士的。当时群众还编了个顺口溜“游击队作战忙,破鞋破袜破衣裳,吃干饭喝菜汤,一班人两支枪,虽然艰苦为人民,人民支前各奔忙”。那时各村的妇女会给游击队做棉衣,还编出支前五更缝棉衣歌:一更鼓立冬,一更鼓立冬,手捧着银灯坐在绣房中,拿过小花筐子来,忙把棉衣缝,忙把棉衣缝,忙把棉衣缝,为了同志们坚持在运东,为了同志哥们,冻着也要缝;二更鼓立冬,二更鼓立冬,手拿着小剪子就把布儿铰,尺寸长和短得歪,奴家不知道,奴家不知道,奴家不知道,不知道同志们肥胖和瘦了,不管肥胖瘦得歪,照着旧样铰;三更鼓立天,三更鼓立天,雪白的棉花儿仔细平均摊啊,摊在衣服个得歪,青松又发暖,青松又发暖,青松又发暖,同志们穿身上舒服又遮寒,打出日本鬼子歪,行路多方便;四更鼓立青,四更鼓立青,累的我两眼青肿又发红,为了同志哥们,打败鬼子兵。打败鬼子兵,打败鬼子兵,打败鬼子兵人人得安宁,为了打败鬼子歪,支前莫放松;五更明了天,通红的太阳照到我窗前。一夜的棉衣迅速来做完,送到村公所得歪,支前争模范,支前争模范,支前争模范,打出日本鬼子歪,家家得安然。

继后,重建了县抗日民主办事处和县大队。张志坚(原名崔兴明)任办事处主任,马神兼大队长,宋玉文任副政委,刘培章任特派员。运东大队十三中队配属平原县大队,主要在五区活动,有时也回运西执行任务。

对我抗日游击队的出现,平原城的日寇蠢蠢欲动。9月6日,十三中队驻梨园村,我四中队驻大崔,五中队驻范庄,当日平原的日本鬼子带领伪军到梨园来打十三中队,但日本鬼子将刘环庄据点的伪军当成十三中队,他们自相残杀,后重新集结向梨园进攻,梨园和刘环庄之间有条相家河,河宽百十米,梨园在河的西岸,十三中队居高临下迎敌。马神指挥战士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没有命令不准开枪。此时日伪军们听到梨园鸦雀无声,村里没有动静,就大意地爬上河堤,日伪军刚上河堤,只听马神一声令下“打”,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日伪军无处躲藏,死伤无数。当敌人组织二次冲锋时,马神命令部队向村西撤退,村西是张麻子村的一片平地,敌人在后追击,这时在大崔住的四中队和范庄住的五中队,将敌围住,十三中队乘机回击,把敌人困在当中,使敌不知所向,乱作一团,由于刘环庄的敌人,从东面攻击,救回了日伪军。此次战斗我军共缴枪13支,毙敌数十人,我军牺牲两人。一个是祖治林(张华祖庄人),一个是纪排长,此二人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