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革命种子
淅淅沥沥的雨一直下个不停,都说夏雨扑天盖地、电闪雷鸣。鲁西北的天气有时有些怪,就这样下下停停,七月的连阴天持续了有多半个月。
马霄鹏老师的内心有说不出的烦躁,挂念着他们---刚刚离开不久的毕业学生们。自五乡师建立,招收的第一批学生报到,他与学生们朝夕相处五年,想念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还有那秘密活动中,师生间真诚爽朗的笑声。他经常在课余之际,走出小城,在通往乡村的路口散步,望着通往远方的行人车辆过后暴土扬场的乡村路,希望能见到他们,了解他们毕业后从事工作和开展党的工作进展情况。
上一级毕业学生离校后,因马诚斋回校继续学习,党支部和“读书会”的活动由马霄鹏老师和马诚斋共同领导。他们继续利用“读书会”等党的外围组织进行活动,培养积极分子,秘密发展党员,并同党员积极分子保持联系,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到农村去建立各种先进组织,秘密发展党员,扩大我们党的队伍,时刻准备组织我们自己的武装”。这是马诚斋去济南向赵健民请示党的工作时,赵健民说的一番话。回平原后,马诚斋及时向在乡村任教的党员骨干传达了这一指示。同志们都围绕这一指示,在各自的县域展开了工作。
平原城南早在清朝末年就是义和团起义的地方,高沟、王达村一带,地处平、恩、高、夏交界地区,从这里南通高唐,北下平原,东去禹城,民风彪悍,当地青年为了防土匪,很多人崇尚武德参加红枪会,有一定的反抗意识。高峻岳、赵毅家就在这一带,赵毅在平原、高唐交界的曹庙、王达子村当上了小学教员。他们二人在马霄鹏老师的指导下,联系周围学校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和爱好文艺的社会人员,成立了业余的“醒民剧社”。他们自己编演各类思想先进的文艺节目,通过演出唤醒民众抗日爱国意识,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并把有先进思想的青年人吸收进来。每当农村大集期间,他们组织演员准备道具,到集场上占据平整的高地演出,足迹遍及四区、五区的平、恩、高交界地区。人们都知道城南五区腰站一带有个老师、学生组织的具有爱国先进思想的“醒民剧社”,只要一有演出,围观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剧社活动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学生参加进来。
这天上午,高峻岳专程到五乡师找马霄鹏老师汇报工作。马老师听了他们的工作情况后,细致地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方法。最后说,剧社属于社会团体,要想进一步立足脚步扩大影响,必须要到国民党政府文化馆备案,争取合法地位。
马霄鹏老师带着高峻岳到了国民党县政府文化馆备了案,并将高峻岳介绍给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久仰马老师的大名,早就听说五乡师学生开展了一些爱国活动,对马老师很尊重,并询问高峻岳一些演出情况。
初夏的一个礼拜日清晨,马老师和妻子赵荣香早早起床,洗漱完毕,草草吃了点早饭,便借了一辆自行车,和爱人骑着自行车向南乡赶。他们今天特别高兴,为什么?因为要去南乡看一看学生们指导表演的节目,他们的心情别提多么舒畅了。
一条通往县城西南的公路伸向远方,两旁的玉米长得一人多高,快要休玉米穗子了。路并不好走,路两旁的庄稼地很低洼,暴土扬场的,过了三十里路,到了张官店村东一带,路两旁荒地遍布,蒿草丛生,白花花地盐碱地里,积着许多水洼。公路自张官店村中穿过,村东依稀看到土夯的城墙高高低低。马霄鹏夫妻二人下车,马老师察看古城的情况,和在田里劳动的农民攀谈。古城都是土夯加固的城墙,经过几千年的风雨侵蚀,已经比较低矮了,古城并不大,没有传说想象的那样大。土城墙只是一些破砖烂瓦而已,对古城所谓一些美好的传说只是当地人的美好向往罢了。
他们向西南过河又过了几个村庄十多里路,到了腰站大集上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多钟了,正是乡村集市高潮时期。这里是镇公所所在地,除了街上有一些砖坯房外,大多是土坯房。只见街上篷布高悬,人来人往,商贩高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牲口市内驴叫马嘶,一片繁荣景象。
在村中央一棵巨大的古槐树下面,是一块比较高的大空地,高峻岳和赵毅组织的“醒民剧社”正在演出,台下围聚着一大群人。剧社的演员们听说乡村师范的马老师来到剧社指导演出,都非常高兴,演出的劲头更足了。演出的都是农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演出之前先进行抗日爱国宣传教育,之后,丝竹声声,锣鼓敲起,立刻聚集了许多围观的群众。马老师一会儿跑到台后,给演员们鼓劲提醒注意事项,一会儿在台前带头鼓掌,并给一些群众讲解演出内容,过往赶集的老百姓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义演竖起大拇指。
在这期间,马霄鹏老师还指导赵毅利用教书的便利条件,组建了王达子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壮大组织。赵毅首先介绍郑长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郑长庆入党后,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和发展壮大党组织工作,先后介绍郑长勤、何吉祥、郑长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正式成立了王达子庄第一届党支部,郑长庆任支部书记、郑长勤任组织委员、何吉祥任宣传委员、郑长秀任青年委员。后来又相继发展了郭振玉、郭振友、何贞祥、穆光文、穆学彦、韩兆福、唐安友等十人加入了党组织,使王达子村成为平原最南乡最早的党组织,战争年代成为我党我军的红色“堡垒村”。
马诚斋和王克东毕业后,首先到恩县教育局报到,县政府教育局在县城中心县政府院里,二人办理手续得知马诚斋分到瓦子庄乡农学校,王克东分到恩县西北的张官寺乡农学校,二人距离比较近。
办完手续,二人饶有兴致地游览了县城的一些名胜古迹。恩县是一座小县城,在平原县的正西50多里处,高大的城墙内,窄窄的城内街道,唯有城东边的文庙、文昌阁等高大的古建筑物,显示出县城与乡村的不同。周围有崇圣祠、大成殿、明伦堂、钟楼等,加之参天的松柏遮天蔽日,显得阴森森的,城东边一条护城河贯穿南北而过。二人一边游览一边交谈,他俩既是同乡又是同学,在校时一个是共产党员,一个是学生积极分子,现在能分在一块教书,二人别提多高兴了。虽然他们在五乡师参加读书会活动和学生运动,因为保密工作王克东并不知道党组织就在他身边。
他们二人教学对象都是小学生,对于当教员而言,他们的水平绰绰有余。周围村的老百姓认为他们是省里直属的乡村师范洋学生,肚子里有的是墨水,特别是他们在校时带头闹学潮,闻名乡里,对他们很尊重。在课余之际,他们经常走出校园或到就近的农家小院,或到田间地头,同群众拉家常,了解农村群众的艰苦生活。
学校里白天人声嘈杂,到处是学生,而到了晚上,却静悄悄的。几个任课老师家就近的都回家了,他二人经常住在一起。他们不但读进步书籍,开展进步活动,而且经常讨论时局,特别是王克东多次表现出对党组织的向往。一天晚上,静静的校园里,只有他俩这间宿舍里烛光摇曳。他们俩面对面坐在一起,马诚斋神色严肃地向王克东说现在发展他入党,并问到:“如果你被捕,能坚持斗争,不暴露党的秘密吗?”王克东坚定地回答:“能坚持住!”二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随即进行入党宣誓……当时,王克东认为,只有像李大钊那样有大学问的人才能成为共产党员,没想到自己身边可爱的李竹如、马霄鹏老师,同学马诚斋就是共产党员,自己也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了,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
教学期间,马诚斋、王克东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附近村庄和学校进行秘密革命活动,给孙庄、饶阳店小学教师讲述国内形势,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时间不常,二人在马霄鹏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建立组织,发展党员,开展组织活动。他们在张官寺一带发展了进步青年白金荣、李华珍为共产党员,并由他二人秘密组织一大批先进青年活动在党组织的周围。
在宣传抗日救国活动接触中,马诚斋认识了孙庄小学教师孙之光。当他听了孙之光反映的当地国民党官员腐败透顶的情况后,鼓励动员他撰写揭露国民党黑暗腐败统治的文章,寄往上海《立报》发表,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