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好斌的头像

李好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8/07
分享
《烽火平原》连载

第六章 红旗飘飘——南征

44 、南征

1945年10月17日,晋冀鲁豫军区将冀南军区的主力部队编为野战军第二纵队,纵队在邯郸宣布成立。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3个旅还没有正式宣布组成,就投入了邯郸战役。上级急令十九团赶赴邯郸战场,杜义德(后周发田)率领第十九团,第二十七团、第二十八团从磁县进抵邯郸西南二十里铺、赵拔庄、南张庄一带,十九团和另两个团在邯郸南、东南、西南构筑工事准备迎击敌人。

10月24日,第十九团和第二十八团从西面强攻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的三十军驻闫家浅三十九师,与敌人展开激战,经过艰苦的战斗,敌人向南溃退,我军拿下闫家浅。10月30日,高树勋率领新八军在马头镇起义,当天第二纵队向南猛插,周发田司令员带领三个团向旗杆樟敌四十军马法五指挥部发起攻击,第十九团从南面攻进村内,与敌人展开激战,堵住了马法五南逃之路。经过反复冲杀,给敌人以重创,活捉了马法五等高级将领。

邯郸战役后,11月4日,冀南军区正式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下辖第四、第五、第六三个旅,其中第六旅旅长王天祥、政治委员刘华清,副旅长周发田。其下辖第十六团、第十七团、第十八团,第十九团改编为第十六团,团长张继怀、政委宋东旭。第二十五团改编为第十七团,第二十八团改编为第十八团,团长李开道,政委王新。第六旅下辖的十六团、十八团是原六分区的主力团。

第二纵队组成后,部队进驻肥乡地区。之后,回师聊城、博平地区作战,在奔袭博平的同时,向西横扫杨官屯、老范庄、郭庄等据点。

1946年1月2日,第六旅部队经过系列战斗,进抵博平城郊,进行土工作业,准备攻城,5日黄昏,敌罗兆荣部弃城逃窜,我军消灭一部分敌人,占领了博平县城,并由博平县城向东北方向追击。

聊城历史上称为东昌府,是鲁西最大的一个城池,自明朝就开始建城,城墙高大坚固。在解放聊城作战中,第二纵队第五旅等部队,经过激战攻占了聊城东关和北关,歼敌100多人。因城墙坚固,两次攻城都攻不进去,之后,纵队将第六旅调来参加攻城。13日晚,第五、第六旅主力部队向聊城发起攻击。在炮火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主攻部队冒着枪林弹雨竖起梯子登上城墙。突击队登上城墙后,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冲杀异常激烈。当我后续部队准备继续登城时,因1月13日午夜停战令的生效,我军主动撤出战斗。战后,第六旅西返邯郸地区。2月底,第六旅从邯郸移驻邢台后,又进驻临漳地区,监视安阳之敌。

6月10日,第二纵队第六旅向盘踞在永年城的敌人发动攻击,经过数日激战,我军攻占东关和西关,歼敌一部。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国共两党签署的“停止协定”,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发动全面军事进攻,国民党蓄谋已久的全面内战终于爆发。冀南二专区广大军民,在中共中央、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冀南区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投入自卫反击战争,以实际行动保卫革命胜利成果。我军分区所属部队奉命陆续开赴前线。

国民党反动派对我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的罪恶行径,激起了二专区广大军民强烈的阶级义愤,134万刚刚从水深火之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在地委、专署和军分区的领导下,为了保卫革命胜利果实,保卫解放区,迅速掀起了参军热潮,出现了共产党员、村干部带头,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踊跃参军入伍的动人场面。一大批革命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牢记亲人嘱托,参军入伍,勇敢地奔赴前线,参加自卫反击作战。1946年夏、秋两季,二专区有3840名青壮年参军入伍,分别补充到二纵队和独立四旅、民主建国军等部队。

8月,为了配合中原、华东作战,刘邓首长指挥部队向徐州以西,开封以东陇海铁路一线移动,发起陇海作战。为配合陇海之战,保障主力部队侧翼安全,第二纵队在安阳地区进行积极佯攻,钳制敌人。9月,第六旅参加了定陶战役,协同野战军主力参加围歼敌人郑州绥署第三整编师的攻战,在白茅集、纸坊集俘虏大批敌人。9月8日,定陶战役胜利结束。9月20日,刘邓首长命令第二纵队在龙固集地区牵制第五军,保障歼敌十一师的胜利。陈再道司令员命令第五、第六旅阻击五军。10月6日,第六旅和一个团插入敌后沙土集地区,牵制敌人,打乱敌人后方。我军在张凤集地区歼敌十一师3000多人,时称“龙凤之战”,后称“巨野之战”。第五第六旅在阻击战中击毙敌人2000余人。战后,刘邓首长通令全军,嘉奖参战部队,表扬第二纵队阻击任务完成得好。

10月28日,第六旅参加了鄄城战役,第二纵队第四第六旅攻占高魁庄和东西富春,歼敌一个团。

11月15日,第二纵队和独立第四旅向滑县东南地区开进,20日,驻留固集的敌人一〇四旅的三一二团向上官村增援。在我第四旅的阻击和第六旅第十七团围击下,敌人三一二团除少数敌人逃窜外,全部被歼灭,敌团长、副团长被活捉。在黄庄战斗中,仅第六旅歼敌一个团1500多人,后称滑县战役。随后我军大踏步进退,再出陇海路,进行了巨、金、鱼战役。在攻克定陶城中,第二纵队歼灭守敌六十八师四二八团一个营,和保安团1200多人。

在郑庄寨战斗开始的攻击中,四旅与六旅的主攻团均因攻城的梯子太短而未能奏效。第四旅再次向郑庄寨之敌发起攻击,将郑庄寨北门炸开了一个缺口,但在敌人密集的炮火封锁下,虽多次组织强攻,却未能攻入。四个主攻团中的第十六团在宋东旭指挥下,从一个爆破炸开的寨墙缺口迅速突入寨内,一举攻击成功。不到一个小时,十六团竟攻入寨内七个步兵连,两个重机枪连,一个迫击炮连,和一个团部两个营部。十六团突入寨内即与敌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并直捣敌人八十五师师部。部队先后占领了西街和敌人榴弹炮阵地,活捉了敌参谋长,缴获了榴弹炮、九二式步兵炮各八门,俘虏敌人六百余人。打得敌人惊慌失措,四处告急求救。

此时,敌八十五师、一一零旅的两个团和敌五军相继向我军猛扑过来。由于我军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为避免被敌军包围,凌晨5时我军各攻击部队陆续撤出战斗。可是,突入寨中的十六团因与六旅联络中断而未撤出。敌增援的部队集中兵力向十六团发起猛攻,敌人以优势兵力、集中的炮火和美制燃烧弹将十六团压制在十几间民房和一个炮楼内。

团长宋东旭、团政治处主任于哲坚定、沉着地指挥部队与敌血战,宋团长、于哲主任不幸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战斗中,一营营长、老红军战士胡孝廉,优秀的营教导员王清进,英勇的三营营长耿明辉都战至流尽最后一滴血。一连长朱华亭奋勇当先率队攻击西寨门,负伤后为避免被俘,用步枪自尽。一连指导员李笑黎突围中冲出了西寨门,被敌密集的子弹击中,英勇牺牲。

在敌人火力严密封锁下,最后只有四十人突出重围,其余的全部壮烈牺牲。团部作战参谋郭树春,突围时负重伤,肚子被打穿,肠子被打断,爬行数公里后被四旅侦察员救下,他是突围最后一人,即第四十人(郭树春伤愈归队后,升任第二十九师司令部侦察科长,一九五一年三月,随二十九师入朝作战,一九五二年九月于五圣山防御战中遭敌空袭牺牲)。据最先看到十六团突围的战士说:“不管从哪看,这些人都不象是活人了。”只此一句话,便可想象出这些战士所经受的战斗的惨烈程度。除了衣裳褴褛,浑身是血外,人人都挂伤,而且还不止一处。

这次战斗,毙伤敌千余人,给敌以严厉打击,有力地拖住了敌方王敬久集团,彻底粉碎了它加入山东战场的计划。但十六团也付出重大牺牲,损失了一个团部、七个步兵连、二个重机枪连、一个迫击炮连,阵亡将士九百一十八人。

据十六团司令部人员撰写回忆录记述,当时,十六团与大部队失去联系,纵队领导对寨内的态势难以判断,不好下命令。这时,情报科参谋苗杰(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首席参谋)侦听到敌八十五师的报话机中一片仓惶呼救:“共军已经攻进师部啦”“顶不住啦,要求增援”。他立即兴高采烈地向陈再道司令员报告:“宋团长已经占领敌八十五师师部,敌人已经撑不住了。”陈司令严肃地问:“你能负责吗?”面对关系到一个纵队生死攸关的严重问题,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参谋一时语噎,相信后人读到此回忆录也会生发诸多感慨!

此刻,号称国军五大主力的第五军已经迫近,如我部不及时撤退极可能陷入重围。若再集中兵力突进郑庄寨接应十六团撤离,又担心有较大风险。考虑到吸引敌五军以减轻山东我军压力的战略意图已经达到,野战军和纵队领导毅然命令部队迅速撤出战斗。而十六团由于联络中断,没有及时接到撤退命令。十六团的勇士们在团长宋东旭的带领下面对数倍于我的敌军,顽强战斗,视死如归,每个阵地都打到剩下一个人一支枪,共毙伤敌千余人。最后,900余勇士壮烈牺牲,只有40人突出重围。

宋东旭和他的战友死得壮烈,邓小平政委说:“二纵打得好,特别是十六团打得好,敌人五军被我们拉回来了。”当得知十六团在这次战斗中伤亡重大时,刘伯承司令员沉痛地说:“打仗总会有伤亡,要看全局,你们局部的牺牲,换来全局的胜利,这是值得的。”

一位在郑庄寨战斗中冲出重围的十六团老同志回忆说:“部队离开民权县毕集地区之后,向北开进。北去的路上,二纵的首长和同志们心情特别沉重,特别是六旅的同志们,互相见了面无话可说,想说话,还没开口就流泪。十六团大部分熟悉的首长和战友们一下子都没有了,那悲痛的心情更是难以表述。”当时全旅指战员悲痛异常,特别是看到六旅的行军队伍中,原来生龙活虎、浩浩荡荡的主战团十六团不见了,团机关及直属队、第一、第三营没有了。剩下的二营只能跟随其他团队行动。而团部未参加突击的十几个后勤留守人员孤零零地跟在旅直属队的后面,那情景十分悲怆。

郑庄寨血战,是二野部队在解放战争中最壮烈的一次战斗,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记载较少。我军历史上很多大战、恶战,虽然伤亡巨大、损失惨重,但因战果辉煌或意义重大,都早已彪炳史册,唯有如郑庄寨战斗和金门、南麻、临朐等战役,因为失利,多年来极少在我军战史和回忆录中被提及,很长一段时间鲜有人知。刘伯承元帅1947年5月《关于自卫战争十个月来形势的报告》中,也只是提到“民权战役对部队疲劳估计不够,侦察通信没有搞好,没有消灭八十五师,使山东包袱重了。”等只言片语。

原中央军委刘华清副主席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为《星火燎原》撰写了《难忘的郑庄寨战斗》,当时未能发表,直到2007年7月该文刊载在《星火燎原-未刊稿》上,与《十军战史》一起使更多的人知道了这场悲壮的战斗,知道了宋东旭和英雄的十六团。军史应该记载他们,人们不应忘记他们。

英雄身后的故事:

29年后,1976年的一天,原六旅团长张继怀偶然与宋东旭烈士的老乡聊天时,了解到发生在烈士家乡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村里有一户孤儿寡母,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自打儿子出生后从未见过父亲面,儿子长大后曾听母亲讲过,他的父亲当年回家与母亲结婚时,穿着一身旧军装,具体是哪个部队的,在哪当兵,家里人也没敢问,说是部队有纪律不能问。自从父亲回部队后,战争不断发生,生死未卜。为了寻找父亲的下落儿子历尽艰辛,因为说不出部队的番号,也不知父亲在哪当兵,所以一直没有准确消息。对于父亲的去向村里众说纷纭,有人说参加了八路军,也有人说投奔了国民党,还有人说当了土匪等。妻子天天盼望丈夫,儿子时时想念着父亲。

后经张继怀查证,原来是老战友老搭档宋东旭的亲属后代,他潸然泪下,亲自出具证明,宋东旭的家人才取得了民政部门认定他为烈士的证明和事实,并领到政府颁发的革命烈士荣誉证书和抚恤金。这个消息在该县里一经传开,成为经久不息谈论的话题。

第十六团是在冀南运东地区发展壮大的,有着运东子弟兵的基因和血脉。前身是1937年末由濮阳地区抗日武装组建的河北民军第一路第四支队,1938年6月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第七支队,后与第三支队合并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第三支队,1938年11月改编为八路军第七二九师东进纵队第三团,1939年3月编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第八支队仍为第三团,同年秋冬之间所在支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第一团。一九四○年六月上旬,冀南军区部队进行改编,东纵第一团编为新编第七旅(兼第四军分区)第十九团,团长李定灼,政委周发田。这是第十九团番号的正式开始,部队活动在南宫、威县、广宗、临清一带。1942年6月编入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仍为第十九团,黄光霞任团长、周发田任政委,又称为冀南六军分区基干团(小团),1943年9月撤销团部,营连队直属第六军分区;1944年1月恢复团部,宋东旭任团长、王大华任政委,并兼卫东指挥部(属于冀指要求充实扩编的甲种团之一)。1945年1月曹丕堂任上团长恢复大团建制,7月曹丕堂任团长,王大华任政委,编为平汉纵队杜义德支队十九团,8月改称冀南军区第十九团,10月编为晋冀鲁豫二纵杜义德支队指挥,1945年11月4日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六旅十六团,宋东旭任团长。该团于1946年3月脱离二军分区领导。

二纵部队首长深知,十六团成长壮大于冀南六分区,兵员大多是运东地区的子弟兵。1947年3月冀南军区特令,该团剩余的第二营与冀南二军分区(原六军分区)基干一团合编重建二纵六旅十六团,部队很快恢复了元气,部队整编后南下。1949年1月编为十军二十九师八十五团,向茂森任团长,胡永昌任政委。

基干一团是1946年春,恩县独立团和特务团,在高唐合编为二军分区基干一团。恩县独立团是1945年1月,恩县伪五区区长徐秀峰起义的队伍与恩县县大队合编的。徐秀峰任团长,胡永昌任政委,尹文昌任参谋长。恩县独立团初建时受六军区领导。1945年7月扩编为冀指六分区恩县独立团,1945年11月受二军区领导。1946年4月改为冀南二分区基干1团。特务团是1945年7月,地下党员朱九武,促使其兄——伪六区区长朱九文起义,所部编入六军分区特务团。1945年11月,特务团归属二军分区领导。朱九武任团长,蒋怀玉任政委,王从军任参谋长,陶玉章任政治处主任。1946年春,该团被二军分区改编为基干一团。这两个团合并的基干一团,兵员基本是平原、高唐、恩县、夏津三县子弟兵。

28团后记:该团前身为冀指6分区运河支队,李开道任支队长、王新任政委。1945年7月由故城、枣(强)南、武城三县游击大队组成冀指6分区运河支队,8月与六分区武城反攻营合编组成6分区28团,李开道任团长、王新任政委,隶属六军分区和冀南前方指挥部第七梯队领导。9月扩为大团,10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2纵杜周支队28团,11月改二纵六旅十八团,李开道任团长,王新任政委,张忠耀任副团长,孙济云任参谋长,向茂森任政治部主任。1946年2月,全部脱离二军分区,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内战爆发,王新和团长李开道率十八团随军南下,转战冀鲁豫。9月,十八团参加了定陶战役,协同十六团等部队歼灭了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师。10月,又参加了鄄(城)南包围战。十八团和十六团共同担任围攻东西富村敌一个团的任务。十八团由村南突入,与敌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很快打乱了敌人的防御体系,敌军仓惶逃跑,十八团向敌纵深猛插,将敌榴弹炮营截获,首次缴获美造榴弹炮5门。是年底至翌年初,十八团又参加了巨(野)金(乡)鱼(台)战役。此役胜利结束后,随纵队移驻黄河以北休整。1947年6月李开道、王新带领部队参加南征, 1947年6月30日夜,晋冀鲁豫野战军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发起了鲁西南战役。王新率十八团参加解放曹县的战斗之后,协同兄弟部队攻歼羊山集之敌。在战斗中,十八团担任主攻羊山街的战斗任务,全团指战员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连续攻占敌地堡、房屋,和兄弟部队一起将敌六十六师师部包围歼灭,十八团生俘其师长宋瑞珂。战后二纵首长给十八团记集体大功一次。接着,十八团随主力挺进大别山,开辟敌后根据地。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十八团由大别山西麓北渡淮河向息县方向开进,参加了阻击国民党李延年兵团北援的战斗。激战10昼夜,挡住了敌人,为主力部队围歼黄维兵团创造了条件。淮海战役胜利后,1949年1月全军统一编制番号,编为十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李开道、张磊部),王新任二十九师政治部主任。4月,二十九师参加了渡江战役,他协助师长周发田,率三个团组成前方指挥所,从安庆附近强渡长江。过江后,歼敌安徽保安第三旅。又千里追歼逃敌,挺进到浙赣线。8月,二十九师奉命向大西南进军。10月,参加了成都战役。战役结束后,二十九师进驻川南。1950年1月,王新任川南军区内江军分区副政委兼内江地委副书记。在地方党委统一领导下,负责宣教工作和群众工作,抽调军队干部健全地方党政组织和建立地方武装,剿匪反霸,开辟农村工作,恢复和发展生产,担负起战斗队和工作队的双重任务。1951年1月,王新任十五军二十九师副政委,3月,任师政委。参加抗美援朝后,他和师长张显杨率师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先后经历大小战斗170余次,歼敌17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全师指战员英勇善战,当年的武城县大队基干连后被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三营九连。 1952年10月,在朝鲜的一次战斗中,涌现出一大批英模人物,该九连战士邱少云身燃烈火,为严守军纪壮烈牺牲,保障了战斗的胜利,被授予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和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光荣称号,为朝鲜的自由独立和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

注释:

(1)宋东旭 河北钜鹿人,1938年入伍,同年入党,曾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十九团团长、运东大队大队长、二纵六旅十六团团长等职,1943年为开辟运东地区做出重要贡献。1947年2月11日在河南民权县郑庄寨战斗中牺牲,时年29岁。宋东旭能打仗,凡事身先士卒,在部队中威信特别高,特别受指战员的尊敬和信任。宋团长的能打善战,抗日战争时期在冀南军区就有口碑。宋东旭是河北省巨鹿县人。他精明强干、文武双全,在冀鲁豫战场的多次作战中,宋东旭率领十六团始终保持着机智迅速、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在豫皖边战役开始时,二纵围攻定陶城,宋东旭指挥十六团突击队,仅十多分钟就首先登上定陶城。接着,他又率领第1营、第2营攻入城内,和兄弟部队一起,将守敌全歼,打得干净利落。刘华清上将赞誉他:“每次作战都是身先士卒,是我们全旅和全纵队的优秀团长之一。”

(2)于哲(1920―1947),大城县于远头村人,原名于式兰,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年入村塾,稍长进学堂学习,因其聪明伶俐学习又刻苦,文笔非常。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沿子牙河侵入大城县,制造了一系列屠杀平民的惨案,文弱书生的于式兰对日寇产生了刻苦仇恨,四处寻找报国之门。1938年1月,地处大城、河间、青县三县交界的百余个村庄成立了“河青大联庄自卫团”,总部设在于远头,其对外号称“津沽抗日活动司令部”,于式兰高兴地扛着家里新买的枪来了,在这里他结识了联庄团的秘书高崇岳。高崇岳,大高庄人,大学生,1933年在东北哈尔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地下组织被日寇破坏而回乡避难。河青大联庄团成立时,聘他为秘书。此时,高正在物色真正爱国的人当自己的助手,见于式兰聪明又胸怀抗日大志,就选他当秘书的秘书。1938年夏,冀中军区第19大队开到大城南部与河间、青县交界处开展工作,河青大联庄自卫团在高崇岳的推动下,改编到八路军冀中军区第19大队。于式兰告别了父母和新婚的妻子,从此真正地参加了抗日队伍,他任2营营部书记员。到部队后,于式兰改名于哲。次年初,于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第19大队和第20大队合并为冀中军区第21团,他任团干事。

1940年初,冀中军区为支援冀南军区对抗掀起反共的国民党顽军,抽出5个团与其他八路军队伍组成南进支队,狠狠地打击了顽军。任务完成后,冀中军区第21团与第16团留在了冀南军区。部队为了更好地培养于哲,送他到抗大2分校学习。1941年毕业后,分到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任干部科副科长,当时组织部副部长刘华清同志。在一次次反围剿斗争中,于哲身背全军区的干部档案,机智勇敢地闯过一道道封锁线,圆满地完成任务。后来,于哲升为科长。

1945年11月,冀南军区部队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辖第4、第5、第6三个旅及独立团,于哲任独立团政治委员。其后,调入军区最主力部队的6旅16团担任政治部主任。因该团缺政委,他即行使政委的职责。解放战争初期,于哲先后参加了邯郸战役、豫北战役和围攻聊城、永年等地战役和战斗。1947年2月,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为配合山东的莱芜战役,决定在河南民权拖住向山东战场增援的国民党的第5军。为了拖住敌人,第6旅在旅长王天祥和政委刘华清指挥下,向驻郑庄寨的国民党第5军85师师部发起进攻。11日24时,4旅首开战火。次日凌晨2时,16团到达指定的西南角。此前,由于我军准备不足,战斗推进异常艰难。凌晨4时,16团投入战斗,用爆破办法炸开围墙,于哲与团长宋东旭等指战员一起攻入寨内,与敌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先后占领了敌师部和榴弹炮阵地,缴获大炮16门,活捉了敌参谋长以下600余人。此时敌第5军回援,其他没攻入寨内的我军3个团接到撤退命令,即迅速撤出战斗,而16团因为电话线被炸断,报信的通讯员未到,仍在浴血奋战。

于哲与团长宋东旭等指战员依托占领的几十间民房和一个炮楼,连续多次击退敌人的攻击。敌人用大炮和美制燃烧弹及轻重武器轰平了房屋,我军无险可用,指战员伤亡巨大。下午2时,团长宋东旭和老红军战士一营营长胡学廉先后阵亡,16团仅剩200人,于哲收拢部队,于下午4时继续突围。突围时,于哲率先冲锋,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而牺牲,时年27岁。

后来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上将回忆录中写道:“政治部主任于哲,1938年入伍,1939年入党。参军后一直做政治工作,任干事、科长等职。作风正派,待人诚恳,工作细致,严于律己,和蔼可亲,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工作干部”。

于哲的妻子王锐苓,本县大邵村人,她比丈夫大3岁。在她的记忆中,丈夫不仅长的高大英俊,还是胸怀大志的好男人,每次回家都是匆匆来又匆匆而去。1941儿子出生后,他又回来过两次,喜悦之情跃上眉梢。1945年11月邯郸战役后,丈夫来了一封信,叮嘱她照顾好老人抚育好幼子勿挂念他,自此以后音信皆无。全国解放后,上级告诉她丈夫牺牲了,具体时间和地点都没有,她擦干眼泪,上照顾好老人,下抚育幼子。2011年4月辞世前,她告诉家人丈夫在部队的名字叫于哲,叮嘱儿孙一定寻回烈士的遗骨。正是在她的叮嘱下,2014年11月2日,子孙们千方百计在河南省民权县烈士陵园迎回了烈士的遗骨,县民政部门举行了隆重安葬仪式,以告慰为新中国建立而英勇献身的先烈。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