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游击反“扫荡”
1945年1月,平、恩县大队配合十九团一部攻克了恩县六区穆王庄据点,消灭了山东保安二十旅一个营,地头蛇尤克功部受到歼灭性打击,拔除了平原通往运西路上的大钉子。
春节期间的一天晚上,我县大队和十三中队在张麻子村进行一次军民联欢活动,会上,忽明忽亮的灯光下,周围村的群众组织表演了扭秧歌、划旱船等。饱受苦难的人民,终于露出了笑脸。他们开心地唱啊跳啊。平原县大队首先集体歌唱了《后方把鬼子赶出境》:“找敌人,后方来把鬼子赶出境,打敌人,后方来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风不怕雨,保后路出奇兵,今天打倒一个村,明天打倒一座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力量不集中。看鬼子有什么用,打敌人后方来把鬼子赶出境。”
运河大队十三中队指导员田子胜不甘落后,站起来指挥集体歌唱《我们的队伍是战斗的学校》:“我们的队伍是战斗的学校,我们的兵营是革命的家庭。不分彼此,不分东和西,我们是一个铁的纪律,我们的队伍是站在一起,共产党是我们的母亲,同志们是亲兄弟,你帮我、我帮你,一齐向着新社会的路上,跑步前进,跑步前进。”
五中队接续唱起《除奸反特歌》:“明箭容易躲,暗箭最难防,可恨那奸细坏心肠,假充抗日名誉,混进抗日武装,趁机活动逃亡,暗害首长携枪去投降,我们是正规军,永远为坚强,大家都来除奸,把我们巩固的钢铁一样。”
六中队虽然人员少一些,他们也站起来集体唱了《武装老百姓》:“我们武装老百姓,穿的粗布衣,吃的家常饭,头戴着草帽圈,手拿是锄杆,常在田野间,终日冒风寒。忽然鬼子来,全家逃避完,房屋被烧,父子离散,提起真惨然,从此大觉悟,群起办民团,穿制服拿枪杆,劈刀又打拳,再有鬼子来,奋勇争向前,秋收农忙后,来到自卫班,手执笔管常听演讲,快乐真无边。”
最后,四支小部队共同合唱《大好河山》:“大好河山,怎容得外人凌欺,看中原庄严锦绣环球无比,二十世纪神州地,四万万人民,到如今中华民族发被人欺,好男儿要奋起,好男儿快组织,长志气,哪怕风云紧急,一片京城汉疆土,满腔热血奠国际,莫因寻错过了光阴恐被欺。”
嘹亮的歌声,传向四方,给黑暗中的劳苦大众带来光芒,给苦难中的人民群众带来希望,许多群众眼里含着泪花,不停地为亲人子弟兵鼓掌,更加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这次联欢会也暴露了我八路军游击队在四县交界地区的武装力量。1945年2月26日,日伪纠集了谢化武、刘宝忠、王纯修等杂团共千余人和五十辆大车,对我平原五区进行扫荡、掠夺,企图破坏素有“小延安”之称的五区革命根据地。
当时县大队六中队根据县大队领导的统一部署,驻在盆吴庄,担任前锋。这天上午九点左右,有些老百姓从张华逃到了盆吴庄,说刘宝忠部伪军从梨园方向奔张麻子(张华)而来。六中队队长王光照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立即派小分队到距张华一里的小尹庄,利用围壕作掩护,向伪军射击,震慑他们。副队长王一清同志抢先要去,王光照说:“这一带的地形我比你熟悉,你留在这里做后盾,我去完成任务。”
王光照队长带十四五名战士跑步进入小尹庄村后的围子壕里。刚隐蔽好,就见一股伪军从张麻子(张华)西头直扑盆吴庄而来。走在前头的三十多人,穿着清一色的便衣,为首的一个扛着机枪。大批敌伪军接着从张华街里往西南进犯。敌人的前锋距小尹庄百米左右,发现我六中队后,好象没看见似的继续前进。当其走过小尹庄西头时,大队继续从街里往外走。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王光照随即命令战士们赶快向东撤退,当撤到村东北角时,一批伪军向六中队打起了歪把子机枪和掷弹筒。王光照命令四名战士占领有利地形向伪军还击掩护,其他同志趁敌人散开隐蔽之际,安全进入道沟向东转移,敌人的后续部队继续向盆吴庄、李当庄、小任庄方向进攻。
副队长王一清同志听到激烈的枪声,认为我六中队已被敌人包围,就命令部队开枪,以迎接我们突围。由于敌众我寡,火力悬殊,不能阻止敌人前进。敌人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继续向六中队驻地盆吴庄进攻。这时,队长王光照带领十几名战士,在敌侧背打了几次排子枪,但好像对这些鬼子不起作用,敌人一直向西南攻击。当王光照带领队员们跟击到李当庄以东时,左边郑官屯方向也响起了接连不断的枪声。由于陷入东西夹击之境,必须立即向安全地带转移。王光照带领战士们急速从李当庄村东撤退,一直撤向高唐境内暂时处于平静状态的小王庄,途中虽然几经周折,但终于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王一清同志带领六中队的其他战士,便凭借盆吴庄村东和村东北的壕沟和湾坑,抗击敌人的进攻。无奈,因敌我兵力悬殊,只得将部队化整为零,边打边退,掩护老百姓向西南方向转移。王光照爱人赵俊英同志也抱着刚满两个月的女儿,同部队和群众一起向西南行动。跑到黄庄西南时,六中队战士老姚同志中弹光荣牺牲,王一清同志突然中弹倒地,臀部受了重伤。赵俊英同志一支胳膊抱着孩子,另一支胳膊和一名战士架起王一清同志就跑,跑了一会儿,王一清同志面色蜡黄,气喘吁吁,步履艰难,走不动了。为了救出战友,赵俊英同志忍痛将女儿丢在田野里,双手架着王一清继续西撤。王一清同志发疯般地挣脱,双目直瞪着小赵,边抽泣边怒吼:“俊英,不能扔掉孩子,她是革命的接班人,你赶紧抱起孩子快跑,别管我!”不管王一清如何坚持和挣脱,终因力不从心,还是被他俩生拉硬拖地又向西南走了一里多路。到了大白布屯西北角,王一清同志终因流血过多,晕过去了。他俩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一清仍不能清醒,再拖着走就很危险了。为了保住他的生命,只好在一个场院里用豆秸将其盖好,两人才继续西撤。
为救战友王一清同志,赵俊英忍痛将自己的连心肉——小女儿,丢在了撤退途中的田野里。当天下午四点多钟,她在张老庄找到中共地下党员张希平同志,张希平同志为我们丢掉孩子和王队副负伤心急火燎地说:“王队副负伤,咱们组织人去抬;孩子丢了,我们想法找回来。”天一黑,组织群众用担架把王一清抬回腰站。同时由两位同志随赵俊英去找孩子。在姚庄村长姚庆珠的帮助下,三人走这村串那庄,访东家问西户,终于找到了孩子。
孩子被扔到田野里以后,让姚庄一位老大娘知道了。这位老大娘得知这孩子的父母是六中队队长王光照、区干部赵俊英,孩子娘为了救护伤员而忍痛抛弃亲骨肉,这激发了大娘深厚的感情。她不顾天黑,到村北把奄奄一息的孩子抱回来,像疼爱自己的亲孙女一样,又是喂水,又是蒸鸡蛋软膏,周围邻居几位带小孩的大嫂闻讯后,也都不约而同地赶来给孩子喂奶,孩子活了下来。
天将傍黑,敌人不敢在五区过夜,陆续缩回各据点。敌人撤走后,六中队的十几个战士和县大队的指战员,还有县区的地方干部,先后到腰站集合点大槐树下集合。六中队司务长徐立生在地下党员的帮助下,派人把王一清副队长抬到集合地点,王一清同志见到大家后有气无力地问同志们:“孩子找回来了没有,中队长他们在哪里……”
王光照带领十几名战士 跳出包围圈后,一直在小王庄观察敌情。当时群情激昂,恨不能马上冲出去,与敌人拼命。他强压怒火,在静静地思考着下一步行动。西北方向的枪声停止了,有的战士说:“小日本有什么了不起,来了这么多人,也没有把老子围住。”一个战士插嘴说:“鬼子的歪把子机枪真好,可惜没让咱们得到手。”另一个战士满怀信心地说:“就让他们再给保管几天吧,鬼子的武器早晚都是咱们的。”王光照说:“这些兔崽子,折腾了一天,缩回王八窝休息了,咱们迅速集合,星夜去找部队。”
到达腰站后,很快与六中队的其他战士见了面。这次虽分别多半天,但觉得如隔三秋,情景难以用言语形容。王光照听说副队长王一清受了重伤,焦急地走到王一清同志的担架前,紧紧握住战友的手。只见王一清有气无力地微笑着说:“这阵子可把我急坏了,没想到你们还能安全地冲出包围圈。”王光照接过他的话茬说:“今天总算冲出来了,可是你……”没等王光照说完,王一清又紧紧抓住王光照的手,抽搐着说:“我没什么,甭担心,可老姚同志为抗日光荣牺牲了,小赵为救我连你们的孩子都丢啦……”在场的同志都被王一清同志的话所感动。
随后,县大队领导安排专人护送王一清同志去武城十二里庄后方医院治疗,由于当时医术不高、药品奇缺,虽然王一清暂时被救过来了,但留下了后遗症,过了几个月便去世了。王一清同志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再说,当天马神随十三中队驻在窑上村,宋玉文同县大队部驻在耿楼,天刚破晓,化装成伪军的日军从东南方向(禹城)朝我军驻地梨园村包抄过来,双方一接火,敌人的歪把子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一起开了火,马神同志一听枪声,就知道是日军来了(当时只有日军才有这样的武器)。我十三中队的德国造机枪一响,敌人惊呼这不是土八路,也着了慌。经过激战,马神率领十三中队向东突围。不一会儿,我们的侦察员回来报告说,东北方向也发现敌人,可能是从平原来的日伪军。马神同志当机立断:带领部队跳出敌人的包围,寻机打击敌人,火速通知驻在耿楼的我县大队转移,以防不测。当马神同志率部来到马颊河东岸时,发现从西北、西南方向涌来大批的日、伪军,后来才知道是从恩县、高唐来的。形势非常紧张,恰在这时,我十九团的一个中队也转移到了这里。马神的弟弟也在这个中队里,兄弟俩也没有时间说话。其中队指挥员郭廷印、吴书笺正围绕部队向哪个方面突围的问题争论。一个说向东,一个说向西,前有敌军阻拦,后有敌人追击,时间不能拖延,又不能轻举妄动,以免造成恶果。马神同志问明情况后,果断地命令:“向东突围!”从而使部队安全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随即马神同志率领部队转战于五区的东、西、南、北,和敌人兜圈子,神出鬼没,把敌人弄得晕头转向,而我军寻机对敌人进行了狠狠地打击。当我军行至小李庄一带,遇上敌人一个排,押着五十辆大车由东向西(腰站)方向进发,我部队用一个排的兵力向大车队冲去,击溃押车的伪军一个排,毙伤敌七八个,余敌逃窜,夺下敌人五十辆大车,卸下牲口让群众牵走,卸下车轴埋起来。紧接着部队转移到了望海寺村休整,准备投入新的战斗。敌人见捞不到什么便宜,反而损兵折将,便灰溜溜地撤退了。这次突围的胜利,使干部、战士深刻地体会到马神同志胸怀全局的政治头脑和英勇果断的军事素质。马神同志神出鬼没打击敌人的故事,不但被人们传为佳话,而且冠上了神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