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点整,室外的高音喇叭开始播放歌曲,声响有点大。七点半开始播放提醒上班人员注意事项。昨晚交代过,早上八点半穿戴整齐到楼下场地集合。今天的工作简单明确:新来人员上午到单位各处参观,熟悉生活设施所处的方位等等。
虽然昨晚普遍睡的比较晚,但起床还算积极。胡文勇早早的便穿着满是油污的工作服出去。周红兵蜷缩在被窝里迟迟没有动静。朱晓军昨晚吃喝比较猛,此时虽然被喇叭声吵醒,但是却躺在被窝里大呼小叫打哈欠。郑晓龙穿好衣服、整理好床铺,然后来到外面两栋二层小楼之间的露天楼梯平台处准备洗漱。此处安装有多个水龙头,算是两栋楼里住宿人员的洗漱处。不知道昨晚哪些人造孽,洗漱处被大量呕吐物污染的恶心难堪。最可恶的是还有两堆便便。两栋楼均没有卫生间,统一的卫生间在之外约五十米处,如厕啥的的确有些不方便,但这也不是不讲卫生和公德的借口、理由。
此时洗漱的人员比较集中,也有人说去开水房洗漱。初来乍到还不知道开水房在哪里,所以郑晓龙稍稍排队才轮到一个水龙头。牙膏拧开还没有往嘴巴里用手舀进一点水(只有牙膏牙刷、毛巾,没有带漱口的杯子),却被人一把推开,而且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郑晓龙,你让开点,我先来!”
没有商量的余地,也不容郑晓龙质疑和抗拒,朱晓军那一双有力的大手直接将郑晓龙推到一边。好在旁边一位洗漱完毕的陌生人及时让出一个水龙头来,原本想发火的郑晓龙顺水推舟挪到另外一个水龙头前,一场不愉快得以避免发生。
八点整,高音喇叭播放的雄壮的进行曲戛然而止。上班时间过,短暂的喧嚣过去,瞬间安静下来。这里是生活区。进入生活区大门原本有两个老头值班。此时,新来人员已经在生活区大门西侧的场地上集合。领导总是迟来一步,以显示自己的身份重要:李伟峰约八时二十分方才姗姗来迟。同样是俗套的队列队形喊几声口号。大部分人是部队退伍兵,对此当然是小菜一碟。郑晓龙则丝毫没有接触过哪怕是最简单的军训,所以只能左右不分地滥竽充数。好在李伟峰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带领人员开始熟悉环境。
从昨天晚上领导们的发言、简介中,从今天早上耳闻目的和李伟峰的再一次介绍中,郑晓龙对于目前的工作岗位“经济民警”算是有了个初步了解:经济民警是警种之一,主要从事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服装是上黄下蓝,大盖帽与一般民警相同。接受军事化训练和管理。平时不配枪弹。所在的企业上级属于国有大型电力集团。具体到所在企业则属于集团下属的电力建设公司,从事火力发电厂的建设事业,全名称是“西北电力集团(西北电业管理局)建设总公司第三工程公司”,集团的保卫属于武警加公安处,下属公司有的是公安科,有的是保卫科(处)。三公司此前也是公安科,但是在近两年撤并企业公安处(科)的政策引导下,变成保卫科,下属一个经济民警分队。
郑晓龙们属于三公司经济民警分队组建以来的第二批队员。经济民警队组建之初,主要队员来源于当地村民,以及公司内部子弟。由于管理不到位,整个经济民警队伍成员良莠不齐,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保卫作用,反而出现队员与外面各色人等内外勾结,盗窃各种物资,有两个队员还被判刑。如此一来,警队、警员在公司上下的地位和影响力可想而知。招郑晓龙们来的目的和目标也很明确:重振警队士气,重塑警队形象,起到警队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整个生活区占地一两百亩,有两层楼房、平房百余栋,餐厅、歌厅、篮球场等等生活设施齐全。李伟峰介绍说这些都是临时建筑,如果承担的施工任务一旦完成,必须拆除恢复成农田。如此建筑规模几乎能赶上当时某些小县城,到一定时间还要完全拆除,郑晓龙们由不得暗自咋舌。
个把小时之后,李伟峰带着几十号人出生活区大门,沿着破损不堪的水泥路右拐。大门对面便是一些店铺,商店、饭馆都有。往前走出不足百米,是个小小的商业街模式。路两边是高矮、新旧不一的民房改建的店铺,主要还是些饭店、商店、放像厅、理发屋等等。
路面不宽,显得特别拥挤。再往前走几十米,是各个建设单位的原材料堆放场地,以及三公司的兄弟公司—四公司的生活区。两个公司隶属于一个上级单位,分工方面则是三公司负责设备安装,四公司负责土建施工(类似建筑企业)。有所不同的是四公司在保卫方面是公安科编制,下设一个治安大队,服装一身军绿,臂章不是“警察”是“治安”,还有警车、枪支。这让郑晓龙们有些羡慕。
站在路边上,可以看见远处数十米高的建筑和烟囱,以及似乎无边无际的施工现场。李伟峰介绍说目前在建的火力发电厂,由6台12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成,是国内装机容量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火力发电机组。整个建设现场占地六七千亩,目前属于电厂二期项目(一期是装机容量仅为几万千瓦时的小机组,已经运行几十年,属于超期服役的落后淘汰产能)。从二期项目开工到现在,已经两年有余,期间一直进行辅助项目的建设、安装,正式发电机组还没有到位。
公司的办公场地也在施工建设区域里:一栋面积较大的二层楼房,便是公司党政一体的办公场所。保卫科在二楼分有两个房间。人太多,办公室里容纳不下,所以郑晓龙们走马观花一番,继续往前参观。
建设工地塔吊林立,还有两条专用的内部铁路。简易施工道路两侧,各种材料堆成小山。而整个建设现场的道路四通八达,有多条道路贯穿。围墙远远的都看不见边际。
李伟峰说整个建设现场,各种施工人员加在一起,接近万人。堆放的各种材料价值几十个亿。施工现场的管理和保卫也比较凌乱,既有三公司一百多名保卫人员,还有四公司同等的安保人员,另外还有设计院公安科、电厂公安科、消防队等等。
建设工地一隅,有个面积不大的一层平房,李伟峰带我们来到此处。此处小平房有点独门独院的布局,只是被从中间分割开来:左侧两间墙壁上挂着“经济民警分队”的牌子。右侧几间房则挂着“基建组”的牌匾。属于经济民警队的两间屋门都开着,里面各自有人。显然是老队员在值班:两个穿着经警制服的同事,以及另外一个穿便装、戴眼镜、个头矮小有些猥琐的三十左右的男子,郑晓龙依稀记得此人在昨晚的饭局上似乎见过,职务介绍是经济民警队的文书。
李伟峰分别介绍,果然没错,眼镜猥琐男就是警队的三把手——文书,全名“王星海”。另两位则是当地农民。李伟峰说过,郑晓龙这批新来人员训练结束正式上岗之后,老队员基本会被扫地出门的,所以三个老队员都对郑晓龙们比较冷淡。
警队办公室离电厂主建筑区域还有一段距离,看看时间,已经是上午十点半过,按照作息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就是中午下班休息时间。从警队办公室到生活区,走路得半个钟头以上,得赶回去吃午饭。
李伟峰说:“已带领同志们转悠大半天了,我都累了,饿了,那边咱们暂时不过去了,下午再来。走,往回撤,吃饭去。”
王星海则说:“伟峰,如果下午还带弟兄们去核心区参观的话,不如就在建设现场食堂吃饭吧?就餐券我们这里有不少,剩下的是碗筷的问题,我给现场食堂老刘打个电话,问问能不能解决二十来个人的碗筷。”
李伟峰说可以,如果食堂老刘能解决二十多个人的碗筷,那就省得折返生活区来回个把小时。王星海拿起桌上的电话联系一番,说是可以。于是,李伟峰、王星海带着一帮人往另外一个方向走去。往东走出三四百米距离,一栋稍显高大的平房出现在眼前。门头简单牌匾上写着“工地食堂”几个字。已经有人在吃放。食堂打饭窗口仅有两个。饭堂的面积也不大,并且没有配备桌椅。
因为已经联系好,食堂已经把二十几个人的碗筷饭菜准备的差不多了。一碗菜加两个馒头或者白米饭。看看菜,两种:炒土豆片,青笋炒肉。馒头还可以,个头挺大的,只是没有外面街市上卖的馒头白净。米饭则成色不怎么好。
昨晚饭桌上狼吞虎咽抢食的朱晓军们,此刻照例先下手为强。面对也还过得去的饭菜,有人表示不要钱也吃不下去。然而并不是免费:一张就餐卷价值六毛钱,再付两毛现金,一餐八毛钱!郑晓龙还好,把饭菜吃的碗底儿朝天。多数人不声不响地吃了算是便宜的饭菜。朱晓军们七八个人表示要到街市上去吃炒菜、米饭。
人各有志不必勉强。其余人在李伟峰的带领下回到建设现场的警队办公室。下班时间已到,只见几条通往各个生活区的道路上,是骑着摩托车、自行车、步行者的人海,持续半个小时路上方才空荡起来。
此时警队办公室已经空无一人。李伟峰说:“按照警队的规定,所有当班的警员都是提前吃饭,然后去各个重点部位巡逻蹲守,保证价值高的各种材料、设备、配件不被盗窃。然后我们的老队员们,从来不管这些事,到下班吃饭时间,他们比干活的工人们溜得早,上班则来的很迟。有的警员上班看见晃一眼,然后整天就不见人。建设工地太大,所负责的区域也太大,就给有些混日子的警员留下太多的偷懒缺勤空间。你们这批人训练出来以后,老队员的弊端必须整改掉,否则我们保卫科在整个公司里没有一点面子和地位。”
没有水杯,喝水成难题。而且还要到下午四点左右才能回生活区,七八个小时不喝一口水有些困难。李伟峰说沿左边那条路往里走五六百米处,有个小小的内部商店,里面有饮料卖。
部分新人手里多少还有几个钱,便嚷嚷着去买饮料喝。李伟峰说到了小商店之后就不用在返回办公室,待会儿去电厂核心区也要从那里经过,路边等着就是了。
于是乎,10来个人根据指引,很快找到小商店。一个不大的小卖部窗口,看起来是工地宿舍改造的。郑晓龙从窗口看了眼,小卖部里面果然是一张床和两个简单货架,一个冰柜。一位年纪轻轻个头矮小的小姑娘在看店。小卖部里的商品少得可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水,只有啤酒饮料。没得选,几乎每人都喝五毛钱一瓶的汽水。
五月天,中午时分,艳阳高照,建设工地上几乎是杂草不生,施工的车辆卷起漫天尘土,与郑晓龙老家的山清水秀格格不入。一帮人尽量找可以适当遮蔽阳光的去处,不知不觉就来到高高的建筑底下。建筑基本是钢架结构,最高处大约百米左右。脚手架、各种管道、设备层层布局。一切都是新鲜又好奇。
正转悠的起劲,一个穿经警制服、头戴安全帽的人出现在眼前,并且大声喝问道“你们是干啥的?”
眼见得是不熟悉的同事,郑晓龙们都不答话。到是那位同事打破僵局说道“知道了,你们是新来的队员。欢迎啊。”
气氛逐渐缓和起来。这位老队员介绍说自己叫“苗斌”,上班区域主要在上面的12米平台。我们问12米平台是干啥的?他说平台上面安装火力发电厂最核心的装备:汽轮机转子!
对这个名称非常陌生,更不知道它是啥模样,多大个儿。所以郑晓龙们的回答简单实用“哦”。
“下面热,灰尘大。走,跟我上平台去转转。”苗斌说道。
看不见李伟峰、朱晓军们的影子,郑晓龙们就随着苗斌爬铁楼梯,上到所谓的12米平台上,居高临下往生活区方面瞅瞅。上班的高峰期渐至,几条道路上人潮涌动。往平台的另一端望去,起码有几百米长度,中间位置摆放着高大的设备。顶上也有两三层楼高。两台百吨左右的轨道吊车横跨南北,轨道就在两边墙壁上。平台是半封闭的那种部局。
平台右侧有个铁皮小房子,苗斌说这就是他和另外两位同事的值班岗亭,外面转悠累了里面休息。郑晓龙推开门往里面瞅了瞅,一股难闻的味道扑鼻而来,借助散发着光亮的电灯,他看见里面有简易小凳子以及铺着的纸板。
众人问苗斌这里值班主要负责什么?苗斌指着满地的各种电线、设备说:主要就是看守这些东西不要被电厂、外面包工队偷走。电焊线有的是纯铜的,一米一两百元,最容易被偷。还有电焊机,有些外面来干活的包工队、施工队,会乘人不备偷走电焊机,改头换面就成他们的资产了。甚至于脚手架上的竹板,都是争抢偷窃的对象。还有电厂的工作人员也会到这边来偷一些设备上的关键零件等等。需要看守的目标太多,再勤快也不能完全看住,所以经常被责骂。
闲谈间,工人们陆续来到平台上。看来苗斌待得时间长,与很多人都熟悉,彼此打着招呼开着玩笑。李伟峰也带着其余人员来到平台上。
平台另一侧的主体建筑,高高在上,据说接近八十米高,有几部施工电梯供人员上下。最佩服的还是地面上几部比房子都大的轨道移动式塔吊,能把几十吨的物品从零米吊到八十米高的顶端。李伟峰带着我们走步行楼梯,说是到最高处去看风景。
最高的建筑实际上是清一色的钢架结构,各种管道密布,各式各样的材料、设备、电线等堆放的比比皆是,忙碌着的人员也不在少数。郑晓龙们一行人打着摆手往上攀爬,自然而然成为关注的对象。
实事求是地说,八十米的高度,相当于二十层左右的楼房那么高,完全爬楼梯,需要不短的时间和花费不少的体力。因此爬到一小半,有人就气喘吁吁地表示乘坐施工电梯或者就此打住再在往上爬。商量的结果是乘施工电梯到顶端去。
这个面有两部施工电梯。每部电梯如果单存载人,最多可以容纳10人。此时是电梯使用高峰期,运送材料和施工人员,忙的不亦乐乎。郑晓龙眼尖和积极,等到电梯在这一层停下,立马抢先一步进入电梯里。里面有五个人附带着一些工具。电梯不是自动的,有个女电梯司机负责操控。
电梯吱吱嘎嘎、摇摇晃晃上行。郑晓龙的血压天生有点高,随着电梯的上升,他的头有点晕乎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