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仇一在《淮南日报》的工作刚刚起步时,新四军来六支队政委谢曙光、司令员程启文通过路东军分区和淮南区党委,找到《淮南日报》社,点着名要借调仇一执行特殊任务。尽管《淮南日报》的同志都不舍得让仇一离开,但对上级的指示,只能无条件服从。鉴于仇一曾经做过地下工作,又擅长与敌伪周旋,政治思想过硬,射击、格斗都是一把好手,因此上级决定,调仇一到新四军来六支队联络部任临时负责人。
当仇一身穿军装,到司令部报到时,向程启文司令员敬了一个军礼。程司令员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让他坐在身旁,还让警卫员给他泡了杯绿茶。
程司令员向仇一交待了这次借调他来急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设法策反驻守在花旗营的伪军自卫团,团长李本仁因长期受日本人压制,还受郑徳昭等伪军头目排挤,有投诚起义的可能性;二是摸清楚铺镇一带的“南京忠义救国军”情况,随时准备打掉这一伙明里抗日、背地里投靠日本人的汉奸队伍。
程司令员接着对仇一说:“这两个问题,眼下都最突出,也是来六地区抗日根据地安全隐患。这次调你来,是因为你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考验,有着在特殊情况下与敌人打交道的丰富经验和胆识。你虽然年轻,却很成熟,不但文武双全,而且智慧过人,这些艰苦任务,目前看来,真的非你莫属。希望你不要辜负党的期望,好好筹划一下,这两个任务,怎么去执行,怎么把握轻重缓急,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好好地研究一个方案,提交支队党委讨论。对完成这次任务,你有什么要求,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只管说出来,只要我们能做到的,都会满足你。”
程启文的话语十分恳切,眼神也十分凝重。仇一知道,这两项任务,哪一项都是硬骨头,但这是他初来新四军第一次接受直面敌人的战斗任务,是党对他的考验,就是再大的困难,他都必须克服,必须保证完成任务。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联络部的人手短缺,能调动的人员,只有三人,而且他还需要与大家有个磨合期。他身边首先要有一个熟悉、能干,能与自己配合默契的人。他想到了李菊华。在过去秘密交通联络站的几年里,李菊华一直在跟他一起执行高奈布置的各种任务,在仇一的培养下,小李姑娘早已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无论是格斗、射击,都深得仇一的真传;更重要的是,她有一个智慧的头脑,反应敏捷,与仇一配合得十分默契,这些都是仇一目前执行这次项任务最需要的条件。
于是仇一起身,给司令员敬礼,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上级能把李菊华同志调给我。她目前在来六县被服厂工作,具备执行任务的有利条件。请组织考虑。”
程启文闻言起身。早就听高奈说过李菊华这位不凡的姑娘,只是没有见过面。此刻见仇一点名要李菊华来联络部,足见她是位可以信任、也能胜任的同志。于是一口答应:“没问题,这事交给我,负责三天内把李菊华同志交到你手里!”
仇一反复斟酌着程司令员的指示,也细细咀嚼着他的每一句话。在充分思考之后,一份粗略的线条在他脑子里形成。但他没有急于下笔,而是立即召开联络部全体会议,动员所有力量,花上一整天时间,查阅近期的敌情通报,了解周边的各种情况,捕捉任何与任务相关的信息,最后汇集到他这里。
经过两天的深思熟虑,一份详细的行动方案制定完成。仇一此刻显得十分疲惫,他几乎熬了两夜,才写出方案。他拿着这份材料,前往司令部。
在喊了声“报告”后,仇一推门进去。他一眼就看见身穿新军装的李菊华,她正在听政委和司令员作指示。程司令员果然没有食言,这么快就把李菊华调到部队来,而且连军装都已经换好。穿上军装的李菊华,显得更加英姿飒爽,她腰间系着一根牛皮武装带,侧面挂着一只手枪套,显然连枪支都配备好了。
见到仇一,李菊华白皙的脸庞上现出红晕。她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哥哥,也喜欢阿禾嫂子。在过去的几年里,她已经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此刻,看见仇一惊喜的表情,李菊华向他笔直地敬个礼:“报告仇一同志,新四军战士李菊华向你报到!”
程启文见状,笑眯眯地招呼他俩坐下,警卫员也端来两杯水,放在桌上。政委谢曙光对仇一说道:“你们两个小鬼啊,又可以并肩战斗了。”
当下,他们讨论了仇一起草的方案,把所有环节都细细理了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疑点。之后,程启文跟谢曙光耳语了一会儿,转过身,握着仇一的手说:“我代表新四军来六支队党委,正式批准你们的方案。成败在此一举,祝你们马到成功!”
仇一与李菊华异口同声地向二位首长敬礼:“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仇一立刻回到联络部,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向大家宣布了命令,同时把李菊华介绍给大家。联络部清一色的男同志,一下冒出个漂亮的大姑娘,大家都非常开心,轮流跟李菊华敬礼、握手。这是一个年轻的战斗集体,原有三人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按照计划,这两项任务,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但原则上,先策反李本仁,再打掉“南京忠义救国军”,因为策反有利于打掉汉奸队伍。
无巧不成书的是,这位驻扎在花旗营的伪军自卫团长李本仁,是仇一十五年前在南京中学的同班同学。经过核实,仇一对这一点已经确认不疑,这也是他制定方案的依据之一。他决定,单枪匹马地去会会这位久别的老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