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利维的头像

李利维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2/11
分享
《隑帮(长篇小说)》连载

第一章 一、引子

【长篇历史传奇小说】

 

  

 

                               

(贵州)李利维

 

 

故事梗概

清末民初,太平天国的徒众后裔,在较为偏僻的云贵高原的芦竹山至望天楼一带落脚,与当地的苗族同胞结下了深情厚意逐步隐匿下来,割据一方。

川盐入黔,改变了盐商的富庶,本地姓肖的大户建立了盐帮太平天国散落两个头目,一个姓马,一个姓牛,隐匿在吴马口乡场上,起初以挑百货担子营生,后来姓马的建立了马帮,姓牛的建立了隑帮

鲜为人知的山鹰会是聚众的土匪,是在川盐入黔时,在赤水河沿岸打家劫舍的匪患,也要靠川盐入黔带来的商贸发达,途径的商贾和货运,分一杯羹吃,才能维系,间接与三帮发生摩擦,形成了江湖人士的避难所。

黔北边陲吴马口区域内形成以行业为执掌的大帮派中,隑帮名噪一时,为马帮、盐帮之首,与地方匪患喋喋不休,引领各路诸侯豪杰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演变为犄角之势的三帮鼎立

三帮从四川自贡起运盐巴,经过赤水河的船帮水路航运,交到茅台盐帮总舵,分发到各地,由马帮负责陆路走货。自茅经梅子坳到盐津河九曲十八湾,过鲁班场爬打蕨沟下马鞍桥躺过吴江河,到醉春楼歇脚。贩盐的商贩邀邀约约一大群背盐巴的背夫,运到半边街,交由马帮接管,马帮组织马队驮到打鼓新场出售。马帮在这一带走货,与盐帮的接触频繁,都是按照江湖规矩,相安无事。从吴马口至翘扁担这条盐运之路,是仁怀通往金沙的必经之路,归隑帮管辖凡经过这里的商贾和盐帮,按照规矩交纳过山盐币和路捐,包你顺利,确有偷捐漏币者,轻者剁耳挖眼,重者捆绑后丢到哩町湖喂鱼。清末民初的这里,隑帮就是法律,呵气成法,喷嚏成律。江湖老大与帮派大佬之间,一时纷争迭起。

在吴马口街道,有一个市井人物的木匠,不由自主地卷进了帮匪纷争,经历了生死磨难,看到了不安定的社会局面下芸芸众生的艰难生存。

“三鹰合鼻,世界末日”,震慑江湖。苗王的出现,改变了帮派的利益争夺,画地而治,分行就市,社会稳定。江湖恩怨,恩怨江湖,尽在笑谈中。

在江湖中,一帮女流之辈频现。风四娘是隑帮的皇太后,老姑是马帮的影子,肖红缨是盐帮的长公主,在安、然、无、恙、牛、鬼、蛇、神这帮侍女的簇拥下,叱咤江湖……吴马口落花台,隐蔽在崇山峻岭间,山坡上尚存的是几座茔堡,在凄厉的翠鸟嘶鸣中成为一个传说远去,为她们找到了归宿。历史烟云过眼去,留下落花无字歌。女性是江湖的初始,正如晁冲之《临江仙》词云:安稳锦裘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长篇历史传奇小说《吴马口》挖掘赤水河流域盐运文化的趣闻轶事,以赤水河至五马到金沙一带盐运古道为场景,以消失在历史云烟中的隑帮妄图统领吴马口十八帮,为了既得利益,以帮派、土匪相争的故事为主线,以一个市井小人物的所见所闻为副线,以历史传奇的写作手法,融入到地方史事民俗与武侠怪诞的曲折故事情节中,既有盐运文化的史料佐证,又有精彩的打斗场面和离奇的爱恨情仇,是中国第一部巴蜀盐帮传奇的文字记录,汇聚到三帮鼎立的江湖对话,大写了川黔赤水河河谷文化的史诗般读物。

 

【目录】

一、引子

二、古老的吴马口住着隑帮

三、吴马口的由来

四、家业如日中天

五、仁岸与盐

六、盐帮有话说

七、三帮鼎立

八、牛橄牛榄惹的祸

九、南山林响马帮来

十、计陷马帮

十一、芦竹山苗王再现

十二、盐帮与隑帮有个约定

十三、肖红樱大闹隑帮赌坊

十四、谈家驿站的蹊跷

十五、风四娘拜寿

十六、祁狼苦战老丐婆

十七、风四娘走亲

十八、隑帮失火

十九、钟良访半边街未遂

二十、牛氏父女命丧哩町湖

二十一、梨花幽怨阵法

二十二、官办盐号

二十三、船帮的兴起

二十四、“带头大哥”

二十五、黄脉师“入伙”

二十六、勾鼻人鹰再现江湖

二十七、苦丐姑失踪

二十八、三鹰合鼻

二十九、双戒禅魔的遗恨

三十、喜结秦晋任蹉跎

三十一、决战逢生

三十二、三帮立约

三十三、吴马口有个落花台(大结局)

 

主要人物(以出场为序)

牛一欢隑帮十九任帮主

风四娘牛一欢九姨太

胡脉师市井人物,木匠,后加入山鹰会,任盐帮师爷

马大马帮第十九任帮主

勾鼻天鹰马帮天字房

苦一僧双戒禅魔马大侍从

祁狼隑帮大总管

牛环:牛一欢三子,少帮主

牛中、牛山:牛一欢四子、五子

刘火:盐帮大总管,后为马帮和字房

肖二拐:盐帮第二十一任帮主

肖红樱:肖二拐之女

鬼手章:盐帮师爷

肖七郎:盐帮小月旗旗主

勾鼻地鹰:马帮地字房

马晟:马帮第二十任帮主

牛橄:牛一欢长子,隑帮第二十任帮主

牛榄:牛一欢长女

老丐婆:苦一僧情侣

苦丐姑:老丐婆收养的孙女

老姑:勾鼻地鹰,牛一欢与老丐婆的私生女,马帮人字房

钟良:苗山苗王,原马帮帮主马大的化名

喜苗:马晟的化名

兰师妹:马大的师妹

“带头大哥”:山鹰会老大

 

正文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裘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晁冲之《临江仙》

 

 

一、引子

 

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在一个剪了辫子的鞑子皇帝手中岌岌可危。革命狼烟四起,匪患猖獗,整个广袤的九州大地四分五裂,黄种人在吃里扒外呀,山雨欲来烟满楼。

贫困潦倒的大娄山脉西段北侧,林荫匝道,鸡鸣犬吠,路上行人欲断魂。几簇暗自凋零的夜来香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生存,流下生硬的花露,无为的鸣虫撞击天籁之音,善于表现自己的萤火虫熠熠生辉发出幽蓝幽蓝的鬼影慑魂,山风怒号,长歌当哭,天地间就是这样的无聊透顶望而生畏。

自符阳(仁怀)里博里地甲地名吴马口(五马镇)西行出播州府(遵义)至打鼓新场(金沙县),自古是川盐入黔出行省转滇的盐运之路。翻三等坡过望天楼经翘扁担出寒婆岭山峪口,或从赤水河鄢家渡过巴竹沟经黎明镇到茅坝两河熊家街过后山到寒婆岭,鸟瞰水银沟一片苍茫成一色,大娄山脉延伸至此的地堑特征比较明显,突兀的山峰高耸入云,狭长的古道蛇行穿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为扼盐运之路的咽喉要塞。

仁岸与盐,巴蜀之地,这里仅仅是一个缩影。

话说早在1861年,陈开、李文茂天地会起义军建立的大成国覆亡,其部众三四万人投归石达开,使队伍得以扩充。为开创新局面,石达开重新打起远征四川的旗号,10月下旬率领号称10万大军,经怀远今融安北入湘,沿湘黔边境北进,于1862年1月底经龙山进入湖北来凤,2月中旬又经湖北利川进入四川。20日占领川东石柱厅今石柱,循江西趋,攻涪州今涪陵、綦江不下,经合江入贵州仁怀厅今赤水,复折入四川,于5月26日取叙永,6月16日克长宁今长宁南。由于北进之路被清军所阻,被迫再次东入贵州,经遵义攻大定府今大方不下,西走毕节,入云南境,又分三路入川,以使清军不能兼顾。1862年10月1日,石达开率领全军进入贵州,甩掉了集结在川南长江沿线的清军主力,乘虚蹈险,分攻桐梓,遵义,仁怀,绥阳,黔西,大定等府,正如事先所预计的,这一带清军甚少,没遇到什么阻挡,连著名的天险大娄山的娄山关都无人把守。全军到达大定时,两年前离开广西的曾广依正在附近活动,听说翼王亲自到来,十分高兴,率领部下前来归队。石达开与赖裕新,李福猷早已商定了分兵作战的计划,这时有了熟悉贵州情况的曾广依作为向导,就决定立即执行。全军暂分两路,一路是石达开的本军,西趋毕节,镇雄,重入叙永以南地区活动。另一路由赖裕新与李福猷部,由曾广依作向导,南趋水城,郎岱,暂时合兵作战,到了适当的时候,再分兵前进,抢渡金沙江,然后前往叙永以西的木川司,三路会合,再沿泯江而上,袭取成都。这样分路进步兵,可以迷惑敌人,使其不知道太平军的主力究竟在什么地方。赖裕新与李福猷深入贵州,一直打到郎岱,安南,永宁,11月下旬,分兵西进,以分敌势,这就是所谓郎岱分兵。李福猷进入云南后,经宣威向昭通迂回,12月中旬抵达金沙江边的副官村,准备从这里抢渡金沙江,进取四川屏山县。他们击败了扼守的清军,但由于找不到船只,无法渡江。不久接到石达开的命令,前往横江与本军会合.赖裕新部进入云南后,经沾益,平彝,直趋东川。赖裕新与石达开另一支由云南镇雄向东川迂回的中旗部队会合后,从米粮坝渡过金沙江,按石达开事先的部署进入了四川凉山宁远府。之后与石达开本军失去联系。石达开本军离开大定,经过毕节,于10月27日进入云南镇雄县境。这里是川黔滇三省交界地区,没有什么清军驻防,太平军在这里从容休整,补充,并张贴募兵告示,号召贫苦人民,反清志士与地方起义队伍踊跃参加。告示中说:“主将匡扶真主,诛满夷之僭窃,整中华之纲常,解士庶之倒悬,拯英雄之困顿。志士抱不平,均愿讲武;穷人原无告,共乐从戎……本主将大开军门,广罗武士,收纳不拒万千,招募无论什佰。先教以止齐之节,复列于戎行之间。待之同如手足,用之以作干城。”这一告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吸引了无数衣食无着艰难贫苦的人,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人,闯荡江湖飘泊无依靠的人。他们深信石达开“待之如同手足,用之以作干城”的诺言,纷纷参加。经过补充,仅石达开本军就扩大到十万余人。石达开率军经过贵州大定(又说是川黔边界的雪山关)时,曾留下一个非常著名的传说,即当地有众多苗民聚居,因感于太平军的军纪严明,和对百姓的帮助爱护,遂以待传统的贵宾之礼款待石达开及太平军将士……他们起美酒于地下,插以吸管,置于中央;升起篝火,载歌载舞,欢迎翼王。石达开为感谢苗族同胞的深情厚意,打破太平军禁止饮酒的惯例出席宴会,并即兴赋诗一首:

千颗明珠一瓮收,

君王到此也低头。

五岳抱住擎天柱,

吸尽黄河水倒流。

却说这个传说,在黔北的仁怀、金沙一带也曾风靡一时,各地的历史文化竞相不一。单说这首诗吧,传说中的“君王到此也低头”是指望天楼,俗语云:“吴马有座望天楼,半截插在天里头。”这望天楼是山名,集高、险、雄、奇于一体。穿越历史烟云的隑帮,就要从这里说起,清末民初,曾在这黔北边陲地方名噪一时,为马帮、盐帮、船帮之首,与地方匪患喋喋不休,引领各路诸侯豪杰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