隑帮(长篇小说)
(贵州)李利维
十九、钟良访半边街未遂
西出吴江五十里,小舟在风光旖旎的碧波中荡漾。钟良与喜苗第一次出山,沿赤水河流域,饱览无限风光。中国长江上游支流赤水河,又叫赤虺河,在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一泻千里。发源于云南镇雄,上游称鱼洞,东流至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梯子岩,水量增大,称毕数河,流经符阳段称茅台河,流至赤水后,始称赤水河。经贵州省至四川合江城南关注入长江。全长523千米,流域面积2.04万平方千米,号称千里赤水河。两岸陡峭、多险滩急流。穿过大河口,向南注入赤水河,豁然开朗,上百米宽的水域,烟波浩渺,一望无垠,夹岸群山似苍龙赴地,瞭望着、庇佑着勃勃生机,犹如一条禅化了的天河,深藏在川黔大地。遮天蔽日的丛林,随着氤氲山岚狼奔豕突,沆瀣一气,给人大气磅礴的感觉。小舟在浪波中摇头摆尾,“孤帆远影碧空尽”,漂太平场,过中华嘴,飏黄桷沟,顺流而下,到茅村中码头,登岸朝南而上,到了盐帮所在地。
“包子、抄手、豆花面、羊肉粉……”祁老板娘吆喝。丁字口的祁家老店,黄桷树遮去了门庭,立材房子,小三合头,篾条糊牛屎夹的风火墙,五檐九柱雕花窗,坡屋脊盖小青瓦,正堂的子门槛有99公分高,两扇大木门早开晚合,唱着那个时代亘古不变的歌。这是开了上百年的抄手小吃店,兼营其他几种地方名小吃,是老百姓的餐馆,进进出出大多是布衣之流,市井居民,也有达官显贵偶尔出入。
“老板娘,来两碗抄手,要加碗的。”喜苗高声说。
“饿死鬼投胎呀,吃早饭要好,中饭要饱,晚饭要少,祁家抄手是地道。”老板娘念念有词,手中有条不紊地下锅、打汤碗、加佐料,长把竹漏瓢在大铁锅里翻江倒海,一海碗香喷喷的抄手便摆上了桌子,外加一碟泡菜。
“这里的人好野蛮,说话难听死了。”喜苗朝钟良努努嘴。
“这里是水码头,藏龙卧虎之地,出门以和为贵,少惹是非,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试探水深水浅,不要节外生枝。”钟良似长者般的风度,训斥喜苗。
河风吹拂,大树乘凉,也抵挡不住海拔400多米河谷地带的湿热。钟良用手巾拭汗,芭蕉扇摇着,碗里的热气给人炙烤的感觉。喜苗已经吃下了半碗,钟良还没有动筷子。
“求求大爷,我孙女已经几天没有东西吃了,把你剩下的抄手赏给她吃吧。”仿佛是一个从死人堆里发出的声音,虽然很小声,却听得真切。钟良回过头,一白发苍苍的老妪牵着几岁的小女孩,站在他的后头。小女孩迫不及待地伸手端桌子上的大海碗,喜苗一筷子头敲在碗沿,没有阻止住小女孩很快的下手,她已经开始喝汤了,然后递给奶奶,老妪伸手抓了一个抄手吃进嘴里,不停地咀嚼。小姑娘朝喜面挤眉弄眼,故作怪相,惹得喜苗啼笑皆非。
钟良拉了一下喜苗,起身离去。剩在碗里的几个抄手和半碗汤水,扑上来两个小孩在那里争抢啄食。
茅村随着盐业的发展,酿酒业也得到拉动,使这传统的酿酒技艺逐渐复苏,赤水河流域是盛产以茅台酒为龙头的酱香型酒的基地。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市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受到汉武帝的称赞为“甘美之”,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是唐蒙古道的一部分。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茅台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之“赖茅”。“华茅”、“王茅”就是现在茅台酒的前身。它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为“茅香”,是我国酱香型风格最完美的典型。唐宋时期属“羁縻义州”建置范围,元明清时期政治建置逐渐加强,政治经济不断发展,清中以“茅台烧酒”闻名。
茅村半边街是盐帮的营盘,扼仁岸商盐的进出口。
苗王来到黄家客栈,要了一间上房,店小二掌灯安置,已是一更天。近在眼前的半边街,稀疏灯盏,杳无声息,苗王此行的目的,是拜访盐帮帮主肖二拐,可到了他的眼皮子底下,倒觉得心中无数。
天刚麻麻亮,一阵鸟语花香,催醒了钟良。他唤醒喜苗,附耳吩咐,换上商贾着装,独自出得门去。
沿着大青石铺就市井,钟良漫不经心地前行。赶早的山民挑着土货上市,青毡帽、绿蓑衣、大背篓、铁杵杷;逛集市的人们,长衫短褐、南腔北调;吆喝生意的掌柜伙计,叽里咕噜、酱油麸醋。钟良看了这些,晃去了半天,便回到客栈,草草吃了饭,蒙头大睡。喜苗不解其意。
次日,钟良换了一身本地山民的服饰,挑了一副空担子,坐在三叉路口张望。来了一位卖山芋的老叟,“嗒吧”着烟枪,把担子放在钟良的附近,蹲着守候。一篾匠也将竹篓、竹席之类的东西摆在他的侧边。这不约而同的山民挤在一起,由少变多,形成了一条土货集市。“这地方怪?”钟良这样想。街面上宽敞的地方没有人去摆货担儿,都往路旁挤。钟良也没有与山民们搭讪,一说话就露馅儿,因为他是外地人,外地口音肯定要引起别人注意。临近中午,钟良又回到客栈。
喜苗问:“主人,你玩的什么把戏?”
钟良说:“这里的水太深,小心淹着。”
喜苗莫名其妙。
其实,钟良也是刘佬佬进大观园,头一遭到盐帮营盘,金碧辉煌的建筑叹为观止,盐商的富庶高山仰止,岂有不小心之理。
第三天,钟良来到太和号茶馆,只见茶宜精舍,净几明窗,焚香兀坐,幽人雅士,云林中、松月下、花鸟间,清泉白石,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烹雪,泥炉吹火,竹里飘烟。此间无处不漫茶香,又无处不参禅意啊。太和号滨水而建,是盐帮的风口浪尖之地,俯瞰赤水河中船泊和街市上人流的好地方。钟良选择了临街的一个幽静角落,要了一壶南坳白沙茶,品饮起来。在隔帘对面的茶室,早坐了一个人,已经喝了两开茶的功夫,独自叹息。钟良察言观色,这人大有来头,开口吟诵:
安稳锦裘今夜梦,
月明好渡江湖。
相思休问定何如?
那人接口说:
情知春去后,
管得落花无。
哈哈,茶友者,文友也。我乃喜螽,敢问朋友尊姓大名?我叫黄脉师,说话之间,已不知去向。
第四天。
一晃就去半月,钟良把喜苗搁在客栈,自己去集市上溜达,把盐帮的底细摸个一清二楚。亲笔写了拜帖,并落款“苗王钟良”的名号,花二两银子请店小二给喜苗带路,投帖于盐帮名下,择日拜访盐帮肖帮主。
半边街依山而建,商号临水而居,石级回绕,青石路面,木质檐廊,酒幌斜挑,盐号夺目,因只有半边建筑物形成的集市而得名。
禹王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19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花岗石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菱花隔扇门窗。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香烟缭绕。
盐商会馆是穿斗式建筑,墙上画着淡蓝色小方块的彩色图案,围着华丽的框子,角上刻着精致的花果,有肥胖的神兽在上面自如飞翔。天花板上绘着金碧辉煌的藻井,围护着中间的一丛明灯在闪光的棱柱和镀金泥灰卷叶之间点缀着好些烛光。
五眼桥是步行桥。桥身是由巨大的石头砌成的,成一个“工”字形,桥下有五个桥洞。据说,每当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时,每个桥洞里都倒映一个月影,形成“每洞含一月”的天下奇观。桥的中间是一座大亭子,大亭子的四个角连了一座造型相似的小亭子,亭子既是隔开的,又是相连的。再看看亭顶,金碧辉煌的琉璃瓦,绿色的檐上雕着各种各样的精美的花纹。五座亭子各有四个翘角,每个翘角上都系着一只铜制的风铃;一阵风吹过,风铃发出“叮叮叮叮”悦耳的铃声。
盐帮张灯结彩,喜迎苗王。
钟良单刀赴会,一个随从挑着担子东张西望,没有恶意。
肖二拐早在下马石等候,见苗家人这么耿直,连护卫都没有带多的,便装模作样地坐在软椅上,等苗王先拜会盐帮帮主,再还礼便是。钟良揣摩出肖二拐的用意,心想没有必要与他一般见识,反正盐帮的底细是清楚的,成竹在胸,腹有良谋。
“想必这位就是盐帮老大肖帮主吧。”喜苗放下担子,先声夺人。
钟良整整衣衫,抱拳行礼。
肖二拐微微欠身,表示还礼。
喜苗不悦。
钟良放声大笑道:“原知盐帮乃礼仪之邦,今观江湖传言有误。”
刘火靠前一步说:“请苗王见谅,肖老帮主身体有恙。”
黄脉师从刘火的背后伸出头颅。
钟良说:“我拜见肖帮主,有约在先,既然身体有恙,那我今生有缘无分,来生再行礼仪之好,就此告辞。”
喜苗护着钟良,转身便走。
“嗖嗖嗖。”火葫芦飞过人体,直逼钟良。传来刘火的怒骂声:“盐帮岂是你这等少数民族苗子仡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那不是要翻天了。”
钟良一拽喜苗,火葫芦擦肩而过。转手一招“你来我往”,把火葫芦震得铿锵作响。回眸打探,肖二拐已不见踪影。刘火眼看一招未奏效,正当恼火,盐帮的弟子们蜂拥而上,欲置钟良喜苗于死地,刀剑出鞘,弓搭弩张,杀气腾腾。
“慢着。让他们走。”是肖二拐的声音,从内堂传来。
盐帮的弟子们止步。刘火收回火葫芦。
钟良袖羽一抬,徐徐飞出一封信函,掉到刘火面前,大踏步走下半边街的石级。似曾相识的老妪与小孙女目送他们,眼神呆滞,褴褛衣衫在风中飘。
大家面面相觑,欲言又止。
路过数里山峰上的镇宁塔,门上的木条呈灰白色,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芝麻大小的洞。门的两旁用方砖角砌成锯齿形。走进塔内,就听见啁啾的鸟叫声,鸟儿们在塔顶上嬉闹追逐。这里是鸟的乐园。抬头望,每层塔上都有断木。据说原先每层上都铺有木板,并有楼梯,人们能够爬到塔顶,俯览全景。如今,已是木去楼空,然而,塔身仍然坚不可摧,巍然屹立。
钟良感概,这塔能镇住地脉龙蛇,却镇不住人性的贪欲,闹得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