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利维的头像

李利维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2/13
分享
《隑帮(长篇小说)》连载

第二十三章 二十三、船帮的兴起

隑帮(长篇小说)


(贵州)李利维



二十三、船帮的兴起

 

“船老大”嗨起来……

“嗨哟喳来!嗨也喳!

嗨呀喳来!嗨喳!

大家出力!嗨也喳!

才有劲哟!嗨喳!

不出力哟!嗨也喳!

遭人咒哟!嗨喳!

偷懒的人!嗨也喳!

不得好哟!嗨喳!

大家怨恨!嗨也喳!

滚出去哟!嗨喳!

黄脉师从茅村搭船去马桑坪分舵,站在船头张望。自鬼手章出事后,刘火竭力担保举荐,黄脉师当上了盐帮的师爷,只见他,头戴瓜皮帽,身著长衫马褂,脚踏胶底布鞋,腰间斜插铜算盘,左肩斜跨双色布袋,右手提着一棵大烟杆儿,从行头上一看,就是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

船帮老大姓水,是湖广填四川时迁徙的湖北佬,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载“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极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鸟身,名曰九凤。”这九头凤就是九头鸟的最早说法。凤本是中国神话中的神鸟,九头凤就更加神奇了。不仅有九首之凤,还有九首或九尾之狐、羊、虎等等,而且在讲究阴阳和合的古代中国,九是阳数,寓吉祥神圣意味。这句话比喻湖北人特别聪明,也可以说湖北人非常狡猾,一般说来带有贬义,就是说湖北人不太地道,会耍滑头。水老大就是这样的人。

看见是黄脉师吆喝,水老大便率领船工们,唱起了船歌。

那个年代,赤水河船运只有货运,没有客运,而且是盐帮出资兴起的船队,指定运盐和生活物资。能站在船头的人,非富即贵。

赤水河沿岸,只要有船帮的地方,就有纤夫的影子,只要有纤夫的地方,就有船工号子。

川盐入黔,赤水河是主要航道。在土城通航处,船舶是唯一的运输工具。船帮,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南隅的江岸上熠熠闪光。多少年来,它以自己精湛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四海商贾,已使自己的名字跻身于中华名胜之林。赤水河航道,自即为道。为历代王朝主要补给线粮的水域,百艇连樯,水走长江

最有特色的就是“船帮”,他们以船为家,与水为伍,陆地只是他们卸货和补给的地方。

船帮经常到罐子口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歇脚,其规模之大,结构之精,设计之巧,都是令人瞠目结舌的。黄脉师是能工巧匠出身,看过之后,赞叹不已。

水老大端来座椅,泡上浓茶,让黄脉师慢慢欣赏。四合院之神韵为青砖青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记载着历史上的富庶。这叫罐子口四合院,在仁怀合马场南端的赤水河畔,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850平方米,拥有大小房间50多间。昔日运盐的大道从其西侧经过,南有清溪潺潺而流。两棵名为倒踢紫金冠的大黄葛婀娜多姿,与房屋周围的众多碧树繁枝和花坛草圃相呼应,宛如一艘绿涛簇拥的画舫,优美而幽雅。整座院落呈井字形,俗称“四合天井”,木柱、木壁、粉墙朱栏、青瓦白脊。正面为一楼一底,其余三面为平房。堂屋上的吊脚楼凉厅,人们既可凭栏眺望赤水河沿岸的景致,也可安坐其中,边品茗饮酒,边观山赏水。其余三面的房间大小不等,适宜于多种用途。四合天井的正面有木质阶梯直上凉厅,与各面的回廊相连,彼此来往甚为方便。东西两面,都有侧门可供出入。西侧院外为厨房、煤房、储藏室、厕。东侧院外为碾房、磨碓坊、鸡鸭圈。大、小石水缸,磨玉米的大石磨,推豆腐的小石磨,碾米碎盐的碾子,舂米粉的碓等用具,展示着古风古韵,见证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这座四合院位置优越,设计巧妙,布局合理,房舍雅致,牢固结实,功能齐全,交通便利,冬暖夏凉,观赏和实用价值较高,具有赤水河两岸典型的古民居特色。清代中期后,赤水河便成为川盐入黔的重要通道。为适应盐运的需要,仁怀籍盐商陈作宾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选择此处,修建了这座高架木结构的四合院,开设供来往客商住宿的客栈。红军长征过此,也曾在院中宿营。

通过二郎滩头,靠背“过山盐”,转运到仁境内的马桑坪歇脚。有背盐歌为证:

“盐巴佬二一碗米,

半夜三更就嘈起。

背子上背就起身,

七嘘八喘拢茅村。

船帮会馆,高端大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纤夫们的劳作影子,也是茅村富庶的写照。

“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

“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

水老大无时不献殷勤,边给黄脉师装烟点火,便摆起了南北船帮的历史。相传,船帮从船上每件运货中抽取枚铜钱,日积月累,修建而成。船帮会馆,又叫盐夫宫、平浪宫。由于它建筑华丽,又被称之为花庙,或花戏楼,一个字,囊括了这座古建筑的全部风貌和艺术特色。安徽亳州曹操故乡著名的花戏楼称为南戏楼,这里的花戏楼为北戏楼,两座戏楼南北辉映。会馆乐楼,建筑雄伟,造型奇巧,素有兼具南秀北雄之誉。会馆前门临江,为青砖六柱五楼牌坊式建筑。乐楼紧贴门楼,重檐翘角,巍峨壮观。楼上演戏,楼下可供上百人安营下寨。无论是晴是雨,船工们上岸后,身不着点雨,头不顶烈日,夏纳凉,冬取暖,乏者憩,闲者乐,兴致所至,各得其宜。花庙之花,主要表现在它的整体建筑笼罩在千姿百态的画图之中,其中尤以镂刻透雕刀工细腻,巧夺天工。前门之八仙过海丹凤朝阳、《封神》人物、花卉图腾,无论是石刻、砖雕、彩塑、瓷镶,形神真切,独具匠心。乐楼之梁柱门窗无木不雕。山水人物,车马仪仗,楼阁亭台,树木花草,鱼虫鸟兽,神来之势,栩栩如生。乐楼正面,更是木雕精品荟萃,君臣聚会,豪情勃发,一片升平气象。两军鏖兵,水陆血战,刀光剑影逼人。大禹耕田,文王访贤,囊萤映雪,赤壁怀古――数十典故,数十画面,数百人物,依形就势,布满梁栋,布满楣楹,布满檐板。其构图之奇妙,场面之恢宏,运刀之精确,造型之独特,无一不使人叹服。尤其是和声鸣盛题额两边之八组浮雕人物组成一副画联,迄今尚无能破译者,给人们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谜。在诸多造型中,龙的形象最为耀眼,梁栋上、花脊上、飞檐上、峙墙上无不有龙。足见船工们对龙的情愫至深,信仰至诚。以千万计细瓷碎片镶嵌而成的群龙,在阳光下一个个鳞光闪烁,异彩纷呈,似真非真,似动非动,或对空长吟,或呼风唤雨,或凌波欲飞,或布泽惠民,似将游人导入龙宫。乐楼正面顶端高悬秦镜楼牌匾。秦镜典出《西京杂记》秦始皇有方镜,照人灼见心胆。唐朝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古为镜,可知兴替。看戏为高台教化,古事犹今事,戏情即世情。以秦镜题楼名,旨在于娱悦之中,以史为鉴,以人为镜,抑恶扬善,修身养性。乐楼坐南向北,三面均可容纳观众,为舞台发展史上的第二代,为今日梨园所罕见。乐楼北面正对大殿,彩绘木雕相映生辉。船帮会馆大门石联:后元夷受封德昭千古,继夏禹称王福庇九江,即隐此典。横披安澜普庆,寄托着船工们对自己的保护神的信赖与企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经此,曾在这里四渡赤水,从而为这一文物古迹增添了红色光环。星移斗转,沧桑变迁,现在,这儿的江面上已没有了古老的木船,也已浪推沙移

黄脉师头遭走盐道,对盐运知之甚少,便向水老大打听。水老大说,赤水河的船运,分段实施,它是“川盐入黔”的重要通道。自贡的盐进入长江,最后通过赤水河航运到土城,再由土城分小船航运到茅台,人拖马扛进入遵义;或者由土城走旱路运往温水、桐梓、绥阳等地方。所以,土城成为川盐最重要的集散地,马帮、船帮特别兴盛,靠出卖苦力为生的普通平民更是成为土城的“侯鸟”。不仅仅如此,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土城大量的珍惜木材被大量航运到南京,赤水河两岸可以说是彻夜无眠。所以,很久以前这里曾建州,治下的地域包括现在四川的古蔺、叙永和贵州赤水等许多地方。南宋时期,这里的少数民族叛乱,皇帝钦点袁世盟带兵平叛,袁世盟后来就成为这里真正的诸侯。其子孙为了巩固其统治,在土城四周修筑大量军事囤堡,一是“保境安民”,二是向外扩张。九龙囤就是其中的典型。而今,九龙囤军事囤堡保存依然完好,袁氏家族当年威风八面的气势在此可以略见一斑。就由于这许许多多因素,土城的繁华自然成为历史上一道少见的风景。现在,土城老街的石板路、老房子、小胡同依然大量存在,戏院、花楼、酒坊等等遗迹犹存。通过这一些,我似乎看到了当年土城歌舞升平、风花雪月的那种岁月,不能不联想到秦淮河边的许多故事。

日头暗了下来,水老大请黄脉师吃饷午(也叫吃少午,下午饭)。进入土城老街后,除了那条古老的石板路和它两边的古老的木板房之外,还有两栋特别高大的老房子十分引人注目。沿石板路而上,右手边是一栋比其他木板房都高大的木板瓦房,那是当时的土城盐号,里面还放有一座称盐的大秤。土城曾是川盐进入贵州的一个重要的集散地,川盐水运送到这里后上岸再陆路运到贵州北部各地,是一个很重要的商埠。红军来到土城时,曾在这里开仓,将盐分给穷苦的老百姓。盐号向上紧挨着的是一栋与周围建筑完全不同的式的层灰色砖瓦楼房,拱形的门廊和立柱使它显得格外壮观。这是土城船帮的大房子,当年也是红军的驻地。这栋房子保存完好,木制的檐柱、门窗、楼梯等装置上,都经过精雕细刻,显得古朴典雅。现在里面基本没有什么东西,从它后院的门出去,沿小路可到过去的船码头。
  在赤水河沿岸留存的古建筑保护较为完整的为数不多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梁架式,青砖砌体,屋面覆灰色筒瓦、猫头、滴水、花脊、曾脊,饰有木刻和砖雕各种花纹图案。船帮在江湖上号称“船老大”,其实也只是一个“下力”的代名词。

船过土城,河面便宽阔起来,速度也比较块。过元厚,达丙安,抵复兴场,出赤水,便不再是仁怀的地界了。

黄脉师验了货,除了从茅村带来的好酒山货折抵货款之外,其余的差欠部分一一记在帐上,画押为凭。只见黄脉师铜算盘往腰间一插,双手作揖摇了摇,水老大的船只便起锚返航。

船帮没有大起大落,而是在人不知鬼不觉中生存。他们长期在赤水河的波涛里乘风破浪,在赤水河两岸的山路上辗转反侧,在固定的码头装货卸货,几乎没有参与江湖帮派之争。在一定意义上说,盐帮的运输也离不开船帮,从而起到了互依互助的作用。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