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艾波涛的头像

艾波涛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4/14
分享
《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之歌 ——骑行纪事及随想录(连载)》连载

第一十二章 华州皮影寻何处 车友骑行雨田回

  华州皮影寻何处  车友骑行雨田回
——2007-1-6骑行纪事及随想录


2007年元旦期间,渭南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协会没有组织骑行活动,经过长假期的休整,看来已经完全洗去了过去一年骑行中的汗水和尘埃,这不1月6日一大早,在中心广场就又集合了30多名的车友,从而又拉开了新一年骑行活动的序幕。

2007年的第一个周末(元月六日,星期六),正好应了国人六六大顺、一顺百顺的吉祥观念,确实是个好日子,况且还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虽然预示着季冬时节的来临,但由于全球性的暖冬气候现象,渭南地区也毫不例外地呈现出了阳光明媚、阡陌清新、晴空万里的景象,往年那种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景象和滋味连半点踪影都没有,就连小寒节气刮来的凛洌寒风也比起往年似乎要温柔了许多。

2007年渭南自行车爱好者协会首次骑行的目的地是华县,在这段30多公里的路程上,车友们可谓已是轻车熟路了。这里的每一个村镇、每一个上坡下坡、每一个弯道和桥梁,都印在了脑海里了,可以说没什么新鲜感可言了——可本次骑行活动的另一项内容:参观华州皮影传承和培训基地,着实为新年度的首次骑行增色不少。不仅参观了皮影道具的主要制作过程,而且还观赏了两出皮影短戏,大饱眼福之余使得车友们不但热情高涨,每每还童心大发,在参观和观赏皮影道具制作以及皮影戏曲演出时,云里雾里的忙得个不亦乐乎——不仅对皮影戏个中的渊缘和发展历程以及如今的尴尬境况,倒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还因此而结缘,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一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瑰宝。




10点许,车友们来到了位于华县城东大约5公里左右的“华州皮影  雨田社”——这里原是一处军营(据华县的车友讲:这里原驻扎过一个高炮营),在多次的裁军过程中,铁打的营盘还是留了下来,偌大的营房便成了兴办教育的好地方,这里便出现了数个教育实体——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和职业中专的渭南函授站和渭南教学部,而所谓的中国华州皮影传承与培训基地在这里便也觅得了一席之地。




在这处营地的东边有一个院落,紫红色的围墙古色古香,面朝西的大门上横桓着一幅由平凹先生挥毫泼墨的牌匾——“华州皮影”四个大字,虽显不出苍劲或古老的韵味,但也足以印证皮影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苍桑岁月和如今抢救华州皮影,保护民间艺术的不易,使得进入到这里的车友们心底里也有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涌现!新做的仿古式全木结构大门以及其上纵横排列有序的颗颗铜钉,无不彰显着有识之士们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民间艺术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进入院内,迎面一个用青砖堆砌的照壁上方“雨田社”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下面莲叶、鲤鱼和荷花所构成的图案镶嵌在一个呈四方的砖石框中,显示了这里的与众不同。绕过照壁,车友们将自行车整齐有序地摆放在院中东部一块空地上,然后休息片刻——小憩时院中央一个看上去历经苍桑的碾盘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种曾经为我们碾米磨面的石碾及碾盘,由于其功能的失落,大多都被人们遗弃了,无论在城里还是乡下已不多见,在这个尺码大得令人惊诧的碾盘上,车友们看到的却是历史的年轮和苍桑,你看那碾盘外圆上一层层的圆周轮廓,细密而清晰可辩,不由得我们不相信这碾盘在悠悠岁月中饱经苍桑,见证了不知多少人类生存进程中的兴衰和酸甜苦辣;如今与其神交,与其说是想倾听其对历史的述说,还不如说是我们在抚慰历史或追寻过去的记忆,于是乎大家又一起争相与其合影,希冀将自己也融入那些历史的记忆中去——是啊!我们终将也会成为历史年轮中的一粒尘埃,无论你闪光与否,或许我们本来就是历史长河中一粒尘埃,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情愿自己只是一粒尘埃罢了。



雨田社院内一派田园式风光——门口两侧的竹林,以及与竹林相邻道路上乡土气息浓厚的竹编篱笆墙,南侧有些古色古香韵味的月亮门两侧的对联:一口诉说千古事  两手对舞百万兵、以及横额:碗碗腔——集中体现了华州皮影的特征和内涵以及唱腔形式,而月亮门外的简易皮影演出场地,更凸现出了这一民间艺术的道具小、演出方便、不受场地限制的优势。



皮影戏---这种用家畜皮刻制出人物影像,并借助灯光投影到屏幕上表演的特种戏曲,通常也叫灯影或皮影戏。从其光学原理和渊源上论起来的话,她应是现代电影、电视的鼻祖。




皮影的起源和历史沿革虽已无从查考, 但陕西民间有一个传说似乎还能说明一些问题,也多少可以给人们一些答案---皮影的发祥地在陕西。据说西汉时,文帝刘恒的幼儿由一位宫女照看。有一天太子哭闹不止,聪明的宫女便用梧桐树叶剪成人形,借着透进纱窗的阳光,一面用手舞动梧桐叶子,一面口哼小曲,太子马上转哭为笑。将此作为其渊缘倒是也有几分说服力,我们不妨就将此作为其源头。位于中国陕西关中东部的华州——正是皮影的发源地, 而皮影戏的国际正式名称据说就叫叫"华剧",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皮影的原型是用纸剪的,后来才改成用皮刻制。据宋朝《梦梁录》等书记载:“京师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影,用以彩色装饰,不致损坏”。皮影在汉代已经出现,到了宋代已相当流行,京师常见、“设帐张灯”上演“影人戏”。到了元代,蒙古军队中有皮影班子随军,一直传到中亚国家。




华州皮影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品种,同时也是被国内外皮影界公认的所有中国地方皮影乃至世界皮影艺术种类之集大成者。因其最古老、最精粹、最成熟、最完美、最经典和最有资格代表中外皮影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父"。所以就有某些专家们认为,华县皮影在国内外皮影史的地位,近似于秦始皇兵马俑在中外考古史的地位。                                                                            


华州皮影有四绝:一是皮影雕刻作品造诣高, 二是演唱功力极深, 三是表演者功力精湛, 四是华县皮影博大精深,综合艺术水平炉火纯青,堪称为戏曲艺术之绝唱。




渭南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协会的车友们,在华州皮影:雨田社,受到了左主任及其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并参观了皮影戏道具制作工艺流程中的几个主要工序——



华县皮影的道具制作,真可谓是精工细作,玲珑剔透,深受车友们的喜爱。其制作过程是:牛皮或驴皮经浸泡后,刮铲成半透明状,再打磨、摹画、雕刻、着色、熨平、缀合。华县皮影造型以人物为主,兼有景物和道具。



人物高约1尺,大头突额,色彩艳丽,图案精细。人物的颈、肩、腰、膝、肘等十处有轮盘牵线,活动自如。通常以五官反映人物的性格,如以平肩和皱眉区分阳刚和阴委,丑角多用圆嘴、吊眉和冲天鼻,形象夸张诙谐。




大部分车友是第一次看到皮影的雕刻和着色,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新鲜和奇特。由于场地的限制,这里没有最初的浸泡、刮铲或打磨畜皮的工序和场所,因此首先看到得就是那些半透明的皮影道具坯料,六、七个姑娘小伙在铺着绿色地毯的台桌上,每个人都就着垂得很低的日光灯光线——一丝不苟、仔细认真地摹画样板、雕刻图案、镂空纹饰,工作井然有序。

车友们的到来,完全地打破了这里的平静和肃穆,参观中,车友们每每喧宾夺主,不是接过姑娘手中的刻刀,请人家指导……过一把雕刻或镂空皮影道具的瘾;就是从小伙的手中接过已经雕刻、镂空好了的半成品,尽情展示、笑逐颜开、合影留念,制作好的半成品玲珑剔透,极尽夸张但不失美观大方的美人或士女头饰,备受喜欢、令人爱不释手。



从雕刻室出来后,另一个工作室里面放置着的皮影成品或还未来得及缀合的成品皮影画,更是引人入胜——长袖翩翩的才子佳人双双对对、腾云驾雾的骏马天马行空、充满福象的胖胖小猪,或许正在为即将来临的猪年祈福哪——



车友们的兴致被这些维妙维俏、活灵活现、色彩斑蓝的皮影艺术品激发了起来,大家蜂拥上前,纷纷拿起这些精美绝伦的皮影道具,或与长袖翩翩的才子佳人,或与腾云驾雾的行空天马,或与憨态可爱福象的小猪胖胖合影,一时间倒也忘乎所以、本性尽显——人性的善良和童贞与这些没有生命力的艺术品的融合确是构成了其乐融融的氛围和童趣的真诚,处在这样的氛围里自然是乐在其中了。




热闹够了后,回到现实中来,才知道着色工序技艺更高超,这个工作室里只有一位姑娘在着色描绘,室内简陋的设施实在是令人心寒,狭小的空间里取暖的火炉子里没有半点热气,一个四条腿的长桌上,分别放满了已经着色描绘好的福猪和还没有着色的晶滢透明的半成品。



一个小姑娘正在那里埋头描绘着色,细嫩的手指不知是由于握笔的时间太长末梢的血脉不流畅——还是由于室内太冷被冻得有些发紫,真是心疼不已。着色描绘这个工序本来是一件艺术性极高的活路,那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竟然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完成的真是不可思议。我们的社会不能给予她们象其他艺术大师们那样的画室或场馆,但最起码应给予她们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皮影戏的遭遇除了时世的变迁、市场的变化外,更重要的因素:或许就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或政府对她们的漠视或冷落也未可知。





参观结束后,雨田社又为车友们安排了一场碗碗腔皮影戏,大家更兴奋了,熙熙攘攘的来到了演出现场——营地南边的小礼堂。,演出开始了,第一出皮影戏演得是一出卖货郎的故事,尽管车友们听得的云山雾罩,看得眼睛发直,大多不明就里,但被激发起来的童趣和好奇心,却使得大家失去了矜持和安份,顾不得体面与否,象儿时看戏时那样,台上台下的上窜下跳着,在匆忙中将个皮影戏的演出现场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看了个够,可算是尽了性,既松弛了情绪,又增长了见识。



由于皮影戏中影戏人物的各部位都可以活动,因此非常注重表演的效果,至于唱腔则是陕西正宗的碗碗腔(当然也有不少人一句都听不懂)—— 唱腔自然是高亢、抑扬,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及民间乡土气息。

演出仍在继续,接下来的段子戏说得是抗金名将岳飞帐下的大将吉青腰斩韩天寿的故事——古代战将的打扮可谓是造形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


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在前声和坐槽以及上、下铛的相互配合下,影象画面在签手的操控下,随着鼓点和唱腔以及人物间对白等等手法的渲染和递进,不断地交替变化着,随着好多个回合的交锋,手持大刀的吉青手起刀落,将韩天寿斩于马上——威风凛凛的吉青与横尸马上的韩天寿的画面定格在荧目上后,皮影演出也结束了。




车友们为台上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报以热烈的掌声,同时也为雨田社主人的热情接待报以了 衷心的感谢。  而这一切的一切——不管是戏里精彩画面,还是戏外的动人画面,都被车友中的摄影师们一一摄录在案,留下了一张张美好的瞬间和美妙的记忆。40多分钟的演出结束了,车友们匆忙着中看到的 皮影戏片段却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