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艾波涛的头像

艾波涛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4/14
分享
《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之歌 ——骑行纪事及随想录(连载)》连载

第二十一章 文庙考院已赋闲 蒲城新咏与谁和

 文庙考院已赋闲  蒲城新咏与谁和

——2006-9-23日骑行蒲城之随想录




中午1:30许,最后一拨(由于路上有车友爆胎或扎带,故先后在10:20—11:00—12:30三个时间段内,分了三拨到达桥陵)登临桥陵墓道梁的车友们也从山上下来了,集结后顺着神道骑行——出桥陵,沿三合乡——翔村——蒲城一路狂飙,15KM的路程半个小时就抵达县城,在这里吃罢午饭,已是下午三点钟了。经蒲城县原任乡的车友指点,车友们参观了城区和城区内的主要景点。

蒲城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位于东径109°20′17″—109°54′48″,北纬33°44′50″ — 35°10′30″。东西长52.8公里,南北宽47公里,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北部丘陵,中部高塬,南部平川,耕地168万亩, 辖区14镇10乡,373个行政村,全县76万人,人口密度431人/平方公里。东临大荔、澄城;西接富平;北依白水、铜川,南接渭南。县城地处紫金塬北麓,周围地势平坦而微向南倾,这里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2度,无霜期180—220天,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这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是陕西省重要的粮棉产区。

蒲城历史悠久。夏商属雍州,周封贾国,春秋属晋,秦置重泉,北魏名南白水,西魏时县城迁至今县城东南15KM的蒲石村,以其东有蒲地,故更名为蒲城——始城蒲城,唐开元4年(公元716年)将县城迁到今址(建城已1200多年了),因其先皇陵寝在此,故改名为奉先县,宋开皇4年复名蒲城,沿用至今。

这里人杰地灵, 人文荟萃、社会贤达、仁人志士比比皆是;这里名胜古迹众多:城内南寺唐塔,北寺宋塔,遥相呼应,明清考院、六龙壁、勿幕图书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保护完好。



蒲城文庙座落在县城正街,在县政府东面。曾经是蒲城县文化馆馆址,现为蒲城县博物馆。文庙建于唐贞观年间,供奉孔子及先贤、先儒,原规模较小,经宋代增修、明代扩建,形成了今日的规模。其主要建筑有大成殿为明正德七年(1512年)所建,明伦堂及敬一亭为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所建,并刻有朱子“易系词语”嵌于明伦堂之壁。庙前六龙壁等为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8年)所建。清代又经过多次修茸,形成了一座庞大的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群,庙内殿宇廪次栉比,巍峨绚丽、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建筑的格局基本上是明、清形式;



庙前的六龙壁长10米、高5米,全部用琉璃花砖砌成,正面塑有六龙飞舞,背面则龙狮腾越、吉象翩迁,造型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相传是本县城南郭村一位出众的艺人在北京修建九龙壁后,回家乡修建的一座照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里的大成殿曾一度被改用作粮仓,后来迁出,大成殿1976年毁于大火,敬一阁在清代改为崇经阁,1949年后被拆除。目前该庙的主要建筑物都已荡然无存,所剩下的皆是些附属建筑。

六龙壁后面的文庙门楣上已挂上了“蒲城博物馆”的横匾额,车友们到达六龙壁前已是下午三点多了,六龙壁现已临街,壁前一小块与马路牙子相连接的阶台上铺就了现今城镇里最普遍的水泥花纹地砖,六龙壁两侧有“文章祖” “帝王师”字样的牌楼,与六龙壁一起建构了文庙的整体氛围和儒雅神韵;



六龙壁西侧紧捱着一株久经苍桑的老槐树,其枝干树冠还算茂密旺盛,将六龙壁和文庙的大门都遮挡去了一多半,树下休闲的人们在聊天和做着小生意,这里倒是一派祥和安乐的景象,让人留连忘返。




大家在六龙壁前后都留下了美好的瞬间、永久的记忆。博物馆内有工作人员把门收费,看到我们这么多人骑行到此,便前来招揽生意,还承诺不收门票——但要在里面给我们照象,价格比门票少不了多少(亦或还要高些),车友们大多都没兴趣进去参观,这里已失去了文庙所蕴涵着的神韵,不仅主要建筑物没了,精气神上也使人很难与六龙壁两侧上方的“文章祖” “帝王师”之气势相呼应了。六龙壁西侧的大槐树用自身的苍桑见证了文庙的兴衰,它与文庙及六龙壁一起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得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和风采。令人感慨不已、感叹万分!

咏:文庙
文庙门前槐作证, 照壁六条龙腾飞;
文章之祖帝王师, 博物馆内觅魂魄。



从六龙壁出发,车友们沿正街向西骑上了西大街,然后向南拐向了槐院巷——这条古老的街道上,分布着王振东老宅——考院——扬虎成将军纪念馆等一系列人文景点。



蒲城考院——可能是陕西省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科举时代的考试场所了,这里前不久还在用作东槐院小学的校园,现已完全腾了出来,准备建设陕西省唯一的一座历史文化教育基地。



不过现在考院内院却大门紧锁,且门锁上锈迹斑斑。当车友们向守门人提出想进里面看看,见识一下百十年前科举考试的考场的要求时,却被告知钥匙在领导那里——打不开。不能见识考场的神秘或奇特,车友们只好在大门外拍下考院外景,以安慰好奇的心灵。可守门的一位女同胞却说不让拍,这时从内院转出了好几条看门狗,还真的让人惊叹不已——一只类似于藏獒的大狗,黄白颜色相间,个头比牛犊还高大,还真的让车友们后退了不少。守门女同胞赶紧将其阻挡拦了回去。




尔后,开始向车友们兜售椽头蒸馍——蒲城的椽头蒸馍还真是名声响亮,好几个车友都非常感兴趣,买下了一袋袋椽头蒸馍,一看推销了那么多,守门的便又向其他车友兜售了起来,或许是受到了感染,亦或是这椽头蒸馍真的有市场,一下子还真的卖出了不少,受到大家的感染,笔者是第一次买这种蒸馍——回家一吃……还真的不错,是很好吃。

咏:考院
考院门上锁已锈, 科举作古几多时?
内院藏獒仍狂吠, 椽头蒸馍门内卖。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文庙和考院都已被闲置,赋闲在家的文庙和考院,在白白地浪费着它们焕发出来的青春和活力,我们骑行到这里,本来会有很多放飞出来的心情,寻找到了的快乐,抒写或歌咏这人文荟萃以及古声古韵。但现在看到文庙和考院的赋闲,还真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竟不住会涌出这样的念头来——“文庙考院已赋闲,蒲城新咏与谁和”的感慨,真是难以释怀呀!



留下了考院的外景照后,再拍槐院巷的街景时,考院斜对面的王振东老宅及其石碑吸引了众车友,但谁又知道王振东是何许人呢?  王振东旧宅的大门,镂空雕花的窗棂上堆积着厚厚的尘土,朱漆黯淡了,浮雕破损了,一看就知是饱经苍桑,这旧宅背后或许就沉淀着不少兴衰往事的旧影儿也未可知,勾起了兴趣,一打听才知道王振东曾是杨虎城的部下,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槐树院巷这些狭窄局促的院落还真是藏龙卧虎之地,不经意之间人们会发现,这里个个都曾经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在槐院巷的西头还参观了扬虎城的旧居——扬公馆,这里已被辟为教育基地,扬虎城在西安事变中的作用,使得他从一个旧军人或旧军阀,变为一个扭转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英雄,他及其同路人张学良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对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形成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将他自己在载入了史册——并连带槐院巷也一并载入了史册。




从扬虎城纪念馆出发时,已是下午近4点钟了,出城后车友们一路狂飙,蒲城到渭南58公里的路程仅用了两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就进入渭南,结束了9月23日骑行桥陵和蒲城的阳光周末之旅。   [ 本帖最后由 wnxieh68 于 2006-9-29 01:08 编辑 ]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