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时节天公偏作美 骑行车友踊跃渭北行
——12月10日骑行日志及随想录
仲冬时节,北国风光——大多地方(在华北、东北以及山东半岛)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基本上阻断了人类的户外活动,自行车骑行已是不可想象的事体了。
好在渭南地区属于暖温带,在陕西气候区划中属于关中平原暖温带暖湿气候区的组成部分,处于从暖温带水热条件充足的湿润地区,向暖温带水热条件较差的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带上,这就决定里这里的气候特点是既不象它的南面——陕南那样湿热,也不象它的北面——陕北那样的干冷.
在渭北平原上,天公虽然也给我们布下了凛洌的寒风,但我们却仍然受到了其无私的庇护,这不——上周还凛冽的大风降温带来的寒冷并没有在这里停留,12月10日的天气虽然还有些寒冷或冰凉,但气温回升的速度和强度却是出奇的快和出奇的大;能够生活在这样的一块福地上,也算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大幸事了;而能在渭北平原这块福地上骑行,并领略其风光和情怀就更是幸上加幸的事了。这次骑行已是近期内渭北平原第二次骑行了——在渭北平原的西南部骑行,——呵呵:)))同样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儿呀。
渭南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早上 8:00点整从中心广场出发,经东风大街——民生街,骑上了上涨渡渭河大桥时,雾渐渐地大了起来,桥头的交警到了跟前才看到了我们的骑行队伍,赶快打开了桥东边的非机动车道让车队通行,还听到一位交警在对他的另一个同事说,这伙人是参加奥运比赛的,听的我们中很多人心里都美滋滋的——有着说不出的自豪和荣耀,虽然我们并不会参加什么诸如奥运之类的比赛,但我们正是在用我们的行动,成就着与参加比赛的人们一样地弘扬着奥运的精神事业,这不就是我们渭南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协会的宗旨、目标和每个会员的心愿吗?是的,我们在努力追求着这一目标的实现——提高和促进自行车运动水平,增进车友之间的交流和友谊,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健康发展。
九点许进行了队伍休整集合,小憩后,从辛市(地名)向北——跨越了南干渠(东西向),过了大什(地名)后,在向官道(地名)方向骑行时,方向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风速好象也随之增大了,会首车后座上的会旗被风吹的挲挲作响,随着骑行和风向的些微变化不停地左右摇摆,更增添了我们这支队伍的八面威风和凛凛正气——威武和雄壮,笔者当时紧跟着骑行在后,在不断地躲避或寻找着因红旗飘飘所过而遮挡了的视线的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顶风骑行增加的阻力以及红旗飘飘所兜起来的风,使得会首在领骑时须要耗费比别人多得多的体力——此时此刻联想到每次活动中,会首都要清点人数,关照新老车友的身体状况,操心骑行中偶遇的种种事宜等等这一切所耗费的巨大精力,笔者不由得生发出了由衷而深深的敬意——在这里道一声辛苦了LG,渭南的自行车友们感谢你。
大约是过了关山十字——跨越了北干渠(南北向)后,正在兴建中的关中环线,由于是边修建边通着车,路况不仅差了很多,而且部分路段还尘土飞扬,扩宽的路面上倒是没几个行人,但穿行其间的各类机动车还是为骑行徒增了不少的麻烦,骑行的安全也是令人担忧,会首不得不多次提醒车友们注意安全——出行通知虽说安全自负,但每一个车友平安或骑行活动的顺利,自是自行车运动基本要素之一,更是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健康发展的初衷和生命力所在。
从油槐出发到达渭河北岸大堤的途中,由于多穿行于村镇之中,沿途引来不少人的注目,有不少孩童说是在比赛,指指点点,虽不知他们在说些什么,但一定给他们留下了足够的印象,有这么一伙人在仲冬时节,仍然在渭北平原上骑行,展现了着渭南人及渭南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们的精神风貌,在这些孩童和村民们看来,不一定能和弘扬什么奥运精神联系起来,但他们切切实实地看到了这种精神所孕育下的自行车运动和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的身影和辙迹。
在姜郭(村名)岔路口向南几百米的地方,队伍骑行上了渭河(北岸)大堤,大堤里的河滩上,那些在十月初就被淹没的庄稼仍然在水里面泡着,秸杆已经完全发黄——了无生气,这种景象与大堤外仲冬时节的潇瑟和苍茫倒也没有形成太大的落差或不太适宜;大堤下的几个村落里已可以看到升起了的炊烟,时不时还可看到堤下的白山羊三三两两地不知在寻觅着什么——那里是散落在堤下的秸杆和麦草垛的所在;而那些在门前闲谝着的同胞们,看着我们的队伍和飘动着的红旗(会旗),可能还不知其所以然,那眼神里有着不可理解的莫名其妙或困惑(是啊这些人在干吗呢?大冷的天!)。顺堤骑行了十多分钟,跃过了新修的关中道环行线上的渭蒲大桥(还未通车)后小憩片刻,并拍照留念——记下了此次出行的美好时刻和车友们快乐的笑脸。
上渭河北岸大堤后东行不久——很快就上了沙王渭河大桥——大桥两侧引桥下滩涂里绿油油的麦苗在这个季节仍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时(11时50分左右)雾已散尽,远处的景象已依稀可辩,而桥面下宽阔的水面更显得波光粼粼和滔滔不绝,河心岛凸露出来的褐黄色的泥土上洪水漫过的痕迹已不太明显……,十月初的那场洪水给渭河沿岸及下游人民带来的灾害,却仍没有完全消失,有些人家的家园还没有恢复或安定,远处滩涂里的村落的何去何存,虽说不是现在才暴露出来的问题,但已到了现在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地方政府在这一方面可以说仍还是任重道远,责无旁贷啊。
锻炼着就会提高更会进步
——12月24日骑行日志及随想录
一大早,共计32人的渭南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协会的骑行队伍,象往常一样在会长和会旗的带领下,拉开距离排开阵势,作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又呈现给了渭南这座小城和她的人民面前——这是一座充满了活力和生机的城市,这里有着众多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的骑行队伍和他们的身影。
本次骑行路线的前半段路线:渭南市东风大街——南塘——渭花路——尤河水库——河西乡——花园丁字路口,基本上是重骑11月26日小幽沟之行的前半段——可谓是重骑尤河路,感受却不同。
在“幽幽小沟——坎坷骑行路”11月26日骑行日志及随想录一帖中,曾记述了笔者在这尤河段大坡度上骑行时,多次在快要到达坡顶部时颇感吃力而下车步行;在到达花园丁子路口前,由于路况和坡度就很不尽如人意,在大寺村到花园一段不太长的路程里,骑行和步行不断地交替进行,虽然也到达了目标地,但花费的时间还是久了些——显示出了与其他车友们实力之悬殊,差距之巨大,知道了自己根本就不具有和他们同等的实力。
如今再在这条路上骑行,真可谓是感受颇多。经过五六次的随队骑行后,自己也不知道锻炼的效果如何,这回也正好检验一下骑行带来的锻炼效果。鉴于此,笔者从一开始就抱定了赶考的决心,说也奇怪,在上次骑行的几个大坡度上(曾多次下来推车上坡)竟然也骑了上去,且并没感到太吃力,即使在在大寺村到花园丁字路口这一段路程里,骑行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到了第二站休息时, 11月26日那天的那种腰酸腿软的疲累和口干舌燥的不适等种种感觉,虽然也有湿透了的汗水冒了出来,但那却是浑身恬畅,通体自在透着爽快和惬意的舒适之感觉。<
看来自行车的骑行确实能够起到强身健体、陶冶心灵的作用,在笔者四百公里左右的自行车骑行活动中,不仅交往和结识了众多的车友和朋友,体验了诸如良辰美景和车友结伴骑行的愉悦和快乐情怀,看到了众多的秀丽山川和奇特地貌以及人文景观,使得视野和心灵开阔了许多,而且也使得自身的各部器官和肢体受到了锻炼,并增强了其功能性的适应能力。这更进一步地证明:只要锻炼着——就会提高,更会进步。
稠水河谷地
——鸟瞰图及骑行赋
稠水河谷地骑行赋
骑行回眸放眼望,塬东花园自迷茫;
特型U`字从天降,飘落稠水河中游。
麦苗染绿村旁地,河槽窄处跨过桥;
独立院落儿歌起,童话王国恰无声。
塬边弯路向天舞,西去阳郭变通途;
坡头小憩再回首,鸟瞰谷地画作诗。
这幅“稠水河谷地鸟瞰”的图片拍得确实不错,看了这幅图片后,笔者本来准备写一帖“稠水河谷地鸟瞰及随想”。但由于笔者没有足够的资料和准备的不够充分,故暂时作罢。现在将这首“稠水河谷地骑行赋”帖上——并用这幅照片做题图,虽不一定会起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但也算是给车友们有一个交待吧,在此一并表示对KKLC先生诚挚的谢意。
这里充分体现了关中黄土台塬中南塬的河网稠密、水量较大、谷宽塬窄、阶地面积宽广(河谷宽达数公里)之特点。
按土地类型和自然区划的分类,这里属于长流水的宽谷地的尤河流域的谷地——稠水河与东边不远处的清水河在下游的不远处合流,同属渭河的一、二级支流在黄土台塬区的河段,源远流长,长年有水,沟深谷宽多呈“U”形,上游是远远地看上去有些朦朦胧胧(距这里20公里左右)的石鼓山,多系山溪性质,比降大、河道直,河床为砾石滩,平时清水细流,砾石裸露,暴雨时洪水满道、泥石滚滚,急流咆哮,河岸崩塌,其河谷呈宽谷窄槽的特征,岸边的阶地高出河水面1~5米,微微向河床倾斜,由冲积砂石和粘土等物质组成,水流过处夹带着砂石泥土,河水就不如东边大多傍着山势顺流而下的清水河水那么清澈和明净了,故被当地人称为稠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