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艾波涛的头像

艾波涛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4/15
分享
《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之歌 ——骑行纪事及随想录(连载)》连载

第二十六章 奓峪秦岭秋冬景 翠墨天留我不留

 

奓峪秦岭秋冬景 翠墨天留我不留

——2007年11月17日奓峪山、天留山骑行纪事及随想

 

    在渭南市临渭区辖区境内的秦岭北麓,是从临渭区、华县和蓝田三县的交界处,也是该段的最高峰——箭峪岭开始,其东西两厢各依与华县和蓝田县的接壤处,呈扇形向北展开,在大尺度上俨然活象一把扇子整个儿地向北向下俯视着临渭区的台塬谷地和渭水两岸的肥田沃土。而在这把扇子二十几公里的扇形面上,点缀着无数的山梁和沟峪,从西边缘上的石鼓山算起,我们渭南车友骑行到过的沟峪已是不计其数了,其中最具纪念意义的就有:石鼓山、五渠沟、小幽沟、秀龙山等,均分布在这个扇面的西半部位上,而东部则还未曾留下我们的辙迹,2007年11月17日渭南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协会和渭化户外协会自行车队,一行48人骑行造访了奓峪及其山系里较有名气的天留山,领略了奓峪山里的秋冬风光和山色美景。

 

 

(图:091秦岭北麓桥南段山色美景)

 

    位于临渭区桥南镇南端的奓峪山系,这里植被茂密,林木苍翠,群峰耸立,清溪如带,修竹兰深,芳香迷人,是为渭南人民的后花园。由于奓峪山一度是重要的军事重地,因此就很少有人能涉足,而同属奓峪山系,在其西侧的天留山林场便自称是森林公园向游人开放,其名气倒是比奓峪响亮了些,随着军事重地的废弃和解禁,进入奓峪山系的人们越来越多,其神秘的面纱便慢慢地被掀了开来。

 

    天留山——两梁夹七沟,分别由九座山峰组成,面积约6580亩。平均海拔为780-1570米,这里山峦叠嶂,林草茂密,深峡剑开,溪水潺潺。夏季给人最大的感觉是绿,草木茂盛,遮天避日。一条长3.5公里、宽3.5米的水泥公路北起桥南镇,途经天留村,公路沿着天留村的西侧,南至奓峪山口废弃的军事重地大门口,这条上山的路最近(该工程8月1日开工,9月23日竣工,共投资60多万元)也铺上了水泥路面 ,从而结束了这里行车难或无法行车的历史。而在军事重地下面天留村里那一片片果园的西北沿,则有一条土路向西曲曲弯弯地指向了通往天留山沟壑口——天留山名字的由来,有很多穿凿附会之说,大多是与东汉的皇帝刘秀有些个牵扯,但这些传说或附会在秦岭北麓渭南地界上可以说太多太滥了——与石鼓山、秀龙山、潜龙寺等诸多的传说都一样,大多是当地人们的一种皇权至上的观念在作祟,动辄就想与皇帝联姻,以为这样就能沾上些光彩,殊不知如此一来,倒是有些个画蛇添足之嫌了。

 

       其实,要说天留山的来历首先得说天留村的来历,因为其山因村得名,而村名则因了一个或许是家喻户晓的典故而得名。记得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解标点符号时,所讲的一个故事里,就曾讲到过天留村的来历——古时候有一个秀才赴京赶考,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关中,在途经秦岭北麓的天留山地区时,刚好又遇到下雨,天渐渐黑了下来,慌忙中他便寻找旅店,准备住宿打尖。

 

      因这里人烟稀少,旅店自然也很少,秀才在雨中跋涉了一会儿,总算是找到了一家旅店——茅草房前挂着的灯笼和“店”字招牌,说明了这里的生意还是不错,那时候虽然没有写什么客满之类的说词,但紧闭的柴门却预示了秀才指定要碰钉字了。

 

       不过雨越下越大,天却越来越黑,无奈还得上前叩门叫人。只见柴门开处,店家伙计走了出来,他上下打量了秀才一番,只见秀才虽然风流倜傥,但却寒酸。因此也就不是那么愿意搭理。等秀才说明了来意,店家却说已客满,山野里的小店自是没有多少房子,客满倒也是事实,店家老板虽则无意留其住宿,但这里民风醇朴,绝没有存心欺骗之心思。

 

        秀才一听着急起来,心想在这荒野之地,那里再能寻得到旅店,如今天黑雨大,怎该如何是好呀!无奈只好苦苦哀求店家收留他,老板虽是山野村夫,但也读过几天私塾,识得一些大字,他倒要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学如何,便写下了“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十个字,让伙计拿给秀才,请他走人。秀才一看心中暗笑,便在其上点了四个标点符号,改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并对伙计说:谢谢你家老板,请把字还给他。店家一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心想此人还算是有些才学,就凭着四个符号,竟然能把整个儿的意思给颠倒过来,或许是天意如此吧,看来这秀才还真是个贵人呢,故赶快让伙计把秀才请了进来,并把自己住的房子腾了出来,让给秀才住下。

 

    第二天秀才为表达谢意,特地为店家题写了“天留”两个大字,后来店家索性就把“天留”这两个字挂在了他家的客店招牌和幌子上,而这个庄子久而久之也就被叫作天留村了,而村子正南面的山峦就被叫成了“天留山”。

 

      笔者在几十年前的几千里之外,从老师那里听来的故事,想不到在此寻到了出处,还真是欣喜万分。听说要骑行游览天留山,自然是踊跃参于,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而秋冬交替时节的的天气也对我们格外的垂青——真可谓是阳光明媚、微风许许、轻风拂面;蓝天白云下,田野里的麦苗一片嫩绿,勃勃生机里自然也融进了车友们灿烂的笑脸——在初冬暖暖的阳光下骑行,还真是一件幸运的事儿,心情自然也格外的舒畅、自由自在。

 

 

 

(图005)

 

        到达桥南镇后, 车友们便沿着刚铺设好不久的水泥路进山,绕过了天留村后,继续向南骑行——三、五公里的路程真是用不了多大一会儿,不知不觉中就骑到了奓峪山口与天留山分岔的路口,水泥路面向南延伸到了军事重地的尽头,而分岔出来的天留山通道却变成了曲曲弯弯的土路。我们顺着这条土路继续骑行,来到天留山口时,路窄坡陡,车友们或骑或推,陆陆续续都到达了在一片竹林掩映下的山岙平地上——南北走向的一排平房中间门框边上挂着“陕西渭南市天留山林场”的排匾,使我们看到了天留山真面貌(只是个林场),房前的空地上摆放着一些简易的桌椅供游人歇息,车友们在此小憩等候落在了后边的领队们。

 

 

 

(图013、015)

 

 

    继续上山,林场的守门人要收10元钱的门票(美其名曰:卫生管理费),这让大多数车友们踌躇不前,后来尽管在骑车爱好者的斡旋下降到了每人5元,但车友们习惯了秦岭北麓上众多的沟壑山峪间的自由自在、海阔天空,对这种须要留下买路钱的沟壑或山林并没有多大兴趣,很多人便都不想进山去了,这时就有车友提醒守门人,少挣总比不挣强,每人少收几块钱四五十人还可挣不少呢,如果一定要收那么多,还不把大家都撵跑了,那样可一分钱也挣不到了。

 

    由于领队还没上来,骑行爱好者便与大家协商是否进山,除了一部分以前进过山的车友,本就不想进山外,其他人则都在观望或犹豫不决,后来有人提议去旁边的奓峪山——那里既有废弃的军事重地,峪口内又有多年来无人涉足的群山沟壑,颇多吸引人的看点让大家兴奋不已;几经商量,最后决定放弃游览天留山林场的计划,在大个子车友的带领下,准备出发。

 

    没想到这一决定,不仅使得守门人眼看到手的一块肥肉转眼又没了,而且也正因应了刚才车友们善意的提醒,可真是一分钱也挣不到了。自然惹得天留山的守门人老大的不高兴——竟然上演了一幕,不知应该算是李逵,还是应该算是李鬼的活话剧。他上前拦住了他认定的队长——骑车爱好者,竟然大言不惭地说:“走!我看你这个队长走不了,到了这儿就得交钱”。一副此路为我开、此山为我有,若要走过去留下买路钱的架势。这一突然变故还真把大家弄晕了,哈哈:))光天化日之下,竟然会出现如此讹人的事情,还真是让现代的人们开了眼啦——

         ………………

 

 

 

(图028李逵否?李鬼否?)

    

 

   看到大家都前来与其理论,说他是讹人。守门人却改口说:进了山口就要收费,本来就是在前面收费,只是他们没下去而已。当有车友质问其为什么不在下面设置一个告示牌,却在山上讹人时。守门人却又顾左右而言他,说什么你们像也照了,水也喝了,就这么一拍屁股走了,不行。哈哈:)))照像也要收费了,车友们大多有沿途留下骑行的身影的习惯,像也照了自然所言不虚,不过要收费倒是守门人理屈词穷的一时胡言滥语,不必太较真;可水也喝了的话,倒是不应该一拍屁股走人,几个喝了人家水的车友们赶快掏腰包付钱——付的那些钱能买多少(或许是两位数以上)吨水呀!谁叫你在这儿喝水呢!付过了水钱,再不欠着人家什么了,车友们赶快走人。

 

 

 

秦岭北麓秋冬景,  天留山脚竹林翠;

李逵李鬼路边景,  翠墨天留我不留。

 

    当车友们到了下面,掩映在山路两侧的竹林隔断了人们的视线,那守门人及其身影是看不到了,但其婆娘歇斯底里的咒骂声仍能传过来。是啊!眼看叼到嘴里的一块肥肉又掉了写去,乌鸦的本能岂能不歇斯底里呢。李逵或李鬼的活话剧虽已谢幕,但留给人们的却是令人酸楚的深思,那个既可怜又可悲的守门人,假如他不是太贪心,在眼看到手的肥肉就要没了的时候,退而求其次,整块瘦肉也不是很好的吗?他完全在人们要走的时候再降低些收费,挣不到每人5块,挣每人两、三块也是合乎情理的呀。他完全可以善意地挽留住他认为是队长的人——降低收费,而不是拿出一副李逵或李鬼的态势讹人。若如此,问题不仅将会是简单地多,也会完满地多了。在热情和善意下,车友们是不会在意多花一两块钱的。可怜的是他没想到这一层,或者是他的愚昧和贪心使得他根本就想不到这一层,如是岂不悲乎!

 

    我们虽然不是为了让谁高兴才来天留山的,但也没想着让这个守门人不高兴并失去理智,他的不高兴是他自己寻下来的,他的不理智自是其素养的不足;诚然他的景况或许非常值得同情,但他的可怜背后却是非常可憎或可悲的贪欲和愚昧。他的小农意识使他至今还守着一座金山却干着要饭吃的行当。不知这个由天留山林场演化出来的旅游景点,是否融入到了渭南旅游的大格局里面了,若如是,渭南旅游部门就存在着严重的失职,他们对目前的这种状况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融而不管、不顾,迫使管理人员为了蝇头小利而强买强卖,甚至发展到讹人的地步,岂不是渭南旅游的一大污点或黑色幽默,岂不是要自砸牌子吗?若不是,这种非法的经营(虽然美其名曰:卫生管理费,那只是糊弄人的弱智招数而已)——理应寿终正寝,并及早将其纳入正规的管理,也好整个儿提升渭南旅游的整体格调和水平,打造出渭南的靓丽名片。

 

 

 

(图031)

 

       离开天留山,车友们向着来路返回,不一会儿就骑到了那条直通去奓峪山口军事重地的水泥路上,这里距前面的军营大门也就几百米的路程,车友们依次排开,悄无声息地穿过山外静寂空旷的军营后,继续向山里进发。在即将进入的奓峪山口处,左边峰峦林立、峭壁高耸;右侧路边一个勉强可以说是小山包的巨大石头——明眼都可以看出是当年建设军事重地时,开山凿路留下来的痕迹,登上这个状似小山包的巨石顶上,回望山外,远处西南线上横跨峪口的高架桥凌空越过峪口,这种景观对于我们来说,在小幽沟、秀龙山等处已是见惯不怪了;近处一个“奓峪山封禁治理区”的封山育林的大门虽不起眼,但却向我们昭示了山里边植被和林木的葱郁繁茂;站在这里眺望奓峪山沟口和远处的山峦峰巅,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沟里头不足百米开外,又有一处军营掩映在柳绿橙黄紫黛相间的树丛中,沟中间横跨在山谷溪流上的红砖房显得低矮陈旧,而左侧路旁的高墙深院以及用水泥沟缝的山脚护坡,倒是有些军事重地的模样和威严与肃穆,墙上边延伸出来的梧桐树及其枝叶与马路右侧的绿柳青松几近相连,使得整个军营及其营区都笼罩在一片无尽的峡谷深沟丛林中了,当年的靠山隐蔽、少占良田、备战备荒的战略方针,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不折不扣的执行。如今虽已废弃,却仍旧在闪耀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光芒,仍然还会让人体会到上个世纪后半叶中国军事战略的精髓和国防事业中防御为主的战略态势。远处阻挡视线的奓峪山主峰,却象是横桓在军营南侧的骆驼,几个状似驼峰的山巅起伏连绵、葱茏紊郁、朦胧紫黛,而左侧最高的那个山峰则肌岩裸露,其状酷似一个侧转头面向山口凝神的驼头,鸟瞰着整个军营和山外的一切,从而构成了这个军事重地的重要屏障,无论是远眺还是近观,视野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和谐,甚至可以说是天衣无缝。足见这一重地的踏勘和设计以及建设者们,是多么的智慧和匠心独具,几十年后我们能一睹其芳容,也算是有缘份啊。

 

 

 

 

 

(图035、038:靠山隐蔽的军事重地——已废弃)

 

 

奓峪山口回头望  西南线上架高桥

橙黄掩映红砖墙  黛墨相拥驼头峰

秋风扫尽落叶路  荒废寂静军国事

穿沟越壑攀上坡 奓峪山口美景收

 

 

(图036:驼头峰)

 

 

    由于视力所限、视线所阻,山里的真面目我们自然是无法窥得见了,于是车友们在此小憩片刻后,便继续向山里进发。在穿越军营的路上——马路上皲裂的水泥路面,向我们展示出了其被遗弃后的悲凉,铺满了路面的梧桐树叶,亦向我们诉说着这里的冷清和无奈;或许再也没有嘹亮的军号、早操的哨声、军人的脚步,皲裂的马路自然也无人问津或翻修,秋风扫落的树叶自然也没有士兵们去打扫了,满地的落叶一切又回归到了自然状态,这或许正是奓峪山的凤凰涅磐——进山时看到的封山大门,已告诉我们这里回归大自然的步伐已经在启动。

 

 

 

(图:40)

 

   越过军营或废弃的重地,向纵深处再骑——山上秋色依旧苍翠,路边绿色依稀尚存。骑行的队伍迎着灿烂的阳光,挂低档、一路上坡向纵深处进发,在初冬时节一路上能有秋色相伴,倒也别有情调。骑行了一会儿,前面沟壑中有两块泛着离奇或曰怪异色彩的巨石,横在了沟口的当道,形成了一道门户式的通道,当我们越过后,算是真正地进入到了奓峪山中——深山里漫山遍野的芦花和山坡上五颜六色的灌木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太阳光的映照下流光溢彩,右侧山坡上都是一片片芦花的海洋,仿佛一团团白色透明的丝丝白云织就的锦缎,在微风中一片片、一层层的花絮犹如碧海波涛,起伏翻腾中彰显着万千风情、形态婀娜,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着它们优美的身姿。

 

 

 

(图:46)

 

    车友们欣赏着美景,感受着大自然对的恩赐,身心自然而然地也完全融入到了这美丽的景色里。左侧山峰上则是奇峰怪石连绵不绝,前面沟峪不远处,一个小型的拦水坝横跨沟峪顺势而为——被截流的山间溪水被引入一个集水坑内,一根大概足有200多mm的钢管,从集水坑内引入地下,溪流便从此没有了踪影,山间的明水变成了地下的暗流,大概是被引入军营或军事重地里了。难怪我们一路上来,沟壑里连一顶点水也没看见的过,原来已是暗渡陈仓了。

 

 

色染巨石门户开  光照斜坡白穗飞

拦水坝下水无影 小径芦花映行踪

 

 

    再往前面沟峪内的小径便隐没在了芦花和草丛中了,而前面的 远山还在向我们招手,刚才在山口看到的驼头峰,这时怎么看都没有了那个模样,但山里的景象则变换的更加美丽壮观了——而小径、巨石、芦花、阳光、水坝这一切,却又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车友们从天留山改道进入这里,真是太明智了——奓峪可真是个好地方。

 

    大家把自行车停放在了山岙里一块较为平坦和宽畅的平地上,人们依然怀着激动的心情,迎着初冬的阳光,开始了徒步穿越。这时的画面则是热热闹闹、其乐融融的景象了,汇集起来的车友们继续向山里行进,越往里走越发感觉出了草丛的茂密和丛深,踏着山石及其坡上的小径,大家不停地向纵深处进发,一群群、一队队的车友完全淹没在了草密沟深的汪洋大海里了。

 

 

(图:86)

 

    在行进的途中,不时可以看到些奇特的山石和废弃的民宅以及在山间采撷野菊的村姑,我们的一些车友兴致所至,也禁不住要摘几穗芦花,插在背后一副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幽默态势,还真是让人忍峻不禁——在笑的前仰后合中,享受到的则是一种完全放松的欢畅和爽快,当然,乐在其中也正是骑行和穿越的魅力所在。

 

 

 

(图:81)

 

    经过一两个小时的徒步穿越,车友们已经完全进入到了奓峪山的纵深处,此时山间草丛更加茂密、沟谷更加深邃,溪流更加清澈。面对如此的良辰美景——车友们自然是心花怒放,因此都不约而同地想象到了,若是夏季到这里骑行登山,那感觉将会更爽!

 

 

 

(图:54鱼头峰)

 

鱼头峰上松柏翠 蟾岩棱层沟谷深

密草白穗黛色汇  山地腾飞少年情

村姑掩影菊花丛 面若观音映桃红

废弃民宅山间景   芦花丛中已开怀

回归路上声声唤  高呼走啦谷回音

告别奓峪丛间归  刹那神驰作风驰

 

 

(图:87)

 

 

 

  骑行路线:渭南——市区---龙尾坡---卫星测控站(休息)---丰塬(早点)---线王---桥南---天留山(休息)--奓-峪山(游览)---桥南西---乡间路---河西乡---尤河水库---市区——渭南。

    骑行里程:80公里;

      参加人数:48人(渭化车友:19人、自协车友:29人).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