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印象体验地 秦地民俗袁家村
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骑行纪事及随想录
近些年来渭南车友们曾经多次造访过袁家村,只是每次笔者都由于个人琐事讨扰的缘由,没能前往这个“关中印象体验地”去体验一下其间的民俗及其真实的奥秘,如今与20多位车友们一起再度造访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住“农家乐”、吃农家饭,倒是一件非常值得记述或随意畅想的事体——
关中印象体验地 秦地民俗袁家村
沿着关中环线一路西行,当过了烟霞收费站,看到指向袁家村的路标时,我们方知袁家村就在眼前了;离开关中环线右转向北又骑了2公里就到了袁家村的村头,越过村东头停车场后沿着村南的大道,抵达村西头与大戏台及其广场相对着的袁家村大门楼前,20几个车友鱼贯而入,进入袁家村的农家乐一条街上。
袁家村的农家乐已经形成规模,村里家家都在经营农家乐,但每家的规模又都不很大,总体上是标准房间少、通铺(炕)房间多,大多都是只能住上十几个人,不过房间里倒是挺干净,经过领队们对这条街上多家农家院的考察,最终车友们只好分散到三个农家院住宿——选择了一号院、4号院、57号院这三家住下来,我们住在1号农家院——元第客栈。
下午4:30分左右,车友们就都已经全部住下、安顿停当,由于时间尚早,车友们便三三两两地出来观赏、游览袁家村的民俗街——“关中印象体验地”;我们从1号农家院——元第客栈的后门出来,发现这条与民俗街紧紧相连着的农家院街道,与前面街道的风采则大不相同,所有的门楼上都挂着写着洞藏太白四个大字的红灯笼,门楼上的匾额——惠恩苑、袁家庭院、乡下人家、清心居、王家土鸡……等等,充满了乡间气息、古色古香的匾额及其门楼,各自展示着自家的丰采和雅韵,真是一出院门就体会到了袁家村的不同特色和乡间古韵。
沿着后门的小街道向东一直越过了11号休闲农家院,到达垂柳遮荫的袁家村民俗街的中央地带——大茶楼一带,踏着柳荫掩映着的台阶下到民俗街的街面上,首先被还算得上高大雄伟的大茶楼及其前面被一片片茶蓬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所吸引,大茶楼可谓是袁家村民俗街的中心地带了;茶楼东面紧挨着的是袁家村的旅途客栈——下面落款是中国 袁家村,足见其有多么的豪迈和大气,而右侧下方砖墙上用字母Ananda组成的标志性招牌,更让人觉着卓尔不群、不同凡响。
我们把这里作为起点,向东沿着民俗街一路逛过去,最先领略到的是挂着刻有袁家村 关中体验印象地——民间手工艺 标志招牌的作坊和铺面,接下来就是味自上古来 香飘十里坡的酵面兑现锅盔馍,以及关中各种小吃:菜盒、蒸馍、醪糟,酒坊——大小不一的一坛坛十里香和女儿红,不仅在铺面里柜台上、酒架上摆得满满登登,就连门外街面的台阶上也摆得满满登登。
再往前走,在一棵树干奇特的柿子树前停下了脚步——这棵下部主干呈人形上部仍枝叶繁茂的柿子树,当年嫁接的痕迹还依稀可见,树干上铠甲般的表面及扭曲变形后的状态,随你想象它是个什么神灵精怪都不为过,我们在此停留,仔细观赏其纹路和姿态,觉着这棵树就像是黄山上的迎客松一样是袁家村的迎客(柿子)树;不仅当街亭亭玉立,而且还遮影蔽阳、笑容可掬。
越过迎客树,街面上的铺面更是玲琅满目、目不暇接,无论是康庄儿童乐园附近的剺面或号称富民香 的豆面油茶,还是康庄88号的坊糖兴*的麦芽糖、九峻桴子(土醪糟),皆有关中地方风味特色。
再往前走民俗街东头的乞丐酱驴更是袁家村驴肉加工的著名品牌——要健康喝驴汤 想长寿吃驴肉是其招牌,也是对吃肉喝汤者的一种祝福,颇有些意蕴和韵味;到了民俗街的尽头,但这里的董老大肘子和野菜肐瘩等等名牌小吃受到游客的关注和青睐,拥挤的人群倒是使得小街显得更加的狭窄了。
我们一行几个人越过尽头处来到村东头,展现在眼前的没有了民俗街道和狭小的铺面,而是一片类似于建筑工地般的景象,远处是正在兴建的未完工的东门门洞——砖砌的门洞有些破旧,或许正是要建新如旧的理念在做怪吧;面对这种建筑工地般的景象,我们便向北折转,越过了很短的一段横街,在横街北端上,到达后街最东头的游乐场。
游乐场门可罗雀,显得有些冷清,进到大门里左首楼上是恐怖体验馆,入口处的骷颅头和侧面墙上具有西方魔幻的挂件,已经给人一种惊秫和恐怖的感觉,所以我们这些车友都没兴致去体验那份恐怖或惊秫了;继续往前走越过游乐场的攀爬区,到达游乐场的水上娱乐区和儿童乐园及其旋转器件、碰碰车游乐区域,通道上和游乐区域内都没几个人,看来这里要比民俗小街上冷清多了,我们转了一圈便匆匆返回来到后街上——
民俗街、后街的东头,除了少数几间还在营业,界面两旁的铺面不是在重新翻修,就是在关门歇业,穿越这段后街后前面是一片露天的茶饮、茶馆区,茶楼上悬挂着的横匾额上“望云祝碬”上贴着一个收藏品的标签,从质地上看也像个古董似的东西,而立柱上小二上茶的几个字,也在展示着这里的关中风貌或明清遗韵;不饮太白酒一壶,当品袁家茶一樽——袁家村民俗印象体验区里的茶饮之火爆足见一斑。
越过印象体验区里最高大的独杆神仙秋千后,空阔处是一间加工香辣子的作坊——天下第一的招牌幌子,还真的吸引游人的眼球和视线,我们一行人对荡秋千没什么兴趣,但对加工香辣子的原始性作坊去给与了很大的关注:香辣子作坊在室外有两盘碾子和一个大的香辣子油锅,我们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们,也很少见到这样的作坊和规模架势。
两盘碾子其中一盘是由毛驴和骡子作动力的拉碾子,另一盘则是以人力作为动力的碾子,象我们这把年纪的人,对碾子并不很陌生,儿时的记忆中总会有些推碾子磨面或椯米的印象,如今在这里再看到这些早已在人们视四野中消失的道具式东西,还真是获得了一些亲切或亲近的感觉;这些大多都走过了一个甲子生命历程的车友们,一个个都兴致极高的推磨拉碾,像是玩起了儿时的游戏一样兴高彩烈,露出了孩童般的笑容和童真般的天真烂漫,推着碾子转着圈儿展示着各自的风采。
从香辣子作坊出来,突然发现又回到了前街上大茶楼附近,前街、后巷在此相连,看来后街并不是通直的街道,而是以大茶楼为中心分为东西两段,于是我们便再次从大茶楼前穿越过去,只不过这次是没有直接向西逛了过去;而是在大茶楼西侧向北攀登了好几个台阶,上到了大茶楼西侧的后街上.
西侧的后街上古老的宅子院落比较多一些,很多宅院的外墙上都挂有类似于许愿牌一样的瓦片,其中不乏有对自己的祝福、对朋友家人的祝福,抑或还有对情人的祝福,瓦片上的欲望和思念或祝福,大部分字样已模糊(⊙o⊙)哦都已看不清楚了,或许都已如愿以偿。
再往西去则都是些现代化的铺面和酒吧之类的设施,街面上也大多都搭着凉棚,摆放着座椅板凳,当然已不是喝茶或品尝关中小吃了,这条街上除了较为惹眼的老地主酒吧外,还有一些洋名称的酒吧;街上另有一些挂着“墨日清风”书画展、昭陵书画院假日书画交流的楼阁,以及挂有上古真方匾额的厅台楼阁,表明了后街的文化底蕴和现代风格。
后街最西头的一亩三分地客栈,则展示出了袁家村古院落的精华所在,院落大门、和院落中房间的青砖看上去还很簇新,虽建成不久,但其古色古韵却一点都不逊色,正对着大门的照壁上一条蟠龙傲视着进出的人们,院内竹林掩映、亭台高筑,墙角处的根雕栩栩如生,猛虎直立、虎虎生威,游人们由不得要在其面前驻足停留、观看、赏玩,院落里不仅有驻跸在此的游客,还有逛街逛到这里的游客,客栈和景点合而为一,还真是令人留连忘返。
从一亩三分地客栈出来,便来到了袁家村民俗一条街的正门——康庄大门,这里既是进入康庄大街(民俗街的真正名称)的门洞,又是袁家村 关中印象体验地的西边入口处 ,门楼里的文字说明把袁家村称为“文化的巢穴 归道的窗口”,但门洞里的案桌上却供着佛家和道家的神灵
如来佛释迦牟尼和财神赵公明同处一室一案还是很少见的供奉方式,如今游人们从这里进入袁家村 关中印象体验地的民俗街西段,首先就可以见到佛道的重量级人物:释迦牟尼和赵公明,岂不是省去了很多的麻烦,直接地获得了佛主的保佑和财神的青睐,平安发财岂不美哉!
从康庄大门进入民俗街,反过来再看这个大门洞,看上去虽然也不像是真正的古迹,但由于建新如旧的功夫不凡,再由于地势的缘故,不仅古色、古香、古韵表露无疑,而且与正面相比较则要显得更加高大雄伟了许多,中间圆形图案上的瑞兽形象也颇具特色,作为袁家村地标性的建筑也算是为袁家村增添了光彩和分量。
康庄民俗街西段,不仅有居韵轩这样的古玩铺面,还有展示十八辐共一榖的木式大车轮的空间和界面,这些还算有些古风、古韵的展示,自然也吸引了不少的游客驻足拍照留念,我们也不例外,在此留下了存照。
再往前走便是关中古老的制醋作坊了,街面上两旁摆放着的一排排大缸上写着斗大的红色醋字,不言而喻地向游人们昭示着袁家村的民俗民风,关中人制醋由来已久,西府人的醋更是名声在外,袁家村的醋虽没有土生土长的优势,但民俗印象体验地引进的作坊,还是非常引人注目。
袁家村的关中民俗印象体验地,不仅有众多的缘起明清时代的关中名品、名优、名特产品,自然还有有众多的缘起明清的各种作坊,除了前面已经看到过的香辣子作坊和醋作坊,最令人惊叹的还要算是袁家村的德瑞恒油坊了——
进入油坊首先被那个在悬挂着的料斗下运转着的石磨所吸引,征得油坊主人的同意,笔者进到油坊内部察看了每一个工艺流程的细节。
据主人家的介绍,传统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为:选、磨、蒸、压四个环节,而在第三个和第四个环节上,还要反复进行三、四次的重复;虽然不能看到整个过程,但看看油坊内那个用来压榨的横担,以及粗壮的横担下面的油缸,也不难体会到油坊最有魅力的压榨工艺及其榨油的艰辛。
传统的榨油工艺流程虽已无法与现代企业的榨油工艺相比,但这里的工艺流程作为一种民俗展示倒是很有韵味,从菜籽的精选,到采用石磨破碎,再到高温蒸锅蒸煮、包胚压榨,以及随后反复多次的蒸煮压榨工序,制取出来的纯正餐用油,不含任何添加剂;看看桌案上摆放着的油品,由于其清澈透亮、浓郁芬芳,香莹纯正,保质期还长,所以深受游客们的喜爱,果真如此也算是人们对这种传统工艺存在的褒奖吧!
不过传统工艺,如今除了展示民俗外,优势并没有多少,笔者询问了油坊主人,她们一天的产量能达到200斤,每斤15元,消耗的菜籽须要800斤,并没有多少利润,只是不知道这种关中印象展示,在袁家村是如何激励或令其长期生存下去,补贴自然是不能少的,否则这类油坊就很难支撑下去了。
从油坊里出来再往前走,便又来到了与中心地带大茶楼紧相连的关中茶楼——人嫽茶嫽 出馆一笑乐逍遥 山好水好 品茗三杯烦恼消,茶楼茶铺的对联,写出了茶与人的关系和喝茶的好处,难怪袁家村的大茶楼两侧的茶客们是如此的客满为患矣!
又回到了中心地带的大茶楼,标志着我们已经圆满地围绕着袁家村 的民俗街——关中印象体验地的核心地带游历了一圈,标志着我们的参观游览已经完毕,袁家村的民俗民风已无一遗漏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这一圈转下来,我们领略到了了袁家村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上,集中展示出来的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和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农村生活的演变;一条青砖灰瓦的仿古街道,突出展示的是关中民间生活形态和传统特色作坊: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在仿古一条街上一字排开。
所谓“关中印象体验地”,其实就是一个袖珍“关中风情园”;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的发展观念是:环保、生态、绿色,大力开发无烟工业——旅游业,乡村旅游在袁家村火了起来,村上的环境变美了,到处都是绿树成荫,满目花草,白天繁华热闹,晚上灯火通明,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人们的素质上去了,现在的袁家村人个个都是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的新时期的新农民。
袁家村营造的关中风情、注重关中生活文化的“体验”氛围——摇一摇那古井的辘轳,推一把磨面的磨盘,拉一下茶炉旁的风箱、荡一下神仙秋千……,一下子就打开“我们这一代人尘封了很久的儿时记忆,而年轻的一代人,则完全可以增添些对厚重的关中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在袁家村逛累了,可以在民俗街里随便找个酒吧、饮料店歇歇,逛饿了小街上自有各种各样关中小吃、农家饭菜、水果、茶水款待; 当游人们在回家时,各种作坊里自制的酸奶、油炒香辣子、醪糟、香醋、豆腐……随便带点儿什么,回到家也还可以继续回味关中的老味道。
袁家村头话兴衰 关中印象说体验
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骑行纪事及随想录续
目前袁家村的旅游态势十分看好,每天都车水马龙,客流如潮;每逢节假日,前来的人流、车流更加的火爆,常常会有车进不去,有人吃不上饭;由于适逢周末假日,我们就是被迫分散居住在了三个农家院落。
据介绍:袁家村的统计数据显示:09年农家乐的发展从开始的8家,一年时间就增加到40多家,连正在建设户在内,年人均收入在8.8万元以上,赶2009年底,农家乐户以占到全村总农户的60%,2009年,全年接待游客总数89万,就农家乐一项,带来经济效益3200万元,解决本村及周边村剩余劳动力360人,生动的再现了袁家村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的远见卓识。
据不完全统计,袁家村旅游业从2007年国庆正式对外接待游客到现在,接待省级会议、市级会议、县级会议、部门会议不计其数,中央电视台10套栏目组,凤凰卫视、深圳卫视、陕西省电视台、农林卫视先后都到过袁家村拍摄并播放相关的电视片,袁家村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和众多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对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袁家村是一个响应中央新农村建设,开发“农家乐”的先行者,从项目建设初期发展农家乐,群众有顾虑时的动员群众,帮助群众,引导群众,拿出鼓励政策:凡是搞农家乐的村民,村上给予前五户各50%的补助,于是,从最初不到10户,发展到30多户,发展到更多、更大的规模,发展速度非常快,从开始办农家乐的顾虑,至现今家家都在办农家乐,甚至需要排队申请,开发农家乐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不懈的努力,袁家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产生了一定的规模效益,但袁家村并没有满足现状,我们参观游历的过程中还发现,村中很多地方还在大兴土木工程,开发田园式农家乐;村东头的门户建筑和高档次的农家乐正在兴建或已经建成,象稼和居等高档次、类似于山西古民居乔家大院式的农家院落,已在村东头建起了好几家
我们在参观考察时,不仅观摩了院落的建筑结构旅游设施,还询问了价格,这些新建成的农家乐必将引领袁家村的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可以预期以关中印象体验地为依托,袁家村的乡村旅游产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 的袁家村,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8度,年平均降雨量537mm,无霜期214天;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其地貌又分为南部台塬和北部丘陵沟壑区,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除之以外,袁家村周遍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唐太宗昭陵,就在袁家村一公里范围内,乃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唐肃宗建陵的石刻——是关中地区帝王诸陵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石雕石刻群;昭陵博物馆、唐肃宗建陵石刻等历史文化遗迹,与袁家村一起,已形成了以袁家村为核心的点、线、面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袁家村还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是唐代古村的支系——据说古村源于唐代皇帝为其母亲建造的一座“古宁寺”,属于唐昭陵附近200座陪葬墓、30万亩陵园区内唯一的一座古寺;据说解放初期寺庙还在,充作村中的学堂,庙前古槐亭亭如盖,只是后来寺庙就不复存在了;如今村西有正在修建中的保宁寺,是否与已毁的古宁寺有什么渊源我们游人自然是不得而知了。
大约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古村应时势一分为四,分为上古村、下古村,其中下古村又分为西周、东周两村,另一个便是后来有名望的袁家村。当年的袁家村据说大多是外来迁徙户聚集之地,土地极贫瘠;相传明永乐年间,有袁家三兄弟从云南迁至原陈家庵西边落户——定名袁家村,混乱时期,袁家村还修筑过围墙,而陈家庵因没有围墙,饱受当时的土匪扰乱,陈家庵大部分人投靠亲友,剩余二十来户,在新中国成立后也都并入袁家村。
其实袁家村早在上个世纪,就已名闻遐迩,当时在全国还算是有点名气,华国锋、李瑞环等都到过村里视察,就连“袁家村”村名也是时任国家领导人华国锋的亲笔;我们在村西头大门牌坊对面高高的石碑上,还能看到当年时任国家领导人华国锋的题辞——袁家村当时是陕西省先进模范村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农工商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和居住环境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在卢跃刚的长篇记实报告文学作品《大国寡民》里,人们就都知道袁家村有一个叫做郭裕录的农民——他不仅是袁家村生产队队长,还是个大能人,在他的带领下袁家村成为陕西首个万元村,后来这个郭裕录还升任了礼泉县委副书记,同时还成为全国劳动模范。
时隔数十年,这个曾轰动一时的袁家村在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后,突然一日却焕然一新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又响响当当地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似乎在提醒人们关注袁家村沉寂后的再次辉煌。
袁家村从一个昔日有名的穷村子变化为今天的富裕村、文明村和旅游明星村,自然是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辛勤努力,与时俱进的成果。如今,袁家村已成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全省新农村示范村、全省小康示范村,陕西省“一村一品”农家乐明星村、省级生态示范村、省级绿色文明村庄、全国生态示范村。
截止上个世纪70年代,袁家村是一个“电灯没油,种田没牛,干活选不出头。”每个劳动日最高只有七分钱,全村人住地坑窑,年轻人大部分找不到对象的穷“叫花子村”;70年,自郭裕禄同志被选为第36任生产队长后,他带领群众从平整土地开始,逐渐改变农业基础条件,使农业很快翻身,一举成为当地农业战线的标兵;80年代,大力兴办村办企业,使村集体经济跃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袁家村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进入本世纪以来,袁家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努力把当地经济融入在西安经济圈。但此后“袁家村”似乎从人们的视野里慢慢地淡出,而这两年突然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时,却有了一个新的头衔: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
直到2007年,礼泉实施大力开发大唐文化旅游的战略,袁家村亦决定发展以大唐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民俗旅游项目,经过专家学者的充分论证,年初开始运作,7月份破土动工兴建,历时100天,总投资1600万元,建成一座占地110亩,集餐饮、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关中印象体验地、村史博物馆、唐保宁寺和40多户农家乐,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首选地,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新开发的旅游产品深受游客的钟爱,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二次腾飞。
关中印象体验地的建设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硬件,需要许多最古老最原始的东西和材料,袁家村根据设计在全国各地寻找材料,花巨资收购了多处古建筑、老作坊,所配制的都是最古老的关中工艺;从硬件到软件无不呈现出关中农村的特点和精髓,使得袁家村在发展旅游业中再次振兴,如今袁家村已是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
如今袁家村已是目前陕西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昭陵博物馆、唐肃宗建陵石刻(乾陵也不很远)等历史文化遗迹,与袁家村一起,已形成了以袁家村为核心的点、线、面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有机会来看看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欢迎各位车友到陕西来玩。
关中戏台唱响红歌大戏 老百姓怀念毛泽东时代
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骑行纪事及随想录(四)
围绕着袁家村 的民俗街——关中印象体验地的核心地带游历了一圈后,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袁家村民俗民风已无一遗漏地参观游览完毕后,我们领略到了袁家村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上集中展示出来的原汁原味关中民俗(特别是自明清以来关中农村和农村生活的习俗),一条条青砖灰瓦式的仿古街道,突出展示出了关中民间生活形态和传统特色。
首先——街道上依次排开的各种玲琅满目、目不暇接的作坊:油坊、醋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布坊……;街面上皆有关中地方特色的各种铺面以及关中风味的各种小吃:酵面兑现锅盔馍、菜盒、蒸馍、剺面、豆面油茶,麦芽糖、九峻桴子(土醪糟)、乞丐酱驴、董老大肘子和野菜肐瘩;作为一系列载体全都被串了起来,从而构成了整个“关中印象体验地”——
在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逛累了,可以在民俗街里随便找个茶馆、酒吧、饮料店歇脚,逛饿了小街上自有各种各样关中小吃、农家饭菜、水果、茶水款待; 当游人们在回家时,各种作坊里自制的酸奶、油炒香辣子、醪糟、香醋、豆腐……随便带点儿什么,回到家也还可以继续回味关中的老味道。
其次——袁家村营造的关中风情还非常注重关中乡村生活文化的“体验”氛围——摇一摇那古井的辘轳,推一把香辣子作坊里的碾盘或磨面的磨盘,拉一下茶炉旁的风箱、荡一下神仙秋千……,一下子就打开“我们这一代人尘封了很久的儿时记忆,而年轻的一代人,则完全可以增添些对厚重的关中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以前村里冷冷清清,各家各户也很少在一起热闹,随着村里农家乐的生意越做越好,大家一起热闹喜庆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袁家村还和邻村就形成了一个约定,逢年过节大家不仅要锣鼓秧歌互相祝贺互相拜会,而且还要进行比赛,看看哪个村搞得最热闹,方圆几个村的男女老少聚在一起,热闹狂欢——这喜庆的场面让人感受到了关中农村特有的喜庆……。
而我们来到袁家村,从中体会到了袁家村这种永远都象关中农村过年一样的热闹气氛、分享关中农民富裕起来的喜悦,感受到了他们在未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的新思维、新风貌以及感恩社会、感恩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的心态——
袁家村在上个世纪崛起,已名闻遐迩,如今再二度辉煌,所走过的路令人匪夷所思,在袁家村 、在 关中印象体验地,我们还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给广大农村地区带来的巨大改变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亦有幸见识到了新时代下袁家村发展建设的新目标——“三个第一”:陕西民俗文化第一村、陕西绿色食品第一村、陕西乡村旅游第一村;凭我们在这里的感受和体验——袁家村会凝聚全体村民的智慧与汗水,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标。
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发展理念的核心是:绿色、生态、环保的无烟工业——旅游业,乡村旅游在袁家村火了起来,村上的环境变美了,到处都是绿树成荫、满目花草,白天繁华热闹、晚上灯火通明,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人们的素质上去了,现在的袁家村人个个都是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的新时期的新农民但是富裕了的袁家村人以及前来观光旅游的客人们,却都表现的特别怀念毛泽东时代——这一令人非常地匪夷所思的现象好象还很普遍;这种现象最强烈滴反映在晚上袁家村举办的周末大戏:“唱响东方红 共圆中国梦”台上台下的互动环节上了——
我们 白天围绕着袁家村 的民俗街——关中印象体验地的核心地带游历了一圈后,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袁家村民俗民风已无一遗漏地参观游览完毕后;吃过晚饭,车友们就准备着要去看看袁家村的夜景——听说村西边的大戏台上还要上演剧目,因此又多了一份期盼;晚上又欣赏了民俗街夜景、观看了袁家村大戏台上上演的“唱响东方红 共圆中国梦”红色歌舞剧,精彩的红色歌曲、歌舞等表演,让我们与在场的近千名观众饱尝了一顿文化大餐。
七月份还是昼长夜短的时节,8:00点多了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我们在8:30分左右到达袁家村村西头的广场,整个广场上虽还没有聚集多少人,但广场里已经有不少空间被占下,已有主的座位稀稀拉拉地散落在广场中间位置的大片空地上,看来人们都准备夜暮降临时,在此宵夏或欣赏节目了。
广场西边高高的大戏台上,袁家村第一届纳凉烧烤节的黑色横幅还高高地挂在那里,看来烧烤节才刚刚举办过不久,而烧烤节的余温在袁家村自然还没有完全散去——两边的烧烤摊位座无虚席,人们在此纳凉烧烤,倒也是很惬意。
袁家村大戏台两侧立柱墙上的一副对联:百花齐放引领文艺复兴 百家争鸣演唱和谐社会 给出了大戏台的功能和目标,这里的文艺演出很频繁,作为袁家村 关中印象体验地的一项民俗科目——大戏台发挥着与民俗街、村使馆、农家乐等印象体验地相同的作用,吸引着村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前来观光旅游的游人们,在晚上一样地体验到关中印象地的魅力。
今天晚上,大戏台上又挂上了新的红色横幅:热烈欢迎甘肃省九源市红色歌舞团 赴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送文化下乡活动演出团——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九源红色歌舞团 这些年开展的“红歌唱遍神州大地,红军精神世代相传”公益巡回演出、全国巡演活动,可以说已是名声大振;今晚能在袁家村欣赏到九源红色歌舞团演出的节目,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到达广场时,正赶上九源红色歌舞团的演职人员准备悬挂演出布景,布景正中有一幅毛泽东侧身戎装半身像,两侧分别写着“唱响东方红 共圆中国梦”两组大字,而在左侧的最上方写着: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一百二十周年——在灯光的照耀下,整幅布景慢慢地升了起来,下面则还延安时期的圣地图案,与正在台上忙碌着的演职人员身着红军时代的军装,倒也是相映成辉,显得和谐大气的很呢。
开场的第一个节目自然是《东方红》——唱响东方红,歌舞起处,特地从西安聘请来的毛泽东特型演员在东方红的音乐声中缓缓上场,毛泽东又来到了我们中间,毛泽东又回到了人民群众的中间——
台上台下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一片,歌舞声中、台上台下还不时响起: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的口号声——台上的毛泽东则高呼人民万岁!
歌舞声中伴随着优美的乐曲,毛泽东多次向台下台上的人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几段演讲过后,毛泽东对袁家村也给与了高度的赞美:袁家村是个很不错的地方啊!
灯光变幻进入毛泽东离开舞台、离开观众的时候,面对着演职人员我们想念毛主席的呼声,毛主席在灯光幻化中亦深情地说了句:我也很想念你们啊!然后缓缓地消失在荧幕的深处。
一个十分钟左右的节目,将大戏台和广场上的所有演职人员和观众都调动了起来——上下互动、时空互动,把个人们怀念毛泽东及毛泽东时代的独特现象表露无疑,这与我们白天游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所体会到的印象和体验是那么的一样一样的啊!
随后又演出了《四渡赤水》、《十送红军》、《红军不...等等红色歌舞节目,一直快到夜深了才结束演出,红色的歌舞、悠扬的旋律一直把人们送入梦乡——在梦乡里人们也依然在怀念着毛泽东时代,这个独特的现象,其实已经出现很久了——不仅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全过程,而且还会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不断地崛起全过程。
随着全社会的财富增长,全体人民的财富都在增长,但增长的却很不均衡,市场经济的大潮带来的是更严重的不均衡,当然更大的不均衡却是来自政治或权力的寻租所带来的不均衡,这其实是人们最不愿忍受的不均衡,更是一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不公平;当然人们怀念毛泽东时代,并不是想要真正地回到那个年代,而是想让我们现今的社会清正和廉洁程度再度地回归到毛泽东时代的那种状态。
不是我们的社会已经腐败的没有希望了,而是我们的人民对中国共产党以及由其领导的政府的要求标准很高——其实毛泽东时代那种清正廉洁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宁就是人们心目中的标准,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无论是人民群众还是党政干部,虽然大家都相对贫穷(那也是一种绝对贫穷),但都处在同一个平台上,属于一种均富或均贫,没有哪个人能有特殊或特权。
昨天 22:38 上传
下载附件 (263.63 KB)
当然再回到那种大家都相对贫穷或绝对贫穷的时代,自然是不可能了;但再回到那种相对均衡或绝对均衡的社会状态则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须要党和政府真真正正地把毛泽东时代,那种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生活、生存环境,作为党和政府施政中的高标准,认认真真地为实现这一高标准作为努力的方向或目标,把中国民族复兴、社会进步、民主自由、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落到实处——。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和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地向前迈进,并向纵深地带拓展,中国城乡不均衡的二元结构,将会逐步地瓦解,城乡差别的消除已不是太遥远的事体了,袁家村的再度辉煌其实也是城乡差别缩小或消除的根本性例证——生活富裕了的民众所期盼的自然是社会的清正和廉洁,把毛泽东时代作为标准是要求高了些,但将其作为党和政府廉政建设的理想状态、作为一个追求的目标——共产党是绝不可掉以轻心、是一天都不能马虎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