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谷内神仙路 华岳西峪景更奇
——2008年2月24日渭化之旅户外仙峪行侧记
题记
渭化之旅户外行,穿越华山神仙峪;
仙峪龙潭碧水深,车厢谷底路惊魂。
迂回鬼门第一关,华山西峪景更奇;
飘雪无痕两漭漭,举杯邀雪可开怀。
云横斜岭峡谷尽,雪染白羊峰顶石;
羊公石室有遗篇,黄家兄弟牧羊仙。
仙峪是华山景区一处鲜为人知的峪道——又名车厢谷,在华山入口峪道西侧,与华山主景区的峪道仅一岭之隔。 仙峪纵深有五十余里,中途与华山的主景——西峰擦肩而过,在峪道内可领略和欣赏到西峰的不同角度下的雄姿;峪道内窄狭清幽,溪流湍急、河水丰美,幽潭连珠、潭深水碧,是为华山景区的天然浴场;仙峪沿途山路崎岖蜿蜒,山石险峻,多处路段由凿崖、加栈等方式凌空通过。 由于仙峪的景观很少有人工雕凿痕迹,故自然景观秀丽熨贴,仙峪实为华山景区内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女,亦或还是一个雄奇险峻的华山脚下一尊美丽的“维纳斯”,所以游人络绎不绝,盛夏时度假者更是摩肩接踵。
渭南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协会的车友们和渭南户外的驴友们,在2006、2007年曾多次在盛夏进峪避暑、寻幽探胜,笔者每每都因故未能前往前往,一直视为憾事一桩而无法释怀。2008年2月24日渭化户外协会组织会员徒步穿越仙峪,体验仙峪风景景观之水美、石奇、峰峻、潭幽的妙绝和自然,笔者便欣然报名积极参与—— 24日是星期天,一大早在渭化娱乐中心集合,阿木(户外协会会长)先生前来为我们送行,合影留念后一行16人在平安是福(户外协会秘书长)的带领下登上中巴车,7:30分准时出发,踏上了户外徒步的旅行征程——从渭清路高速入口处进入西潼高速公路后便一路顺风,于8:30分到达仙峪口前正北面西潼路边的仙峪村口,在仙峪河大桥东侧下车后,沿河东侧仙峪村西的小路向山口进发,越过横桓在峪口前的铁路桥函后,仙峪口的真面貌便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峪口水瀑痕 溪边山峰峻
初春溪水枯 苍桑罩天桥
峪口连接两山的巨石在岁月的雕凿下,犹如一双张开的巨手迎接人们的到来,而横跨其上的天桥以及破败的门户却显得杂陈,斑驳、陆离,从远处看过去极具苍桑感;由于初春的枯水时节,从老远处自然看不到跌宕而下的飞瀑,但从峪口潭中流出的山泉飞流直下冲涮的痕迹则还是清晰可见,颇有些气势和与众不同,想必在丰水时节,远远就可以听见飞瀑的轰鸣,看到飞流直下的银帘和其上抹出的一挂挂彩虹,仙峪的自然风光、仙峪口的风景——峪幽、水灵曾经是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观光游览,也是笔者看重这里并无法释怀的缘由所在。
我们穿过铁路桥函,从左侧的山前洪积扇群的断层处小路上到峪口,一泓墨绿色的清潭就被两边的青山双手捧着送到了我们的面前,只是水面远远没有达到潭前后的漫溢高度(怪不得我们在山下不仅没有看到瀑布,甚至连涓涓的细流也没有看到呢!),峪口的深潭自然变成了浅滩,人们顺着潭边的裸露出来的石沿便可越过峪口的溪流,踏上台阶通过攀上以前仙峪原住民修建的进峪通道,峪口的天桥此时却成了个摆设,看上去也好象已是年久失修,桥上那些踏板也缺失了许多,望一眼都眼晕,更别说走过去了。
进峪的通道上下,都建有简易的红砖房舍,上边一道栅栏门上挂着收费(有3和5的字样)的牌子,旁边的屋子里却没人守护,正月还没过完,自然没人到这里来,整个峪道内空旷寂静、了无人迹,只有我们这些耐不住寂寞的驴友们才有兴致到这里来亲近大自然,来玩味或体验仙峪里神仙们的生活和生存趣味。
过了栅栏门再往前走,脚下是山外仙峪村引水的暗道,几块断失了的盖板泄漏了天机,露出来的真面目使得心里头很多的疑问得以消除——是啊!枯水期水量有限,自然会顺着从上游取水的引水通道流出山外了,峪口的深潭变成了浅滩、气势如虹、轰鸣不已的瀑布也只留下了往日飞流直下的痕迹,甚至连涓涓的细流亦被掐断,缘由如此也就可以释怀了。 沿依山而凿的石径逶迤前行进入峪口后,才会真正感到自己将要进入的峪道的确是个“仙”峪!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峪道内很多地方宽仅数米、水可盈尺,愈往里走水质也愈来愈清澈,峪道里风景旖旎自然、如诗如画,山谷两边是壁立而起高耸入云的山峰,山谷里满是巨石,有些巨石比房子还大,清澈见底的溪水宛转流淌于巨石之间,因地势不同而形成不少瀑布与水潭,突兀出现的巨石和背后的碧潭总能给人以新奇和刺激。夏日水涨时人们为了越过水面不经意间所铺设的溪流间的石路,也因了水量下降,而从清流之下露了出来,峪道间的路清晰可辩,根本就不须仔细辩识,就能分清哪里是路那里不是路了,其实也不用分得太清,只要沿着没有水的地方,路就在在卵石、巨石和连山石之间,伸展中若有若无,前进中蜿蜒曲折,上下跳跃着前行时,偶尔也会见到一些人工开凿过布满青苔的脚窝阶台,峪道内的小路是原住民们一代又一代人们走出来的铺出来的,走着铺着铺着走着,经年累月便就成了路。铺设小路的人似乎一点点的多余都没多做,又一点点的缺失也没少做,他们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他们与自然的亲近和和谐。
进入峪道内五、六里处,前面有斜岭横阻,令人有谷尽路绝之感,但在山腰和谷底都有着人们曾经越过所留下来的痕迹,因此不管是登山越岭横度,亦或是涉水深谷徒步,都能凭添些柳暗花明的情趣。由于大家都不曾来过这里,虽然听说顺着仙峪一直可以走到华山西峰底下,在前进的路上,此时还真的不知是该上山腰还是该下谷底,于是乎大家停下来商议——
这座横亘在峪道上的斜岭由于状似西峰,故有小西峰之称;来到其近前我们前边的路有些模糊起来,脚下的正前方是壁立千仞斧劈刀削般不可逾越的山峰,左上侧则依稀有不太清晰的羊肠小道缠绕着山腰隐没在视线以外的远方,或许这就是翻山越岭的通道;右下侧刀劈斧砍般的直壁下面沟底里,山根好象是凹进去了一大块,好一个遮风避雨的天然港湾,由于这个地方终年见不到太阳,边缘上形成的一面面冰墙、冰柱、冰雕依然晶莹剔透、岫巧玲珑、妙合无垠。顺着这一方福地洞天再往里瞧,笔直的山峰间依稀还有着溪流涌动,源头自然不知是在什么地方了。
由于谷底有着福地洞天般的天然港湾,有着令人向往和迷醉的冰墙、冰柱和天然冰雕等诸多的诱惑,大家商议的结果自然是要到这福地洞天里探个究竟,至于前进的方向只有探一探路再作打算了。于是驴友们个个奋勇争先,在不同的沟壑间寻寻觅觅,绕过巨石,在山石和草丛间跳跃盘旋,下到谷底的路径开劈出了好几条,一行十六人纷纷扰攘地下到了谷地,个个兴高采烈,兴奋异常,这个福地洞天的顶部悬挂着的一个球形蜂巢,或许是季节的关系,虽然没有看到蜜蜂飞舞,但那硕大的蜂巢仍不失为是罕见的奇观了;更加令人惊诧不已的是横桓在峪口的斜岭,看上去已经完全将整个峪道堵死,顺着这个万丈千仞的小西峰那垂直壁立的山峰远远看过去,在视线里横在峪道上的斜岭直壁与峪道右侧的直壁并排而立,谷底两侧都是万仞直壁,从而构成了仙峪里最为奇特的景观——厢型峡谷。
在天然的福地洞天里休息了片刻,合影留念后便开始寻觅前行的道路,沿着着山根右侧向厢形峡谷深处走过去。也不知走了有几百米,便完完全全地进入到了厢形峡谷里面了,这里的景观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右侧垂直的石壁上有着看似刀劈斧砍的痕迹,莫非沉香在劈山救母的路上遇到这斜岭挡道,这就是用劈山救母用的神斧开辟道路时留下来的痕迹,若然,这岂不就是沉香劈山救母之前的试斧之所在了吗?
前面厢形峡谷的尽头,依然是直上直下的壁立千仞,我们一行十六人向尽头走过去,希冀能够在尽头发现一些更奇妙的景致。但见两边山峰直插蓝天,云影徘徊于山头,从这里往山上看,非得把脖仰90度才行,因为山峰石壁简直就是从我们眼前直竖上去的。在右侧的石壁上几株小树傲然屹立,虽然现时还不是绿色的季节,但其生命和生命力的征候依然是十分的明显和顽强,其挺拔的枝干虽细小,但点缀在这面石壁的中间倒有些不同凡响,能在如此的环境下成活生存,不能不说这是个奇迹。能创造如此奇迹的物种,自然是生物物种中的佼佼者了,用人择原理去衡量:那便是生物物种中的英雄了,植物中的英雄,自然也是可以和我们动物——乃至动物中的佼佼者人类,以及人类中的佼佼者,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们所媲美了。沉香作为我们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他能劈开斜岭、劈开华岳西峰的山峦救出母亲,是至亲至性的大英雄,而这几株挺拔在石壁上的小树又何尝不是英雄呢。它们以及在它们周边石壁上那些横竖平行的纹路,亦或说那些类似于刀劈斧砍石壁痕迹,都在印证着我们的神话传说和英雄美谈,凭着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和为我们的英雄作证这诸多的因素,我们难道不应该对它们表示应有的尊重和敬仰吗。
山川之美不仅常在其险峻和幽远,还在于它能启发人类的智慧,增强人类探求宇宙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仙峪的魅力不仅在于它能促使人类生产出象沉香劈山救母这样的神话故事或传说,而且还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精华去佐证或自证人类的思想力和行动力。
我们继续往峡谷的尽头处进发,本以为在尽头处看看就得折返回去,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令人惊咤不已,在尽头处左侧竟然又出现了一条与我们走过来的厢形峡谷呈近似于90度垂直的厢形峡谷,转过弯来两边的石壁仍然呈现着厢形峡谷的特征,直上直下壁立千仞,只是比横向的厢形峡谷狭长幽深了许多,谷底水面也大了许多。在这个几近垂直的厢形峡谷中我们才真正体味到了仙峪为什么又叫车厢谷的深刻涵义或寓意所在了。
在转弯处向南面远远望去,两侧的厢体好象在慢慢地合拢了来,两者以一条一两米宽亦或是几十厘米宽的“一线天”奇观与外面相通,“一线天”下有碧水深潭,蔚为奇观。面对如此奇特的景观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意料之外的惊诧,其兴奋激动之心境与情绪飞扬之思绪就更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了。这个具有90度直角的厢形峡谷,在地质年代山体撕裂时,不同角度力的交互作用下竟能如此地鬼斧神工,真可谓是神奇的不能再神奇了。难怪我们的先人们能想象得出向沉香劈山救母这样美丽的神话故事,将这些鬼斧神工赋予人类思想力和行动力的精华所在,正是人类一步步进化过程中的累累果实,是沉香劈开了这座横挡去路的斜岭,他横劈竖砍造就了厢形峡谷的壮观景象,从这里走过我们更觉出了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的合理性和人择原理上的客观性,我们仿佛看到了沉香当年劈开斜岭后,从一线天南出峡谷,直奔华岳劈开西峰,救走母亲的整个故事情节,回旋跌宕、动人心弦。
一线天下的碧水深潭也有着极为有趣的故事,见于史籍记载的神话传说更是美丽动人。我们现在所在的斜岭尽头处呈直角的厢形峡谷——车厢谷下的碧水深潭就是这传说中的车厢潭,在《水经注》里号称其为天下第七水府,华阴一带流传的邢家姑姑为医父痼疾嫁给车箱潭龙太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在人文、自然景观都如此深厚和奇特的仙峪里,其文化底蕴和奇特的地质奇观相融合,使得它更具魅力,更增加了我们探求其真面貌的兴致。
前面通向车厢潭的通道已经名符其实地成了一线天,轨过弯来的车厢谷已没有横向的厢谷那样明亮或光线充足了,而谷底也基本上被水面淹没,没有先前那样的小路,只是在谷底的悬崖旁边水浅处,隔上一大步就有可供踩踏的石块,在水面上忽隐忽现,时断时续。富有徒步穿越经验的平安是福,率先踏上这些并不太稳固的石块,顺着左侧谷底向峡谷纵深处的碧水深潭——车厢潭进发,为大家探出了一条还勉强可以过得去的通道,于是乎大家一个个都小心翼翼地尽力保持着平衡,有点象是在表演铁掌水上飘的架势,紧随其后。等大家陆陆续续到达潭边的一处悬崖下时,似乎再也没有路可走了,真可谓是山穷水尽了。望着车厢潭上面挡住去路的两块巨石和两侧车厢边的悬崖峭壁,虽然大家只有对着那条还可透过光亮的一线天感叹其鬼斧神工,但能欣赏到如此的奇特景观和幽深碧水深潭,倒也算是尽兴了;大自然已是待我们不薄,我们也应该知足了。
就在大家聚在潭边欣赏清幽空灵的美景,比照着美丽动人的传说察看着这第七水府里邢家姑姑和车厢潭龙太子的踪迹的同时,平安是福已经顺着车厢潭右边的悬崖绝壁攀到了潭顶挡着去路和一线天的两块巨石上,高兴地向大家招手——找到了攀上去的路,使得我们的兴致大为增加,这下可好了,不仅可以穿越一线天,攀上车厢潭的绝壁,而且还可以从谷底越过小西峰,避开斜岭的阻隔,找到了一条迂回的捷径。笔者首先在平安是福的指点下,沿着绝壁一步步地攀了上去,这条路可真是考验人的胆略、心态、神经和体力是否适合户外旅行的好场所。
这条路使得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产生了恐惧心理,特别是一些只把户外运动看作是出来游玩、野餐,毫无心里准备的女同胞们,她们那有这个胆量去攀爬或登高呢,看着绝壁和深潭早已是心惊肉跳,那还顾得上去考验自己呢。这条路其实本不是什么路,只是有人上去了便也就成了路——在头顶上虽然有可供抓牢的岩石棱角,脚下也有一些倾斜着的石缝或阶台踩踏,但能在这样的山崖峭壁上攀爬确实须要有些勇气和胆量,否则即使望一眼崖边上的深潭也会感到眼晕,恐惧还会使得腿肚子发软,不敢攀爬自然也是情有可原。没办法平安是福只好从背包里拿出一根绳索,一步步地牵引着将她们拽了上来,这条惊魂之路自然也给她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样的路走的多了,才会真正理解户外运动的涵意及其真谛,才会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驴友。
攀上来后则已是另一番天地,峪道一下子豁然开朗、明亮了起来——站在潭顶的两块巨石上回望,车厢谷和车厢潭好象是一下子沉了下去,更显得幽深和神奇,峡谷内的自然造化令人惊叹不已。除了“一线天”之外,不仅有大片大片的摩崖,还有很多奇石:似鹰、似熊、似椅、似床的象形石,真是维妙维俏;而那些被流水冲刷而成的状似石臼、石床、石枕等,更是比比皆是。据说华山极顶上,形似中国版图的“中华石”、形似世界云图的“风云石”等许许多多的中华奇石,就是出自仙峪这条并不太知名的峡谷中,华山风景区管理处发现后,把它们搬上了北峰,供大家欣赏——仙峪简直就是一个奇石宝库!
攀上车厢谷里车厢潭尽头的绝壁,登上横在潭顶的巨石,就穿过了一线天。仙峪的纵深处自然还隐藏着更多的神奇的景观和神秘的自然奥秘,而户外徒步则就是探求或撩开其神奇或神秘面纱的绝好方式,我们本来准备继续前行——向南沿峪道一直抵达华山西峰脚下,欣赏那传说中由沉香劈山后留下来的神奇壮观的景致和雄姿;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沉香在劈山前试斧的杰作,体味到了沉香勇往直前精神之大气磅礴,自然也希冀近距离地看看沉香劈开的华岳西峰之雄伟壮丽,进而体味其间所蕴涵着的那种厚重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之精华所在和精髓所在。
可这时天公并不作美,漫天飞舞的雪花使得我们中大多数人踌蹰不前了,经过刚才攀崖越壁之惊魂之路已经使得所有的女同胞们心底里有了恐惧感,她们可不是来探险的,并没有足够的心里承受能力,也没有思想上的涉险准备,完全被大自然的惊险或无情所慑服,再加上这漫天大雪,难怪大多数人都不想再往前进了——她们所担心的是回来时从这绝壁上怎么下去,即使有那些缝隙和头顶的峰崖可供抓踩,但下雪后滑湿使得危险性大增,不管是坠下绝壁还是坠入深潭,那可就不得了啦。大多数人都想乘雪还没下太大就返回去,作为领队平安是福也没招,第一回徒步仙峪也不知道前面有没有可以返回的旁通小道,便想到了上前打探一下,可没等他探明前路,就有人开始了顺着绝壁往下攀——其间最精明的一对夫妇,男的在先、女的在后,一步步地搀扶着首先开始了又一轮的惊魂之旅,平安是福也只好顺应大多数人的意原,开始领着大家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可真是一点儿都不假,对于这些毫无攀越登山经验的人来说,难度之大已无法用言语表述,绝大多数人由于心理上的恐惧,而现出怯意,那些女同胞就不用说了,即使个别男同胞也由于慌乱中的手足无措,而将手杖掉进了绝壁下的车厢潭里,自然是赠予车厢潭里的龙太子了;万幸的是所有人员在平安是福与笔者一对一的搀扶下,一步步地挪着下到了谷底的车厢潭边;虽然在上面漫天飞舞的雪花在这厢形峡谷里都不见了踪影——厢形峡谷的狭窄就连雪花都飘不进来,岂不更是令人称奇呀!谷底下倒是平坦了些,但是由于一个个还惊魂未定,在潭边行走不是踩翻了石头,就是滑到了溪里,还真有些狼狈;大家稍事休息便顺着来路向车厢谷的外面退去,这退路也不是那么好走,初春的雪花飘下来后很快就变成了水分,溪流好象是在慢慢地增大,最明显的是来路上的那些踏步石块有些已露不出水面了,本来就跨度比较大的踏步石路,就变得更加难以跨越了,不时有人踩到水里,还真是要从潭边过那有不湿鞋的呢。
走到车厢谷中间,原先的踏步石块已经基本上被淹没,谷底的水面已经和车厢潭连成一片,车厢潭迅速地向整个车厢谷扩展,笔者连蹦带跳地越过刚被淹没的踏步石,还着实上演了一出水上飘的把戏,好在穿着中腰的登山靴,虽也沾了水,但也并不湿鞋;于是便在崖边寻找些石块,希冀将那些被淹没的踏步石再垫起来,好让后边的人顺利越过;无奈的是淹没的石块太多,搬了几块石头可总也扔不到位,倒还把前面几位女同胞溅得浑身湿淋淋的——事后她们都说自己湿了身,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匆忙中还是平安是福脱去了鞋袜淌水过来,接过笔者递过去的石头勉强将踏步石垫了起来,于是大家也纷纷上演着水上飘的戏法匆匆越过。此情此景直叫人惊魂不已,后怕之余不由得又生发出好多的感叹:要不是返回的及时,晚一会儿恐怕就出不了车厢潭了,几个刚刚闹着要提前回返的人则更是感慨良多——心底里正在赞叹自己的英明和高见。哈哈:))),我们无意中闯入了车厢谷里的车厢潭,并与其亲蜜接触上下攀爬,又在无意中还算顺利地走出车厢潭,冥冥中好象自有天意——初春的枯水季节,使得车厢谷和车厢潭都裸露着呈现到了我们眼前,使得我们得以顺顺当当地踏上了这块神秘莫测的神奇仙境、龙潭水府,步入其中虽没能窥探到邢家姑姑和第七水府及其龙太子的踪迹,但在她们的传奇故事和美丽传说中,那人文精神和自然奇观以及亲身体验的融合中,还是被深深地触动:大自然真是既神奇又无私,鬼斧神工地造就了车厢谷和车厢潭的奇特景观,又敞开了胸怀迎接每一个与其结缘的人。
当我们走出纵向的车厢谷和由它及其整个谷底构成的车厢潭,回归到了厢形峡谷纵横交错时形成的90度转弯处时,那些我们勉强踩着越过的踏步石已完全被淹没。再回首才顿然醒悟:要是在丰水季节,车厢潭就是整个车厢谷——车厢谷底就是整个车厢潭,这里的通道只是在视觉上远远看过去的一线天,根本就没有路可走,自然就谈不上穿越和攀爬了。
当再度返回横在峪道上的斜岭——小西峰下的时候,雪花飞舞着迷漫了整个峪道和山峦,天际间漭漭苍苍,好大的一场春雪啊!不一会儿漫山遍野就全都变成了银色世界,好在小西峰下还有那个福地洞天可以遮风挡雪,大家便都在此小憩,此时正好是11时整,有人还想翻越斜岭小西峰,有人提议在此野餐,然后再翻小西峰。
由于这里有为我们遮风挡雪的悬崖,且已近午时,经过一番协商决定:就在此野餐——于是在这悬崖绝壁下铺上防潮隔湿的塑料布权作桌布,将前一天就制办好的各类菜蔬、调料、水果、鸡块、香肠、鸡蛋等等全摆在了上面,几位女同胞在现场调制各种口味的美味佳肴,酸甜苦辣咸应有尽有。还在角落处架起了锅灶(小罐装液化气)、打来了溪水,不仅烧开水、还要煮咖啡——整个儿的野炊、野餐还真是象模象样,十六个人一同举杯,邀雪畅饮、尚飨开怀。特别是经过车厢潭里惊魂之路洗礼、目睹车厢潭水位上涨、湿鞋湿身的女同胞们,更是欢乐开怀,津津乐道为自己或她人的湿鞋(失足)、湿身(失身)相互打趣逗乐,野游、野餐里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和相互间的打趣调情或许正是她们参加户外运动所追求的情景喜剧式的娱乐效果,这对她们说已经达到今天户外活动的高潮阶段了,其实爬山历险并不是她们参加户外运动协会的目的或初衷,只是她们野游野餐前的一个过程罢了,此时她们自然要高兴万分、欢乐开怀了。欢乐时的女性是美丽大方的,她们往往借着给大家分享自己食品的机会,无意中展示着自己迷人的一面——她们的殷勤、她们的嫣然一笑、她们圆圆的大眼睛里所漾出的媚人柔波,都会使人感觉出这时仙峪里山川如绣,景致如幻、人物如仙、靓女如玉,心情如酒,思绪如缕,如此这般一路上的疲惫早就烟消云散,自助餐会的功用和效果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印证。
咏:渭化之旅仙峪行自助餐会
车厢谷口回头路,飘雪无痕已漭漭;
自助餐饮品味高,举杯邀雪可开怀!
自助餐会所激发起来的兴致可以说把这次旅行推入了高潮,吃饱喝足了后,大家商定要继续向仙峪纵深地带进发,于是便离开车厢谷口上由悬崖绝壁构造出来的福地洞天,踏上横桓在峪道上的斜岭山坡,首先开始翻越斜岭——小西峰。这时的雪虽然下得越来越大,但大家还是精神饱满、情绪飞扬,沿着山坡上的羊肠小道,开始了进山的程途,斜岭虽不算高,但却也是——山从前面起、路在岭上旋。
自助餐会所激发起来的兴致可以说把这次旅行推入了高潮,吃饱喝足了后,大家商定要继续向仙峪纵深地带进发,于是便离开车厢谷口上由悬崖绝壁构造出来的福地洞天,踏上横桓在峪道上的斜岭山坡,首先开始翻越斜岭——小西峰。这时的雪虽然下得越来越大,但大家还是精神饱满、情绪飞扬,沿着山坡上的羊肠小道,开始了进山的程途,斜岭虽不算高,但却也是“山从前面起、路在岭上旋”。其正面自然是没法登上去了,但顺着斜岭的山坡,在其西侧缠绕着斜岭蜿蜒向上的羊肠小道还是依稀可辩,漫天的大雪并没有使其痕迹消失,只是增加了很大的攀爬难度。笔者率先踏上翻越斜岭的程途,一路领先为大家踏勘和寻找雪地中羊肠小道踪迹。
这时漫天飞舞的雪花更是弥漫到了所有的山峦、溪涧、峪道和天空中,整个华山景区都被笼罩到了银白色的世界里了,斜岭以北的整个仙峪银装素裹,斜岭的北坡上西边的羊肠小道在视线的不远处隐没在了被白雪掩盖着的灌木和草丛里了。望着漫天飞舞的漭漭雪野和朦朦胧胧中的山峦,再看看脚下狭窄的羊肠小道和积雪较深且弯曲陡峭的山坡,刚刚在自助餐会上所激发出来的热烈情绪和浓厚的兴致,很快就又被降低到了最低点,先是两对夫妇在刚上坡就萌生了退意,其他人则走走停停、观望犹豫,队伍渐渐拉开了距离,时不时,就有人停留于山腰某处踟蹰不前,或是在漫天飞雪中的半山腰停下来游玩,虽然笔者率先登上小西峰的山顶,在途中不住的高喊——提示大家山路上有的地段还有先住民们凿出来的台阶或脚窝,让大家继续往上爬,可战线还是越拉越长,最后终于各自为战,当然也就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了。
攀登小西峰虽然是须要一些勇气和体力,但登上斜岭后,才知这小西峰也太过平常了,站在斜岭上向四面眺望,小西峰也只不过勉强算得上是一个小兄弟,无论在那一个方向上都须仰望,其高度只及得远处其它山峰的半山腰。站在斜岭上向北望去,有猫头石、龟蛇锁车箱等奇石胜景,个个形象生动,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斜岭东南方向上与斜岭相连着的是华山白羊峰——峰西侧与斜岭相接处的崖上有著名的羊公石室(传说是天下杨姓先祖避难的地方);据说羊公石室临近有石羊城,是黄初平牧羊成仙的地方——
斜岭横桓疑无路, 白羊峰前却有村;
羊公石室遮风雨, 牧羊成仙黄家兄。
斜岭南,地势渐次开阔平缓,峪道两边漫天飞舞的雪花和山峦间的积雪终也挡不住山上山下灌木繁茂、丛草如蒲的景象,溪水汇而成潭,如面面明镜,山坡上间或有台田层层叠垒似条条毛毡,据说原先有原住民聚集成廓,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异于桃花源仙境,只是现在已不见了踪影,已经搬出山里,大多在山峪口外的仙峪村落了地生了根。
在斜岭上观赏华山西峪的南北风光,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觅寻过往历史和传说中的仙踪古迹,自然也是一种很惬意的事儿,直面北边朦朦胧胧的车厢谷,自然没有了穿越车厢谷和车厢潭的那种震撼和惊魂,壁立千仞的山峰已失去了固有的气势,完全被淹没在了一片山峦和峰巅的汪洋大海里了。只有那惊魂之路和刀劈斧砍的绝壁、深潭以及崖上生命力极强的小树等等一切影象,都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而东南方向上白羊峰顶好象就在头顶、近在咫尺仿佛举手可得,顶部那个状似城堡式的峰尖也给人梦幻般的诱惑,神秘和朦胧中给人一种可望又可及的感觉,不由自主地使你会产生出一种想要攀爬登临与其亲蜜接触的欲望和激情来。从峰顶延伸下来的白羊峰山峦与斜岭连接着的崖壁下就有传说中的羊公石室——在小西峰斜岭的顶端,刻有“杨氏先祖避难处”七个大字的石壁上已被漫天大雪的朦胧和厚厚一层的银白积雪遮盖的啥也看不清了,其实所谓的石室就是离字不远的峰顶处那一个内壁被烟熏烤得有些发黑的小石窟而已,不过此时却正好成了为我们遮挡风雪的好场所,遥想当年扬家先祖在此避难,也真是不易,不过造物主能给人们这样一个避难的场所或遮档风雪的地方已算是很仁慈的了。
正在笔者沉浸在这山峦间的奇石胜景和往古传说中的遗迹中意犹未尽的时候,平安是福和***两人也陆续登上了斜岭,他们告诉笔者其他人都不上来了,已经原路返回去。风雪的迷漫和山路的崎岖,不仅阻隔了行程、削减了人们的兴致,而且也给攀登山峦峰巅带来了莫大的风险,其实不爬也罢——大家在车厢谷和车厢潭的惊魂路上以及在自组餐会上举杯邀雪中已经尽了兴,登不登斜岭又有何妨呢。
我们三人商定将背包行囊放在羊公石室内继续向前进发——由于东南方向上白羊峰那梦幻般的诱惑,我们在斜岭南坡顶上山路的岔道上,选择了向白羊峰攀爬的小径,没走多远我们就感觉出了这条道的不同寻常,若是与刚才登临小西峰斜岭相比较的话,小西峰的路可真是要容易的多了,或者说根本就无从谈险了;白羊峰顶看似近在咫尺,但要攀爬起来就须要从山腰处向东南方向上缠绕着绝壁慢慢地向上旋转或攀登,由于原住民都搬出了山外,这些采药人或过往的樵夫们所开劈出来的山路,好象已很久没人走过了,我们一行三人轻装上阵、手脚并用,沿着原住民及其先人们攀爬时留下的痕迹和凿出来的局部性阶台或脚窝,慢慢地向上爬着。没爬半个小时,***就决定要放弃了,因为看着左侧的白羊峰顶山巅,好象越来越远了,况且在漫天飞舞的大雪朦胧处、在脚下被厚厚的积雪淹没了的那条时断时续路径上攀爬时,无意中往右侧崖壁下的深渊看一眼都直让人眼晕;特别是走过的几段绝壁上,虽然有原住民们过去凿出来的脚窝和阶台,但其边缘上直上直下的断壁还是让人心里发毛、腿肚子发软,或许放弃是最明智的选择。
目送着大家顺着原路返回后,笔者和平安是福结伴继续前行,前面的诱惑和登山的兴致还是让我们选择了向上、向前进。可前面的路则更是陡峭和狭窄,不断地有陡峭的崖壁横在面前,绝壁上有限的阶台和脚窝被积雪厚厚地覆盖了个正着,手脚并用着扫清了积雪,但踩踏上去总也是有些湿滑的感觉,勉强攀上去后却又有岩石上只凿出来十几厘米的石缝或石阶等着你去跨越,雪地里行走或攀越的惊险和刺激,使得我们不得不将神经这根弦绷的紧紧的,身上的雪花越来越多,地下的积雪越来越厚,上山的路却越来越难走,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好象并没有爬多高走多远,这样不停地向前走着爬着,也不知又走了多少路,过了多少坎,却盘旋着到了白羊峰右侧的山腰上,回望来路连个影子也没了,可白羊峰顶仍还在我们的东侧边上的天际间忽隐忽现,四下里眺望一下,脚下的深涧深不见底,对面近处的山峦石壁大多也都变成了银白色,远处的山尖峰顶已隐没在了漭苍苍的天地一色中了;向上仰望白羊峰依然是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在风雪迷漫中根本看不出到顶还有多少路程,但攀爬登顶的风险却在明显的上升或增加,意识到这些后,我们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审视或衡量我们继续上山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眼下的艰难和险阻自是不言而喻:雪下的越来越大、积雪也越来越厚,给我们放弃登上山顶提供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理由或退出的台阶,虽然我们一向尊崇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理念——越是艰险越向前本是一句很有魅力的豪言壮语,但绝不是要我们去履险,更何况涉险不一定非要去冒险。于是我们决定停下来歇息片刻,然后再顺原路返回。
笔者在读“易经-需卦”时曾经写过一首出险歌,正是对需卦和风险的这种核心价值的理解与解读——
出险歌
不入险者险不来,不知险却致寇至;
知险守正能出险,信险行险自贞吉。
外有险而内不险;时有险而道不险,
入得虎穴不伤子,利涉大川从容归。
其实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险。知险信险、 行险出险,才是道之精义所在、人之智慧所在。
从白羊峰的山腰上下来后,回到斜岭与白羊峰连接着的岔道口上,我们折转南行,从斜岭上下到峪道,希望向前进发直至华山西峰脚下。下到峪道里时才发现,我们在车厢谷和车厢潭上的那份担忧,真是多余了——其实从斜岭翻过来下到峪里,距车厢潭顶部的一线天(我们登山车厢潭顶的地方)也不过几百米而已,当然要从这里向北转几个弯方可到达车厢潭边。不过我们沿着峪道继续向南,把个车厢潭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仙峪里的水由于斜岭的阻隔,将其分成了南水和北水,中间分别与车厢谷里的车厢潭相链接,由于水流在车厢潭南侧被厢形峡谷的一线天阻隔,车厢谷和车厢潭南北方向上峪道的落差太大,因此虽然同是一条溪流,南边溪水里——特别是深潭常可以看到鱼虾成群,而北边溪水里却很少见鱼虾踪迹,若没有到车厢潭南边探探险就觉着很奇怪,若是能亲临车厢潭南边探一番险,也就觉着不足为奇了。
这里真不愧为是华山景区里的一部分,即使是山谷峪道也以险秀见长。斜岭南边的水流在山石间绕来绕去往下流,而我们也象水一样却在山石间绕来绕去逆行而上——今天这漫天的大雪,更增加了仙峪的朦胧和仙景色彩,峪道内的色采白漭漭一派银白色世界,溪流边上大小不一的石头,全都洁白晶莹,远远看上去恰似一群拥挤在峪道内的绵羊,或垂首低眉、或顿足蛰伏,百态千姿、蔚为奇观。
由于冰雪的覆盖,峪道内的路很难走,滑倒或葳脚成了平常事,只有在峪道内溪流边茫茫白雪舒展而平铺着的那些开阔而平坦的大石之上以及碧水深潭之旁,我们才得以迈开脚步或大步流星地前进着;不过那些蕴藏着宇宙中诸多奥秘的巨石上和洁白晶莹的雪地上,却总会在不经意间将你的眼球吸引,驻足之后自然要为大自然的杰作留下个瞬间的图象。
除了峪道两侧山川沟壑中悬挂着的雪瀑和冰瀑等奇观之外,仙峪的奇石真是太多了,有很多在峪道上横着的巨石,表面都被一种类似于藤的植物披挂着,酷似野战军车上那些网状伪装,将 自然间之静物:山石与植物的和谐或依存表现的淋漓尽致、已臻极处,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自然也有着绚丽多彩的风韵和独特的诗情画意扑面而来。
兴致所在之处,笔者往往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要在这峪道里众多的平坦开阔的大石、奇特怪异的山石上留下“渭化之旅仙峪行以及渭化户外”等真迹权作墨宝——巨石为衬、铺雪为纸、双手作笔,春雪为题、仙峪为凭,碧影深潭、冰瀑雪瀑、巨石飞花、踏雪无痕,诗情画意皆入其中,好一曲春雪诗赋、仙峪深情……
咏:春雪
春雪漫舞仙家地,
户外驴友映雪影;
踏雪无痕亦有踪,
渭化之旅仙峪行。
潭深涌雪照碧影,
巨石飞花网白银;
冰瀑雪瀑前川挂,
杖探虚实踩雪回。
仙峪的幽深峪道里,两边高山绵延,加上峪内有大小不等的深潭和流水淙淙的溪水,夏日里本是人们休闲、游泳、散心的一个好去处;由于现在的季节基本上很少有人光顾,真正想到仙峪旅游的人还比较稀少,如今没有了清风煦日的灵山秀水之间,在漫天风雪中只有我们这些天地之子,仍然逍遥自在地穿行在洁白、空旷、寂静的仙峪内,似仙峪里清澈甘冽的溪水,同山上雪与水中雪一起悠悠飘荡间融溶交汇,不经意间在大自然的初春画卷上轻轻地抹上了一笔。
我们又往前走了十几里路,依然看不到华山西峰的踪影,而峪道纵深处自然又是深不可测——据说前面经龙头沟、蛤蟆沟、石板沟可行至与华山主峰平齐处,便进入白雀寺景区,此处地势较为开阔,东走三耳贫,可达三峰根;南经河北头可翻越秦岭进入洛南境域;西经东沟、门岔沟可通往瓮峪、华峪。白雀寺遗址在涧西峰腰悬崖下,旧有庙宇建筑,与山崖诸多石洞连为一体,依崖就势而构,非常巧妙,相传为千手佛还愿时所建。鼎盛时期,曾有僧近百名,每日供果累累,香烟缭绕,晨钟暮鼓,不绝如缕。由于香客众多,这里逐渐形成寺庙古会。遗憾的是在波澜壮阔的十年文革中——官方现在将其定性为十年动乱,革命的激情不仅荡涤了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官僚阶层的贪污受贿和腐化堕落等一系列的社会毒瘤,遗憾的是同时也将这些承载民俗文化的庙宇建筑毁于一旦,那些钟鼓及所有物什均被洗劫一空,如今仅有石洞犹存——由于登寺小道被荒草、山石闭塞,游人只能隔壑相望。我们也就没有兴致再去探其究竟了,已经湮没了的东西还是让它在自生自灭 中退出历史舞台吧。
另外,仙峪不仅自然风光,据说矿产、药草等自然资源也比较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有金、铁、水晶石等。贵重药材有灵芝、何首乌等。一九九二年华山灵芝研究所采取灵芝菌种时,从仙峪采回一只高 80公分,重8.1公斤的巨型灵芝,现陈列在北京人民在会堂,被誉为华山仙草中的又一奇观。 按照华山风景景区规划设计,据说还要对其进一步开发,以向游人提供更广阔的旅游用地,丰富游人的审美需求。似这等美好的愿景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我们两人在峪道里、深潭边、巨石平台上,或蹲坐或躺卧与白雪、巨石、深潭一起亲蜜接触,尽情尽性地玩了个痛快,便开始打道回府,追寻着其他十几位驴友的足迹踏上了返回的程途,在仙峪口外的集结地汇合时已到了集合时间,当我们登上回程的中巴车回归到渭化娱乐中心广场上时,渭河花园小区已是的万家灯火,回到家里后才觉着这整一天的徒步穿越还真有点疲累,不过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期待着下一次的户外活动能有更美好的体验或驴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