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小朋友的妈妈对小堇同学说,我们家的孩子回家说,特别羡慕那些能够爬黑板的孩子,她也想去,可是老师也不叫她。其实她语文基础也不好的,希望老师在学校也能让她爬黑板听写。
小堇同学说,好,我尽量。
多年教高中的体会,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热情和年龄基本成反比。年龄越大,举手主动回答问题的越少,去黑板上听个写,做个题,都是需要老师点名的。若是会,而且书写又漂亮,自然风光无限;若是不会,书写又差,那可是丢脸的事儿。丢了脸,有的孩子还会心怀不满,认为老师专门和他过不去。
其实,爬黑板也只是一种学习和检测方式。一是让爬黑板的同学做个示范,看孩子们的解题思路;二是通过黑板上同学出现的问题,提醒全体同学,加以纠正,若暴露出的问题是共性的,就要统一给孩子们讲解,点拨。
不过,三年级四班的小朋友对爬黑板的热情让小堇同学颇有点始料不及。一说我们要叫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听写几个生字,孩子们立刻就沸腾了,高举小手不算,边高举小手边大声说”老师叫我叫我”也不算,边高举小手边站起来甚至在座位旁边的过道里跳着脚说“老师,我去我去”还不算,赵悦茹小朋友会一边跳着一边大声说“老师,叫我,我给你磕头”!王康宇小朋友会用他的大嗓门高声喊“老师,叫我,我给你钱,一千万”!孙林孜会高举着手,从最后一排几乎要冲到讲台前,将手伸到老师鼻子跟前;还有其他嗓门大的小朋友狂呼乱叫。那些性格内向的,声音小的,胆子弱的,就被强势的小朋友掩盖了,于是有时只能悻悻然地偃旗息鼓。
但是,也不能因为谁的嗓门大要求强烈就叫谁。听写时,一般小堇同学要叫的孩子,一是语文基础差的,写字分不清结构,或者缺笔少画;二是自控能力差,既管不住自己又影响周围同学,老师的管理他又充耳不闻的。爬黑板听写,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让课堂有序进行。但不可否认的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要求强烈的,爬黑板的机会相对比沉言寡语的孩子多一些。
为了平衡孩子们的要求,叫小朋友爬黑板时,往往是一个组叫一个;而为了满足孩子们到黑板写字的愿望,批改的任务就交给写字小朋友的同桌。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批改会非常认真,看似一个人在批改,实则台下还坐着三十多个眼睛雪亮的评委,一旦改错了或者还有没找出来的错误,台下的评委就有话要说了。
但是,一说爬黑板,孩子们就沸腾,教室就要变成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现场。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就要告诉他们,不是谁的声音越大,老师就要叫谁。哪个小朋友能够坐在自己位置上安静举手,老师就叫谁。这个时候,孩子们会迅速坐好,两眼放光地看着你,就等着你的目光落在他们身上,然后说你来吧。被选中的孩子一脸得意与幸福,仿佛得到了最高奖赏。但是,毕竟爬黑板的,一次最多只能六个孩子,所以,叫不到的是多数。大多孩子会遗憾地一声叹息,然后再等着争取下次机会。
和大孩子的心理完全相反。有些大孩子会想,老师老是让我爬黑板,明显就是和我过不去;而小孩子会欢天喜地,说,老师老是让我爬黑板,对我真好。甚至还会对自己说,我要好好表现,让老师下次再叫我。
孩子的心理是从什么时候 开始产生变化的呢?仅仅是因为长大了这么简单吗?像我们成年人,为什么明明知道那就是个机会,却犹豫不决,不敢去争取,等机会失去了,再痛悔不已?
将自己的内心愿望用最简单的方式最直接地表达出来,是一件多么自然的事儿!而如此自然的事儿,也只有纯粹的孩子能够毫无顾忌地做到了。
尽量给孩子平等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但几次尝试,孩子们总有话要说,抗议某某都爬黑板两次三次了,可是自己才一次。还有的大声表达自己的不满,说老师上次就叫某某了,今天怎么还叫他?
接下来,是不是就要说老师偏心了?
确实偏心,但此偏心不是彼偏心。
向王老师取经,王老师说,她常常让孩子们按学号顺序爬黑板,这样就会人人有份,不会觉得不平等。
观察张老师上课,发现孩子们一争先恐后高举着小手上窜下蹦高喊着“叫我,我我我”的时候,她就会说,我看哪个小朋友表现最好,这个问题就让他来回答。这个时候,大多孩子会安静下来,规规矩矩举手。
都是好办法。小堇同学决定一试。
按学号来爬黑板听写。今天是1号,11号,21号,31号小朋友。
这四个小朋友心花怒放地准备上台了。其他小朋友又不乐意了。老师,为什么不从0号开始?
老师,为什么不倒着开始?
老师,为什么不从5号开始?
老师,为什么不从我开始?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安静!老师说从几号开始就从几号开始,若是再乱议论,以后咱就不爬黑板了!
别别别,老师!
那就赶紧拿出听写本来,这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你们在听写本上写!
总算安静下来。
孩子们,希望你们爬黑板一样的热情能够持续得久一点,再久一点。犹豫,淡漠,旁观,不屑,愤怒,都不应该是长大的代价。
心有花朵,才会有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