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周日,下午教研。
一个年轻的同事问小堇同学,课进行到什么地方了。小堇同学说,结束了,明天周一就可以进入总复习了。她有点沮丧地说,自己最早也要后天才能结束。然后感叹,你怎么有那么多时间?自己老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上课,检查作业,还有讲题,整天紧张得不行。
小堇同学说,自己也整天感到时间不够用。包括早读在内,基本上都用来上课了。而且,很多活动都没有按照学校要求举行,比如,课前三分钟演讲。
她笑了,说,自己也没。
小堇同学好像找到了知音,兴奋地说,一开始也演讲了,而且觉得让孩子们锻炼一下真的挺好的。但是我太笨了,发现一旦举办这样的活动,我就控制不住场面。一个小朋友在讲台上讲,声音小小的。是的,平时说话声音很大,几乎要把房顶掀掉,但是一到讲台上,声音立刻小的听不见。于是其他孩子就走上讲台,或者围到讲台周围,边听他讲边发表各种意见。还有一些孩子就在下面各种喧哗各种乱。总之,最后就是乱成一锅粥。课堂效率太低了,所以也就取消了。只要是搞点活动,小朋友就是各种兴奋各种乱,喊谁谁不听,干脆,不搞了,因噎废食吧!
就是就是,我们班也是这样!她深有同感。
要成绩,要分数,要能力,都需要时间。而时间,有限。
一直都让高效课堂几个字把脑子里的弦绷得紧紧的,因为只要是一开会,领导总要提“高效课堂”。只要是领导一听课,也要评价这堂课算不算得上“高效”,即你的课堂容量如何,讲了几个知识点;落实得如何,有没有训练环节;前钩后连的如何,有没有在上课伊始复习了上一堂课的内容;知识梳理得如何,有没有对整堂课以及对本学科的知识有个纵向梳理;学生活动得如何,有没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各个环节是不是齐全,而且,你的课堂目标的制定是不是三维的,有没有涵盖知识、能力和情感这几个方面。设计了,最后有没有达成目标……总之,一堂课下来,就算你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地备课再备课,准备再准备,最后评课的时候,谁都可以给你提个意见。
学校这两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打造高效课堂。在高效课堂的旗帜下,每个老师都要转变观念,积极研究高效课堂的模式,要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高效起来。
只是开口闭口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搞了那么久,好像不提高效课堂就不时尚了,就out好几千里地了,却不料,老李一倒台,才发现这高效课堂原来就是一个笑话。
可是这个笑话已经让我们当做课改的最新模式最新成果,人人都必须参与其中,想不通也要使劲想通地搞了两年了。而且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评价一堂课要看看是不是高效。
这是不是又一个笑话?
只是,怎样的课堂才算得上高效?标准是什么?一堂课,如果只解决一个问题,而且解决了,算不算高效?而实际上,很多问题远不是一堂课就能解决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学习写记叙文,就算老师是天才,这堂课再高效,你能让孩子通过这堂课就能人人写出文质兼美的记叙文?一堂课,你能做的,最多就是告诉孩子,记叙文应该怎么写才能写好。但其中的千变万化,叙述构思,语言表达,是长期坚持训练也未必能够完全达到的。
一搞高效课堂,原来的讲课方法无疑是低效的,是应该摒弃的,但一下子还真改不过来,唯一的感觉就是不会讲课了。有一哥们特别有意思,说,姐姐,不要这么笨好不好?领导才听几节课,公开课才上几节?平时就按自己的方式上课就行,只要教会学生,就是好课堂。领导来了,公开课了,就按高效课堂的模式上。领导就像客人,客人来了,喜欢吃西红柿炒鸡蛋,你就做西红柿炒鸡蛋。客人走了,你再继续吃你喜欢的辣椒炒肉。
于是,就在辣椒炒肉和西红柿炒鸡蛋中间摇摆。摆来摆去,有时候这道菜就变成了西红柿炒肉。
出来混,总要紧跟形式,否则淘汰的就是你。虽然这形式,可能就是某人喝醉酒后一拍脑门子的想法,或者是拉起大旗暗地里敛财的手段,最后是把一线教师折腾得死去活来,某些机构赚了个盆满钵满。甚至奉为圭皋的学案,也无非就是一种劳民伤财的折腾。至少是高中,每个学生每科都要有一本教辅,可是每天老师发的学案都做不完,那些教辅绝大多数学生从未打开过。毕业以后,全部当废纸卖掉。记得当年卖小薇的各种崭新的教辅,三毛五一斤,卖了四十块钱。当时收废纸的还说,卖了那么多钱,你可发财了。是啊,发财了,须知这每一本书都差不多是用四十块银子买来的。而老师费劲力气出的学案,质量比比较好的教辅,一点儿都不高。天天被折腾的一线老师,哪有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精力去思考去做研究?作为一个职场人,需要的不是思考合不合理,对不对,而是形势如此,就要紧紧跟随。
大家都说是好的,对的,你有什么充分理由说这是不好的,有待考量的?如果按你的方法做,万一成绩不理想,你还有什么话可说?在这个时代,谁会冒险去做无法确定的事儿?顺潮流而走,才是最安全的。
这就是所谓中国的教育现状。
而我们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实质上究竟是为了什么?高大上的口号是为了学生四十岁以后负责,谁真的为学生的四十岁以后负责,谁可能最先被淘汰。最好的学校和教师,就是做好铁路警察的工作,管好自己这一段。而所谓的管好,就是想尽办法把学生送进高一级的学校。
没有分数没有升学率的学校肯定不是好学校,只追求分数只有升学率的学校也不是好学校。因为无论哪种学校,在很大程度上,都忽略了人。
是的,在培养人的地方,常常是只关注别的东西,唯独忘记了人。
人成了实现某种目标的工具。
而只见各种花哨的东西不见人的局面,有所谓教育专家的胡作非为,有各级教育部门的行政压制,有学生家长的不断鞭策,而学校,只不过是个陀螺,被各种力量不断抽打,即使精疲力尽,也不能停下来。
因为把孩子送你这儿来,要的是孩子以后能够一路重点地考上各级学校。今年你的升学率是90%,明年一定要超过90%,否则,你就会被寄于厚望的人失望。
而教师,就是金字塔的最下面一层,学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地基了。
这里有一片沃土,你们是不同的花种,需要不同的温度和光照,有不同的生长期,要开出不同的美丽花朵,但是,亲爱的种子,这里需要你们一起开花,最好开出同样的花,否则,你就不是一朵可爱的花,种花人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园丁。
差异,才是世界美丽的原因。若是不承认差异,世界该有多么孤单多么单调多么缺乏生机。
但是承认差异,允许差异,需要勇气。亲爱的小堇同学,你有这个勇气吗?你的勇气最终只能体现在西红柿炒肉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