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我截取了主人公陆长青不算漫长的人生中的三个阶段。高中毕业那年,他爱上了新来的坐在他前面的薛见兰。他们可说一见如故,很快双双坠入情网。我认为他们间的爱情是纯粹的,真诚的。我在写作这个阶段时,也做出了一点刻意的努力,尽量让他们间的爱情显得真诚而美好。在不施铅华,不加粉饰的爱情中,熠熠闪光的是两个年轻人向彼此展示的火热的心,和对未来的美好追求。我截取的第二个阶段,是妻子潘义芳死后,陆长青忍受住了寂寞,孤身一人来到儿子所在的城市里。他见证了孙子小建设的成长过程。他几乎再无其他爱好,除了呵护小建设成长。他差不多算是和那个广阔世界完全脱节了。但他自得其乐,从不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或觉得人生中有了什么缺憾。相反,他一直是生机勃勃的,从妻子潘义芳之死这件事中挣脱出来以后,陆长青看待这个世界的目光更为坦坦荡荡了。他将希望更深地寄托在了儿子陆有为和媳妇美琪,甚至孙子小建设身上。什么希望?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光明终将驱散黑暗的希望。但是有一天,陆长青无意中知道了儿子陆有为在一桩案件中,实际正充当着可耻角色。陆长青震惊了。为了阻止儿子陆有为滑进“更深的黑暗”里,某天,他带着孙子小建设来到了陆有为的被辩护人家里。那是一个年轻男人,此前杀害了女友,但事情做得可谓滴水不漏,没留下丝毫痕迹。陆长青本来是想劝说他坦白说出那一切的,不想不仅没有达到目的,相反却对小建设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伤害,爱画画的小建设被一只大狗从楼梯上推下来,自此失去了右臂。
这样陆长青就走进他人生的第三个阶段里。他重又变成了孤身一人。在与儿子陆有为和媳妇美琪决裂以后,他回到县城里。一天,他遇见了薛见兰,于是往事泛起,他既想起了他们初见的喜悦,更想起了他对她曾经的伤害。在了解到她的情况以后,他毅然决然地抛弃了数十年生活加之于他的一切,选择和她生活在一起。而她,显然也接受了他。
我写这个故事目的何在?毫不讳言,我是一个对意义比较在乎的作者,如果文字背后没有意义支撑着,我就很难让文字从笔尖流淌下来。只有清晰地察觉到文字背后有想法,我才能将写作这件艰苦的活儿继续下去。我也是一个,怎么说呢,比较在乎文字背后道德寓意的作者。自从伟大的托尔斯泰伯爵被一小部分人讥讽为道德说教者以后,似乎就没有人敢将道德这两个字给写进作品里了。至少是不敢明目张胆地给写进作品里,而只是躲躲藏藏,小心翼翼地让那两个字闪出隐晦的光芒。但是这样怎么行呢?难道我们这个世界已经进化到了这样的程度,可以完全脱离道德法则的约束了?难道,不管是好的道德法则,还是坏的道德法则,总而言之,我们这个世界,不仍然是由各式各样的道德法则支配着的?我写这个故事,目的其实不过是将这样的各式各样的道德法则相冲突的情景给描摹下来。说穿了,我们每一个人之所以仍然是时时痛苦的,其根源也正是因为这种冲突的存在。
在我截取的陆长青的第一个生命片段里,他爱上的女人是薛见兰,那是超越肉体的灵魂之爱。他最终没有和她走到一起,是因为她的家庭因素产生了负面影响。我笔下的陆长青是一个具有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他自觉地将自我命运与人类整体前途联系到了一起。他有一个信念,在每一个个体微不足道进步的基础上,作为整体的人类终有一天,会迈进那个期待已久的所在的。黑暗与丑恶将不再存在,而美好与光明则照亮一切。为了实现这一切,他甘愿做出自我牺牲,放弃了对薛见兰的爱。哪怕他明明知道这种自我牺牲与放弃肯定会对薛见兰造成伤害。因为他不允许在自我生命里,有哪怕一丝黑暗的种子存在。但直到在生命的第二个片段里,陆长青才恍然醒悟过来,他曾经的牺牲、放弃与对薛见兰的伤害换来的是什么。他曾寄予厚望和期许的儿子陆有为又到底成长为了什么样的货色。直到此时,陆长青才豁然发现,儿子陆有为的杰出仅仅体现在智性上,而不是体现在良心上。据此,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出这样的猜测:我们正在越来越深地进入的,是一个智性狂欢的世界,而不是良心反省的世界。我们期许的光明与美好正越来越牢固地建立在智性狂欢的基础上,而不是良心反省的基础上。这是写作者我想表达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塑造的主人翁陆长青在经过一场痛苦的挫败以后领悟到的痛苦的真理。在生命的第三个片段里,他差不多是挥去了曾经以为落在自己肩头的所有期许与希望,而将余生用在与同样已经老去的薛见兰的长相厮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