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泽绵的头像

李泽绵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2/28
分享
《大明将军李成梁》连载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二十六  竭力驱倭扶社稷

             名垂竹绵永无穷

单说沈维敬,他一时得到兵部尚书大人的赏识,难免得意忘形。来到军中后,很想尽快进入角色,以换取更多人的刮目相看。李如松到达军中后,见沈维敬到处宣扬议和、封贡的言论,便要将他斩首示众,以定军心。经略使宋应昌见状急忙劝阻,说多少要给石星留点面子。幕僚徐炽也劝他冷静,留下沈维敬或许能有间谍之用。李如松觉得这是好计,便派沈维敬先行入朝,到平壤城找他的故交小西行长,协商封贡事宜。佯称若议和成功,也免了征战之苦。

沈维敬出发不久,朝廷拨出的十万两黄金也运到军中。十二月二十五日,李如松率各路兵马誓师出征。援军经甜水站,过连山关,穿石门,越凤凰山,抵达鸭绿江边。遥望出没于云海之中的群山,监军刘黄裳感慨地说:“那里就是你们的封侯之地啊!”

平壤城是朝鲜北部唯一的大城,已被倭寇强占半年之久,它是众多城池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朝鲜北部的咽喉要道。倭寇占椐后,其防御设施得到加强巩固,守军配员也多于其它城池。李如松已从父亲那里了解到平壤城的重要性——倘若收复平壤,不仅能扼制敌人北进,而且对朝鲜北部局势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明军入朝的第一仗无疑要从攻打平壤城开始。

沈维敬作为先遣使臣带着两个随从先行进入平壤城,他与守将小西行长商议着明廷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王的相关细节。双方约定:次年的正月七日,李如松作为明廷特使到平壤城举行封赏大典。封日本王一事,原本是石星最后稳定局势的被动设想,即便实施也要内阁和皇上同意才行。而沈维敬竟然听信了李如松所言,像模像样地与小西行长商议起来,并达成协议。他们以为这是双方互利之事,万历和丰臣秀吉也是求之不得的。现在看来,俩人的智商并不高,商人与政治家的头脑终是有差别的。“天朝幸按兵不动,我亦不久当还。当以大同江为界,平壤以西,尽归朝鲜耳。”这是小西行长的话,不管真假与否,反正沈维敬是相信了。

大军进入朝鲜领地,正月初四,李如松率先遣队伍抵达肃宁。小西行长听到探报,以为明廷的封贡使臣到,便派出二十名牙将前来迎接。李如松联系不上沈维敬,自然不明真相,便命人将他们捆绑起来。牙将奋力反抗,逃走了三人,向小西行长反映遭遇。

“维敬君,请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小西君,这肯定是误会。我已派人将我们的约定通告特使李大人,或许他们还未碰面。当然,也许是通译(翻译)导致了双方的误会。”

“如此便好。这样,维敬君,我再派亲信小西飞去见李特使,您得辛苦一趟,免得再生误会。”

李如松见到沈维敬、小西飞后,将计就计说之前是误会,并对他们给予安抚。李如松所率部队经安州、肃州,于正月初六凌晨抵达平壤城外,而宋应昌所率大部队就在十里之外跟随。李如松在城外等侯,沈维敬和小西飞进城向小西行长报告了外面的情况。

清晨,小西行长伫立在城内风月楼上等候拜见天朝封使李如松,小西飞等众倭将都穿着和服夹道迎侯。李如松部署将士整装入城,而有些将士唯恐计策不妥而踌躇不前。如此情形引起一些守城倭将的注意,并立即报告给小西行长。而这时,平壤城北牡丹峰上的瞭哨也发现了渐渐逼来的明军大队人马,他立即向城内报警。小西行长命令关闭城门,登城墙拒守。同时,命人将沈维敬关了起来。

眼看着计策败露,李如松有些沮丧。他命令将士们在城外安营扎寨,休整队伍。不久,明军的大队人马也与其汇合了。到了晚上,朝鲜军队派人来联系,随即,朝鲜防御使金应瑞及其所率领的朝鲜军队赶来了。他们一边将平壤城团团围住,一边观测地形。并拿出平壤城区图,共同商议收复平壤城的作战计划。

沈维敬前来求见。

大军压境,小西行长害怕了。明军四万多人,加上朝鲜军队,能有五万之众。自己的一万五千人无论如何也是难以抵挡五万之众的。加上明军配有火炮,摧毁城墙也不是难事。小西行长想到了外援,但是外援需要时间,而明、朝两军是不可能留给他时间的。眼下除了拒守之外,唯一能保全的只有缓兵之计。于是,他想到了沈维敬。

“小西行长说,彼此可以和谈。如若同意撤出天朝军队,他们愿意持票额到福建交纳朝贡。”

李如松问道:“此话当真?小西行长能替丰臣秀吉做主?”

沈维敬回道:“丰臣秀吉就在对马岛督战,可派加急快马索取公文,往返也就十几天。只要明朝军队撤退到肃宁等候即可。”

“既然如此,你回去告诉小西行长,我们稍事休整,明天下午就撤出。”

沈维敬走后,金应瑞眼睛直直地盯着李如松。宋应昌见状,笑道:“怎么?你还真相信我们撤军?”

金应瑞问:“你们这是将计就计?”

宋应昌说:“李提督的意思是,不能让倭寇外出求援。”

李如松说:“小西行长不是好糊弄的,咱虽然将计就计答应了他,他也肯定会派人求援。为今之计,就是赶在倭寇援军到来之前,拿下平壤城。”

且说李成梁回到铁岭老家,先到小屯看看族人,又去老坟祭奠一番,才回到铁岭城外的看花楼住下。几天以后,努尔哈赤带着礼物专程拜访,他此行目的明确,是想让李成梁帮着拿个主意,他想向明廷讨要龙虎将军职衔。早年间,哈达部的王忠、王台被明廷授予龙虎将军,曾荣耀一时。除女真各部臣服之外,辽东官员对他们也是客气有加。努尔哈赤正在统一大业,很需要这种虽虚也实的东西。年前,他的第八子皇太极、第九子巴布泰相继出生,统一各部的战争也有进展。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努尔哈赤如日中天。倘若在冠带、敕书及职衔上有所收获,则是锦上添花。

李成梁授计说:“昔日王忠被授龙虎将军,主要是朝廷看好他的保塞之功。即便如此,也是王忠自己上的奏表,而且不止一次。至于王台,他是承袭了王忠的职衔。因此说,你若有此意,可以上奏表申请,其中要罗列好各项功绩。若无功可录,便是枉然。当然,此事非同一般,要取得辽东镇、抚二员的同意和支持才行。”

努尔哈赤走后,老徐问李成梁努尔哈赤的所求有几分把握。李成梁分析道:“从西北平叛到朝鲜用兵的局势上看,朝廷需要努尔哈赤这样的人,如果努尔哈赤申请成功,势必引起其它部族的争先效尤。这是一种争取和平的手段。”

老徐说:“虽如此,朝廷也不可能一次就批准,很可能会吊吊他的胃口。”

“但如果吊得时间太久,会滋生怨恨,搞不好便适得其反。”

哈达部的温姐也带着礼物来拜访,说来有趣,哈达部的消息来源并非来自铁岭,而是建州。如今哈达、叶赫、建州之间互派细作已不是新鲜事儿,各方的举动对方都能及时掌握,所以,努尔哈赤拜访李成梁之事自然瞒不过哈达部。但他们并不知道这次拜会与他们无关,更不知道是请职加衔之事。温姐也是唯恐建州有对他们不利之举,想来看花楼探听一下。但她岂能从李成梁口中探到实情?温姐之所以惴惴不安,是因为哈达、叶赫、辉发、乌拉四部正在策划进攻建州部。而此时李成梁回到铁岭,努尔哈赤又秘密拜会,其中是否有什么阴谋?温姐哪里想得到,李成梁此次回家,与她们半文钱关系都没有。

李成梁目前最关心的是朝鲜方面的局势,老徐已知会徐炽,一旦有进展,定将战情快速报告给他,以便随时掌握。李成梁坐镇铁岭,就是希望能够早于京城方面知道详情。

平壤城的地理位置险要,其东、南部靠近大同江,西面靠山但陡立。而城北的牡丹峰则是护城的最佳要冲,倭寇除在城内设重兵外,在牡丹峰上也设置了约两千人的重兵和牢固的防御设施。

小西行长见明军并没有撤出的意向,便知道缓兵之计没有起到作用。于是,想以军威来震慑明军。他们在牡丹峰上竖起了军旗,一边疯狂呐喊,一边擂鼓助威,还一边鸣炮示阵。城墙上的守军也手执各式武器严阵以待。李如松当即派出一支军队向城上发动进攻,想试其战斗力。片刻,便佯装败退。得到的结论是,倭寇的火绳枪比不过明军的拂朗机和乌铳,铁门炮比不过明军的将军炮和虎蹲炮。

当夜,倭寇八百人偷袭李如柏的左军营,被早有防备的明军将士反击,他们丢下几百具尸体逃回城内。小西行长至此不敢轻视对手,只好频频向外派遣报信的士兵。他也知道这些送信兵很难逃脱明军的堵截,心中祈求附近地区的守军能得到明军兵临平壤的消息。

正月初七,李如松全面部署作战计划。他命令游击吴惟忠率兵攻取牡丹峰,要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这个至高点;鉴于倭寇素来轻视朝鲜军队,命令祖承训率兵身穿朝鲜军服装,在城西南潜伏,适时出击;金应瑞指挥朝鲜军队攻打城东的含球门;杨元的中路军攻取小西门;李如松率主力部队进攻西北的七星门和普通门。李如松告诫各位将领,收复城池事大,不准割首贪功。其实,整个战斗计划都是李如松和朝鲜防御使金应瑞、幕僚徐炽在一起研究制定的,没有邀请经略使宋应昌和监军刘黄裳。对此,宋应昌心中不爽,虽说自己是文官,可毕竟是经略使,官职高于李如松。早就听说李如松轻狂,没想到却是如此狂妄。不过,生气归生气,对李如松的部署又挑不出毛病,只有忍气吞声的份儿。

当晚,除主力部队外,各路人马均按部署到达指定位置。初八黎明时分,与倭寇对峙了两天的明、朝两军终于开始了总攻。小西行长知道等援无望,只能依靠自己了。他命令将士不惜性命死守城池,并谎称援军正在行进的路上。李如松先是命令炮队向城上轰炸,给予摧毁与震慑。然后率主力部队一鼓作气冲到城墙下,但城上倭寇炮矢如雨,明军且战且退。李如松当众斩杀两名最先退却的士兵,部队的士气重新被调动起来。一时间,城上城下杀声阵阵,金戈交鸣。尽管城墙经过炮轰,但破坏性并不十分严重,只有部分缺口。兵临城下,明军招募的敢死将士冒着倭寇的炮火、滚石、箭矢,攀云梯、搭铁钩强行登城,但数次都以失败告终。攻和守一直在僵持着。

指挥进攻城北牡丹峰的老将吴惟忠是位年近七旬的老将,他是浙江金华府义乌县人,曾是抗倭英雄戚继光的部将。他率领的三千蓟镇兵马,实际上是戚继光的浙兵老底子。经略使宋应昌也是南方人,他对李如松派浙兵进攻牡丹峰存有疑义,认为这是在消耗南方兵。而吴惟忠却欣然理解,因为山地作战不是骑兵所擅,正是他们步兵的优势。牡丹峰上倭寇筑有炮台,配有多门将军炮。吴惟忠身先士卒率领将士勇猛冲锋。密集的炮火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明军射来,吴惟忠的胸部被弹片打穿,血流如注。他撕下一块袍衣堵住伤口,依然奋力冲锋。最终总算将这个至高点夺取下来。

激战中,倭寇果然轻视从西南方向涌来的所谓朝鲜军队,直到兵临城下,祖承训命令部队露出明甲,倭寇才大惊失措,急忙分兵拒守。但已为时过晚,祖承训队伍凭计率先登上了城墙。

李如松命令杨元率中路军从小西门登城,命令李如柏率左路军从普通门攻入,命令张世爵率右路军配合自己的机动部队攻打守敌较多的七星门。各路兵马同时进攻,一时间平壤城火器并发,烟焰蔽空。由于七星门防守坚固,久攻不破,李如松又命令数门火炮齐向门楼发射,密集的炮火终于将城门摧毁。李如松一马当先,率大军涌入城中。前进中,他的坐骑被击毙,本人被摔到战壕里。在远处观战的宋应昌见此情景心里一缩,战斗到关键时刻,主帅可千万别出事啊!还好,只见李如松爬出战壕,更换了匹马,继续指挥大军前进。将士们见将军如此,士气高涨,无不以一当百。前队牺牲,后续部队马上跟紧,突击冲进城中。这时,其它几路兵马也已攻入城中,朝鲜防御使金应瑞负责的含球门也被攻破。明、朝两军与倭寇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街道上,胡同里,到处都是兵器的撞击声和嘶杀声。平壤城内硝烟弥漫,血流成河。

“报告提督大人,发现很多不明身份的人向我们射击片箭。”

“不明身份?”李如松觉得好奇:“什么特征?”

“回禀大人,这些人没有倭寇那样的发形,像是朝鲜人。”

李如松说:“金应瑞说过,这是朝鲜的叛徒,他们投靠了倭寇,助纣为虐。杀!一个也不留!”

平壤城内的战斗并不顺利,里面处处都是倭寇的碉堡,而且大多位于高处。李如松只好命人推着火炮车将碉堡一一拔出,烧死敌人众多。黄昏时分,倭寇被逼至城北的风月楼和练光亭,死死拒守。这时,明、朝两军忙于搜寻隐蔽在其它处的敌人,况且天色漆黑,因此,只将风月楼和练光亭包围,没有出击,敌我双方对峙着。

宋应昌等文官也入城来,他正要向李如松了解情况,却见他将副将查大受叫到一旁,好像在部署什么。在一火堆旁,宋应昌看到有个士兵在为一首级剃发,心中存疑,便上前查问。士兵说,这是朝鲜人的首级,怕日后报功不作数,因此剃成倭寇的发型。宋应昌吸罢,皱皱眉头。从小西行长身边脱身的沈惟敬讨好地凑近宋应昌,却被对方冷落。

倭将小西行长做梦也没有想到,占据半年之久的平壤城这么快就被攻克。他确实低估了明、朝两军的战斗力,以为自己足可以拒守到援军的赶到,岂知竟落得如此惨败。眼下最要紧的是保存自己的性命,保存尚有的不到一半的兵力。如果等到天明,明军万炮齐轰,将是全军覆没,毙命异国它乡。午夜时分,小西行长组织突围,丢下众多尸体从东门含球门突破,向大同江方面逃遁。

这次小西行长突围成功,让宋应昌感到意外。他似乎看李如松并没有拿出十分的力量阻击。其实,这正是李如松策略的重点。在城区以重炮轰炸固然能消灭敌人,可如果收复后的平壤城千疮百孔,也会给日后的修复工作带来财力、物力上的压力,若能在减少建筑物损失的情况下消灭敌人,则是功德圆满。于是他故意让出路来,让倭寇奔大同江方向逃脱。

早在进攻平壤之前,李如松就派副将李宁率精兵三千潜伏在大同江江东偏僻小路,那是敌人的必经之路。在此设伏,即可以牵制敌人援军,又可以阻止平壤城的敌人外逃。小西行长被困风月楼之后,李如松就想到他一定突围外逃,于是就派查大受又率千人来增援李宁,并且将潜伏地移到江岸。果然,倭寇企图越过冰冻的江面,向南逃遁。岂料他们进入江面不久,明军的大炮就响了。猛烈的炮火将冰面炸裂,无数倭寇掉落江中,顿时被江水吞没。只有小西行长等少数人逃避上岸。

平壤大捷,歼敌数量多次统计都不明确。小西行长第一集团军兵员是一万五千人,也有的说是一万八千人,而投靠倭寇并参战的朝鲜人没有明确数字。死于战火者尚能统计,而死于江水之中,无疑是未知数。事后有消息说,小西行长的幸存者不足千人。而这次战役明军阵亡约两千人,朝鲜军约三百人。提督李如松私下特别交待,攻城时他斩杀的两个怯战士兵按阵亡待遇处置。

话说李成梁与老徐在铁岭过的年,因为心中有事儿,年过得并不顺畅。好在有小屯的族人陆续来拜年,总算有点节日气氛。就这样挨过正月十二,才迎来平壤方面的消息。徐炽将收复平壤城成功的消息详尽描述,李成梁与老徐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李成梁知道,平壤战役的胜利,并不仅仅对朝鲜战局产生深厚影响,对振奋朝鲜的士气、振奋明廷中枢的精神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屋外下起了中雪,李成梁不顾寒冷,吩咐老徐备车。他俩在城郊买了两头肥猪,拉到小屯——他要与族人共同庆贺李如松旗开得胜。那天,李成梁喝了很多酒,兴奋得半宿未睡。整个李氏家族比过年都热闹。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