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李成梁复镇辽东后两年没有回就探亲,庆幸的是辽左少有战事,只有高淮的一干人马搅得乌烟瘴气,军民们怨声载道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李成梁以年迈体衰为由请求离镇休养,但上诏却以“辽东乃冲疲重镇,陵京倚藉”不允所请,仍挂帅印。
京城宁远伯府上出了两件事,促使李成梁与老徐回家一趟。两件事一喜一丧,都发生在其次子如柏家里。喜的是如柏长子怀忠在科武乡试中获得第一名,为武进士;丧的是如柏原配夫人张氏病逝。张氏是铁岭人,患病多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死后能够回到故土。家人最终满足了她的愿望,葬在距离祖坟不远的萧家沟。张氏死后,如柏没有续娶,而此前的姨太济恩格格也没有晋为夫人,仍是姨太。现今姨太为如柏生育的第三子抱忠已经满周岁了。
处理完家中事宜,李成梁赶往内阁找首辅沈一贯,在他的帮助和协调下,把太仆寺所欠辽东三年补充军马的两万多两例银领取到位。哭闹的孩子有奶吃,辽东镇官员少“哭闹”,因此,朝廷所欠就相对多些。李成梁又到兵部和户部,协调所欠军饷一事。但户部没有太仆寺痛快,他们知道辽东镇自己有办法解决,就想赖着不给,对此,兵部也没办法。其实,李成梁也知道户部的难处,无米之炊巧妇难当啊。不过也没算白来,户部最终还是付了所欠的十成之一。辽东的军饷已从科税中解决,讨回来的欠银自然是另有它用。
科税银两已经积累了些,加上这次讨回的两项欠银,应该够办几件事了。辽东镇迫在眉睫的有两件事,一件是辽东路河的疏浚;二是建立沿海水军建制。疏浚路河功能有三:即陆路交通、水上航运和军事防御。而水军建立则主要是防御倭寇。近年辽东黄骨、旅顺二岛常有零散倭寇骚扰,因为缺乏水上防御体系,当地渔民深受其害。李成梁与赵楫在一起预算,如若办其中的一件事,资金尚能充裕,办两件事缺口太大。
赵楫建议说:“还是建立水军吧,毕竟军事安全比民生事重。”
李成梁道:“两件都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大事,我建议同时上马。”
“同时上马自然是好事,可是钱呢?”
“借。我们可以借啊。”
“向谁借?向皇上?向朝廷?想都别想。外库没钱,内库吝啬。你这次能讨回些欠账已经念佛了,别再奢望了。”
“我们可以向高淮借啊,他手中可不缺钱。”
赵楫冷笑道:“高淮本是雁过拔毛的主儿,他会借你钱?别做梦了。”
“任何人都有软肋,只要抓住他的软肋,没有办不成的事。我已经抓住了高淮的软肋,你就䞍好吧。”
李成梁让老徐张罗饭菜,想在总镇府请高淮。不过,备不备高淮喜欢吃的鸡舌头,李成梁拿不定主意。因为百八十只鸡实在是铺张了。老徐说,若有把握搞定高淮,不在乎有没有鸡舌头。
原本高淮不打算赴宴,他不知道李成梁打什么歪主意。但最终他还是参加了,身为皇家特使,他不想让李成梁小看。高淮当仁不让地坐在主席,左右是赵楫和李成梁,对面是老徐。起初高淮对老徐有些怵然,当得知他是李府先生时,也就坦然了。李成梁先是抱歉没有准备鸡舌头,然后酒宴开始。高淮饮了一杯后问道:“李大人,不是普通宴请这么简单吧?有什么事儿说吧,只要不是太为难。”
“高大人爽快,那本镇就说了。高大人,辽东镇迫在眉睫的有两件事,一件是辽东路河的疏浚;二是建立沿海水军事宜......”
高淮打断他,说:“这与本监有关系吗?治河有工部,建军有兵部,用钱有户部。申报和监理有你们镇、抚大员,与我有一文钱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李成梁说:“兵部、工部和户部我都跑了,确实拿不出钱来,眼下只有这几年镇上的积蓄万余两,以及太仆寺所欠辽东三年补充军马的两万多两例银。我和赵大人算了算,两件事都要办,还有一万五千两的空缺。”
“于是你们就盯上了本监,让我出血?让我当冤大头?”
赵楫接道:“高大人误会了,不是冲您讨要,是向您借。以后会偿还的。”
“偿还?你们拿什么偿还?”
李成梁说:“高大人,我们辽东镇的资源你也是清楚的,各马市、矿业及商铺的科税提成就是保障。北方九镇,哪一个镇的资源能有辽东镇丰富?皇上派阁下来辽东办差,那就是圣恩眷顾。”
高淮强调说:“可那都是皇上的钱,本监私自挪用,是要杀头的。”
李成梁说:“您瞒不了我们,高大人。您收取的税额远远高于所定额度。明年和后年的都够了。那么些钱财放在你手里闲置也是闲置,倒不如吃些利息。”
高淮听罢眼睛一亮,忙问:“你们付给利息?”
赵楫回道:“当然,借钱哪有不给利息的?”
高淮故做为难状:“可是......这是内库的钱哪,要是皇上知道了......”
老徐插嘴说:“为何一定要让皇上知道呢?高大人,您每年交给内仓的税额完成后,完全有自主权。拿皇家的钱,您自己获得利息,本金又不受损失。如此好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老徐当然知道高淮交完税额后的所剩都是他自己的,但没有点透。只有给对方戴足高帽,才会使其进入境界。
“说得也是啊,那......你们打算给多少利息?”
见高淮松口了,李成梁与赵楫会意地一对视。李成梁说:“毕竟是公干,不是私用。年息一分五厘如何?”
“不成,我要二分。”
“二分利太高了,我再提点,一分六如何?”
“就二分,不借就算了。”
“好,借借。二分就二分。”
高淮又说:“一万五千两怕是不够吧?干脆我借你们两万两如何?”
“好啊,工程莫测,多备些无妨。徐先生,拿来笔墨,我要给高大人立字据。”
高淮马上摆手说:“你一人立不成,你李大人已是八旬高龄,说不定啥时候皇上就让你离镇养老,到时我找谁去?赵大人,你年轻,还是你立吧,你签字后李大人也签个字。还有,不要写借内库钱,就写借我的。免得生惹是非。”
李成梁和赵楫巴不得这样写,如此一来,他高淮就自己陷进去了。李成梁这次回京,知道弹劾高淮的折子接二连三,而且自己与赵楫也跟着牵连进去。全国各地弹劾税监使已形成态势,皇上虽然也想包庇,终归还是要找人开刀的。而高淮的可能性会更大。他们二人算计高淮,就是基于这个原因。而即便高淮将来供出,此银也是花费在公务上,与个人无关。
李成梁和赵楫按照高淮的要求立下借据,签上俩人名字,并特意注明款项的用处。一旁的老徐暗中发笑,上当者总是那些贪婪之人。搭上银两不算,连顿爆炒鸡舌头都没吃到。
高淮办事也算利索,次日便将两万银两交付都察院。赵楫便立即着手向兵部、工部报请辽东镇要办的两件事。两部衙门见奏疏上提出自筹资金,便飞速答复了。万历三十四年四月,辽东镇的两件大事同时上马。
镇、抚二员分工负责,李成梁自然负责黄骨、旅顺二岛的水军建设;赵楫负责路河的疏浚。比较而言,水军建设项目进展快些,从选址到建设、到招募,仅一个多月就完成了。二岛屿各设把总一员,并于金州卫新设海防同知一员;而路河疏浚工程却持续了将近四个,从广宁到东昌堡的牛庄共二百里,耗工三万,资金两万余。兵部和工部官员验收后都表示满意。遗憾的是,朝廷对此却没有任何表彰。
察哈尔部的一些小部落又不安稳了,但也只是零散的骑虏扰边。虽然也曾获取过一些财富,却也丢掉一些性命。他们不惜损兵折将的根由,还是入市交易的通关敕书太少——有些部落甚至没有。为此,李成梁提议让赵楫向朝廷申请,再多发放一些通关敕书。
深秋时节,李家又出事儿了。李成梁四子如樟因为收受二十两银子而从延绥镇(即榆林镇)总兵职位上被停职待命。其实,如樟的仕途颇为顺畅,可谓一路飙升。从万历五年承袭本卫指挥使开始,历任宣府西路参将、昌平镇黄花岭参将、蓟镇副总兵、广西总兵官和延绥总兵官。在李成梁诸子中,他与兄长如松是最有文才的。他所收受的二十两银子,就是用于刻印他的五卷三册著作《三镇边务总要》一书。按说所受银两并不多,设法退还便是。有人分析到,还是言官的“父子不宜并镇”所致。因为是停职待命,后来兵部也曾想恢复他的军职,但如樟却谢绝了。此后他一直在家享受天伦,靠着微薄的俸禄安度晚年。其实,这也是李成梁本人所追求的,只是事与愿违罢了。若干年后如柏、如桢、如梅相续的遭遇,便证实了如樟的真知灼见。
抚顺佟守备急报,建州舒尔哈赤妻子病故。李成梁与赵楫商议后,快马急令佟守备赴赫图阿拉置办祭礼,动用“夷税银两”置办酒席二十桌,外加丧银百两。以此表明朝官方对舒尔哈赤的支持。如此殊恩无非是想让努尔哈赤知道其弟也有制衡他的法器。李成梁又派老徐回京,通告济恩格格噩耗,但因路途遥远,不便吊唁,只能在家中设置祭典。
不久,开原参将也报告说哈达部的温姐去世了。镇、抚二员这次没有太多的指示,只让开原参将自作主张,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