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布衣天涯的头像

布衣天涯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9/02
分享
《山海雲烟》连载

第五十二章 云莲

莲花山,史称“古瀛洲东南之秀者”, 莲花山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位于广东潮澄饶交界处,向西南进入广东大埔县至海丰县境内。古代堪舆学家称其为“风水宝地”,主峰在澄海境域,与隔海之南澳岛笔架山对峙。

莲花山为粤东沿海第一高峰,也是广东省内最靠近海岸线的千米高峰。余脉西出惠东县再经深圳入香港,全长425公里,与罗浮山、九连山、青云山并称为岭南四大自然名山。南麓山脊线上,层峦叠嶂,群山簇涌,因其山顶有五峰耸峙环拱,瑰丽灵秀,远眺状似一朵绽放的莲花而得名。唐代相传有九十九峰,九十九寨,九十九庙,状如莲花,峰峦挺拔,岿然矗立,瑰丽灵秀。

云莲寺,创建于明崇祯十年(1644),是一座古寺。位于莲花山主峰东面海拔800米处,背靠崇山峻岭。

马宇鹏全神开车,依着李禅音的指点,越野车沿着山路迤逦爬行,沿途遇到过几座寺庙,又驶过一个山坳,见一片黄绿相间的寺庙群,规模颇大,便以为到了。李禅音摇头说那是鸡鸣寺。

直到接近顶峰时,终于见到一座平坦而又便于停车的寺庙,李禅音便叫:“到了。”

寺院门口的停车场停着几辆旅游中巴车汽车,有几个闲散的游客。

明天是重阳节,云莲寺是粤东第一高峰,来登高应节的游客不少,现在刚刚过午,很多在斋堂吃斋饭。

云莲寺依山而建,虽然不是很大,由于创建历史悠久,也颇有规模。门前禅楼雄伟壮观,具有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两扇厚重的红木门,门上布满了铜钉,院子里正对大门的是一棵巨大的古槐,此时已是叶落枝秃,只有苍劲斑驳的树身在向游客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寺庙背后这山峰状若莲瓣,伸向天际,果然如云烟中的莲花,随着山色变幻迎风摇曳。

如果说莲花山是一朵莲花,这云莲寺,就像莲花上一朵含苞欲放的菡萏。

依山而上是一条陡峭的石梯路,长长的石阶好像一条蜿蜒的绸带一直向上延伸,渐隐于缭绕的云雾中。

风气清冽,三人下了车,精神为之一振。靠近悬崖围杆,向远处望去,左青龙右白虎夹护,前象鼻山逶迤而来印斗朝拱,有一条匹练的瀑布从天上飞泻下来,远处又见一个大湖,浩瀚如镜,果然好个灵山福地。

何国信笑说:“这才是第一顶好居所啊,城市里那些所谓的豪宅,其实都比不上出家人住得好,这种住处,整个山头都是他们的,有山有水,堪比帝王。看来还是出家人会享受啊。难怪禅音说要出家,这其实是大智慧。哈哈。”他当然是调侃。其实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一些古寺庙都是占地很大,风光无限的名山,相较之下,等闲任何豪华住宅都不能望其项背。

李禅音笑笑,也不回答,只是引他们前行。兜兜转转过了几个游廊,进了一个圆形院门,院墙粉白色,门两边石柱刻了一对联:

莲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何国信又笑说:“你们看,这种环境果然是五蕴皆空,色即是空,逍遥自在。”

说话间,李禅音已经进去院子,

院子里有一个小池塘,种了莲花,院子角落有几株银杏,秋天的落叶堆积在地上,一个少年僧人正在里面扫地。见到李禅音单手行礼:“李师兄好。”看来他们是识得的。

李禅音含笑与少年僧人点点头,也熟门熟路,径自带他们进了一个小院子,进门是一小客厅。

禅音与一个中年女僧人交谈,对他们介绍说:“这是我的师父妙闲法师。”

马宇鹏与何国信这才知道,李禅音的师父是个女僧人,这有点出乎他们意外。两人说:“师太好。”

“两位请坐,请喝水,”妙闲师太微笑说,不徐不缓,声音婉转清澈,听来很为好听,她说的虽是普通话,却带有浓浓的本地口音。

她起来身,取下三个陶瓷粗碗,提起一个青花瓷茶壶,缓缓注满泉水。

一路走来,几人也有些口渴了,心忖怎么不泡茶,直接喝白开水?

不料一入口,只觉泉水甘甜,又有一丝线凉意真沁心底,特别惬意,马宇鹏忍不住说:“好茶,不,好水。”

何国信听了,也提碗尝尝,眼睛一亮,一饮而尽,笑道:“真的是好水,这是什么矿泉水?”

“这水是山后壁的山泉,最是可口,这山峰名为云莲,实为因形得名,得地脉灵气。”

妙闲法师表情娴静,没有波澜的眼神,挂着一丝笑容,娓娓说着,又给他们倒上一碗泉水,她身姿纤长,言语动作从容不迫,如行云流水。马宇鹏第一次见到一个人做事可以保持如此舒适自然的姿态。

她看上去四十岁上下,脸庞娴静,身上僧衣半旧,洗得很为干净。

听禅音介绍,原来她自杭州灵隐寺云游到此,见云莲山清水秀,一眼山泉汩汩灵动,心里喜爱,便留了下来,至今已经半年多了。

李禅音说:“这里山泉出名,许多人都上山汲泉回去泡茶。我每次来这里,都是带了一个桶了装水,你们在我诊所喝的茶,就是用这里的山泉泡的。我那茶叶虽然普通,但是有这山泉提携,也变成好茶了。”

原来如此,两人便笑。

李禅音又说:“你们俩个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问了。”

马宇鹏问:“法师在这里准备停留多久?”

妙闲法师说:“我十年前下山云游,游历行止无踪,全凭心意,云游到此,心生欢喜,便留了下来,什么时候离开,这就看机缘,缘分已尽,我便离开。当止则止当行则行。”听到此,三人对视一眼,露出笑容。何国信朝李禅音挤挤眼,意思是说,又是讲缘分,你们果然是一个师门。

何国信想了想问:“请问法师,世界各行各业,如果我站在十字路口,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不知选那一条路才是正确的,无论选那一条,都不是尽善尽美,总是患得患失,我应该怎么办?”他联系自身,最近的职业去向,因此有此一问。

妙闲法师说:“这世界上的职业多种多样,原来谓三十六行,其实远远不止。我是修行人,就用修行来讲话这个事吧。这跟修行法门差不多,在家出家,都是修行,其实道理是相通的。

例如,修行的法门各不相同,有八万四千法门之多,路径是否一样呢?是不是必须都要经历同样的阶段?为什么修行有这么多的法门呢?八万四千只是一个权且的数字,实际上还不止呢。只要你的逻辑是对的,任何方法都可以成为好的法门。你看,从古至今有很多人能够从各种各样的机缘进入到那个状态里。

比如六祖是通过别人读经进入状态,还有人睹桃花而悟道,看见水鸭子飞了悟道、茶杯子打破了悟道,手指被砍了悟道、有的人经过打坐念经念咒。

有的人靠观想觉照参禅念佛。实际上这些都是外缘方法。外缘的方法,只不过是为了促使你走向那个禅的本质。

你如果了解了这个事,你就知道修行其实是应该无所不在,无时无刻无事无物不在的,一切都可以修,也必须要修一切。所以古人说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何处何时何事不是禅呢?

因此禅修,是拥抱一切、也是解析一切、一切都要透地过,反过来,也可以依靠借助一切来透过。倘若你认为这些是,那些就不是,你是,他又不是,这种分别执着,当然就成了障碍。

可是虽然要修一切,但是也要一门深入才对。一个方法你不拿着好好搞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整天朝三暮四,今天想搞这个,明天想换另一个方法,那肯定是不行的。不过你走这条路和走另外一条路,路上的风景未必相同。

因此你不要看别人走路路上看到了什么风景,而你没有看到你觉得你的路是不对的。目的地是一样,可是经过的风景可能不一样。

就像课本上我们读的故事《卖油翁》,他倒油的技术为什么那么厉害,就是因为手熟。

没有别的,就是每天练习基本功,把基本功练得比别人好。

不管年年月月日日坚持,熟能生巧。”

何国信若有所思,念念有词:“是啊,基本功扎实,一门深入,熟能生巧……有道理。”他眼睛发亮,“有道理,我明白了,谢谢法师。”

马宇鹏也问,请问师太,怎么才能得开心自在?

他幼失慈母,后与秦盈相爱而不可得,种种纠结埋于心底。虽然事过境迁,但是时不时总会冒上心头,他郁闷不甘,这时不由自主问了出来。

妙闲师太望了他一眼,点点头说:“要想自在,必须先放下,就像一个人走路,如果总是挑着一副担子,那么他就会活得很累,他要怎么才能获得自在呢?就是放下担子,放下,才能解脱,才能自在,自由。

这担子也是有形的,实际上,不在于外相的因素是否限制了你,这担子也许是身在牢狱,或者一辈子被另一个人,或者一段糟糕的关系纠缠着,这世上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状态,不是被婚姻纠缠捆绑折磨,就是被钱财贫穷纠缠折磨,或者被病痛纠缠折磨,又或者其他事,总有那么一点事情在捆绑你……

有些人不喜欢自己待的地方,有些人不喜欢自己的家庭,有些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大家都是如此,总觉得自己不自由。这些都是外相上的捆绑,所以,必须在心灵上要得到自由。如果你的心灵没有自由,外相上,即使再自由,你也感到憋屈感到不足,总觉得差了点什么,你还是要去寻找去追求去改变。因为外相的捆绑,总是暂时的。如果你心灵自由了,那么,你外相上遭受任何的所谓捆绑,你也不觉得是个捆绑,你没有觉得什么自由不自由,甚至你根本都不需要去思考这个问题。

你看很多山区里的老人,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大山,他们勤劳朴实,从来不觉得自己需要走出大山的捆绑去追寻所谓的自由。

可是很多人却觉得自己身边有太多的桎梏在妨碍自己。他们错误地把自己的欲望,等同于自由。那是因为他们的心,总是无法安定下来的缘故。

心灵真正意义的自由,恰恰是让心不再随着欲望瞎折腾。所以,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心不随外相胡乱折腾了,你们看西游记里说的心猿,表面说是孙悟空这个猴子,其实心猿就是一颗心像猿子一般不安份,说是心猿意马,意马也是这个意思,因为猿猴和奔马代表了活跃好动……”

妙闲法师娓娓道来, 她的声音似乎带着某种奇异的节奏,动人心魄。午后的阳光透过禅房窗台照了进来,院里一枞紫竹开得茂盛,有一竹枝斜斜穿过窗户,外面偶尔有几声鸟鸣声……

放下身上、心上的担子!只是要放下,谈何容易啊!

听着听着,马宇鹏觉得心里非常平静,似乎突然之间,像得到了洗礼,卸下了许多,轻松了许多。

“谢谢师太。”马宇鹏由衷地说,然后又再提了一个问题:“请问法师,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这是他上午与李禅音的话题,现在旧事重提了。

妙闲法师用手指着窗外像莲花的山顶,那山在夕阳下,发出金光十色的光芒,反问:你看云莲峰,它因为什么而矗立在这里?”

马宇鹏说:因为要凸显海拔和巍峨。

妙闲师太摇头微笑,言语如潺潺流水:

它不因为什么而要矗立在这里,我们认为它神圣,赋予它各种传说和意义,可是对它来说,它只是生而在此,没有什么特别。

从山的形状上看,它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山脉没有太大的区别。从地质特性看,它和世界上很多山脉也是大同小异。

可是,人们却在此建寺庙。因此这个神圣成了它的存在理由。其实,它不需要这样的理由,它自然地存在矗立于此,自然地领受日月的普照、风雨的洗礼。

人也一样,也可以不因为什么而活着,只是活着。这样,人就和山一样自然纯粹了。

马宇鹏问:你说的自然纯粹,是说要把神圣从这里抽离对吗?

妙闲法师说:是的,纯粹,就是不要神圣,也不要不神圣,既不被神圣牵引,也不被卑微压抑。

你知道为什么山这么大?因为山里面有无数的小石头,小草,小树。

你说它是大还是卑微呢?它的大正是由卑微组成的,正因为它不舍卑微,它才有其大。神圣也只是一个概念,你要知道,它无所谓神圣,它只是一个纯粹的存在而已。当你把神圣的情感抽掉,你才会融入它的纯净,也许,那种不被纯净二字牵扯干扰的纯净,才是真正的神圣。人活着,要去掉多余的企图,你才真正得以自我融洽。

马宇鹏说:什么是多余的企图?如果都去掉了,人生岂不是什么都不用做?

妙闲法师说:当一湖水,在大自然中,会有风,风来了,湖水会起波浪,和涟漪。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湖是真心,在真心遇到了风这个外缘,就起了波浪,

我们觉得波浪是人生,所以去追逐波浪,并且以各种各样的波浪作为人生活着的理由和支撑,我们常说,没有谁我就活不了,没有什么东西我就没法活,我们抓一个又抓一个,一个接一个抓着不放,全都是试图抓住那些波浪。

而真正的湖水,一直都在。没有湖水,就不会有波浪,没有风,也不会有波浪,有波浪,有风,不代表我们要离开这些,你无法离开人生的各种际遇,各种波浪涟漪,可是,你要做到不被这些迷惑。

在一切波浪境遇中,透过神圣啊卑微啊各种分别定义,始终都能澄净下来,归于湖水本体。这样你就可以全然地拥抱所有的波浪涟漪,因为你从未离开过你的湖水!”

马宇鹏似懂非懂,默默咀嚼妙闲师太的话。

“善哉善哉!师父高明。”这时,在旁听的李禅音,立刻起身郑重向妙闲师太鞠躬行礼。

妙莲师太站起来笑笑,独自走向了远处。她的背影,显得那么自然纯净,似乎与云莲山融为一体……

“不虚此行啊!”

当三人出来时,已经夕阳西下,霞光照在山峰,暮色四合。竟恍惚有从槛外世界重新回归烟火红尘的感觉。

“真想在这里住下去,”何国信笑道:“禅音,你这师父随性自然,可谓高人。”

马宇鹏也点点头,心里有从来没有的宁静。妙闲给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她眼神里面没有杂质,什么叫没杂质,没有企图心,她既不会炫耀什么,也不企图向你说明什么,也不要去证明什么,这种没有企图心的眼神,是极其的平静,没有波澜的眼神。待在她身边的时候,你就能够感觉到很平静。

李禅音笑道:“你们猜一猜,我师父多大了?”

“不超过四十,应该三十多吧。”

马宇鹏也点点头说:“差不多这个岁数。”

李禅音一笑,似乎两人的回答在他意料之中,“我师父今年……六十一啦。”

“啊……”

两人忍不住惊叫出声。

注:明嘉靖版《海丰县志•山川》载:“惟山自大庾来,东趋赣之安远,北亘而西逾兴宁,又南折至揭阳之境,岹峣盘薄,跨地百余里,是为五岭之支,海丰之宗山也”。

清嘉庆海阳县郑昌时著《韩江见闻录》赞莲花山云:“藕于饶,蕖于海,华(花)于澄,合沓峭削,高出烟霄,郡之文峰也。”

原广东省政协主席,书法家吴南生有“韩山一脉中灵气,莲峰九叠尽芳菲”之佳句。原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刘峰有赞“峰奇岭秀,地灵人杰”。这更显示出“一郡文峰”,气势雄伟,摧圌残辉煌,贤杰蔚起。

果然,他一语破的。宋代,潮州出了许申、张夔、刘允、林巽、王大宝、卢侗、吴复古七位贤人(潮人通称为“前七贤”)。诸位贤哲之士,在各个领域各领风骚。是“一郡文峰”灵气之本。又有“潮州一枝梅”,指的就是潮州市倒地梅地,也是林大钦的祖地,林大钦是明朝时状元。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