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忠辉的头像

吴忠辉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6/26
分享
《坤姑娘》连载

第二十二章 周坤英生娃啦

毛孔明长成了大小伙子,已经掌了毛家肉铺。自日本人上岸,十几个日本兵加三十几个伪军,每周在毛家肉铺采购一次猪肉,挑得毛国才脑门子愈发的油亮,他在原有的肉铺,破了墙,开了门,自墙外搭出一个凉棚,下午卖起卤熟的猪头、猪脚、猪尾巴。

天气半热不热,全镇油水最足的毛国才,穿个露肩膀的褂子,一身肥肉显露无遗。有一搭没一搭等客的下午,毛国才五指齐全的那只手抓着酱得发亮的半个猪脚,摇晃着脑袋仿佛在与猪脚交谈。他眯起眼,口里慢慢咀嚼着自己的手艺,过路的人情不自禁低下头咽口水,该死的九指毛国才,整个镇里,大概也只有他够资格阔气的拿猪脚当下午点心了。

毛国才一边嚼食,一边左右摇摆着脑袋,他的眼睛左右来回扫视街面、河道,让人有理由怀疑,他那张油滋滋的嘴巴并不饥饿,只是在炫耀毛家的家底雄厚。

毛国才雄视天下的眼神打击了无数阚家庵人的自信,而当卡口上的日本兵走过来时,毛国才向阚家庵人展示了他八面玲珑的才能。维持会长毛国才立马放下手中的残脚,他弓起肥胖的身子,向哨兵鞠躬敬礼,然后捧起一只崭新的猪脚,送到哨兵鼻子底下:“太君,米西米西滴。”

每周,毛国才父子在鬼子伙房何师父的带领下,扛着猪肉,进出碉堡,里面的每个兵都认得毛家父子。

镇上的人都晓得,王化生家的田与房子,大半都是输给毛国才的,如果不是什么特别的原因,没有人会跟毛国才打牌,现在,除了没人跟他打长牌,毛国才的生活已经近乎完美。

一个凉风习习的早晨,腰杆笔直的周东城站在毛家肉铺门口,先是肥得流油的毛国才与周东城点头,再是穿着皮围腰的毛孔明脸上露着笑:“老兄,来点什么?”这父子俩逢人便笑脸相迎,即便初次相见也会奉上一句“您来啦”,亲热如多年好友。

淮阴人周东城操着家乡话:“割两斤肉,五花肉。”

他的家乡话其实已经变味,但是南通话太难学,好在变味的家乡话不难听懂,周东城一边说话,一边朝年龄相仿的毛孔明投以和善的回应。

毛孔明操起一把尖刀,顺着纹路,轻巧地割下一路肉,油亮的秤钩子果断地扎进肉里,秤尾巴高高地翘起来。

“二斤半,行吗?”。

周东城爽快地回:“行”。

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小窍门,对卖肉的来说,并非刀法不准,而正因为刀法很准,几乎是想要多少,一刀下去,上下不会超过一两,每次刀口往外歪一点,就可以多卖半斤,而随口问的“行吗?”几乎不用问,没有哪个会在那块肉上割半斤下来。

自从毛孔明当家掌案之后,毛家肉铺的秤星准多了。过去毛国才习惯了看人下菜碟,要是本镇的老主顾,他也是不欺的,有时候遇到过路的客商上来采买,毛国才就忍不住要炫耀技法,这也怪不得他,只要是个卖肉的都会称小秤。

好在儿子不像老子,老子在儿子规劝下也好多了,毛孔明用实效教育了父亲,自从儿子掌案以来,毛家肉铺的生意与口碑都见长。

毛孔明拿草绳穿好肉递给周东城后,掏出一根哈德门的卷烟,请周东城抽。

抽卷烟是鬼子伙房里的何师父从城里带到镇上的风气,在这之前,镇上的人抽了几百年的水烟,毛国才第一次拿水烟给何师父抽的时候,何师父说抽不惯,反过来发哈德门给毛国才抽:“现在城里人都抽这个。”

毛国才从何师父的话里听出显摆,就立马请人从南通城里带哈德门,整包的孝敬何师父,遇到买肉的客人,也挑一支装点门面。

这烟发给周东城正合适,在城里警局,周东城没少抽卷烟,到了乡下,除了夫妻俩生活,还要养个老人,抽卷烟的周东城早就改抽了便宜的水烟。

与毛孔明并肩坐在条凳上的周东城,吸了一口烟,不禁架起二郎腿。

毛国才抽着自己的水烟,隔着毛孔明问:“你家坤姑娘,几时养啊?”

周东城偏过脸,朝毛国才回答:“哦,应该快了吧,快了。”

毛国才因为脸上脂肪多的缘故,笑起来不见皱纹:“你家坤姑娘,在我们镇上,是有名的结棍人物,肚子挺那么大,还往城里贩鸡子,你找了个好女人啊。”

周东城嘴里应承着,毛孔明马上接话:“我比坤姑娘小不到一岁,小时候叫她大个子姐姐,镇上的一般大男孩见到坤姑娘都是有点怕的,像我只配跟在她后面戏戏!”

周东城早就听周坤英说,没见过面的丈人年轻时交往过镇上两个不学好的朋友,所以跟毛国才说话时,一直带着提防,而跟毛孔明却天生带着亲近,两个年轻人撇开毛国才聊得热闹。

下晚的时候,周东城早早的在村口转悠,按理说,周坤英该到家了,他有点担心大肚子女人。是周坤英自己还硬要往城里跑,周坤英说没事,邱老板知道周坤英要定期去南通后,吩咐周坤英免费坐他家的商船,反正不用走,大肚子也不怕,周坤英也不白坐邱老板的船,有时候邱老板店里需要进一些紧俏的物资,她也会主动找门路广的韩草帮忙。

挎着篮子的周坤英终于出现在周东城的视线里,她从跳板上岸走的步子比往日慢些,周东城小跑着迎上去拿篮子,周坤英嘴里说着没事,这个好强的女人,其实因为肚子痛,已经在城里歇过几回。

奶奶在灶上炖好了红烧肉,她盛上一大碗粯子混合米的饭,端到周坤英手里:“你早起说的嘴馋了,要吃肉,东侯就斫了一刀肉,多吃点啊。”

周坤英中午在城里吃的是自己带的冷饭,借人家的开水淘一遍,就着两个咸萝卜干,囫囵的午饭就这么过去。她不想常去娘那里蹭饭,娘的一家子也要过日子。她的肚子早就饿了,吃过一碗饭,好像没饱,周坤英又吃了一大碗,这才心满意足的放下筷子。

奶奶一边看着孙女吃,一边咧开缺了牙的嘴笑:“你慢点,又没有人跟你抢着吃。”

现在,是奶奶过得最舒心的时光,她想起小时候的坤侯,想起自己的儿子王大力,想起从前老头子在,富裕而自在的家,后来这个家败了又败,连亲生女儿都离她而去,老不死的得一个人支撑着老王家的破门面,多少次她在夜里想她的儿孙们,眼泪哭干了也没有人上门问信。

如今日子虽然不富裕,一家子能在一起已经很舒心了。

奶奶打趣孙女:“咯要再来一碗?多吃点,帮东侯养个侯。”

即便孙女比男人还顶用,奶奶依然希望孙女头胎生个男孩。

周东城嘴里说着女娃也一样,心里想的也是生个男孩。

周坤英是真吃不动了,她扶着桌子,跟两个亲人说着今天城里的见闻。

半夜里,周坤英被自己的肚子痛醒,周东城与奶奶都起来,周东城慌了手脚,奶奶看周坤英羊水已经破了,周东城问问奶奶怎么办,是不是要找接生婆,奶奶比周东城镇定许多:

“大半夜的,找接生婆,怕是来不及,去,烧水。”

周东城慌手慌脚的从井里打水,泼湿了一路,他耳朵里净是周坤英阵阵的喊叫。

虽是头胎,得益于健壮的周坤英常常在南通城里走,等周东城把水烧开,奶奶就把头胎姑娘顺当接生。

孩子的一声啼哭,将周东城、周坤英夫妻俩人的心紧紧拴在一起,周东城围着周坤英的床梆打转转:“好,丫头也好,我做父了。”

奶奶比两个年轻人还开心,镇上四世同堂的人家并不多,儿子王大力化生的坏名,一度压得老太太抬不起头,孙女与孙女婿归来赎回了祖屋,现如今重外孙女的到来,让这个家有了新的希望。

周坤英看着枕边的女儿,不忘跟周东城打招呼:“没有给你生个侯啊。”

周东城说:“没事,没事,以后再生。”

奶奶也接话:“就是,以后再生,慢慢生。”

1939年的秋天,大女儿满月的时候,周东城自己翻书,给女儿取了个周秋生的名字。

周坤英说:“你怎么不给丫头取个姑娘一点的名字?”

周东城说:“秋天生的,就叫秋生,秋天的东西多,想吃什么都有,秋生长大以后一定比我们俩有得吃。”

周坤英想起了自己曾经吃过的那些苦,孩子当然要过的比自己好,秋生就秋生。

周东城背着满月的秋生上街,这个外地人,不怕镇上人笑话他的口音,见到人就以女儿为话头,不消一顿饭的功夫,全镇人都晓得坤姑娘跟她侉子男人生的丫头叫秋生。

米行的邱老板从家里拿了两包炒米糕,孩子还吃不了,邱老板往周东城口袋里一塞:“那就给坤姑娘吃。”

邱老板接着问:“坤姑娘又上城里啦?”邱老板的船也不是天天往城里跑,今天早上邱老板是瞧见周坤英拎着篮子搭了往南面去的船。

周东城答:“嗯,我叫她歇两天,她闲不住,说出了月子没事。”

邱老板点点头:“嗯,她是我们镇上第一能干女将。”

邱老板的话倒是一点都不虚,就算跟男人比,一大半男人也比不过周坤英。

王瞎子白日没空吹箫,多数时间要接待访客。周东城沿着与河边主街平行的南北街道向南,见到墙头比别家高一丈的便是王瞎子家,那是王家祖产,院子原先就有两进,等王瞎子发达之后,又加了一进,都说王瞎子是镇里首富,王瞎子谦逊地说:“都是祖上置办的,面上的功夫。”

王瞎子是真谦逊,他不光有三进的院子,还在乡下置办了田亩,王大力家曾经当过几年他家的佃户。

王瞎子是镇上的名人,瞎子算人是真准,能引得城里的有钱人到镇上来算命。王瞎子并非生下来就瞎,少年时读过书,后来生病,即便如此,眼睛并未全瞎,有一只眼睛,三尺之内,尚可见光。

王瞎子本可以守着祖产,花钱讨一个穷苦人家的姑娘延续后代。偏偏他有天赋,王瞎子的父亲拗不过,送儿子去百里之外的张半仙家学徒。张半仙没有儿子,只有一个明眼的丫头,学成之后的王瞎子不仅带回了算命手艺,还带回了明眼媳妇,这在当年是相当轰动。

王瞎子成了周东城在镇上的忘年交,要是到镇上有事,周东城多半都会到王瞎子家坐坐。

有客人的时候,周东城就安静地坐在一边看瞎子算命,他觉得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尤其是来算命的人报出生辰八字后,王瞎子嘀嘀咕咕地自言自语几句,然后说出几件事实,让来算命的人登时叫准,这也是城里人愿意舍近求远找到阚家庵来的原因。

没有客人的时候,王瞎子会吃点心、喝茶、抽烟,然后跟周东城聊天,不用周东城自己说,王瞎子居然能把周东城父亲已亡老娘尚在,家中还有一姐一妹这样的事,随口说出来。

今天,周东城有意带着女儿来,请先生算一算秋生的命。

王瞎子曾经有过三个孩子,原本一个人一进院子,刚好配,谁晓得中途夭折两人,只有一个女儿坚持长大,有见不得好的阚家庵人就笑话王瞎子后继无人,存那么多家私有个卵用。不怪阚家庵人这么看,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指的是带把儿的男孩,难怪古时候皇帝家的女人能够母凭子贵,皇帝家也害怕后继无人。

王瞎子到底是王瞎子,他掐指一算,托朋友吉道士当媒人,招来一个上门女婿,这女婿别的本事没有,给老王家前后带来了三个男孩,两个姑娘,如今,王瞎子五个姓王的外孙辈将三进的院子挤满,老王家闭着眼也能振兴。

王瞎子美满的人生也有遗憾,那就是一家子都是明眼人,导致他算命的手艺传不下去。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