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姚淑芳的头像

姚淑芳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10/31
分享
《流逝的岁月》连载

第六章 难忘中学时代(二)

难忘中学时代(二)


哈尔滨的夏天是短暂的,只是中午的太阳底下比较热。妈不让我们到松花江边玩儿,更不允许下水了。一年当中,大半年是冰雪世界。冰雪成了北国一道美丽的风光。从浇冰场,人们就开始做冰雕。每年元旦、春节都有大型冰雕展。兆林公园很大,里面全是各色冰雕、雪雕,好似走进了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

普通人家也会做些简易冰灯。用各种器皿装上水,留下装蜡烛的空间,一、两天就冻好了。点上一根蜡烛,黑天以后,小伙伴们提着各自的冰灯,在院子里比谁做得好看,谁的冰灯更亮。

人们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说:冰天雪地里的人们,吃的也离不开冰雪。大人们把蒸熟的干粮(馒头,窝头等)以及东北人爱吃的粘豆包放到储藏室里冻上,包好的饺子冻了装面袋里,吃时可方便了。豆腐变成冻豆腐,成捆的大葱也冻上,现吃现化冻,口味一样好。就连吃的水果儿也是冻的:冻梨、冻柿子、冻花红果等等。吃时,先放冷水中泡上,过一会儿,就会吸出来一个大冰坨。而水果则逐渐变软,咬一口,又酸又甜又凉,无法形容的好吃。


北国的冬天,外面冰天雪地,家里却温暖如春。窗台上的灯笼花、绣球花、四季红、君子兰,迎霜傲雪,艳丽绽放,俨然一个冬天里的春天。

还有一大乐趣就是雪后箩雀。那时,把麻雀列为四害之一。雪后,扫净家门口的积雪,露出土地,地上撒上一些玉米粒儿,找一箩筐,拴上一根绳儿,用一根棍儿支上箩筐,手握住绳头儿躲到麻雀不经意的地方。不一会儿,一群饥饿的麻雀便呼啦啦地飞来抢食玉米。趁它们低头吃食时,拉动绳子,便将麻雀大部扣在箩筐下。

从箩筐下向外掏麻雀时,必须两个人配合。拉开的缝儿大了,鸟儿就跑了。

男孩儿们将得到的麻雀放到火炉上烧熟,也送给女孩子们吃,我吃过一点儿,肉很香,应了大人们所说的那句话:宁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一顿。哈哈,想起儿时的北国风光,儿时的北国趣事,让人浑然忘记了当时生活的不易,忘记了无数的心酸与苦辣。


回想起初中的三年,心里充满友情与快乐。我们四班不光学习好,深得各科老师的青睐,而且体育文娱都非常活跃。班里的文体委员杨青玉是我的好朋友。她比我高,人瘦腿长。跑400米和800米是她的强项,成绩列全省前茅。她曾经观摩过第二届全国田径运动会。

青玉常来我家,我也去过她家。她妈是教师,爸爸是哈市国防体委的领导。我当时内心十分羡慕她有那么好的学习与生活条件。住的是楼房,有室内卫生间。而我家,房子狭小自不必说。大杂院的厕所简直不堪入目。厕所是木板钉的,俗称“毛楼”。木板年久失修,木板之间产生了裂缝。男厕在东,女厕在西,中间木板隔上。男女的屎尿都在一个大坑里,夏天坑里屎尿稀里洸荡。冬天屎尿冻成一个大冰坨。冬天还安全点儿,夏天真怕呯起的屎尿溅到身上。我尽量在学校里解决,不得已才去这个毛楼。


从懂事起,我暗下决心,努力学习,上初中,上高中,考大学。将来要有出息,让爹妈过上好日子:吃得好,住得好,远离这种埋汰的环境,远离这令人不堪回首的“毛楼”。

我上初中那年,爹加入大集体,不需要我和妈帮忙干活了。我的课余时间空前充足,家附近有个小人书铺,卖书也租书,当场看只花一分钱。我经常去那儿蹲在一边看上几本。主要看神话故事和苏联反特故事。花上几分钱心满意足的回家了,这种学习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从小便响往美好的生活。

幸福的初中生活就要过去了,何去何从?那时国家建设需要人,好找工作。但是我的班主任贾老师极力劝我考高中。我和老师说我不当家。开家长会时,贾老师极力劝妈让我上高中。他对妈说,学习这么好,不上高中可惜了。妈回家把老师的话讲给爹听,希望爹也和她一样,让我去工作,早点儿给家挣钱。但是爹想了一会儿说:让她考吧,能学到哪儿算哪儿吧。

贾老师当时手中还有一个保送师范学校的名额,他怕我的父母如果不让我考高中,就把保送师范学校的名额给我。这件事儿也让我牢记一辈子,老师爱学生,胜似父母。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点也不假。

1959年秋季开学,我就是高中生了。中考成绩名列级部前茅。仍旧在14中,只是高中部在南楼。南楼离我家更近了,下课五分钟可以跑回家拿东西。


然而世事难料。1959年,突然风云大变。首先,粮食短缺得很严重。我的三个姐姐都相继结婚嫁人。家中只剩下爹妈弟妹和我。五口人之中仅我的粮食定量是32斤,其余几人全是20几斤。没有什么副食,蔬菜只有土豆、白菜、萝卜,都是凭票购买。

姐姐们一成家,本来不多的收入,无力再给爹妈了。爹的工资不高,妈在街道尽义务做治保主任,我和弟妹的学费,书杂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16岁的我对生活的艰难已早有体验,妈省吃俭用,日渐消瘦。爹的胃病越来越严重,经常饭后呕吐…… 每人每月一斤大米,二斤白面,其余全是高粱米或玉米面儿。全家所有的细粮都给爹吃,爹不能吃粗粮已经好多年了。

那个困难年代,人们都说是由于自然灾害和苏修逼债造成的。野菜都被挖光了,能吃的树叶儿都吃了,糠菜半年粮的日子又回来了。

看着全家人挨饿,大姐夫弄来一些哈市糖厂做糖剩余的甜菜渣子,听说可以做代食品。妈把甜菜渣子泡了,剁成碎粒,掺上玉米面做成菜团子。没有营养,只是糊弄肚子,别那么狂叫而已。吃了一段时间,我和妈都浮肿,腿肿的厉害,一摁一个坑。

供应的粮食是苏联拿来喂牲口的莜麦米莜麦面。莜麦面做出的馒头像铅球,硬邦邦的。吃这种东西难消化,我整天胃疼,不能碰心口窝,一碰就疼得难以形容。


那时,“大炼钢铁”“赶超老美”等等的大幅标语,到处飘扬。

我们14中也开始搞勤工俭学。高一学生跟着老师制造氯化钙。这是一种干燥剂。做法是:用生石灰加入盐酸,生成冒着白烟的氯化钙。将湿的氯化钙放到很大的铁锅里加热翻炒,等到水分蒸发光,剩余的就是氯化钙粉末。

记得当时干活穿的是大姐给我弄来的一身黑色的旧工作服。几天以后,工作服被氯化钙蒸汽熏得又黏又湿,穿在身上十分沉重。同学们的头发也是又湿又涩,都成一绺一绺水嗒嗒的。无论衣服还是头发洗都难洗,总是湿乎乎的。

进入高二,勤工俭学改成组装半导体收音机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男女生各一半,调皮的男生念叨: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逗得女生偷偷笑。组装好了的收音机经过老师检查,合格的通过,不合格的重新组装。

高中一年级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进入高中开始学习俄语,同学们都饶有兴趣,喜欢上俄语课。教俄语的老师正是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但是开学时间不长,王老师身体不好,请了病假,想不到学校给我们班请了一位苏联老太太(玛达姆)给我们代课。她第一天来到班里,用俄语简单介绍了自己,然后开始上课。苏联人教俄语能不好吗?大家静静的听讲,一遍遍跟着玛达姆老师读单词,说句子。老师边讲边提问,回答问题的同学要到讲台,面向同学们。每当同学回答完毕,玛达姆老师都会送上热烈的拥抱,甚至亲脸。男生受不了这个,答完就准备跑,老师则硬拉着拥抱……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