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姚淑芳的头像

姚淑芳

网站用户

其他
202101/10
分享
《流逝的岁月》连载

第五十四章 改革开放新时代(21)

改革开放新时代(21)

记得1980年刚从分队来到兖州大队时,恰逢阳春三月,清澈的泗河水静静流淌。当时只有冬儿上学。东风小学离家不远,过了大桥就快到了。他们仨常到河边玩,抓小鱼儿小虾,找水中小蛤蜊,抜茅根儿吃,茅根是去火中药。河水中芦苇茂盛,漫滩上青草过膝。这条季节性河流自兖州东北部的泗水山区,一个叫做泉林的地方,汩汩水流汇成泗河。夏秋季节雨量充沛,泗河成波涛汹涌之势,一泻千里,来到兖州,汇成漫滩大水。水大的几个年份,可以宽达几十米,直达大堤石砌的台阶顶端。大片水草不见了,水中漂浮着自上游冲下的各色物品,水面离桥面只剩不足一米,站在桥上让人眼晕。

架设在泗河上的泗河公路大桥,建于60年代,长达百米,它是兖州受保护的文物。这条南北通道是鲁西南重要的经济命脉,闻名于世的兖矿集团产出的优质煤炭,途经泗河大桥,运往日照港口码头,车水马龙,日夜兼程。

我们的三个女儿,每天必经泗河大桥去市里上学。狭窄的二车道,除了各色车辆,还有南来北往的人群,以及与日俱增的学生流。春夏秋冬,暑往寒来,走过了多少个清晨与黄昏!我每天从送走孩子,到盼望孩子平安归来,担了多少心,受了多少惊吓,难以历数。

兖州一中离家很远,冬儿上初中时,她才11岁,个子很高。假期里学会骑自行车以后,便开始骑车上学。1981年,雪儿上学了,也在桥北端的东风小学,由于不远,来回步行。她较听话,我也放心。有时回来告诉我,是同学的爸爸捎她回来的。这种事常有,我由衷感激同事的帮忙。

雪儿上二年级时,同事老唐将女儿的小自行车送给我家。雪儿高兴极了,利用暑假学会骑车。我太不放心了,她才七岁,雪儿一再保证不快骑,人多车多时,靠桥边栏杆等人少时再骑。雪儿一向文静听话,就让她骑吧。过了一年,雪儿三年级时,妹妹欣儿上学了。欣儿性格如同男孩儿,敢想敢干。我担心她会央求二姐载她上学,所以提前叮嘱她俩,搭伴儿走着去,反正不远,等过两年再骑车载妹妹。

欣儿上学不久,有位邻居告诉我:你家老二真有本事,带着妹妹骑车……听了吓我一身冷汗。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呢?爸爸在野外,我还得按时上班,怎么送这两个孩子呢?只好叮嘱雪儿了,天天提醒她……

那时,小学周边常有卖小食品的。一到夏天,中午上学时,欣儿来到我的床边小声说:妈,给我五分钱呗,冰棍儿三分一根儿,五分钱两根儿,前头带绿豆的,可好吃了。我躺在床上,把事先预备好的钱给她,姐妹两个跳着蹦着跑出门去。我知道这是雪儿背后指使的,老二的心眼儿就是多。

后来三个女儿都上了一中,各骑一辆车子,二四的小车子又送给别的同事了。有一天,欣儿对我说:妈,大姐骑车子大撒把!当然冬儿也揭发欣儿大胆妄为的一些事儿……

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故事层出不穷,危险时有发生,家长们大半蒙在鼓里。许多年以后,一位同事的儿子告诉我:有一天雪儿在大桥北头下坡处,连人带车摔倒,幸亏遇上这位大哥哥帮忙。雪儿回家后,怕我担心,竟没言语。

说起骑自行车,我也有过惊险故事。有一次,我去凭票儿买棉花,准备给孩子们做棉衣,做棉被子。棉花像一座小山儿一样,堆在自行车后衣架上,用绳子捆好。可惜我不会前掏腿儿上车,只好推着走。但十几里路,推车走太慢了。我不死心,就如同演杂技一般,高抬腿跨过棉花山……晃晃悠悠,提心吊胆地骑到桥北头,不敢上桥骑,只好推着过桥。下车子时又是演了一回杂技,回到家还后怕呢。万幸的是,那个年代没有电动车,摩托也很少,否则真该不知怎样活了。

当时由于离学校远,而且路上不安全,所以孩子们都是在家里上晚自习。然而学校要求,每周必须有两天去班上听老师答疑解惑。没办法,得我去接她们。夜间的泗河大桥没有路灯,黑黢黢的,好似走不到尽头。我拿上手电筒,骑上自行车到桥北头等。冬日里,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我内心害怕,就拿上一根木棒,给自己壮胆儿。孩子们见我在风雪中瑟瑟发抖,激动地喊一声:妈!这样天不要来了!其实越是这样天气,妈越不放心。

1994年,欣儿高中毕业去济南深造,我的这项迎接孩子自习归来的活儿,可以画上休止符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