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姚淑芳的头像

姚淑芳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11/23
分享
《流逝的岁月》连载

第三十三章 走向工作走向生活(17)

走向工作走向生活(17)

转眼到了夏天。有一天,老王得到通知,要去鲁西南枣庄地区参加一个大会战,详细勘察一个规模较大的铁矿。抽调各个专业有经验,有能力的技术骨干组成会战大军。

老王去枣庄之前,我悄声告诉他一件意想不到的麻烦事:我意外怀孕了。他听完,两个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我心里明白,不好办的事儿,与这个所谓的一家之主说了也没用,他没什么主意可拿。抓耳挠腮老半天,还是我开口了,我说:真是没能力再要一个孩子了,这个孩子是不邀而至的,我想回趟哈尔滨,看家人怎么说,怎么办。老王只会点头。匆忙之中,整理老王的行装,也准备我们母女的衣物,请了十天假,回哈尔滨探亲。

1976年7月26日,我们娘仨登上北去列车(肚子里还有一位),济宁至哈尔滨的普快火车,30多个小时才到达。

到家的第二天,邻居徐大哥见到我说:四妹妹,你听说没有,你经过的唐山大地震了!大哥又说:你们娘仨真叫命大!我吓出一身冷汗,真是万幸啊。到家以后还是因为房子太小住不下,只好住到三姐家。我把意外怀孕之事,告诉了三姐。三姐听了非常着急,说:你干的是地质工作,居无定所,又没个人给你带孩子,能把这两个女儿培养成才就不错啦,趁早流产吧。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三姐说:我先去医院打听一下。三姐去了她们兵工厂的医院,说是厂医院,规模却非常大,高楼成片,院内外汽车飞驰。三姐问了一位她熟悉的妇产医生,回来说:超过流产时间了,需要引产!我早就听说过引产十分可怕,容易落下毛病,后遗症很难治,又联想到自己的境遇,生了病谁照顾?我对三姐说:我不去引产,我生下来,比得了难治的病强。三姐听我分析,无言以对。

就这样,我们老三的命保住了。写信告诉老王,他高兴极了,说:流什么产!,孩子越多越好,即便是女儿也没什么不好。

以往回哈探亲,一则我忙,请假不长,二是因为妈的家里太挤,弟弟也快结婚……,而这次回家成了“人不留客,天留客”了。本来请了十天假,却住了一个月。急得我口舌生疮,牙疼……成天打听通火车的时间。本来探亲是梦寐以求的美事,而1976年这次探亲却同大地震一样,让人难以忘怀。

一个月后,我以全国人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理由(地震),向分队领导说明晚归的原因。分队崔队长没什么异意,而分队负责考勤的外号叫李狗腿的(也有人叫他李狗眼)的小人,却提出一些拿不到桌面的理由,妄图扣我的工资。我据理力争,毫不示弱,小人没能如愿。搞笑的是:这个小人竟是长院地质系68届毕业生!他甘愿丢弃专业,而去做一个被人不齿的马前卒,狗腿子,尽干缺德事儿,这是成了他赚取业绩的手段。后来实在不能急功近利,便调回原籍黄河北,据说仍旧不务正业。

从哈尔滨回来,我们三口半人过日子(肚子里一个)。老王来信,说他加班加点的赶写工作报告。

唐山大地震以后,像传染病一样,全国各地纷纷预报将发生地震……各地政府也就纷纷下令,要求搭建防震棚。老王远在枣庄忙乱,我身怀六甲,也得爬上爬下搭棚子。破烂衣服,被单,雨衣,雨布,逮着什么往架子上搭什么,活像万国旗。院子里风小,但也经常往下掉,我们母女三人边拣边笑,成了好玩儿的事儿了。

搭建防震棚是为上级检查,当时正值伏天,谁愿意钻到棚子里捂汗?黑天以后,把冬儿雪儿安置在棚里。睡热了,再叫她们回房中床上,真叫瞎折腾啊!

经过十个月的孕育,1979年元旦过去没几天,白天还在班儿上忙活,半夜觉病,老王陪我走到彭集公社医院,顺利生下小女儿。接生大夫笑着喊:多胖的一个白娃娃呀!我问她多重?她笑得更厉害了,说:带着包被儿九斤多呢,放心吧!是个非常高大、健康的孩子。

当时刚刚倒打倒四.人.帮,到处号召:建设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我想:小女儿生的逢时,名字就叫欣儿吧!

连续生了三个女儿,自然招来很多半真半假的说辞与玩笑。我不在乎,心想:出水才见两腿泥呢!女孩儿成了才,一样为国为民做贡献!打倒了四人帮,中华民族要重新起航,奔向繁荣富强的未来,祖国建设需要大批优秀建设者,不分男女!什么绝后不绝后的,老了那天不定谁有福呢!

地质事业也像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地质,本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是开路先锋。在大好形势下,省局派出许多有志青年去学习新的找矿理论与找矿方法。省局规划了山东找金、找煤、找铁以及稀有矿产的方向。地质部逐年下达的生产任务,急需大量技术骨干。我们66、67、68老三届正是大有作为,大显身手的生力军。原先拒绝接受老三届的野外队,此时也深感技术力量不足,真可谓“福祸相依”呀。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