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姚淑芳的头像

姚淑芳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11/10
分享
《流逝的岁月》连载

第二十五章 走向工作走向生活(9)

走向工作走向生活(9)

春节以后离出队不远,我在班上听到一种议论声:省局又组建了两个队,一个在高密,叫综合四队,一个在济宁,叫综合二队,是综合找矿地质队。老801队的人都清楚,济宁离济南不算远,几百公里,是鱼米之乡。而高密距青岛近,粘土,盐碱地,穷地方。我回家把这消息说给老王,王说这是好事,地质队伍越多,需要的技术人员也越多,我们可以早日干专业了。正在劳动改造的人群中议论最火热,有人希望借机调走,有人则不想离开济南。有一天下班回家路上遇见大队总工,他是长院60届毕业生。总工问我:如果让你们去新成立的队干专业,你们愿意去吗?我说如果是干专业当然好。他又说:去了,一家人可以团聚了。回家以后与老王说了,没过几天在出队的动员大会上宣布,我们分到济宁二队。

和我们一道调到济宁二队的有20多人。光长院各系的老三届毕业生就有近10人。

到了二队,把我们几十人安排在济宁铁塔寺招待所,当时大队部是租住济宁商校的旧校址,临时将就的。在招待所等了一星期,迟迟不说安排工作之事。

有一天,通知我去政工科。接待我的是胖胖的张科长,他单刀直入的问我:想干什么工作?我直说:干专业呗!张科长说:我们查了你的档案,认为你改行当会计较为适合。你还可以不去野外,和孩子住在大队。我听他啰嗦完这一套,直截了当地说:我们读了十几年书,又被文革延误了一年,盼到今日说是可以干专业,我们两口子来,就是要干水文及工程地质,请领导理解。第二天,又换了一个人与我谈改行,我执意不改,并且说如果改行,我对不起国家的培养,也对不起父母的希望。如果当会计,初中毕业就可以干了,请你们别劝了。政治处这位觉得很没面子,就冷淡地说,你和老王都去一分队,到了那儿再分配工作。我想去一分队有什么可怕?只要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去哪儿都不怕。

1972年3月中旬,我们到了一分队,这是微山湖畔一个叫郗山的小村庄。共有四五台钻机,按照勘探间距,在百米多高的小山包上打钻孔。我们去时已经打了好几个孔了,孔深在百米以内,埋藏的是稀土矿。

这次从全局各队调到一分队来的,光是双职工就有五对,加上原先的,共有十来个家庭。小山村不大,被我们这些干地质的一呼隆,热闹起来了。后勤忙坏了,光这些双职工就得租上十多间房子。因为都带着孩子,房子小,一家需要两间。加上单身职工所需,一共几百户的小山村,一下子租赁这么多房子,是够困难的。不过,好在乡亲们都踊跃向外出租,原因是这里靠近微山湖,地少人多,渔民多半住在湖中岛上,生活都很拮据。租出两间小房子,每月收入几十元,是一笔不菲的收入。然而出租的房子有些竟是柴屋、饭屋,没有窗户,不能立刻入住。

我家分到的是房东放置柴草、杂物的黑屋子。所谓窗户是个20乘30厘米的洞,插根儿铁丝,防猫狗进入。这是我们在野外住的第二套房子。第一套是肥城毛铺的石屋。缝隙之大,可以在屋内看见外面行人。冬天,嗖嗖的北风,从石缝儿钻进,刺骨寒冷,冻个半死。多亏那会儿孩子在肚子里,免受了寒邪之苦。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