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姚淑芳的头像

姚淑芳

网站用户

其他
202101/05
分享
《流逝的岁月》连载

第五十一章 改革开放新时代(18)

改革开放新时代(18)

提交完煤调报告以后,我仍然从事科技信息情报工作,双月刊《找矿信息》办得越来越好。省局将《找矿信息》上的论文,作为中级职称申报时的有效论文,提高了《找矿信息》刊物的等级。这一决定十分给力,许多青年学者纷纷撰稿,积极投稿,全队形成专研业务的新风气。

局长、总共来到二队时,会在二队领导的陪同下,到我的办公室坐坐。由于经常有我的论文、译文在各种专业刊物上发表,所以局领导都知道我是学日语的,见面会问:日语又有什么新作?像老朋友一样随和。

老王作为水工分队技术负责,带队进驻沂蒙山区。钻机开进老区,为革命老区群众解决人畜吃水难,浇地难的问题。沂蒙地区山高路陡,许多村庄吃水困难,要用毛驴到山下有水的村庄驮水吃。没有牲口的人家,只好用一个整劳动力往返挑水吃。因为缺水,娶不上媳妇,人们叫他们了“绝后村”。

上任以后,老王他们充分利用高科技(物探)手段,群策群力,抢先打出了第一口水井,水量可观,振奋人心,鼓舞了大家的斗志与找水信心。在充分研判手中资料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构造的走向规模,研究地层性质以及区域水文地质汇水条件。总之,将书本上的理论原则与野外山上、山下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出决断。每个钻孔的情形既复杂又无可比性,真正是摸着石头过河。从水工分队发来的照片可以看出,老王身穿雨衣,雨鞋,奋战在抽水试验现场。难怪每次见到他,都是灰头土脸,一身疲惫呢。

二队水工分队在沂蒙山区扶贫找水,成绩斐然。省局命名为“劳模分队”之称号。老区乡亲们更是敲锣打鼓给二队送锦旗,表达感激之情。自1986年,三年中打井53眼,成井率高达83%。比过往多年以来成井率50%以下提高了很多。

好事成双,在扶贫找水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二队的地质找矿也取得了突破。经过几年的普查,1989年二队在临沂地区发现一大型金矿床---归来庄金矿。储量高达30吨,这是国家急需矿种。

在年终各单位总工总工办主任会议上,省局领导向与会的各队总工、总工办主任,宣布了地质二队一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同时强调指出:二队有一位女同志,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从事找矿信息情报的收集整理工作,她创办的《找矿信息》刊物办得有声有色,给予了二队的找矿找水工作以极大的支持,二队的成就与信息工作有很大关系……

这个年终总结会开完以后,总工和总工办主任回到队上,遇见了我,提起局总工表扬我的话语。我笑笑说:没什么!并调侃他们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一笑而过。

就在1991年秋,我去省地科所送资料。所里一位从前一道工作过的同事告诉我说:我们这里需要一位编辑,你快来吧,这是个机会,又是你的拿手活儿。我回家以后,跟老王说了这件事,我没想到他非但不高兴,不感兴趣,反而冷淡地说:你如果能把我调过去(济南),我就去。我半天说不出什么话来。在前不久的一天,王从济南回来,美滋滋地告诉我,他在济南和地质一大队的总工喝酒了,那位总工说他也是长院毕业生,有事可以找他。我提示王去济南地质一大队找总工,到了那儿干水文就可以。找找这位长院老前辈,问题不大,咱去了只干活,又不去争官儿当。他说:一面之交,怎么开口说这事!缩头不再言语,我心全凉了!满心希望利用这个机会,我们全家调往济南。雪儿和欣儿的学校,我可以想办法找,只有王的工作,应该他去一趟济南,因为当今找工作必须面试,我怎能代替他去?身在21世纪,他还象过往几十年一样,无论做什么张口就是所谓的组织分配!他不知道,市场经济当中还有多少是组织分配?

看到老王的这种几十年不变的态度,几十年不改的思维方式,我心全凉了。学完日语我也不会有什么作为,我不能离开这个家,不能不管孩子。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我也只能舍弃我的事业和更好的前程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