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姚淑芳的头像

姚淑芳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11/23
分享
《流逝的岁月》连载

第三十二章 走向工作走向生活(16)

走向工作走向生活(16)

俗话说两好并一好。也可以说是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工人们大都来自苏、皖、鲁西南一带的农村。他们拖家带口不容易,除了年终岁末回家过个年,其余节日如中秋、端午、国庆等节日都不放假。即使家有急事,也只可调休三两天。

古语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这时,我们就把不当班的同志请到家里酒饭款待,让他们如同在家一样欢度节日。这本是举手之劳,然而,许多同志又将这份情谊放大,回家归队时给我家孩子们带来许多家乡土特产。退休回家的师傅们要去我家大人、孩子的旧衣服,旧鞋帽,说这些东西在农村是好的,也是份念想。

老二雪儿是1974年岁末出生的,在她三个月大的时候,由于钻机搬迁,我家必须跟随搬到相邻的汶上县李官集村居住。这次管理员给我们找的房子是村子南头,没有四邻。东侧是低于房基两米多的一条大路,直通村外。北边和西侧都是农田,种的是地瓜,胡萝卜,杂粮,蔬菜。钻机离家很远,钻进速度很快,需要频繁搬迁。当雪儿七个月大时,分队徐某人通知老王到东平县一个非常偏僻的石河旺工作。水文组的老程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主动和分队的领导提出,让他去石河旺,让老王仍留在李官集看钻,以便照顾年幼的孩子。但是分队那个徐某人不予理睬。老程说:我是单身,在哪儿都一样儿,老王孩子太小,需要照顾。这个徐不知是否爹娘养的,执意不让换,非叫老王去70公里以外的地方,美其名曰:革命的需要。

老王将要去70公里以外的交通十分不便的东平湖畔小山村。临行前给我们母女三人加固门窗……住在袁楼时那只可爱的小狗儿误食有毒老鼠,中毒后十分懂事的跑到远远的田地里,毒性发作,死在那儿。我们费了好几天才找到它的遗体,埋了。我心疼死了!可爱的小狗儿……老王上任去之前,又弄了一只小狗,给我们壮胆作伴儿。到了晚上,小狗儿趴在门后。我总怕有人推门,就用扁担,大洗衣盆等东西挤在门上、门边儿,算是精神安慰。

由于住在村边上,连个邻居也没有。所以一到夜里就心慌得要命,总怕孩子们有个头疼脑热,连个人都没处喊。越想越气,又恨又怕,泪水顺着眼角流下,湿了半个枕头。罩子油灯通宵亮着,为的是壮胆,也为半夜孩子撒尿方便。

那段时间换成小口径钻进,钻速非常快,半月20天就要搬家。我带着两个孩子,跟着6号机搬来搬去。在沙岗村只住了15天。在那15天里,我和孩子们住的是刚刚盖成的新房。屋里最多的是千足虫、土鳖、壁虎等五花八门的虫子。我把床安在房子正中,不靠墙壁。为了防止虫子钻到孩子耳朵、鼻子里。小狗儿趴在卧室地上,它可以随时摁住敢于蠢蠢欲动的各种爬虫。

在频繁的搬迁中,我们的雪儿逐渐长大了,11个月就会走,走得非常稳,几乎没摔倒过。

1975年底,老王收队回家来了,我们又搬家了。这次是回到分队部,我们住的是与分队部一条公路之隔的三义庄村。给我们住的房子是一个老院儿。房东大娘与他的儿子,儿媳分住在北屋与西屋,我们一家四口住东屋。房子很小,除去床铺没多大空地儿

我俩要到路西分队部水文组上班,全组五个人。工作任务是汇总两年来东平磁铁矿的勘探成果。地质组是探明矿床来龙去脉,初步估算储量,水文组则是查明矿床分布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我们上班时,孩子请房东大娘照看。房东院内有十几只鸡,两只山羊,一只大狗,孩子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一天天长大。九月份冬儿该上学了。雪儿每天跟着房东奶奶在院子内外转悠,常常捡地上的羊屎蛋儿装到衣袋里。我告诉她:脏东西不要拣!她哭喊着不叫扔,真是叫人哭笑不得,这些羊屎球儿成了孩子的玩意儿了,这是不是时代的悲哀?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