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富鸿的头像

谢富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15
分享
《中华革命简史》连载

第一章 火的革命:燧人氏钻燧取火

据《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燧人氏钻燧取火,成为中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被后世奉为“火祖”。在《尚书大传》等著作增补“三皇五帝”中被列为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尊称“燧皇”。当然“三皇”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不管“三皇”怎么说,燧人氏位列五氏次席,这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对于钻燧取火到底是钻燧木取火还是击燧石取火?个人以为击燧石取火方式更容易些更有可能。以现代技术做成过去木匠师傅用的木钻工具(当然钻头只能是木)都难以钻木生成火,别说旧石器时代的技术还无法做成这样的木钻——钻木取火是非常不容易的。不管是哪一种,钻燧取火最终实现了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彻底告别了可遇不可求的靠老天发生雷电火灾才能取到火的时代,也不用再担心族群保存的火种不小心熄灭了。

古代的人们认为必须经燧人氏钻燧取火后才有火可用,在燧人氏之前的有巢氏就无火可用。其实,人类控制用火的历史很漫长,几十万年前人类就可以使用火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北京周口店遗址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北京人”控制用火的确凿证据。首先,根据在猿人洞第4堆积层发掘的火塘、原地烧结土、烧石、烧骨等古人类用火遗物,针对这些疑似用火遗迹沉积物,及与其处于同一平面的其他沉积物进行分析表明,遗址疑似用火区沉积物很可能经历了700℃以上的加热,而自然火一般无法达到如此高的温度。其次考古专家从磁学、植硅体、孢粉、红外光谱分析等多个因素综合对“北京人”是否用火的证据进行了重新检验,研究发现,第1地点的第4层和第6层灰烬中含有硅质体,说明“北京人”在距今40万-50万年前已经可以有控制地用火。

有控制地用火对人类的生存和演化至关重要,是人类在动物界中具有排他性的行为特征。通过用火熟食改变了人类的摄食方式和营养结构,从而使人类的肉体的有机结构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大脑结构变得复杂,聪明才智得到发挥。用火照明和取暖,用火塘来作门防止野兽进入居住的山洞或地穴以保证安全,用火驱赶围捕野兽,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使人类生命变得更有质量和保障。

在漫长的使用火的过程中,可以想像,人工取火的探索也不会是短暂的过程。古人发明钻燧取火的方法必然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是在数代人探索和知识积累基础上,在某一天由某一个痴迷者机缘巧合,点燃了第一株人工火苗。只是由于年代久远,那位点燃第一株人工火苗的人名被淹没在茫茫历史尘埃之中,也或许那时候的人们根本就没有名字。只是当后来的历史中有一天人们关注火的时候,为对发明钻燧取火的老祖宗表达敬意,称之为“燧人氏”。

获取了人工取火的方法,也会加速人类对火的探索利用。在漫长的火的利用中,黏土捏制成形再烧制而成的陶器也必然会产生——在近两万年前,中华先祖就已经能生产制作陶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陶器佐证了在陶器产生前的数万年前就已经可以人工取火了。2012年,在中国江西万年的仙人洞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考古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年都在仙人洞遗址进行过考古发掘,但对于最古老陶器的年代一直不明确。中国、美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重新调查了该处遗址,并对取样进行放射性碳素断代法测定,将最早出现陶器的时间确定为2万年到1.9万年前。对于中国的北方地区,河北南庄头遗址(距今10500―9700年)发掘出两种陶片,一种为夹沙深灰陶,一种为夹沙红褐陶。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