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富鸿的头像

谢富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22
分享
《中华革命简史》连载

第四十四章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1866年-1925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10日袁世凯(1859年-1916年)任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同年同盟会联合4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1913年3月20日,预备出任内阁总理的宋教仁(1882年-1913年)在上海遇弑身亡,袁世凯被认为是背后策动暗杀者。7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但被袁击败。10月6日,袁世凯经国会选举,正式当选中华民国总统。袁就职之后,坚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断绝了一些革命党人分省独立的企图。同时袁积极与列国交涉,保全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袁世凯1915年废共和称帝,遭到反对,引发护国战争,旋即宣布取消帝制。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时期。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死,黎元洪(1864年-1928年)继任大总统。孙中山则在广州多次组织护法政府(即“三次革命”),中国出现南北分治局面。辛亥革命只是一场结束帝制的政治革命,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历史需要新的革命文化思想武装人民群众,真正实现民族解放和全国人民大翻身。

1913年6月起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1879年-1942年)、李大钊(1889年-1927年)、鲁迅(1881年-1936年)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了一次反地主专制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地主阶级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青年杂志》于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迁往北京并改名为《新青年》。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地主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1917年起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实际上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心。《新青年》从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鲁迅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地主阶级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1917年爆发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希望。《新青年》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大量篇幅发表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社会主义理论文章。1918年11月,《新青年》发表了李大钊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论文,热烈欢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1868年-1940年)、鲁迅、周作人(1885年-1967年)、钱玄同(1887-1939)、胡适(1891年-1962年)、刘半农(1891年-1934年)等。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以后又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阶级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地主专制制度和地主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好思想准备。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理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约。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

1919年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巴黎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5月3日下午,国民外交协会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将外交失败转报学生。当晚北大学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大会,并约请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代表参加,大会决定于4日(星期天)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

5月4日上午10时,各校学生召开碰头会,商定游行路线。下午1时,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最早到达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数理部的匡互生第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出面控制事态,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生返校,学生复课。5月9日,蔡元培出走。上海各学校全部罢课。5月11日,上海学生联合会成立。北京各大专学校教职联合会成立。5月13日,北京各大专校长递交辞呈。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6月1日,政府查禁联合会。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6月4日,北京学生出动比昨日多一倍的人数上街演讲,当日70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被监禁的学生获释。6月6-8日,罢工规模扩大。6月9日,南京路工人示威。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销曹、章、陆职务。6月11日,陈独秀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总统徐世昌(1855年-1939年)咨参众两院请求辞职,未被接受。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

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1919年6月28日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1922年2月4日,中国和日本还在华盛顿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条约规定:日本将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该地全部开为商埠;原驻青岛、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的日军应立即撤退;青岛海关归还中国;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归还中国等。附约中规定了对日本人和外国侨民的许多特殊权利,但是中国通过该条约收回了山东半岛主权和胶济铁路权益。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