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由于张学良(1901年-2001年)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和领导下,纷纷组成抗日义勇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1934年11月,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开始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体。到1937年7月,部队发展到10个军另1个师,共3万余人。东北三省的抗日游击战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1888年-1967年)、军长蔡廷锴(1892年-1968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蒋光鼐指挥军队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死伤近万人。2月14日,蒋介石(1887年-1975年)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1890年-1969年)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5月5日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一·二八淞沪抗战是十四年抗战中中国军队第一次与日军的全面对抗和较量,也是局部抗战阶段给予日军沉重打击的一次战役,遏制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为全面抗战争取了宝贵的备战时间。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第17路军将领杨虎城(1893年-1949年)发动西安事变,在西安扣留了来此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1898年-1976年)等到西安,参加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蒋介石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7月16日、17日,中华民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号召全民族抗战;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宣告战争已经全面爆发。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第18集团军)。随后,八路军主力在朱德(1886年-1976年)、彭德怀(1898年-1974年)率领下相继挺进华北抗日前线。9月中旬,太原会战爆发,在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1883年-1960年)领导下,八路军第115师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等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0月12日,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1896年-1946年)任军长,项英(1898年-1941年)任副军长。
1937年11月20日,中国国民革命军坚持淞沪会战三月之久,在伤亡25万人之后,被迫撤退,上海自此沦陷。日本华中方面军开始进攻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南京保卫战打响。1937年底,首都南京陷落。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侵占南京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约三十万无辜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残暴地杀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为26万)。山东省主席韩复榘(1891年-1938年)临阵脱逃,致使黄河防线失守,山东大部失陷。1938年2月,中国国民革命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与日军激战,史称徐州会战。3月,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1891年-1969年)令川军王铭章(1893年-1938年)所部防守滕县,因无援兵,滕县失守,王铭章师长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李宗仁队以西北军孙连仲(1893年-1990年)第二十六路军在徐州以北的台儿庄与日军反复争夺,以西北军张自忠(1891年-1940年)部五十九军和庞炳勋(1879年-1963年)军团掩护台儿庄的右翼临沂战场,以中央军汤恩伯(1900年-1954年)军团卷击台儿庄日军侧背,最终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以毙伤日军一万多人的战果成为中华民国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6-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参战日军达30多万人,中国军队达110万人,战争中日本损失8万人,因病减员8万人,由此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在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伤亡40万人。9-10月,兵团司令薛岳(1896年-1998年)指挥的万家岭大捷,使日军第106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阵亡4000人。10月21日,在大亚湾登陆的日军占领广州,第七战区司令余汉谋(1896年-1981年)部退至粤北地区。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失守以后,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鉴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调整侵华政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1938年12月29日,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1883年-1944年)公开投降,在越南发表“艳电”响应近卫声明,提出与日本“恢复和平”。1939年10月-12月,日军集中2万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冬季“扫荡”。边区军民奋起反击,共作战108次,毙伤敌军4000余人,击毙了日军中将旅团长“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取得反“扫荡”的胜利。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汪伪国民政府。三次长沙会战(1939年-1942年)对日军造成重大打击,尤其是薛岳指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日军5万多人——这一度改变了当时中国国内的抗战士气。
在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利用灵活的游击战技巧生存下来,成为插入敌后的一把尖刀,使敌军不得安宁。共产党成为敌后游击战的重要力量。至1940年7月,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已发展至近40万人,并拥有约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近200万的民兵组织。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随后日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华北日军兵力达到47万,并集中了傀儡政权中能投入战场的全部军队。为应对共产党方面的游击战术,日本采用了“保甲制”来断绝共产党军队与当地民兵的接触,设立无人区,进行极为野蛮残暴的“三光政策”,甚至使用违反国际法的生化武器来作战。共产党面对日军扫荡的压力下,全军实行战略转移,化整为零保留实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扫荡”斗争,如著名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46480人。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1901年-1972年)为代理军长,刘少奇(1898年-1969年)为政治委员,张云逸(1892年-1974年)为副军长。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日本的战略重心从中国转变为美国。翌日,美国向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中国国民政府正式向德、意、日宣战。不久之后,英国等同盟国也对日本宣战。从此中国不再独立对日作战,抗日战争正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共同宣言《联合国家宣言》,中国进入了与美英苏共同领衔签字的四大国之列。1月3日,盟军为更有效地协调作战,成立了中国战区,蒋介石任中国战区(包括泰越)盟军最高统帅。1942年2月25日,应英国政府要求,中国抽调精锐部队第5军、第6军、第66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开始进入缅甸,协同英、缅军对日作战,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随着日本战略重点的转移和诱降方针的实施,中国国民党一方面坚持继续抗战;另一方面实行“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磨擦事件,先后三次掀起反共高潮——阎锡山制造的“晋西事变”、顾祝同(1893年-1987年)制造的“皖南事变”、胡宗南(1896年-1962年)炮击陕甘宁边区。
1943年7月开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也开始反攻作战。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1882年-1945年)、丘吉尔(1874年-1965年)、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开会,通过《开罗宣言》,要求战后日本归还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194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关于1944年的方针》。此后,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伪军相继发起春季攻势和秋季攻势。1944年4月,日本动用12个师团、41万人的庞大兵力,在中国发动了豫湘桂战役,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以挽救太平洋战场的危局。豫湘桂战役历时8个月,是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日军虽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国持久战,反而影响了在太平洋战场的对美作战,宣告了日本“长期战”战略的破产。
1944年5月,由卫立煌(1897年-1960年)将军指挥的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反攻,先后攻克日军坚固防守的松山、腾冲、龙陵,收复西南失地。此成为了日本在中国战败的转折点。1945年1月27日,中印公路完全被打通,两军会师于芒友。至3月,反攻胜利结束。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解放缅甸领土8万余平方公里,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毙伤日军4.8万余人,基本消灭了日军第18、56师团。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1878年-1953年)在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签订《雅尔塔协定》,规定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苏联应对日宣战。中国没有被邀请参加。由于美英是以牺牲中国的主权(如承认外蒙古独立),来换取苏联对日出兵的条件,也被称为远东慕尼黑阴谋。1945年3月起日军先后发动豫西鄂北会战和湘西会战。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红军也根据《雅尔塔密约》,在8月8日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893年-1976年)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与盟国一起对日本进行最后的决战。8月10日、11日,中国共产党延安总部向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连续发布7道反攻命令,并限令敌伪向中共武装缴械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照会中、苏、美、英四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21日,奉侵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茨之命令,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由南京飞抵湖南芷江进行乞降会谈,交出了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命令备忘录。“芷江受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首都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9月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举行,中国正式收复被日本殖民统治达50年之久的宝岛台湾,洗雪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此时在中国正面和敌后战场上,国共抗日军队一共抵抗着日军57个师团,超东南亚加上太平洋战场的日军总数。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政府军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含国共两党)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 ,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忽略了日军伤员治愈后重返战场的人数)、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投入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主要在日军后方及日占区进行游击战,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人,歼灭伪军118万人,缴获各种枪69.4万余支(挺)、各种炮1800余门,军队发展到130万余人,建立了约100万平方公里、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结束,共14年。中国抗战14年,军队、平民伤亡210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亿美元。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抗日战争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中华儿女永远不能忘记抗日战争,要牢记这段历史,要牢记有关抗战的纪念节日:“七七”抗战纪念日(每年7月7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九一八”纪念日(每年9月18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还有两座抗战纪念建筑: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地——宛平城内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湖南省芷江县七里桥境内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