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富鸿的头像

谢富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22
分享
《中华革命简史》连载

第七章 社会组织的革命:早期国家

在中国的五帝时代末期,部落联盟领导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领导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十七年后,前领导舜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将领导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自己避居夏地阳城。但联盟内的部落领导都离开商均去朝拜禹。在各部落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国号夏,建都阳城 。自己原先的部落重新命名为夏后氏(后是对当时君王的称呼,夏后就是夏王的意思)。夏王国初始由夏后氏(中央王室)、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十二个部落组成,为部落联盟式王国。部落联盟发展到部落联盟式王国,有什么不同?首先,有个以国王所在的部落为主构建的中央王室,王室下有军队、官吏和刑罚监狱等,是维系王国政权的支柱。第二,王室统一指挥王国内的军事安全事务处理,有战事时各部落听王室调遣安排。第三,王室可召调部落的人员到王室任职。第四,部落须给王室进贡财物以表示其从属地位才能获得王国内的安全保护。当然也有相同之处:部落内部的事务由部落自己处理——中央王室不会干预——中央王室也只处理自己所在部落的内部的事务。当然因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夏王国并不能养起太多的非生产人员。王室专属官吏不会很多,已知的官名有六卿(不知哪六卿)、车正——运输队长等;王室专职军队的人数也应不会太多。据说那时的部落也有些官吏:相,办公室主任;牧正,放牧队长;庖正,厨师长。

大禹开创了夏王国,夏启继位就正式开始了“家天下”世袭制的游戏,标志着中国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 。夏启继位后,反对这种“家天下”做法的部落有扈氏起兵讨伐夏王室,夏启最终击败了有扈氏,罚贬其做了牧奴——奴隶阶级一下子又壮大了许多。夏启死后,其子太康继位。太康只顾游乐田猎,不理政事,东夷有穷氏部落首领羿趁夏王国统治力量衰弱的时机发难,驱逐了太康。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后,实权操纵于自己之手。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羿又驱逐了相,自己上台当了国王称为后羿(不是射九个太阳的后羿),这就是“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后羿好射猎,不善治理,得权后,像太康一样,好狩猎而荒废国事,将政事交于寒浞打理,后被寒浞所杀。寒浞随即也自立为后,直到相的遗腹子少康中兴复国为止。

上面这短短的一段,可以有太多的总结。太康失国,说明“富不过三代”的确有些道理。后羿代夏,虽然会被称为“不讲武德、耗子喂汁”,但毕竟是一个贵族集团推翻一国的史无先例的重大事件——前有扈氏战败成奴,这种事情没有足够的胆识是做不成的。可惜后羿有始无终,荒废正事玩起了爱好,不能象商汤一样开创几百年的新王朝。寒浞更不用说了,因恶行被族群驱逐、灭师门、给后羿戴绿帽子、称王后骄奢淫逸,名声臭到儒家连个“后浞”的称呼都不给。千句万句不如一句,可归结为一句万世不变的真理:

“以谦卑之心放下自己,

以慈悲之心服务众生。”

这好象是佛道之说——佛道里面当然有这些道理。吃透这句话,其实也不用读道诵佛了——做学问者除外。道家的还好,《道德经》五千言不算太长,《庄子》半本书的样子,文章也不算太多。佛经(大藏经)可不得了啦,当听到“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我连看《大藏经》的念头都没有了,就去找两万来字的《六祖坛经》了——这就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土鳖”六祖慧能打败西天取经的“海龟”唐僧玄奘的原因。真要读完三千部佛经,念完博士也读不完,还要在博士后作伪经识别后再无休无止地读下去——这真要活到老学到老。《大藏经》有没有三千部我也不知道,反正一本也没看过。听说有人有一套省事的方法,用大数据AI专挑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类的来读,用来诵诗作词写小说。受此启发,我只看一些网络上的佛经精华名句,如《金刚经》的精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的理解就是:“瞬间已是过去,执著留恋什么?还不放下当下的这个自己!” 放得下自己,那任何东西也自然放得下了——如同“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东西可怕呢”。放下自己,心安无烦恼。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为众服务,自己就开心快乐。一个人心安、没有烦恼、开心快乐,这是多难得呀——不是说有一两分钟的这种状态难得,而是要长期保持——对于普通凡人,在清醒的情况下能有半天就不错了。

这句话既适合个人,也适合组织。范文正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这个意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是这个意思。不服务于民的领导者会被人民抛弃、不服务于民的政党或政治集团会被人民抛弃、不服务于民的政府或国家会被人民抛弃,反之则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太康、后羿、寒浞就是这样最终被国民抛弃了。当今有个著名的“川建国”同志也是这样被某国的人民抛弃了,看看世界各国的反映,也可以说早被全世界抛弃了。这句话自然也适合国家,其说明了国家存在的根本价值是服务于国民的,国家维护领土、政府、国民的安全,保障国民生存和促进国民发展——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全民共发展,不落下一个”。“Gover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也是这个意思。可惜了这么精炼这么智慧的思想,不知当今一团乱象的某国的执政者们有没有愧见列祖列宗的想法。也不能怪当今,某国从来就没有实现过“三民”的理想——他的制度也阻碍他的实现——实际上还没有任何国家实现了。当代的中国即将实现“脱贫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相当于踏入了“三民”的门槛,达到了“三民”的最初始阶段,是个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中国早期国家夏王国,更优于部落或部落联盟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飞跃式发展,是一次革命。作为国家,夏王国可以分配更多的资源发展铜冶技术、制陶技术和劳动工具,这是在其周围遍布的其他部落无法做到的,这样夏王国的生产力将绝对领先于其他部落,也将吸引更多的部落加入王国。当然早期国家很不完善,不说别的,就拿被统治的奴隶阶级来说,没有任何发展权——当然国家也必然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下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国家是统治阶级控制被支配阶级的机器,这是没错的;有阶级统治的国家当然无法完全实现国家存在的根本价值。但是,最终将实现一个没有阶级分化的全民共同发展的社会,此时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国家依然存在,同时这个还存在的国家一面实现了其存在的根本价值,一面消灭了其原先的内部的阶级统治的机器——作为原先的国家机器的强制机关,或消亡,或转化为新型国家的服务型内部组织——新型国家所有的对内的内部组织都是服务型的。因为还存在其他国家,所以新型国家依然存在对外的一些强制机关组织。

中国早期国家夏王国,其存在与否还有争论。因为没有足够明确的夏朝时期的文字记载,甚至连甲骨文中也找不到夏朝的记载,所以夏朝的存在与否一直难以盖棺定论。但考古已经发现一些夏朝时期的城市遗址,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河南新砦遗址(公元前2050~前1750)发现70万平方米的城市遗址,城址中心区坐落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建筑基址。出土的遗物有精美的陶器如子母口瓮、簋形豆、双腹豆、猪首形盖钮等,还有玉凿、红铜容器等。此遗址可能是历史记载中的“夏启之居”。河南二里头遗址(公元前1800年~前1500年)发现有宫殿建筑基址、平民居住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墓葬和窖穴等;出土的器物有铜器、陶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石器、蚌器等。此遗址初步确认为夏朝中晚期都城遗址。

中国早期国家商王国,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国。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率领着部落讨伐夏王国的最后一个国君桀;于鸣条之战灭夏王国,以“商”为国号 ,建都于亳(河南商丘)。商王朝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有各种中央政府官员(尹、宰、卿事、三公、史官、宗教官、乐工师、司工、司鱼、牧正等等)、常备的武装(左中右三师、师长是高级武官、有大亚、多亚、马亚、射亚等武官),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施行分封制度,地方由诸侯统治,分侯、伯、男、甸不同的称号——侯、伯是较大的诸侯,男、甸较小或较远。地方诸侯多由商王诸妻、诸子、功臣及臣服于商的部族首领担任,获取权力的同时也有义务为王室服役、进贡;平时为商王守边,有戎事时听调随征。

不管夏王国是否存在,商王国是确认无疑的中国早期国家。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中国社会组织的一次大革命。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有国家的阶段,从文明的角度也开始步入青铜文明时代。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