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帝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象形文字。《淮南子·本经训》称:“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春秋元命苞》云:“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刚......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关于中国汉字的起源,东汉文字专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作了更为圆通的解释:先是伏羲氏作八卦“以垂宪象”,人们从八卦符号中受到启发,继而画出了更多更复杂的符号。神农时代来了个省事的办法,“结绳而治”,然而因为事务渐多又有伪饰,绳结远远不能满足要求,黄帝时代应运而产生了仓颉。这位造字专家受到鸟兽蹄这之迹的启发,“依类像形”加以创造,其后形声相益谓之字。再经过长时间发展演进,进一步形成了汉字的六种方法,名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的这番解释,得到多数人赞同,成为汉字起源的权威之说。
其实在旧石器时代,上古先民就创造了“结绳记事”。中国古代文献对此有所记载。《周易·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庄子·箧篇》也说:“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留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春秋左传集解》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扬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当然结绳记事也麻烦,绳还会腐烂,也易被烧毁。于是在竹、木、石等材料上刻上符号来记事,来代表原先的各种各样的结绳的含义,这就是刻契,或称契刻。河南贾湖新石器遗址(距今9000―7500年)出土的龟甲上有契刻的符号,共十七个。《尚书》:“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八卦的基本图形,整线“—”(代表阳)和中断线“--”(代表阴),可以想象一下,这有什么不可以是刻契符号。“结绳”和“刻契”,在已进入文明社会的古代近代都还长期存在。据《北史·魏本纪》记载,魏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唐会要·吐蕃》记载吐蕃“无文字,刻木结绳以为约。”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云南红河元阳地区的哈尼族人买卖田地时,常用单股的麻绳打成结,表示田价银子数。每个结代表一两银子,结与结间的距离相等,表示单位形同。假如最后的距离只有一半,就表示半两银子。新中国成立之初,居住在云南的佧佤族仍用刻契的方法在木棍上记载重大事项。
对于更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象,一般的刻契就无法满足,于是就发展到“画图记事”。似画非画、似字非字的符号产生,这就是“图形文字”,或称为“图画文字”——严格来说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彩陶大都有刻划符号,而且不同遗址的刻划符号居然有许多是相同的。如甘肃大地湾遗址(距今8000—4800年)与西安半坡遗址(距今6700—6000年)的刻划符号有十几种相同,甘肃马家窑遗址(距今5200—4400年)与青海马厂塬遗址(距今4200—4000年)的刻划符号有十种相同。根据陈福来(彝名课欧吉立 )的《彝文揭开8000年前甘肃大地湾刻划符号的神秘面纱》介绍:彝文与甲骨文首先在文字形态、字形结构上有完全相同或相近的文字 ;彝文能释读大地湾遗址的36种刻划符号,能释读半坡遗址的19种刻划符号,能释读马家窑遗址的33种刻划符号,能释读马厂塬遗址的24种刻划符号。彝文和这些刻划符号在形态结构上的一致性,说明这些刻划符号具有特定含义,是相当成熟的“刻划文字”或“图形文字”了。
从原始时期的“结绳记事”到“契刻记事”,再到“画图记事”,从“结绳符号”到“契刻符号”再到“图形符号”,最后完善巩固形成稳定的“图形文字”,这其实是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是个漫长渐进的不断积累智慧的充满快乐的历史过程。也许到了五帝时代——有史以来的部落的大联盟时代,经仓颉广泛搜集各部落的图形文字并加以整理完善,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因此仓颉也被尊为“造字圣人” 。古人对仓颉造字有一种绝对的崇拜,不断形容仓颉造字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意义。造字的工作的确非凡,就让仓颉代表所有无数无名的造字的祖先们,接受后人的最崇高的敬意。
虽然我们无法看见仓颉们造字的具体情况,但是可以从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彩陶的刻划符号中领略一番。另外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距今5000年前)考古有重大发现,在出土的器物上发现大量刻画符号和部分原始文字,经论证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原始文字。清代末期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字,是当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字数约5000个,至商代中后期,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字形同两周、秦、汉文字有一脉相承的联系。从“契刻符号”到“图形文字”到原始文字再到甲骨文为代表的的象形文字系统,是无数仓颉们创造发明的结果。当然象形文字系统的完善,也是新的仓颉们不断努力的结果:西周后期的大篆,字形结构趋向齐整,为方块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秦统一后规范统一文字为去繁就简的小篆,并启用把小篆弯曲的线条变成平直笔画的隶书,至汉代隶书发展成熟,自此中国文字脱离原先的图画符号阶段进入概念符号阶段,古代象形文字系统演变成为笔画化的汉字系统。
甲骨文、大篆、小篆、汉字,源源流长,记载着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有汉字继续描绘,由汉字承载的新时代的中华文明必将象灿烂星空中的明月,照耀在东方的大地上,指引人类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