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易水寒烟的头像

易水寒烟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7/15
分享
《北莽山之我在高原》连载

第三十二章

春天的校园夜晚里别有一番景象,图书馆后面的小竹林里、教学大楼下面的小花园、水泵房的松林里,总能看到一对对男女同学漫步的身影。 何平还没有这样的幸福生活,下了晚自习匆匆回到宿舍。

老三和老五正在议论哪里的人更能吃辣椒。“我们四川人能吃辣椒,哪样川菜里没有辣椒?麻辣火锅喜欢吃不?不但是辣的要命,而且麻的人合不上嘴。”老三的话的确不假,要论吃辣椒,四川人还是很厉害的。

“不能光说你们四川人能吃辣,我们云南人也不差,米粉店的桌子上少不了辣椒酱。现在咱俩就比试一下。”老五有些不服气,他拿出一瓶泡着红辣椒的白酒,两个人你一口我一口,下酒菜竟然是泡好的红尖椒。

何平笑着说:“其实,我们陕西人也能吃辣椒。陕西八大怪里就有这么一句话:辣子一道菜。”他想缓和一个这个紧张的气氛。

“你们的油泼辣子咋能算是一道菜,充其量就是一个调料。”老四的这句话语赢得了老六和发仔的赞同。

何平却发现大吕一直没有参与大家的话题,一个人吕闷闷不乐地坐在床上发呆。“咋了?老大今个不高兴,谁又惹你了?”他有意和大吕开个玩笑。

“老二,还不都怨你。 你好歹也算是个班干部,也不为自个宿舍的弟兄们帮帮忙,评奖学金时也不照顾一下。”原来,大吕是为这次没有评上一等奖学金的事情,还在对何平心生怨气。

“就是的。老二,你也像其他班干部多学习学习,哪个不为自己宿舍的人想办法?”老鹤也附和着说道。

何平明白了他们所指的人和事情。本来评定奖学金是一项很严肃的事情,不但要看个人的学习成绩,而且要评价他(她)的平常表现及参与班集体活动情况,人为因素肯定存在。虽然何平一直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这件事,从没有想着偏向谁,或者排挤谁,可是结果总是不如人意,即使他认为比较公平,最终还是落了不少同学的埋怨。

“好了,哥几个别说了。这次老大虽然没有评上一等奖学金,好歹也得了个二等,虎子不是评上一等吗?知足了吧!虽然我是团支书,有一定的发言权,可是也不能太过偏向自个宿舍的人,哥几个多多理解。”何平的心中虽然也有不满的情绪,可是他还得找个堂皇的理由来说服大家。

星期六下午,一帮人又在隔壁的318宿舍打够级,何平在一旁观阵。这时候,小潘从外面回到宿舍,他一进门脸色就不好看,坐在床上发了一会儿呆,突然走到桌子前,拿起桌上的扑克牌一把扔到窗户外。

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终于爆发了。在激烈的争吵和混乱的撕扯中,一个暖水瓶破了,热水洒到了小潘的身上,只听得他发出一阵惨叫声。

“坏了,这下子麻烦大了。”何平和三水、阿泰等人赶紧扶着小潘到学校医院检查。还好,烫伤不是很严重,大夫给开了一些外敷的药品,叮嘱说:“这几天睡觉时不能躺着,只能趴着。也不能去澡堂洗澡,小心伤口感染。”

晚上,320宿舍里的八个兄弟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是主动报告还是等待?几个人七嘴八舌拿不出个正主意。

一连三天过去了,系里没有人找他们了解情况,他们悬着的心慢慢落了下来,这其中的缘由他们一直不得而知,这件事好像就这样平静的过去了。

一个星期后传来一个消息:小潘主动找辅导员郭云鹏,说是自己不想当班长了。小潘也许已经意识到大家对他的意见比较大,主动给自个找一个适当的理由和台阶下。

宿舍里召开了卧谈会,大家在一起商议班委会和团支部的重组,按照各自的交往情况找各个宿舍的人打探消息,顺便也做一做工作。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酝酿,大家商议推举山秀当班长,齐齐当团支书,何平则退出团支部,其他班干部的思想工作也由何平来做。

听了何平的汇报后,郭云鹏也同意他们重新选举班干部,认为这也是发扬班级民主管理的很好尝试,可以让其他有能力的同学也得到锻炼的机会。

班干部的人选基本敲定,谁也没有料到,又出现了一个小变故。原来他们打算推选虎子担任学习委员,可是虎子一再推说自己的能力不行:“我看,还是推选何平当学习委员吧!”虎子的态度很是坚定。

按照不成文的规定,班干部的人选要来自各个宿舍,而且女生班干部也得有一定比例的人选。

在班干部民主推荐会上,320宿舍没有其他人选参加,何平只好表态:“同学们,我的学习成绩虽然很一般,但是还希望继续为大家服好务,帮助解决大家在学习方面的困难。希望大家信任我,支持我。”

新一届班干部集体就这样产生了,班集体又一次焕发出团结向上的活力。

何平下晚自习刚回到宿舍,山秀推门进来,“老二,到我们宿舍来一下,我有事情找你商量。”

原来,山秀和矿3班的班长阿文商议,想利用星期天组织两个班级的同学一起去春游。

“这是好事情,大家一定会积极响应。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出外踏青郊游的确是个好主意,还可以增加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何平对山秀的想法表示大力支持。

他们抓紧时间筹备,选择春游的地点,确定参加的人数,联系旅游公司和车辆,收取所有的费用。春游的事情确定下来,他们及时向郭云鹏报告。

春游地点选在秦岭脚下的高冠瀑布,据说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景区的大门有些寒酸,建筑造型如同北莽塬上的一座小庙。身材高大的大吕扛着印着系名红旗走在前面,长长的队伍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沿着山间的小路一路说笑着,在一处石塔前,他们留下了进校后的第一次春游合影。

“快来看,大瀑布!”同学们雀跃般地欢呼着。何平放眼一看,一股激流到此突然收为一束,从几十米高的石崖上飞流直下,顿时倾入深潭之中,发出雷鸣般的轰鸣声。只见那山泉水雪浪翻滚,雾雨飞溅,在春天阳光照射下,彩虹卧波,宛如人间仙境。他们站在深潭边合影留念,更有一些大胆的在飞瀑中来回穿梭,相互打闹。

“同学们,这就是有名的高冠瀑布,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讲解员为他们介绍瀑布和深潭的一些美丽传说。

高冠瀑布和高冠潭是历史上著名的瀑布与古潭。在西周时期,此处便是当时京都镐京供水的主要水源,秦汉时期更是皇家上林苑的一部分。后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时而成为皇家的游玩之园,时而成为佛家宗师的清修之地。历代文人骚客更是在此赏景、吟诗络绎不绝,为瀑布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最著名的莫如唐代大诗人岑参,也曾在此建造别墅,过起了耕读的田园生活,他和高冠瀑布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一首诗是这样描绘瀑布的美景:崖口悬布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

“说起咱们这个瀑布,还有一段故事是与石油学院的学生有关。5年前的这个时节,3名大学生在此勇救落水的纺织女工,一个名叫唐春雨的大学生不幸被激流冲入深潭里,······。”讲解员为他们介绍了1987级的两位学长参与救人的英雄壮举。

碧绿的深潭水面翻滚着涌流,透射着神秘莫测的感觉。这山泉从哪里来,又一股脑的钻到哪里?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家门前的大桐树下,德文老汉手指着南山,给何平讲述着许多山水奇闻。北莽山上并没有多少水,唐王陵的山上更是看不到丁点山泉。

“这个深潭到底通往哪里?”何平在忍不住提了一个看是很平常的问题。

“当地的人们口口相传,这个潭直通山底,一直深达东海。潜水员在打捞遇难人员时下去过。”讲解员接着说:“这个水潭奇深无比,神秘莫测,底下的面积很大,三个多小时都未找到边沿。”

高冠潭救人的三名大学生被省上授予光荣称号,唐春雨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1991年5月20日,石油学院在校园内为唐春雨塑起烈士雕像。

“哦,原来如此。每次走过图书馆后面的小竹林,我都会不由自主的看一眼那个塑像,今天才终于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有同学不由自主发出了感慨之声。

何平站在深潭边,看着那翻涌的水花,他陷入了深思之中。关于大学生为救普通民众英勇献身,社会上曾经掀起了不小的辩论,尤其是四军大的张华勇救掏粪农民而牺牲的故事,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有些人认为,国家花钱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为救普通民众牺牲自我不值当。何平可不这样想,他认为: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时代青年,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群众,勇于奉献、敢于献身,这才是好儿男的时代本色。

他们站在瀑布边上,再一次观瞻唐春雨学长献身的地方,默默地吊唁这位勇于救人的英灵。

北莽塬上春天的脚步快速走过,暮春时节几场大雨过后,塬上的麦田里逐渐呈现出一片金黄的颜色。

夏收之后,很长时间没有降雨,地里的秋庄稼也无法出苗,这可急坏了上上下下。各村立即动员进行抗旱保苗,宝鸡峡灌区也积极行动起来,想方设法合理调配灌溉用水。北莽塬上长时间没有大范围的有效降水,宝鸡峡水库里的库存也在急剧下降,分配到各县(区)、乡镇、村组的水量也是很有限,各村的人为了争抢浇地用水,经常吵得脸红脖子粗,有时候也为争个先后顺序而大打出手。

何平也听德文老汉讲过:咱们这塬上是一块宝地,风调雨顺,旱涝保收,很少遭受天灾,基本上都是好年景。今年的情形却有些反常,难道是老天爷有意为难?

高灌渠里的来水时有时无,各村组只好抽取塘库里的水救急。秋庄稼总算是出苗了,可是天气依然炎热,田地里的水分蒸发的非常快,许多幼苗由于缺水而显得面黄。秋庄稼一般都是喜水的作物,如果水分跟不上,势必影响庄稼的长势。渭河两岸的田地因为滨临河道的便利,可以有效解决庄稼灌溉之需。

北莽塬上的庄稼就没有那样的好运气。一方面,抽取渭水灌溉的花费太大,会增加农民们的负担,另一方面,水利部门也不敢大量抽取渭水,因为会影响到流域各个县(区)的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用水统一调配使用。

北莽塬上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缺水危机。

省城也在感受着缺水带来的煎熬,自来水的供应无法正常保障,厂矿企业、机关单位、居民小区都实行定时供水,学校也不例外。供水的时候,大家都把能盛水的用品全部拿出来接满水,以备不时之需。一些单位也陆续加大了自备水井的开启力度,以保证本单位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报纸上、电视台也及时发布通告,要求各单位的要严格管控自备井,不允许超量抽取地下水,以防引起地面沉降,发生意外情况。

学校的自备井也是不断地开启,及时向水塔中抽水,限定了供水的范围和时间,重点保证食堂、家属区和宿舍的生活用水。

“来水了,哥几个抓紧时间去接水。”每到来水的时间,他们抓紧时间去水房洗衣服,拿着洗脸盆、暖水瓶抢着接满水。

在炎热的伏天里,省城犹如一个大火炉,所有人对于水的亲切感与日俱增。没有水,这个夏季如何能熬过去?

星期天是一个难得的休息时间,昔日热闹的篮球场、排球场上见不到几个身影。

“这鬼天气这么热,还经常断水,打球的念头取消了吧。”宿舍的哥几个没谁想出去玩,何平就到刚子就读的去转转。纺织学院的情况更糟,由于没有自备井,每天只能依靠市政的自来水供应,有时候好几天也没有供水,宿舍楼里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大家纷纷抱怨:“都这样了,咋还不早点放暑假。”学校的教学工作是早已安排好的,不是谁个能轻易做出决断,必须等到上面的批示才行。

何平有些同情刚子他们的艰难处境,大热天里基本的生活用水都无法保障,他们的心中能没有怨言?他和刚子聊了一会儿各自的学习情况,顺便也谈谈暑假的安排。

刚子说:“这个暑假我去跟车,也算是锻炼锻炼自己。”刚子的父亲承包了单位的货车跑运输,有一个帮手当然是好事情。

“暑假里,系上安排我们去炼油厂进行生产实习,可能去南京或兰州,等联系好了才通知我们。放假后还要在学校呆上一个星期进行生产实习前的学习教育。” 何平告诉刚子自己暑期的安排。

“去单位实习也好,可以接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能加深感官认识。我们的生产实习大多是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时间安排也很短,基本上也没有学到啥东西。这次你去炼油厂实习一定要珍惜机会,有啥困难告诉我。”刚子还是一副豪爽的样子。

好不容易熬到放暑假,大多数的同学都高高兴兴回家,可是他们还要继续留在学校接受实习前的教育。

“有一阵子没有回家了,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咋样?”星期天,何平抽空回家看看。今年的夏粮收获不错,蒲焕群及时完成了下达的夏季公粮任务,缴纳了乡统筹、村提留等各项费用,拿到手上的现钱却是不多。

听说何平要去外地实习,蒲焕群拿出一百元钱递给他,说道:“娃儿,这些钱省着花。家里的现钱也不多了,前阵子光是浇地水费就是一大笔开销,还不算收割麦子的钱、种地的钱、买化肥的钱和种子钱。”

何平把一百元钱小心收好,装在贴身的衣兜里。临出门时,蒲焕群又一次叮嘱他:“娃儿,出门在外要照顾好自个,去单位实习一定要注意安全,实习完了早点回家。”

炎阳炙烤下的北莽塬上,已没有了往日的勃勃生机,秋庄稼因为缺水而显得无精打采,田地里的玉米叶子卷了起来,有些已经发黄发干。

“再这样下去,今年的秋粮可能颗粒无收。老天爷也不睁眼看看?”德文老汉坐在树荫下,左手摇着大蒲扇,右手中的卷烟也没有心思点起。

何平坐在长途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这样凄惶的境况,他的心中不免产生一股忧虑之情。

实习的地点已经联系好,安排在兰州炼油厂,时间大概是三个星期左右。兰州的气候很是凉爽,夏天连电风扇都用不上,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这可是个好消息,他们盼望着能早点赶过去。

早上起来后,何平去教室上课,他感受不到丝毫凉爽,省城这个大火炉更是热力不减。

三楼的教室里没有安装电风扇,王心刚讲了一会儿课已是汗流满面,连后背也被汗水浸透了,在教室里上课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好不容易熬到晚上供水时间,何平抓紧时间到水房里冲洗身上的汗渍,然后撤掉床上的褥子,直接躺在光床板上睡觉。

何平躺在光床板上,听着窗户外面树上的知了还在拼命地叫着,他的心中一阵子的烦躁。虽然打开了宿舍的门和窗户通风,可是进出的依然是热风。老鹤实在忍受不住,拿起床上的凉席一个人到篮球场上睡觉。

第二天早上,老鹤满脸郁闷的回到宿舍,发誓说道:“今晚说啥也不去了。”何平一问才知道,篮球场的蚊子令他无法招架。再说了,一个人睡在空地上也不安全。

下午,刚子来到学校找何平:“何平,这一百元钱拿去用,出门在外可不能亏待了自己。”

何平用力拍了拍刚子的肩膀,“好哥们,谢谢了。”心中的兄弟之情油然而起。

山秀和何平约上厂1班的大车,拿着系里开具的介绍信去火车站购买团体票,回来后从医学院公交车站走到学校,三个人已是浑身汗透。

一切安排停当后,樊玉山、康大勇、王心刚、李言真等四位带队老师带领他们六十几号人出发了。大家坐在火车上一路欢笑,平时拘谨的师生关系在闷热的绿皮车厢里悄悄拉近。

火车沿着渭河河道一路向西,铁路两边绿油油的庄稼映入何平的眼帘,他由地发出感慨:塬上和塬下的差别就是大,这塬下才叫风水宝地,旱涝保收。

“同学们,去兰州一定要尝尝当地的牛肉拉面,就像外地人到咱西安一定要尝凉皮、肉夹馍一样。当然,这里面的故事也不少,听我仔细道来。”康大勇是一个非常风趣的老师,他在车厢里一边和同学们聊天,一边介绍兰州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注意事项。

兰州的牛肉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是一位东乡族的回民从河南省怀庆府学成带入兰州的。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不断的进行改进,统一了制作标准,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享誉天下,并且成为当地人一日三餐都喜爱的名小吃,由政府实行价格控制。

听着康大勇的演绎,同学们在纷纷议论:“有这么神奇吗?”。

来自兰州的大仓则大声说道:“不相信?到了以后我带你们见识一下,许多老字号一大早就有人开始排队。”

“说起这牛肉拉面,的确有一些讲究。有些店铺的招牌上就直接写着: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什么意思?这一清是说牛肉汤色清气香,一般每个老店都号称自己是百年老汤,宣传而已,不可当真;二白是指汤中的萝卜片洁白纯净;三绿就是说碗里放的香菜、蒜苗新鲜翠绿;四红当然是指碗里漂浮的辣椒油颜色鲜红;而五黄则是指面条柔滑透黄,因为里面加了蓬灰,颜色有些发黄,但是吃起来却是非常筋道。” 康大勇老师的解说就像是在讲课。

“好了。咱再说说这最关键的面,这里面的讲究也不少。大师傅会根据吃客的爱好,拉出大小粗细不同的面条。一般称为粗、细、二细、三细、毛细等5种款式;如果喜欢吃扁面条,大师傅可以作出大宽、二宽、韭叶等3种款式;要是有人想吃棱角分明的面条,大师傅会为你拉一碗特别的三楞子,样子有些像咱们经常吃的棍棍面。”看似简单的一个小吃,经康大勇一番精彩的解说,自然勾起了大家的食欲。

康大勇还不忘叮嘱他们一些细节:“还有,再说一点注意事项。进了回民饭馆,要尊重民族习惯,不能带大肉制品。如果店家招呼你:宽的、细的?那是问你要哪个类型的面条。一定要讲行话。否则,店家就只给你碗里放一小撮牛肉。若是店家听到行话:二细,一大碗。牛肉就是一把。”车厢里再次传来大家的哄笑声。

兰州炼油厂位于兰州西郊的西固区。他们还没有到达厂区,一股刺鼻的气味就迎面而来。樊玉山介绍说:“西固区有好几家大型炼化企业,这难闻的气味就是各个工厂排放的废气,时间长了大家就会习惯这个味道。”

由于每个人的实习经费比较少,兰炼厂门前的招待所他们住不起,只能联系到马路对面的兰州第三毛纺厂招待所住宿。

招待所的床位有限,大多数的男生安排在几间会议室里住宿。“哎,原来是住大通铺。”有些同学在小声的埋怨,住宿条件有些差,看来只有将就了。住大通铺也有一些好处,几十号人拥在一间房子里,这样的机会不是啥时候都会有,而且大家在一起热闹的话题总是不断。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一帮人在第三毛纺厂周边的小店里吃早餐,发现这里的早餐品种单一,基本上都是牛肉面。在省城常吃的豆浆、油条、豆腐脑、稀饭则很少。

“这家店的门前咋这么多人,是不是卖啥好东西?”何平发现有几家饭馆门前排起了长队,好奇心驱使他过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人们在排队吃牛肉面。这时候,他才相信康老师所言不差,吃牛肉面已经成了兰州当地人日常生活中的最重要一个环节。

实习第一天是入厂实习教育和安全教育。厂里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为他们讲解安全生产的主意事项、工厂的生产布局以及实习的工种安排。他们需要在一分厂、二分厂以及压力容器制造分厂等现场实习,重点了解常(减)压装置、脱硫装置、加热装置、换热设备等基本工作原理和运行管理,了解压力容器的生产工艺和制造过程。所有的同学被分到不同的班组,同厂里的工人一起倒班,全部实习时间大约为三个星期,中间安排两次休息的时间。

上班时间,他们安排在不同的车间实习,向工人师傅请教问题,认真完成生产实习日志填写,有时候还要登上各类装置的平台上切身体会,进一步加深感官认识。

“来,哥几个,交钱了,一人一块。”今天的实习任务完成后,老鹤将宿舍里的好传统发挥一下,招呼大家凑份子买些黄河蜜、西瓜、白兰瓜、桃子、苹果等瓜果,回到宿舍后大家围在一台25寸黑白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吃着瓜果,观看正在热播的一部名为《都市放牛》的电视剧。

几天后,他们在一起谈论的话题也集中到电视剧主人公的个人成长和奋斗历程:一群来自乡下的青年,怀揣着美好的梦想来到城市打拼,抒写着青春奋斗的感人诗篇。这部电视剧也算是一部青春励志剧,在他们中间产生了强大的共鸣。

吃完晚饭后,何平和大吕等人坐在第三毛纺厂食堂外面的马路边上闲聊,瞅着一个个身着雪白工装、戴着白帽子的纺织女工从食堂里进进出出,相互间开着玩笑。

“干脆毕业后到兰炼厂工作,顺便在三毛厂找个漂亮的织女,也算是人生的一大快事。”这个朴素的愿望也成为大家相互取笑的话题之一,何平也回想起在国棉一厂食堂吃饭时许下的心愿。

夕阳西下,凉风习习,一群对未来生活充满无限美好向往的青年学子,在一起谈论理想,抒发情怀,各自描述着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