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道,想来也不难猜到,那肯定是湿地给出的功能植物了。因此,我找到了荠菜。
作为湿地发现的唯一一种食用的野菜十字花科的荠菜,生长在圆底河的前里岛水衫林里。还没开花时,作为草本只有30~40厘米高的主根瘦长,白色直下分枝,茎直立的它们,看上去软绵绵的,娇嫩嫩的,只是我们都绕道而行,不忍心破坏和伤害它。其实我挺想躺在上面,感受它的绵软,体验它的体香。虽然它们的高度,可能掩盖住我只有20来厘米身体的厚度。但试想,在如此浓密和青绿禾绿荫的遮蔽下,该是何等身份和资格的人,才可以在上面美美躺着和睡着来享受?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跟大自然的接触,甚至是沉浸式的体验,都够格。只是我们没有发现,不会做这比帝王级还要高级的享受而已。所以作为市中心的湿地,千成不要吝啬脚步,用脚步去丈量它,用心灵去体验它,用灵魂去感知它。
想来生长在丰润雨水水土膏腴长江流域一带的它,在北方应属少见。煦暖的春风,温和的阳光,应是它的标配。因为它太敏感了,对于春的感知,如鸭子对于水,山羊对于草一样趋之若骛,第一时间就能够本能感知到的。
花有报春花,菜也有报春菜,荠菜就是报春菜,这个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东风消尽门前雪,又见墙阴荠菜生”,“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冬天的雪刚消融,在深巷和墙阴处的它就生长出来了。因而它又有一个名字叫报春菜。荠菜是上天赐给大地的,第一时间使陵冈披上了青色。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鸭”,“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身上的主要特点是白花开得很漂亮很俏丽。作为可以端上餐桌的野菜,当多数顶生成腋生成总状花序,萼4片卵形,基部平截白色边缘,花瓣倒卵形,白色十字形开放,细小倒卵形的花在开放时,那是一朵一朵的盛开,洁白无瑕,一片一片,一堆一堆的团聚,挨挤如簇。它们如天上的星星,“溪上星星小白花”,在春日的阳光里闪烁着。如地上的荧火虫,一天之中,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眨巴着眼睛,不停地飞来飞去,似在招呼着人,也在笑迎着人。
它的花还是森林中的精灵呢,绕着树匝来来回回,穿针引线,窜上窜下,轻歌曼舞。花朵也是小鸟雀呢,当轻风来时,似乎能听到它叽叽喳喳的声音,还摇头晃脑呢。风吹起了花朵,成了一片小小的花海,虽然矮小低昂,却也是一片如在地面铺着扑过来的小河浪,哗哗地从脚边跑过去了。我想拦住它们,却无能为力,它们太快了,如小兔子,小松鼠一般,“蹭蹭”几下就跑过去了,转瞬即逝,踪影全无。
春天来了,它的花也就开满平原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种初期是黄绿色,再到颜色为深绿色,接下来是外绿内白,到生长期花瓣颜色改为白色,在成熟期则为绿色。此时我见的,只是白色。只有小小的花形成的花海,给人的感受却也是花浪汹涌,激情澎湃,豪情万丈。在我使用惯常的手段俯下身子,快要躺在地上竖着身子和横着手机拍它们时。原来它们在微观世界里,微小森林中,“也随春风斗豪奢”,掀起的波澜犹如千军万马,巨浪滔天,气势宏伟。甚至在那里还有点作威作福,不可一世,势不可挡。是这花海太密集了呢,“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这蝴蝶都乱了,你想该有多少的花挨挤在一起,还是这白色太耀眼了,使蝴蝶都看花了眼?
它极象满天星的,那种为了衬托玫瑰花做护花或者陪衬使者的,或者是做做服侍工作的小兵。女人在收到玫瑰花,在将其插入花瓶之前,一般都会将满天星扔掉垃圾桶里的。我只知道备受情侣追捧的满天星只有这个作用,却想不到名不见经传的荠菜既可入菜,还可入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虽然在这个时候它身上除了白的妩媚的花之外,其创乏善可陈。
“拨雪挑来叶转青,自删自煮作杯羹,宝阶香砌何曾识,偏向寒门满地生。”说它在雪中就已经开出绿叶了,有点梅的凌寒傲雪,可以用来做羹吃。羹的一般食材是,用荠菜、豆腐和冬笋,以及鸡蛋来做成一个汤羹。在味道上,这三者是绝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味道鲜美,清香溢远,极易入口。后面二句指它高尚的品格,没有如堂前燕一样纷纷涌向豪门,攀附富贵,而是喜欢在寒门寻找落脚点进行生长,为住在寒门里的普通大众服务。可见,矮小的不起眼的荠菜,却有着高尚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有着高山仰止的风骨,不贪慕虚荣的气节。如华佗一般,有怜悯之心,有关心关爱基层劳苦大众的胸怀。因为它有独特的本领,独特的味道,能够独领风骚,独步天下。
“无奈国风怨,荠荼论苦甘。王孙旧肥羜,汤饼亦多惭”,肥羜指肥嫩的牛羊,说它虽然苦甘,有苦味,还是诗经国风中属于被埋怨的对象,但荠菜做成的馄饨,跟王孙贵族所吃的用肥嫩的羊肉做成的汤饼相比,竟然毫不逊色,一点也没有相形见绌,反而是对方不能相提并,等量齐观。
《诗经·谷风》中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谁说荼的味苦呢,它跟荠一样香甜。它们如新婚燕尔,如亲兄亲弟。可见,早在先秦时期,荠菜就被用来食用了。
据说在唐朝,荠菜开始成为新春新年的节日美食。就连高力士也说“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北宋的李时则说“盘装荠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劝了亲庭眉寿酒,旋裁春帖换新诗”,说在吃春菜的习俗里,有荠菜这道大菜。南宋洪咨夔说吃了荠馄饨后,“日斜摩腹睡,自谓葛天民”,在早春的太阳底摸着肚子睡觉,那种惬意愉悦,心无挂碍,如同神仙一般。这个说到境界了,有点神乎其神了。不过表达出他们的悠闲生活里,荠菜占有重要地位。
在宋朝,苏轼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君若知其味,则陆八珍皆可鄙厌也”。人间美味除了山八珍海八珍之外,还有陆八珍,指陆地上的八珍,为什蟆、驼峰、口蘑、玉皇蘑、凤爪蘑、玉米珍、沙丰鸡、松鸡等。作为美食家的苏东坡对于荠菜进行了高度评价,称其味比陆八珍都要好。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
说到境界,说到食物药理,荠菜首当其冲,居功至伟,“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春食荠菜赛仙丹”,“荠菜春秋两头鲜”,指此时的它荠菜富含叶绿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再加上味道鲜美食材鲜嫩,特别是在春秋二季,以及药用效果显著,可以跟吃了长老不老得道成仙的仙丹相毗美了。
它又名护生草、地菜、地米菜、菱闸菜、鸡腿草和清明草等。叫护生草是因为,李时珍在“本草纲木”中曾说,“荠生济泽,故谓之荠。释家取其茎作挑灯杖,可辟蚁蛾,谓之护生草,云能护众生也”,大义是说,荠菜能够惠泽于社会,因此叫荠(济)菜。佛家用它的根茎作灯杖,可以躲避蚊子和虫蛾,叫它护生草,有护卫众生免灾免难的意思。
地菜、地米菜好理解的,紧贴地面生长的,并且植株比较矮小。菱阐菜也指菱角菜,是针对它的叶子的形状而言的。类似于外国人称此菜为“牧人的钱包”,即象牧人那个菱角形的钱包而得名。叫它“鸡腿草”也有个来历,“鸡腿草”的根茎挖出来象个鸡腿,还含有淀粉。过去农村里的人拿它充饥,小孩子拿它当鸡腿吃,味如鸡肉,大家非常喜爱。据说当时一些人还用它来治痢疾,疗效非常显著。荠菜也有这个别名,估计是在食用和药用上都比较相似的缘故。
它的花语是“为你献上我所有的全部”。非常有意思的花语,类似于现在的网络语言。想来它每一寸每一丝的根茎叶等,都可以食用和药用,真的是“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以死丝方尽”,鞠躬尽粹,死而后已。它的全身都是宝,对人的全面发育成长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这并非无根据的乱说一通,而是有根有据,有证有据。
在《别录》说它,味甘,温,无毒。《千金食治》说,味甘涩,温,无毒。《日月本草》说,味辛甘,凉平。《得配本草》说,入足厥阴经。《本草撮要》说,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经……
综上,其对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有一定疗效。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