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少不了竹子的,它的风格、风骨,还有个性,以及功用,都是独特的存在,都是必不可缺的存的。在此介绍一下楠竹的变种人面竹。我是在南仙桥上发现的,也是片片枝叶堆叠着,簇拥着伸向水面,让我想起水仙竹,水竹。这水跟竹子的缘份,据我所知,除了毛竹,其他大部分都是在水边,特别是小型灌木小乔的。
它们临着丹东河的水,一张张小脸朝着水面,在风中呼喊着什么,声音细腻,宛转低沉,或者是在跟流水说着什么悄悄话,内容被风带走。此时的它颇似少女的身影,苗条倩丽,端庄大方,所以又有人称它为“美人竹”。
我看着看着,不由地痴想起来,他们会在岸上,在水上,就着江南的乐曲,翩翩起舞,长袖善舞,顾盼生辉,沉鱼落雁,或者如踏青的姑娘,提着竹篮子采花、割草或抓蝴蝶,一颦一笑一回眸,亦诗亦韵亦端。,都令人陶醉。
取人面竹是是因为节密而凸,跟人的脸颇为相象,因此得名。明《五杂俎·物部二》中说:“其最奇者,有人面竹,其节纹一覆一仰,如画人面然。”说它的枝节纹理如人面画在上面一样。明《广群芳谱·竹谱·竹一》中则说:“人面竹,出剡山。径几寸,近本逮二尺。节极促,四面参差,竹皮如鱼鳞。面凸,颇类人面。” 剡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座山,说它的枝节四面高低不同,皮象鱼鳞一样,面突出来,象人面。
由此可见,是它下面的枝节长得象人面,不对称肿胀,即节间于节下有长约1厘米的一段明显膨大,恰似一张小圆脸凸了出来。而不是它的叶子。湿地内的竹子叶子太稠密了,完全遮住了里面枝节。“近根节俞促,节节面具戴”,看上去颇似三星堆出土地的面具脸。
人面竹其实挺高的,5-12米的高度,中竿劲直;中部的节间特别长,达到了15-30厘米,基部缩短。当然,它的特征也在于叶子,末级小枝有2或3叶,叶鞘无毛,叶耳及鞘口繸毛早落或无;叶舌极短。
明代郑潜说,“白石岩前谢家谷,斲得杖名人面竹”,斲指砍、削。说人面竹可以作拐杖。其实只要大小合适,许多竹子都可以做拐杖。宋代的许及之说“共识此君面,谁知面目真。清风犹立懦,奇节仰先民”,说它这个奇异的枝节是在仰望着先祖,逝去的人。这竹子怎么充满着灵异和诡奇。洪适也写过“怪奇存相法,妍丑出天真。此君无二貌,正是葛天民”,说这竹子上的人面原型是葛天民,葛天民是南宋的一位诗人,也是僧人。诗人在诗中有点调侃他的意思。
“幻出众罗汉,眉目端正在”,也这许就是它又名罗汉竹的原因。如要塑八百罗汉的话,从此竹子上一个一个采过去,直接装在庙宇墙上,定生动有趣,活灵活现,不比泥塑的差。
它毕竟是竹子,风骨不变,礼贤下士,关心民间疾苦,“鹿眼猫头气象狞,此君千载面如生。逢来俗士应遮避,看到贫家定笑迎。直节参天无愧色,虚心对月有馀清。春来苦被东皇识,却恨桃花不世情。”它长的不帅,而且还很突兀,在跟人搭上边之后,让人猝不及防。但却有一身傲骨,不随波逐流,反而很接会气,关心贫苦老百姓。它一直高昂着头,高傲地跟世俗作对,但无怨无悔。但也不是一昧的这样高傲,该低头时还会低头的。
其实在植物界,长着一张人面的还有人面树、人面果和人面花等,人面花即三色堇,当下一位写现代诗的女诗人的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