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胜春的头像

周胜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22
分享
《湿地植物物语》连载

第三十八章 “水衣”粉绿狐尾藻

林中有潭,一般在深远寂廖之处,是原始的未曾开发的处女地。除了偶遇,或者有探险精神的人专门去探,按正常的行程路径,极少有人能够涉足。

但潭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环,是在陆地中间的稀有,还是秘境之上的关键一环?不得而知。有人说它是天使的一滴眼泪,因为想要下凡得不到允准而伤心落泪,不慎流落在了人间。也有人说它是菩萨的一滴净水,是菩萨有意为之,保估人间的安好平静。由此便使的它格外地素净和纯洁,特别超凡脱俗,弥足珍贵。一直让人怀着一个一探究竟一窥真容的愿望。

在湿地天吴桥的东边,林荫探步密林中,藏有一个水潭。我是往林里走时,阳光照在水面上,反射到林梢,一瞬间捕捉到了我,吸引我的目光过去。发现这片水域,亮晶晶的绿色潭,明晃晃的漾着阳光,看得人有点刺眼。

说它神秘,自是跟它的位置脱不了干系。它在低洼地带,四周树木林立,蒌蒿遍布,绿荫蔽空。它藏得很深,从天吴桥过去,左转进入密林,再往右拐进来,需要穿越林木茂盛的森林,一条高低起伏曲折蜿蜒的大丘陵上的几个小山坡,然后一直往南下行,越过几个花植地,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个过程,是没有人走出来的路的,也没有建成的路径,说明走的人稀少,符合潭幽的特点。

潭该是一清螺,该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该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盆里一青螺”,该是何等的珍贵,何等的让人意外,让人趋之若鹜。

它能代表什么呢?在我们的念想里,幻想中,在我们的心灵上,灵魂里,总有一个潭呢,有清水碧绿,芳草萋萋,藻类横行,有鸟类栖息,鱼儿游底。它是安静的静谧的,寄居在深山老林之中,繁茂的山林,神秘的角落,但为我们所能探到,寻到。

我凝视着眼前的它,看它跟四周花草树木的牵扯,跟远处山峦峰林的纠结,我感到了安宁、平静,也感到了恐怖、阴森。如果没有阳光,或者天色暗下来的话,我笃定得走。在天使的眼中,潭美得不可方物,惊世骇俗,如天上来客,无论在此呆多久都可以,都可把过往忘了个干干净净,心境得到平和。来此可能还会有个意外发现,上天降下个仙女在洗澡,玩个心计,藏了她的衣服,然后留下她人。

但在恶魔的眼中,它是作恶多端滋生的理想场所,是胆大妄为邪念顿生的最佳环境。它隐隐之中透着萧萧寒意,肃杀之气。这使得恶魔会出笼,横着来走一遭,恶灵之剑已出鞘,哪能不留点血呢?

这湿地中的湿地让我惊奇。从地势上来看,应是地下河跟外面的圆底河相通的,水在对流之中,在此低洼之处形成了一个水潭。我刚一进去,脚触碰到了枯萎的芦苇杆,以及岸边的小草,几只白鹭啪啪从水面上飞走起来,还有黄苇鳽、大杜鹃和水雉被惊动飞起,或凌波微步,或直冲而起,或振翅高翔,各色翅膀、羽毛和长尾在西边白云山的午后的阳光下,闪闪发亮,倏地掠过,直冲云霄或者密林深处。都能闪得眼睛那时睁不开了。有二只黑水鸡,该是雌雄相伴比比翼双栖的吧,小脚踩在狐尾藻上面蹒跚而行,嘴巴一下一下地草丛中啄着,时而还会抬起头来抖一抖小脑袋,再慢慢吞咽口中的美食。浑然不觉这个乐园已经闯入了人类。

约1000来平米狭长如月牙泉的潭水面上,密密麻麻地生长着粉绿狐尾藻。株高50-80厘米的它们极象是平铺在水面上,蒙上了一层厚实的青布,使整个水面成为一片草坪,或者绿洲,甚至于空中花园。当水汽朦胧,烟雾弥漫,水雾飘渺之时,就形成一个空中花园。花园亦真亦幻,亦虚亦实,或飘浮,或停驻,或静立。

阳光微洒进来,整个潭形成烟笼寒水月笼纱的奇异景色。岸上东南北三侧密植着的萧瑟叶落的水衫团团围绕着它,真是“红木萧萧覆碧潭”,虽然叶已落没有红,但在那向天长啸的虬劲枝头,仍能想象着它披起红衣,光耀四方的风光样子。一种归思感悄然而至。

但它只是一层如浮萍式的植被浮在上面,比睡莲密集,比荷叶小巧。它的特点在于,一条如针织的羊毛毯,密密地缝制在水上面,明联暗缀,精巧细腻。能穿上它的,也只有这潭,这水。天空都埋进水里面从下往上凝视着它了,是为了看得更仔细。我将脚踩进去拍照时,却“唰”的一声陷了进去。这潭水不知有多深,想来是深似海的,不然它水上的绿萝不会如此茂盛茁壮。

我俯下身去,跟绿荫平行去看整个景致,是要换一个角度,看不同的世界。水面是平的,在浓密如拉着丝网的狐尾藻的覆盖下,轻微地颤动,细细地挪动,如少女在小秋千上来回地晃着,如手指在杨琴上上下拨着。

水上面的藻,一小撮一小撮的,如小鸟的聚拢,如群鸟参加的盛会。这潭犹如群鸟联袂组成的联合国大会办公场所,或者开酒会、PARTY的最佳地方。无论是对于狐草藻形成的假鸟,还是湿地里面的真鸟,都是神一样的存在,最为理想和最佳的选择。我想好了,下次来拍鸟的话,一定选择来这里。它肯定不会让我失望。

在这潭上,藻是最为神奇的,勿庸置疑。它所属类为大聚藻,这个大聚,实至名归,有人说它是“草生湖面,直把水塘当绿地”,置潭成地,填水成陆。我想可以当它是水衣,本来水衣是属于苍苔的,但哪能比得了狐尾藻呢,它的全方位包裹,厚薄得当,欲轻还重,“崩石攲山树,清涟曳水衣”,它有时是一层淡淡的绿烟,在风中轻扬缭绕,飘浮水上,“看尽水衣投北岸,方知今夕是南风”,有一种淡然安静、恬然自得的美感。有时又是一层薄衫,齐整单臂、双袂或者敛裾地披在身上,“日晚倦梳头”,“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有一种削瘦、内敛、慵懒和萎摩之美。

在诗经《召南·采苹》中,有“于以采藻,于彼行潦”,《周颂·泮水》中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藻”,即它们可以食用的,而且还是在重大节日宴会上。郑玄《毛诗传笺》:“藻,聚藻也。”晋·杜预《春秋左传正义》曰:“此草好聚生,蕰训聚也,故云蕰藻,聚藻也。”藻类有很多种,此等文中提到的聚合特征,它应是进入了古人的眼帘,古人注意到了,并下笔对其此重要的特征进行了记载。而且有专家推断,一般聚藻即是指狐尾藻。

它是草,茎呈半蔓性,葡蔔生长的它,是水面铺绿的重要因素,也起到了清水养水的重要作用。完全张开的如椭圆的叶子极象我小时候见过的,摸上去柔软绵密,细滑丝嫩,在手心轻轻扫过,带来微微的痒意。它的叶子分为二部分,沉水叶羽状复叶轮生,每轮4-7枚,小叶线形,比挺水的少,挺水叶羽状复叶轮生,每轮6枚,也是小叶线形。整个叶子极象狐狸的尾巴,下面极少露出来。因而得名。

它还叫叶尾狐藻,布拉狐尾,凤凰草,除了凤凰草外,其他几个都跟狐相关,估计是其一张张细长的叶子,对称着长在柄上,跟凤凰的翅膀相象吧。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这块潭属于宝地的结论可见一斑。

狐尾藻的花语是“顽强的生命力”,靠水生活的狐尾藻,浸在水中的茎脉在冬天还是活着的,即使水上的叶子早已经败落枯萎,残腐一片。它能够在水中生长,也能够在陆地上生长,是一种水陆两栖的植物。这种顽强,也使得狐尾藻的生存繁衍来不断在壮大,生生不息,繁衍强盛。

而阳光照在草上,水面上,透过天吴桥桥洞的另一边,便是碧波荡漾的圆底河。我此时才知道,这潭的水平面,跟河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这密林中,断了头,久而久之,四周泥沙堆积越来越高,沧海桑田过后,形成了当前的潭。

洞的外面,则完全是另一番世界,一抹河水,清光明亮,巍巍远山,朦胧耸峙,真是“山映斜阳天接水”。当然,视线中也有似驾驭云端之上的高架桥,横空出世,横跨南北。似直达天门天梯的高层建筑,在轻腾着往上腾飞的水雾等纷乱繁杂的烟火人间。

我喜欢从外到里,带着茫茫风尘,欲独步寻境,欲凌波探秘,竹杖芒鞋带着栉风沐雨,脚步匆匆携着清风拂袖,乘一叶扁舟,鼓一桅帆,在圆底河上飘浮而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穿过桥洞,渐渐进入这水潭间。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