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世亮的头像

张世亮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9/02
分享
《如意的甜水》连载

第七章 幼稚的代价(上)

庄稼被收割是因为它们业已成熟,而学生们接受“再教育”是因为他们的不成熟。

当“文革”运动似炸雷从天而降,学生们惊恐地发现:中国在走资本主义道路,全国各地、从机关到企业都被“走资派”把持着,学校更是重灾区。这还了得!学子们激动了,觉得天将大任降到自己身上了。从大学到中学甚至到小学,校园里燃起了“造反”的烈焰,他们加入到不同派别的“红卫兵、红小兵”组织中;先是在校园里整老师,继而走上大街小巷,在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前激烈地辩论。再后来,他们要进行革命的实践了,他们对工人阶级的迟钝不满了,他们进工厂让工厂停产,拦火车让交通瘫痪,他们带着虔诚和狂热到处串联,散播“革命”的火种。

工人阶级终于被“唤醒”了,在不断升级的文斗、武斗中,“走资派”下台了,“造反派”夺权了。这时,幼稚的火焰已烧得孩子们不知东西南北,他们需要去个地方冷却,而这个地方就是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

梁辛,这个单纯的高一学生和同学们一样,从小到大所接受的都是纯正的社会主义教育,他心中的天平从未出现过倾斜,但当有人告诉他手中捧着的课本是一棵棵“毒草”,而一向敬重的老师竟是“牛鬼蛇神”时,这些尚未成人的孩子该怎样辨别呢?他们只能被所谓“革命”的洪流卷着跑,生怕被牛鬼蛇神吃掉,出路也只有一条:怀揣着“忠心”闹革命。

要革命就要加入革命组织,同班的姚建国是他的好朋友,其父母都在部队,有这么响当当的革命家庭为背景,姚建国成了学校里势力最大的黑字红卫兵的头头之一。

那天晚上,姚建国在百忙之中接见了他,两人坐在学校小花园的石凳上,姚建国先是重申了“三忠于”、“四无限”、“献忠心”的基本前提。又大谈红遍全国的大好革命形势,以及他们还要让世界一片红,进而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的远大目标。然后表情严肃地说,他们的红卫兵组织主要是由部队和地方的干部子女组成,是最最忠于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人,但也吸收一部分根红苗正的工农子弟;为了保证组织的纯洁性,这部分人要把自己的家庭出身、政治观点等等交代清楚,包括家庭成员中最亲近的人的政治面貌,尤其不能隐瞒问题。

梁辛的革命激情被彻底调动起来了,要想献身到滚滚的革命洪流中,就要无限忠于,所以要敢于大义灭亲。他事无巨细地把自己所了解的祖宗八辈的情况作了详细的交代,最后,他忽然有了一点犹豫;姚建国似觉察到了什么,他指了指梁辛的前胸:忠心!

梁辛打了一个寒战,赶紧说:他见过父亲保存的一张很旧的纸片,上面印有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党徽,就像在电影里看得到委任状。

这句话无异于在姚建国的耳边扔下一颗重磅炸弹,更像注射了一剂过量的兴奋剂,他快要喘不过气来了:“阶级敌人人还在,心不死......”他默念着那段语录。

梁辛看着他突然变化的表情:建国,你怎么了?我只是怀疑,等我回家和父亲说说,如果有,让他主动交出来,说清楚。

不用不用,梁辛,你做的很对,这样吧,你跟我到指挥部,把你说的情况写下来,我们会认真研究你加入红卫兵组织的事。

不等梁辛答应,姚建国就拉着他的胳膊来到红卫兵的指挥部。梁辛隐

隐感到了一丝不祥之兆。

起初姚建国还以诱导的方式启发梁辛,但让他兴奋的那点交代仅仅来自一个孩子的猜测,梁辛实在没有那么多可写的。后来,他有些不耐烦了,把梁辛反锁在房里愤愤而去。

梁辛真正感到了事情的严重,知道给家里捅了大篓子;他想跳窗逃走,但二楼的高度使他下不了决心。何况外面还有人巡逻。

他第一次体会到朋友的彻底背叛是多么可怕,这还是他的同学姚建国吗?朝夕相处的同学怎么会在瞬间变得如此狰狞可怖!他恍恍惚惚直到第二天早上。

其实姚建国也没睡,他在隔壁经与他的“革命战友”密谋,制定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他没再逼迫梁辛,但把他软禁在指挥部不让回家。然后联络其他学校里同一派别的红卫兵组织,兵分两路,一路去了梁辛家,一路由姚建国带领直奔梁辛父亲的单位。

单位的造反组织头头一听此事也很兴奋,说老梁日伪时期参加工作,后来又给国民党政府出力。解放后算个留用的技术人员。

造反组织头头把姚建国领到挂满大字报的礼堂,指着其中一张说,看,有人揭发老梁是国民党撤退时留在大陆的特务,只是现在还没找到证据,老小子死不承认。另外,在五十年代他还是苏修(苏联)专家的助手,专家撤走时他还偷偷地掉了泪,什么阶级感情!

姚建国掏出红宝书: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不是绘画绣花……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暴力的行动 。对待这种人怎么能这样文质彬彬呢?!

很快,梁辛家里第二次享受了抄家的待遇。梁辛被姚建国的部下带到他父亲面前,要他当面揭发私藏“委任状”的事。父亲一听如雷轰顶,他摇晃着身子颤颤地说:孩子,那是我的中学毕业证啊,上次来咱家破“四旧”前我就烧了啊,哪是什么“委任状”啊!你想要我的命啊……但无论怎样分辨,父亲还是被薅着头发带走了。

等待梁辛的不是接受加入红卫兵组织,而是很快就被踢出普通革命群众的队伍,因为按当时的划分,他属于“黑五类”子女。还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权利给他留着,于是,他尾随着“革命队伍”的余热来到乡下。

他庆幸没被彻底遗弃,与其他同学不同,他是来躲避歧视和屈辱的;另外,他也没脸在家待了,尽管父母能理解,在当时的形势下,这种大义灭亲的“革命行动”并不罕见。

下乡后,大伙共同面临的第一课是如何生存,是如何把分到集体户的口粮由原粮加工成面粉,再如何生火把饭做熟。只需短短几天,现实生活的艰难就会化为对家人的思念,“革命”热情将会被泪水淹灭。所以他的另类出身在这个环境里将变得无足轻重,同学们都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但一旦回到城市,人们便立刻会想起他的出身,界限分明地把他归到他该去的那一类。所以,梁辛决心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要求反而比其他出身好的同学来的迫切。

快到了吧?如意的问话把梁辛拉回到现实。他这才发现,前面不远就是他们家的路口了。然而,离家门越近,他的脚步越发沉重,心中越发忐忑不安。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