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顶散人的头像

红顶散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5/16
分享
《成窑小罐》连载

第六章 生日礼物

皇帝给陆员外的赏银虽然数额不小,但也并没能抵消五万瓷器的巨大成本。因为工部只是按一般部限青花瓷的价格给与折算,而进贡的瓷器里面还有不少青花间装五色瓷器,这些瓷器的成本比同样大小器型的白底青花高太多了。

还有更让陆员外生气的事情。饶州知府得知皇帝赏银的消息,他认为陆子顺这次肯定发了大财。他原本就打算进贡给朝廷的,皇帝的赏赐就是额外的收益。他既然这么有钱,皇帝的赏赐可不能让他独吞了。知府以赈济灾民的名义,克扣了大半的赏银。这让陆员外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谁叫自己当时一时冲动许诺要进贡的呢。陆员外的流动资金几乎全部赔了进去,场面又铺得这么大,开销已经捉襟见肘,只好拆东墙补西墙。

这个世界上最贵的东西可能是脸面,这次御赐大员外陆子顺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陆员外的生意竟从此陷入困境,开始慢慢走下坡路。

崔公窑和陆小窑虽然只是成本价让给陆员外,没有赚钱,但也没有什么亏损,而且还挣得了名声,在景德镇声望更高了。不得不说,这个名声主要是由陆员外帮忙挣来的,倒变成陆员外有意栽花花不发,崔公窑和陆小窑无意插柳柳成荫。两家作坊借此东风,生意更加红火,订单根本做不完。

陆瑾设计开发的几个新款瓷器,包括青花间装五色瓷器,本来是禁止民间烧造的。但是这次因为是进贡给朝廷使用,虽然违例但官府似乎并没有怪罪的意思。景德镇来自全国各地的瓷器商人看到民窑有如此精美的瓷器,虽然价格高昂,但各瓷器行都抢着收购,因为这种精品瓷器深受各地有钱人的喜爱。崔公窑和陆小窑也就顺水推舟,继续生产这些精品细瓷。

御器厂自然也继续将上好的瓷土麻仓土和最好的颜料,卖给崔公窑和陆小窑。不用自己生产,仅靠官府对原料的垄断,就能凭此赚取高额利润,官府可不傻,这么好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景德镇那些有实力的民窑,看见崔公窑和陆小窑生意如此红火,也都坐不住了,纷纷效仿,都开始生产以前只有御器厂才能生产的精品色瓷。大家也都知道陆瑾才是这些瓷器的创烧者,对材料、工艺最了解,于是都来向陆瑾讨教。陆瑾也不介意,有求必应,大方地将新工艺新技术传授给别人。

景德镇整个瓷器行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这让景德镇另外一个富商眼红心热,他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就是徽帮会首潘二爷。此人叫潘辄,安徽祁门人,在家排行老二,故人都称他潘二爷。

潘二爷年轻时候曾在景德镇陶瓷作坊帮工,对陶瓷的制作材料和工艺都十分熟悉。那时潘辄年轻好动,趁回老家的时候,四处奔走,很快弄清楚了当地松木柴禾的行情。老家四周到处是山,木柴比景德镇便宜多了,聪明的潘辄从中看到了商机。他便开始从祁门收购廉价松柴,雇船沿昌江运往景德镇,获取利润。

在收购松柴的时候,他还特别留意各处的泥土,看看有没有适合做瓷器的瓷土。有时为了寻找瓷土,他一个人走进深山老林,到处瞎转,经常迷路,曾经差点饿死,也曾经差点被狼吃了。几经波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找到了几处瓷土矿,有的还是比较好的高档瓷土,比高岭山的土还要好。

于是他又做起了瓷土生意。

随着买卖越做越大,潘二爷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商。由于近几年景德镇瓷土消耗过大,产量日渐减少,特别是上好的瓷土。这让潘辄捡了便宜,他的祁门瓷土,几乎占了景德镇瓷土的半壁江山。

他还参与了瓷器另一重要原料颜料的买卖。以前官窑主要用郑和下西洋从西域带回来的苏麻离青料,看不上本地平等青料。但民窑都使用平等青料,用量很大。潘二爷利用自身的财力和精明,几乎垄断了景德镇民窑的青料市场。

潘二爷虽然在财力上已经可以和景德镇最大帮会都昌帮会会首陆子顺平起平坐,甚至更加殷实,但名声上还是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因为潘二爷做的不是主流商品的买卖。景德镇的主流商品毫无疑问是瓷器,而不是原料。为了能让自己的买卖和声望都能更上一层楼,潘二爷早就觊觎瓷器的买卖了,而且已经铺垫了很长时间,例如在外地布局瓷器商铺,在本地了解、筛选采购渠道。只是一直没有遇到好的时机。因为他不想走别人的老路,只做一些普通百姓的日用瓷器。他想做高档一些的精品瓷器,但这在以前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景德镇大多数民窑只能生产粗瓷,官府也不允许民间烧造精品细瓷。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受到陆员外五万贡瓷的带动,景德镇的民窑瓷器开始向细瓷方向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瓷器商人,不约而同地开始抢购精品瓷器,这就要看各自的实力了。潘二爷对自己的实力完全有信心,而且他已经了解到御赐大员外自从给朝廷进贡五万瓷器,导致自身元气大伤,周转出现困难。做精品细瓷买卖是需要大量资金周转的。

这一天,潘二爷的管家潘兴出现在崔公窑的作坊里。

崔松旺虽然跟潘二爷不是很熟,但生意上早有往来。崔公窑的很多原料都是从潘二爷家购买的。所以彼此早就认识,对潘二爷的管家当然也不陌生。

潘兴给崔松旺送来了一份请帖,潘二爷想请崔松旺到徽州会馆赴宴,说是有要事相商。

同一天,陆新平也收到了潘二爷的请帖。

崔松旺和陆新平相约一起来到徽州会馆。潘二爷在包厢里等他们多时了。双方互相打躬作揖,然后分宾主坐下。潘二爷吩咐下人上酒上菜,菜品非常丰盛。

酒过三巡,潘二爷才开口说道:“今日潘某冒昧请二位师傅过来,是有要事相商。两位都知道,潘某以前主要做原料生意。这几年有赖二位大力相助,生意做得非常顺利。潘某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来,两位先请干了这杯酒!”三人一起把酒干了。潘二爷接着说:“现在景德镇民窑瓷器买卖如此红火,潘某也想从中分一杯羹,还希望能得到二位的协助。不瞒二位说,潘某为此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潘某已经在徽州、南京、杭州都准备好了瓷器铺子,下一步还打算在北京甚至广州开设瓷器商铺,专门经销咱景德镇的瓷器。”

“这是好事啊!”崔松旺首先表态,“如今景德镇可以说是万商云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瓷器商人,这是咱景德镇瓷器匠人的骄傲。”崔松旺其实还有一点小小的私心,以前崔公窑的细瓷大部分都由陆员外包销,但近来明显感觉陆员外资金吃紧,经常出现拖欠货款的情况。虽然景德镇还有不少来自外地的瓷器商人,但很多都不了解底细,真正有信誉有实力的商人也不多,很难找到一个能与陆员外相匹敌的大商人。如果分散销售给小商人,生意做起来会很辛苦,而且会冒更多的风险。所以现在听说潘二爷要做瓷器生意,那绝对是个好消息。

“是啊,咱们景德镇瓷器业越来越兴旺了,对大家都是好事。潘二爷请讲,我们要怎么配合你。”陆新平心里也很高兴。

“潘某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有好的瓷器,随时可以开始瓷器生意。我以前也听说过,二位的精品瓷器大部分都卖给了陆大员外。潘某对陆员外一直都十分敬佩。只是我听说近来陆员外手头有些吃紧,他未必能及时将二位的货款还上。这或多或少会对二位的瓷器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二位愿意把瓷器卖给潘某,潘某愿意在陆员外进价的基础上加价一成,而且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潘某也不会跟陆员外正面竞争,我的瓷器全部运往外地销售。二位看怎么样?”潘二爷说出了他的具体方案。

“这太好了!”崔松旺和陆新平异口同声地说。潘二爷考虑得这么周到,他们当然没有反对的理由。

“不瞒潘二爷,我手上已经积压了不少细瓷,虽然陆员外几次想要,可是之前的货款都未结清,我实在不敢继续给他。我听说他因为急于翻本,细瓷加价很多卖给外地商人,外地商人对他颇有微词,只好消极抵制。我们都不敢得罪他,如今有潘二爷出面,而且不在本地销售,那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我老崔在这里敬潘二爷一杯!”崔松旺说着举起杯子,陆新平赶紧附和:“我也敬你!”

就这样,潘二爷开始了自己的瓷器成品生意。崔公窑声望如日中天,陆小窑也迎来一段相对平稳宽裕的日子。两家都继续按原价卖一些瓷器给陆员外,陆员外虽然知道了潘二爷和崔公窑陆小窑的生意,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都是公平买卖,没人能无端加以干涉。

大茂基本上已经全面掌握崔公窑的生产管理,背后还有精打细算能说会道的妹妹崔小凤做后盾,更是如鱼得水,崔松旺就轻松多了。同样,陆小窑已经完全可以由陆瑾全面接手。陆新平很少管陆小窑的事。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一阵陆新平的身体也好了许多。

这段时间御器厂也在加快挛窑进度,看样子不久就能恢复正常生产了。

崔时茂和陆瑾已经成为景德镇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一个是民窑领头羊崔公窑的接班人,一个是手艺出众年轻有为的瓷器匠人。

而这一年,崔小凤十五岁了。

陆员外看着自己的傻儿子,已经二十一了,早该考虑给儿子娶亲的事情了。陆员外虽然早就看中崔小凤,可是儿子这个模样,一直也没敢对崔松旺开口,怕被当面拒绝下不来台。可是拖下去也不是个事。最好趁自己还硬朗,给儿子早点娶个媳妇,早点生个孙子,自己也就没有后顾之忧。

本来想找个媒人去说媒,想来想去也不好。那样太正式,又不是自己当面去,人家多半一口回绝,那就一点回旋余地都没了。不如自己找机会当面说,对方碍于面子不至于当面回绝。以后等机会合适还能再次争取。

在一次景德镇瓷业同行的聚会上,陆员外借着酒劲,向崔松旺道:“老崔啊,你家小凤越长越俊俏了,今年快十五了吧?给她找婆家了没有?”

“一直忙,还没时间考虑过此事。”崔松旺觉得小凤一直还是个孩子,还真没往这方面想。

“我家陆正卿今年二十一了。咱们两家如果能成为亲家,那景德镇瓷器业可就是咱们的天下了,哈哈!我的家产反正早晚都是给我儿子的。”崔松旺听到这里,心里咯噔一下,酒都醒了一半。心想我女儿虽不是什么富家千金,可也绝不是贫寒之女,哪能为几个钱把她往火坑里推。

“陆员外,我家小凤一个粗苯丫头,哪配得上你御赐大员外的少爷,再说小凤还小。我打算过几年再说。”崔松旺这算是明确拒绝了。

崔松旺当然是想过女儿的婚事的。目前为止他还是更喜欢陆瑾。虽然陆家家底一般,但陆新平的手艺在景德镇没人不服。陆瑾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上次给陆员外做进贡瓷器,做得最好的就数陆瑾的青花间装五色瓷器。看样子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当年几个孩子一起在陆氏义塾读书的时候,崔松旺也和陆文恺先生闲聊过,记得先生满口夸奖陆瑾,说他只要好好念下去,就有可能考上举人进士。现在做瓷器手艺也像模像样,画坯在景德镇几乎已经无人能敌了。更何况人也长得斯文秀气,根本不像个工匠,倒像个秀才。这样的人,谁见了不喜欢呢。自己已经注意到小凤也喜欢陆瑾,这桩婚事如果能成,那才是皆大欢喜了。

陆员外讨了个没趣,但他并没有死心。心想以后慢慢再找机会争取,为了儿子,失点脸面也在所不惜。

崔小凤十五岁了。陆瑾读的书多,知道按照古理这是女孩子及笄之年,女子可以出嫁了。陆瑾隐约能感觉到小凤喜欢自己。但陆瑾真的没往这方面想过。自己虽比小凤大三岁,但还是觉得太年轻。而且,自己从来就像大茂一样,一直把崔小凤当妹妹看待。陆瑾看得出来傻亲喜欢崔小凤。但说老实话,陆瑾也不愿意小凤嫁给傻亲。陆员外是个大财主,傻亲人也不坏,但傻亲的形象实在有碍观瞻。再说小凤家虽不算什么巨富,也是殷实人家,哪能嫁一个残疾人。

但女孩子到了这个年龄,都是要开始考虑谈婚论嫁了,以后自己可就不能像小时候一样两小无猜不分彼此,而是男女授受不亲了。想想还是有点失落。小凤十五岁生日,自己得有所表示吧。

我给她做一件生日礼物吧,也算是对孩提时代的一个纪念。陆瑾想好了,就给小凤做一个人像瓷器。

陆瑾亲自选土,反复淘洗到不见一粒砂子。然后耐心地练泥,彻底赶净泥土中的空气。然后是雕坯。崔小凤的样貌早已刻印在陆瑾的脑海中。他雕刻了一个一尺多高的人像。人像最主要的还是脸部,只要脸部像了,就成功了。为了保险起见,陆瑾还是借机会特意去崔公窑悄悄看了小凤的脸,多次修坯后,终于觉得满意了。因为是十五岁了,人像的头发盘成了一个发髻,还斜插了一个发簪。

这次陆瑾不想用五彩,觉得那样有些轻佻。他想体现小凤的端庄脱俗,所以只用白底青花。

画好坯后,装匣入窑。陆瑾给它找了个最佳位置。

几天后,人像出炉。结果没有让陆瑾失望,整个人像惟妙惟肖,和小凤颇有几分神似。

崔小凤生日那天,崔松旺在自家作坊开了几桌宴席,给小凤过生日。请了不少亲朋好友,包括陆员外父子,陆新平父子。

陆员外给小凤送了一件精美的玉饰作为礼物。众人都窃窃私语,到底是御赐大员外,出手就是大方。这么一件玉佩,起码得几十两银子吧。

陆员外看着人们羡慕的眼神,心里十分得意。

陆新平就把儿子亲手做的青花瓷人像送给小凤。所有来宾都来欣赏这个人像,个个都赞不绝口。小凤看到陆瑾特意为自己做的青花瓷人像,也特别喜欢。

还有一个特别喜欢的,是傻亲。他从来没见过如此精美的瓷器人像,而且确实很像崔小凤。他的喜欢纯粹发自内心。看着瓷器人像,他的眼睛都直了,嘴角居然流下了口水。口水正好滴在人像上。气得小凤当场就想狠狠骂他,但又想着今天是自己的生日,人家是来给自己过生日的,骂他不合适,再说傻亲只是傻,人并不坏。于是强忍住了。默默地用袖子擦了擦瓷器。

这一切都被陆员外看在眼里。“没出息的东西!”陆员外在心里骂自己的儿子。

陆员外心想自己给小凤送的玉佩,比这个瓷器不知道要贵重多少倍。你们这些不知好歹的东西,哪里见过好的玉器。一个瓷器算得了什么。

生日宴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进行。

众人猜拳的猜拳,聊天的聊天,吃喝正热闹的时候,院子里突然闯进来一个疯疯癫癫的白发老道士,大冷的天穿着一件单薄的破道袍,也没见他觉着冷。

进了院子,一屁股坐在了冰冷的青花镂空绣墩上,嘴里反复喊了几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哈哈哈……”

有两三个崔公窑作坊的雇工想赶他出去。老头子左转右转,像捉迷藏一般,几个人就是逮不着他。一会儿他又冲进了客厅,嘴里说着:“哇,这么多好酒好菜,我也要吃!”一伸手端起陆瑾面前的酒杯,一口就把酒干了。一抬头,看见旁边桌子上摆着的青花瓷人像,疯道士走过去一把就抓在手里,嘴里又开始乱喊:“呀,好漂亮的美人,赏了我吧!”拿着人像就要往外跑,这时外面的几个雇工已经追了进来,挡住了疯道士的去路。崔小凤离得最近,赶紧起身冲过去,一把夺回人像,嘴里骂道,“哪里来的臭要饭的,还不快把他赶出去!”几个雇工拽着疯道士就往门外拖。疯道士嘴里又喊:“你们这些小气鬼,连口酒也舍不得给我喝,呜呜呜”疯道士居然哭了起来,很快被人架出了院子外面。

崔小凤还在心疼自己的人像被弄脏,一边用衣袖仔细擦拭,一边嘴里还在骂“臭乞丐,疯道士。”陆瑾起身想走过去安慰一下小凤,正好经过陆员外身边,陆员外端着酒杯起身给另一桌的人敬酒,却悄悄伸出一只脚,给陆瑾使了个绊子。陆瑾事出意外,被绊了个趔趄,一下子撞到了崔小凤身上。只听“啪”的一声脆响,人像掉到地上,碎了。

所有人都用惊讶和同情的眼光盯着陆瑾和小凤。

还是陆瑾反应快,赶紧说了一句:“不要紧,我重新给你做一个。”

小凤呆了一呆,总算回过神来。小心地捡起地上的一个碎片,看了一会儿,幽幽地说:“第一个才好,再做就没意思了。这世上有多少事情是可以重来的?算了,陆瑾哥。”

这回轮到陆瑾呆住了。他没想到小小年纪的崔小凤能说出这样深刻的话来。陆瑾因为个人爱好的原因,看过不少佛家的典籍。小凤这话居然饱含禅机,陆瑾内心很是惊讶。

现场这么多人,只有陆员外和陆瑾两个人心里清楚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陆瑾对陆员外所有的好感也在这一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陆瑾还想起一件事,这个疯道士就是多年前爬红塔那天在浮梁县城碰到的那个。这么多年过去,他的样子几乎没有一点改变。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