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夏的头像

华夏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202/10
分享
《办学记》连载

第二十八章 公共食堂

第二十八章:公共食堂

为了节约资源,公社中学的公共食堂的饭厅,就设在学生大会堂内。都是老式窗棂,看起来有点古雅,一点也不像食堂,反倒像个书场。吃饭时周惠兴的家长本来想付钱的,叫儿子到食堂收费中心付钱时,高得宝却说,人民公社化,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吃饭的学生们听了他这话,用手掩不住口,都哈哈大笑起来。

周惠兴到有些害羞,这时,洪季珍老师挥了一下手,赶忙收敛笑意,解释道:“我们学校新生入学后,每人可以到公社领取生活用品补贴,人人都有,你们放心用吧。”说完瞄了坐在餐桌上的三位老师一眼,干脆走出来了,“你头一次来吧,我带你去教务处领书吧。”也不容他反对,小步前趋了几步,就向右手的窗口走去。那位新同学见老师已经走了,只得跟在她身后。洪季珍老师一边近距离欣赏学生,一边详尽地介绍着公社中学的情况。

这样子落在他家长的眼里,自然就是十分高兴了。高得宝赶忙过来说道:“在我们学校食堂吃饭,学校领取书籍、服装,都有人民公社送过来的,服务态度特别好。”高得宝终于把家长们的所有疑虑都打消了。

收拾了东西,吃过饭,家长们也没什么事要留在学校,又多留几元钱给学生,叮嘱他们不要乱花乱用,下次去食堂吃饭不要多领饭菜,只要自己够吃就行,别浪费粮食等等。反正大多数学生离学校不远,周末或放假时都可以回家,父母也没太多话可说。又想了想,叫他别牵挂家里,要用功读书,也就自己回去了,留下儿女享受人民公社化,实现人生初次的集体的生活,真正的共产主义学校生活。

人民公社化实行吃饭不要钱,学校里一切费用由人民公社负责,由学校总务处写出条子,给食堂工作人员去供销社領取柴米油盐醤醋茶,王老兵的儿子王泉福专门负责这项工作,他认真负责,每项必有记录,每隔一个星期,向我汇报一次工作。他对我说,学校的事情是一个大集体,每一个工作人员必须小心慬慎,脚踏实地做事,他把每一次的领条存根都妥然保管,拿出来给我看。我一一核对,从未发现过差错。

每当我在王泉福那里走出来,就想到刚办初补班时的校工朱锡培,朱锡培是从砖瓦窑上调到初补班来工作的。学校初创阶段,从无到有,事务工作千头万绪,朱锡培做到精益求精,有条不紊。从打钟到印考卷,做好一日三餐,无可挑剔。58年4月中旬,砖瓦厂里发现了一张反动标语,牵述到朱锡培,就被公社治安员季水根同志找去审查了。后来听说,他恢复自由后,找了延安大队一位女青年结婚。他走后,就调来了王泉福。

学校食堂要有200多人吃饭,有5个炊事员,包括王泉福食堂管理员在内,我记得,有公社干部邓巧根夫人邓荷珍、以及黄师姆等人。学校门口有一条河,师生吃水都靠王泉福一个人用木桶去小河中挑水,早、中、晚3次要挑30多担水。由于当时学校旁边办了一座公社土化肥厂,河水有了污染。后来我请挖井工人在学校的食堂门口挖了一口井,井水既清洁又卫生。妥然解决了学校师生的饮用水问题。

当时师生吃饭的餐厅是在学生开会的会堂内,是原先的一个大厅改建而成的,师生吃饭,开大会两用。饭桌是八仙桌,一桌上坐八个人吃饭。30 多张桌子,把饭厅挤得满满的。早、中、晚三餐,师生们一起用餐,非常壮观。

后来,王泉福找了黄师姆的大女儿做对像,自己要求回到合作商店去工作,调换来了趙荣宝做校工。

趙荣宝原先是剃头师傅,公社考虑到中学里有200多位师生,由于剃头不要钱,就把趙荣宝调来了。趙荣宝40多岁,中等个子,他刚来到学校时,当食堂管理员,很不适应,他对我说,只在小学里读过三年书,又要做校工,印考卷,打钟,实在做不好,误了教学工作,担当不起。我对他说,万事开头难,习惯了就好了。后来,老趙慢慢的学着做,成了一个熟悉业务的合格校工。他会剃头,我叫他培训老师学理发,学会了理发,为学生理发,也可以为自己家人理发,这是一件大好事。老师的理发,一般都有趙荣宝来做,他手艺高超,服务周到,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他所在的传达室,有时就成了理发室。

学校的食堂工作人员,一般是早晨4点起身,4点半到校开始做早餐,师生们6点用餐,到7点结束。中午12点钟用午餐,到1点结束。晚上5点半用晚餐到6点半结束。炊事人员还要做清洁工作。一天忙到晚,是非常辛苦的。

趙荣宝是食堂管理人员,他早晨要负责采购一天的饭菜,尽管当时是吃饭不要钱,但每天早晨要去供销社的各个部门,按人头领取实物,他必须在早晨4点钟之前到达指定地点。我在临晨,几次看到他推着一车货物,进入学校。就是在北风呼哨的冬天,也是满头大汗的,头上还冒着热气。老趙既要做食堂管理员,又要当校工,这是一项相当不容易的工作,但他任劳任怨,长年累月的一直做到公共食堂解散。

文革前,我离开学校后不久,听说,老趙和一位烈士家属谈恋爱,照例是正常的事情,他那时的妻子亡故,留下一个儿子,再找一个老伴是无可非议的事,但当时社会上的压力还是相当大的,为这事他和学校领导发生了一些矛盾,后来他离开学校走了,到社办厂去当产品推销员。再后来,他不顾非议,娶了谈木根烈士的夫人当妻子,还生下了一个儿子,还在镇上造了二上二下楼房,把二个儿子都培养成了大学毕业生,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