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夏的头像

华夏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202/17
分享
《办学记》连载

第四十二章 民办中学去向

第四十二章:民办中学去向

就这样,我带着无可奈何的思想情绪,回到了学校里。但是我的思想还没有转过弯子来。我认为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不可动摇的。例如,我们的气象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我们学校的园子里,有一个白色油漆的栅栏,围着一块方方的空地,里面立着一个象蜂箱似的大盒子,还竖着一根高高的旗杆,社员们在田地里干活,遇到天气变化时,就要问,民中挂的什么旗呀?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气象哨。因为,我们的气象哨挂出不同的旗帜,说明天气变化的情况。

当时,公社要办一个气象哨,我们学校就接下了这个任务。韩老师和两名同学就开始研究气象学了。他们与县里气象站取得了联系,学了一些基本知识,又找了不少书刊,杂志,什么“气象学刊”、“农业气象”等等。在田头路旁,韩润康和几个同学,热心地与老农民讨论着天气变化的情况。老社员抽着旱烟,眯细着眼睛,望着深蓝色的天空,说着农谚: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蚂蚁搬家要下大雨,等等,韩老师关照同学们马上记录下来,并油印了农谚小册子。这些农民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丰富的气象经验是十分宝贵的。

后来研究气象变化的的兴趣小组有十五位同学参加。分成三个小组,每组观察天气十天,记载十天的风云变化。同学们都带着十分敬佩的神态,看着他们严肃地在气象哨工作,他们详细地记录着每天的温度、湿度、风向,他们还用土法上马,自己制造成了一些仪器,什么量雨桶、风向计,地下井观察器等等,还制造成了用咸菜干,胶片等简易的办法来测量空气中的湿度,预计天气的好坏,及时向公社、大队报告天气预报了。在甘露公社民办中学的黑版报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天气预报:

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晴到少云,夜里多云到阴,明天最高温度摄氏11到13 C度,明天最低气温摄氏1到3度。

在59年初夏季节,秧长小麦黄,小麦成熟了。那天天气晴朗,一丝风也没有,但我们学校的气象哨,根据观察研究,预计当天夜里将有大风暴雨。我们立即向公社报告,并派出小组到各生产队用硬扳纸做的话筒,分头报告天气情况,周围的生产队,及时组织社员抢收小麦。傍晚天阴沉下来,雷声隆隆,电光闪闪,暴雨即将来临,抢收麦子的社员更加紧张起来,挑着小麦直奔场头,到抢收完毕,天黑下来了,大风怒吼,雷电交加,倾盆大雨直泻下来,这时,丰收的小麦未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社员们都说,民中气象哨真灵光,后来还编了个顺口溜赞扬这个气象哨:

民中民中,大显神通,预报天气,立了大功。防风避雨,气象先锋。

当时,民办中学处于三种办学模式中的一种,所处地位是末等的,第一位是普通中学;第二位是农业中学;第三位才是民办中学。甘露人民公社的情况比较特殊,公社在庙桥办了一所农业中学,由中心小学副校长王金生同志担任校长,华水金同志担任教导主任。甘露没有普通中学,我们这所民办中学就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我们只能是以普通中学为榜样,上课教的是全日制学校的课程,在劳动上,我们又是以农业中学为标兵,在劳动生产上,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搞试验田,老农民不相信我们民中学生能种好田,就不愿意把好田调拨给我们。而是给了我们一部份土质不好的,三类苗的流水田给我们种植和管理。还冷言冷语说我们什么,民中民中,荒田租宗。但我们并不在意,坚持事在人为,认真进行了田间管理,大积自然肥料,终于使歪田变为良田,三类苗变成了一类苗。当季小麦试验田获得了大丰收,变成了队里的丰产标兵了。公社还组织上了生产队的干部来参观学习呢!

在教学上,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具体过程中,教师中间还出现了激烈的争论。起初一些教师过份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并且说,不多学些理论知识,还象个什么中学,既然,民中要向普中学习,应该象普中一样上课。如果一味搞实用主义,那是不行的。比如,今年种水稻,学水稻,明年种水稻学水稻,年年种水稻学水稻,这样怎么行?总之一句话,把教学和生产对立起来,这是一种误解。怎么办?我思考再三,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就是教师外出听课,回校后,在校内进行公开教学课,以后逐渐扩大到校外,向友谊学校发出邀请,外面的老师来校听课指导。

语文教师张澍本在外出听课归来后,对我说:“大华老师,我现在在考虑一个问题,如何教学生做好作文,因为,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反映,从学生怕做作文,到爱上作文课,我作了些工作,写了一篇文稿,请你指导。”

我看了张老师的稿子,向他提了几点意见,鼓励他向文汇报投稿,因为当时上海的文汇报正在开展如何教好中学生的作文大讨论。

没过一个月时间,张澍本老师的文章在文汇报上刊登出来了,这对民中来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张澍本是从社会上招募来的老师,当时,高中毕业失学在家,民中缺老师,就来当代课老师,同时从社会上招进来的还有周祖炳老师。他是教英语的。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