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夏的头像

华夏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406/30
分享
《办学记》连载

第五十一章 踏上新的征程

第五十一章:踏上新的征程

初秋季节,天高云淡,气候还是很暖和的。刚开学的那天中午,倪中明带着几个学生在学校面前的河中游泳,他的脚上踩着了东西,一个猛子钻进水底,一摸原来是一捆捆竹子,他费了很大的劲才把那几捆竹子拉出水面。他喊叫同学们一起钻猛子把四捆竹子全部搬上岸,放在学校门口,等待老师处理。

正在这时,供销社里奔出一名男子,问旁边的一位老人说:“这些竹子是不是从河中捞出来的?他们想拿走?”

那位老人还真仔细回忆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说:“没有,没注意看。我倒记得刚才有个人在河水中游泳,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那些人。”

正说着,他身后突然传来一个略带些激动的年轻人的声音:“倪中明!他是倪中明!就是他带头从河中把竹子拉上岸来的!”

听这声音不熟,但人家既然能叫出他的名字来,想来也是学校的学生,倪中明看起来年纪在17岁左右,头发是天生得卷典的,剃的西式头,脸上长着青春痘,眼睛虽不大,目光却极为锐利,全身湿淋淋的,脸上和蔼可亲,身边还跟着三个同学,那名中年男子,神态异常,高叫道:“是他,就是他,带人在水里挖出了我们供销社的竹子!”见到这名男子,脸上也流露出一丝惊惶,但倪中明却一反常态说:“我们把河里的竹杆捞出来,大概是你们丢失的吧?”头也不回的,竟一路奔向学校去了。回到学校他才知道,供销社主任把从河中捞出的四捆竹杆叫人扛到店里去了。他回家不久,供销社的领导们就作出了决定,表扬倪中明的爱护集体财产精神,是一名好学生。供销社特地送给学校里一面锦旗!

经过了这些不寻常的情感经历。对于学校,学生、教师、学生的家长,我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在我准备在学校里大干一场时,一张调令使我走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我真的就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新时期了。

后来,甘露民办中学改为公办的无锡县甘露初级中学。仍由张云生同志任副校长,我任教导主任。

学校改为公办后,面貌一新,六个班级,15位教师,300多名学生,一切按照教育大纲正常上课。

民办中学毕业的学生中人才辈出。究不完全统计:

走上中小学教师岗位的有:吳杏珍、王继根、丁金娣、缪福荣、顾金根、徐才泉等20多人;

走上保衛祖國崗位的軍人有:李金兴、杨凤庆、杨培德、徐中元、汪友兴等30多人;

走上粮食工作岗位的有:殳祖荣、周惠兴、吕培荣、程重喜、陆培君等10多人;

走上医药工作岗位的有:程度、祝雪珍、袁美新、朱云娣、华允中、陈娟平等10多人;

在银行系统工作的有:尤雪英、唐平南等10多人;

在林业岗位工作的有:谈凤英等5人;

在航天航校工作的有:金德兴等2人;

在商业工作岗位的有:华正平、袁美金等30多人;

走上了基层党政领导岗位的有20多人。如周培基,在无锡市人事局长、无锡市人大秘书长岗位上退休;

在工矿企业一线工作的工人更多;

成为乡镇企业家的人比比皆是,这里有很多人成了私营企业的老板和新型的农业合作社长,以及农场主。

值得一提的是,65届毕业生缪祖根同学,品学兼优,考上了荡口中学。高中毕业后,因文革中高校停止招生,他便在家里边劳动,边学习会计知识。从生产队会计,到鸿声公社副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并且考取了由国家统一考试的注册会计师。后来,调入无锡县委农工部工作,由于工作出色,被评为国家农工部的先进工作者。还有华银媛、华瑞元、杨遗庆等同学,一个当上了区卫生局长,一个在文教局退休,另一个在鸿声医院工作,成了一名主治医师,退体后还在贡献余业。五十年代中期,由于知识人才短缺,民办学校成为国家办学的补充,特别是民办初中补习班,那时无锡县就有十所,培养了数以万记的人才,在工、农、商、学、兵、政、党各条战线上,成为骨干力量,后来这十所初补班,起初转为民办初级中学,有的转为农业中学,文革后,都转为公办的全日制中学,大都数民办教师,也都转正为公办的中学教师。也有部份民办教师,因种种原因,中途离开了教育岗位,另谋职业。

64年冬天,我奉命调入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工作,进驻甘露医院,到1965年底,社教工作队彻走,我调入医院,担任院长兼政治指导员,开始走上了崭新的工作岗位。

我离开学校时,师生们恋恋不舍,千言万语,互赠祝愿。但这时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文化大革命即将开始了。张云生同志紧紧握住我的手说,任重道远。我心潮澎湃,一时难以平静,脑海里形成了这样一首诗:

办学十年育人才,创业艰辛守业难。

更喜云生接力赛,但愿一代胜一代。

党叫干啥就干啥,调离学校换岗位。

血防工作行医梦,革命路上大步迈。

我在医药卫生工作的崭新领域里,在防病冶病的过程中,在消灭血吸中病的斗争中,迎来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那些刻骨铭心的事,在《行医记》中详说。。。。。。

      2017年5月1日完稿于瑞江花园

附录:

在无锡县甘露初级中学

(65)届毕业生纪念毕业五十周年回校日聚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65)届毕业生五十周年聚会,大家风尘仆仆从各地赶来,师生再见面,深受感动。

我们当时办民办中学的目的,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平台,(因为当时各种原因,有些学生上不了中学,一些边远乡镇的高小毕业生不能继续读书)当地乡人民政府,自筹资金,自聘老师创办民办学校。为了让学生们继续读书。

甘露民办初中补习班,在历史上曾办过二次。第一次办班是在1952年秋季开学,半年后停办。因为缺资金,缺老师。解放初期,各方面条件比较艰苦;第二次办甘露初补班,是从1957年春天开始,甘露乡人民政府向无锡县教育局打报告申请创办甘露民办中学。想让所有的高小毕业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公开、公平竞争,学习知识成才,为祖国建功立业。当时有十多个乡镇向县里打报告要求办中学。结果县政府只同意批准了甘露、港下、新安等十个乡镇创办民办初中补习班。

我是鸿声镇人,当时青春年少,20虚岁。1957年5月1日到甘露乡镇府报到,开始筹创甘露初补班。真的是白手起家,一无所有。(无校舍、无教师、无资金的三无状态)。只有县里同意办甘露初补班班的一纸文件。经过十年奋斗,甘露初补班转为公办的无锡县甘露初级中学。我于1966年初,离开学校,调到卫生单位去工作。现在50多年过去了。正是人世沧桑,回顾以往,感慨万千!

民办学校是一座炼钢炉,师生们来的来,去的去,毕业生一届又一届,大家都在赶考,有的去考上级学校,继续深造,有的走向社会,经受社会大学的考验,大多数师生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对祖国和人民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作为曾经的老师,留给大家几句感悟之言,与同志們共勉:

生活如水、如蜜、如酒。回忆能打开尘封的心扉,去寻觅沧桑屐痕,想象是沟通现实与理想的桥梁,前进才能奏出欢乐的乐章。

做人一生一世,给人方便,与人为善。人来时一无所有,走时所有一无,人的一生都在画一个圆,可惜很多人没把这个圆画得圆满。

为官一时一地,常思一粥一饭来自人民,当清官,一言一行自律,鞠躬尽瘁为人民,造福一方。做贪官,一事当前为自己打算,贪赃枉法,醉生梦死,遗臭万年。

一个人如果为名为利活着,必然为名所累,为利所害。

人生百年,忽如闪电。一个人奋斗一生,只要做一件有益于人民的事,老百姓就会记着你的,人生仿佛一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几斤几两记得清。

拼搏不一定立即能得到回报,成功与失败有时仅一步之遥,再冲剌一步就是胜利。只要敢于破土而出,那怕是一棵无名小草,大地也会留给你一席生存之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每个人脚下都有一条漫长的路,只要用胆识和才华去舖展,去开拓,去创造 ,只要你描准目标大胆出击,定能冲破一切障碍,走上人生的闪光之路。

人到老年,健康第一。健康是1,妻子、儿子、孙子、票子、房子、位子都是0。说1000、道10000,如果一个人的健康没有了,所有的东西,便统统都是0。人活在世上,健康是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笑着离开人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2015年6月7日

      后 记

无锡县甘露民办初中补习班(简称甘露初补班),是1957年5月1日开始创办的,至今己经60多年了。在这60多年中,人世沧桑,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甘露初补班---甘露人民公社中学----甘露农业中学----甘露民办中学,到转为公办的无锡县甘露初级中学,一步一个脚印往前闯。直到文革后期,合併成为无锡县甘露中学。当时各单位斗批改基本结束,革命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相继成立,党组织开始恢复,经甘露公社党委批准成立中共甘露公社文卫支部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华夏。组织委员:安金虎,宣教委员:王金生。党员有:华夏、安金虎、王金生、张云生等10多位同志,并吸收华荣生为预备党员。下辖三个单位:甘露中学、甘露医院、甘露镇居民委员会。改革开放后,迎来了教育事业的春天,甘露中心小学与甘露中学合併,组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甘露学校。

甘露学校在举办百年校庆前,我收到了周祖炳老师寄来的信函,要我撰写创办甘露初补班的情况,趆具体越好。由于当时我己离开学校50多年了,没有思想准备,未写。我参加百年校庆后,思潮万千,回忆起当年创办甘露初补班的全过程,才开始动笔,写成了《办学记》。

《办学记》所写的内容,是从甘露初补班创办开始,从无到有,历尽艰辛,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把这所民办学校办成初俱规模的六个班级的全日制民办初级中学。直到文化大革命前,转为公办的无锡县甘露初级中学为止。

教育事业,必须公、民办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如果都由国家包下来,势必造成国家经济上的严重负担。特别是在解放初期,国民经济刚开始恢复期间,又遇上了抗美援朝,更是困难重重。当时中小学校的布局又相对不合理,特别是中学,在一个行政区域里,只有一所中学。一般的乡镇只有小学,没有中学。

为了解决中小学生的学习问题,各地的乡、镇政府和老百姓的办学积极性都很高。他们自筹资金,自聘教师又很难找到,向上级教育部门去要,又要不到,解放初期能担当教师的知识份子相对很少。因此,凭一时热情自力更生办起来的民办中、小学校,在维持了一、二年后,又相继关掉,特别是民办中学更是难办,坚持下来的不多。

民办学校,在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异常艰难。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低,没有公费医疗,教课任务重,专业思想很不牢固。在我的记忆中,在困难时期,教育部门为了解决民办教师的看病难题,在全县实行了参加公费医疗的制度。近十年中,共有50多位教师在甘露民办中学教过书,教书时间最短的不满一个月。其中坚持到最后、修成正果、转为公办教师的不足10 个人。

没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没有一个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要想把民办学校办好是不太可能的。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在政策上、财政上、师资上给于民办学校适当的关注、照顾,并且要给于办学人员一定的自主权,在民办教育事业上有一定贡献的教育工作者要给予奖励,否则是很难把民办学校办好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到民办学校去当教师,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教书育人,真的很不容易。民办学校的教师也只有确立了艰苦创业的思想,树立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感,深刻认识时代负有的光荣使命,才能勤勤业业的工作,把一生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在写完这篇后记的时候,我深感欣慰,特向在甘露民办中学工作和学习过的师生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华夏 2021年7月1日

         写于建党100周年的日子里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