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简介:回到老家,父子受到了村人里热烈欢迎,和他们一起去认了原来董家遗址,又收拾出破窑让他们暂住,又帮着把于氏的灵柩迎回来安葬在祖坟里……
人物:董武 董永 高顺 村长张明德
(村里人听说来了个被贬的侯爷父子,都跑来看,一会儿聚了好些人,都跟着他们向村外走去。)
高顺:到了村外的土窑旁,高顺指点着破窑的东面,“那应该是你家的老宅处,记得我家是在你们西面的,咱们对门来着。”
董武“哦”了一声,可高顺指的地方一点瓦砾也荡然无存,只是些衰草,泛白的土地。
董永:忙跑过去看,看啥呢,啥也没有,不免失望。小伙伴们冲他指指点点,嘻嘻哈哈的。董永报之以热情回应,可谁也不好意思说话儿,只是傻笑。
高顺:“董侯爷,既然咱老辈里亲,回来了,俺也不能让你们住野坡里,还是到俺家暂住些日子吧,有啥打算以后再说,”他热情相邀。
董武:却推辞了,是啊,自己是不是朝廷要犯连他自己也不清楚,再连累了乡人,教他如何忍心啊。于是,坚辞不受,拱手道,“谢谢了,谢谢乡邻,冒昧来此,怎敢打扰,我看破窑还能遮蔽风雨,俺父子就在次暂且安身吧。以后叨扰,还请见谅。”
高顺:“那好吧,等会儿俺给你送些吃的来。”说着,招呼众人一起帮着收拾破窑。(晚饭的时候,村里很多人送来米面、被褥啥的,还有人送来几件旧衣物。
董武:感动的,禁不住感叹,“还是家乡人好啊。”
(就这样,父子在破窑里暂住下来。几天后就是新年了,董武带着董永去给各家拜年。村里人也都来土窑里回拜,听董武讲青州府的故事。小孩子们也都来找董永玩,把好吃的分给他一些,场景很感人,父子很满足,几个月来颠沛流离的生活,吃尽了苦,受尽了难。如今,安定下来,就像是人起死回生,倍感幸福。虽说,寒窑里冷。可是,这是家啊。回家了,心里踏实,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安定下来后。第一件事儿,董武亲选了个黄道吉日,找村里几个后生帮忙,把董永娘的坟迁了过来。)
董永:身穿孝服,手持哭丧棒,跪在娘的坟前,大声哭说着,“娘,回老家了,老家的路从这往西走,你可一定跟上啊。”再想到逃难路上的艰难,哭得更是凄凄惨惨,村里人都跟着落泪。
董武:给夫人烧着纸钱,也大声说着:“夫人,我们回老家了,你地下有灵,可以安心了。”说着,老泪纵横。(其实,董武还没从这个突遭的变故中彻底的解脱出来,要不是为了年幼的儿子,他很可能随着其夫人去了。他不能违背夫人的重托,一定要把年幼的儿子抚养成人。再者,他也有一种香火的情节支撑着他,董家本来不旺的香火不能在他这一代断了。真要这样,九泉之下难以面见列祖列宗。自己丢了候爵已经很对不起祖宗了,再断了香火,那可是至死不能饶恕的罪过,必须把儿子抚养成人。)
灵柩挖出来了
董永:撒着纸钱在前面引路。不时说着,“娘,回家了……”
董武:一路扶着灵柩,也是老泪纵横,怎也没想到,突来的变故,弄得如此凄惨,死也没个安生的地方。他心里默默的念着,“夫人,都是愚夫的错,让您跟着受罪,也连累孩儿受苦,要是早做点准备,何尝如此啊。”越想心里越痛,禁不住哭出声来。
(回到村里,在哪里下葬,其实,董武心里并没有谱,不得不去请教高顺、村长等上辈人。在破窑里商议,有董武、高顺、村长张明德,村里其他几个上了年纪的人)
高顺:“老辈里人说,这董家庄就是您先人在此最早居住的,所以叫董家庄。后来,又从县城搬来户逃难的于姓人家,你先人收留了他们,他们只有一女,嫁给了您的先人,村里就有了‘董于一家’之说。后来陆续来了俺高姓和张姓人家,那已经很晚了,是在明初从枣强和洪洞迁移过来的移民。”
张明德:(五十几岁年纪,一脸的沧桑,因为人处世公正、耿直,有担当,又是个热心肠,村里谁家有事儿都当成自家事儿办,被推举为村长)点点头,“老爷子说的一点儿也不错,我们这些外来户享受到了你们董家的恩泽,才能过上这平安生活。所以,村名一直未改,也是对你们董家祖先的感恩。如今,你们回来了,村里人都很欢迎,就像见了亲人一样。窑东这几亩薄田是我和老爷子的,原来也是你们董家的开荒地,我们商量过了,也别说啥租子不租子的,你们爷俩学着种吧,多少打些粮食,也够你们嚼用的。”
董武:忙起身拱手施礼,表示感谢,又唤进屋外的董永进来磕头,道,“你们的情谊比海都深。落难之人能收留就感恩不尽了,还给地种,租子是必须交的。”
高顺、张明德:忙起身还礼,又赶紧扶起董永,很是疼爱的样子,“多懂事的孩子啊,忠厚、仁义,很有董家遗风。”
董永:被夸赞的不好意思,按照村里的辈分,别看高顺一把年纪,还得叫董永小叔。张明德辈分更小,都是重孙子辈上。董永人小辈不小,这使他很难为情,努努嘴,不知道怎还礼,他小脸红红的,只得说,“谢谢,谢谢您们的照顾,我得出去给娘守灵了,”说着,又深施一礼,躬身后退出去。
张明德:“小少爷真孝啊。”又转头看着高顺,“听您说过,老爷子,董家祖坟在村西的沟西边?”
几位上年纪的老人:都点头,“祖辈里都是这么说的。”
高顺:也点点头,又看着董武,“您家的祖坟就在俺家的地里,捡个风水好的地方,就把祖奶奶葬那儿吧。”
董武:再次起身拱手感谢,“让我说啥好,大恩不言谢,此恩情,我董武永世难忘,此生不报还有我的儿子,儿子报不了,还有我的孙子。我董家世世代代不会忘了您的大恩。”
高顺:“董老爷何出此言,本就是您们董家的老祖坟地,说要感谢的话应该是我高顺啊。”(说了很多谦让的话,众人又商量着出殡的事儿……)
董永:第三次给娘亲指路,禁不住嚎啕大哭。“娘啊,是儿不孝,让您跟着一路颠沛流离。咱回家了,您可以安息了。”
董武:“亲扶灵柩,老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