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子营的头像

王子营

网站用户

剧本
202106/11
分享
《董永》连载

第五十八章 仲傅连理

本场简介:傅儿住下来,茅屋里显得有些小了。董永在屋里摆弄了半天,也不知道把床支在哪儿合适。再说,一个女孩儿家和两个男人同屋住有伤风化。……

人物:董永董仲 傅儿

董永:就暂住在地头的窝棚里。

董仲:半大小子了,知道害羞了,也不愿意和傅儿同住一屋,晚上就在屋檐下暂住。

傅儿:就很为难,说让父子住屋里,她在茅屋外搭个窝棚就行。

董永:不同意,一个女孩儿家怎能睡在屋外呢,非要傅儿住屋里,又和董仲道,外面要是冷就睡灶膛里,反正你们已经定了娃娃亲,就是睡一屋,别人也说不出啥来。

董仲:就是不答应,这使董永很伤脑筋,重盖茅屋,觉得有些吃力,不盖吧,将就着住,现在还好,正是夏末秋初,住在外面还可以。要是到了冬天怎办?想来想去,还得盖茅屋。

(以后,董永就把精力放在了盖茅屋上,凡是有点儿空闲,他就在草屋前的水塘边和泥脱坯。董仲下学回来也帮着干。)傅儿:操持家务,烧火做饭,洗洗刷刷。草屋虽破,却被她布置的井井有条,打扫得干干净净。

父子:家里有个女人就是不一样,这是父子亲身感受到的,也越发的喜欢傅儿。

傅儿:有空也帮着干,她还向村里人学防线、织布。很懂礼节,吃饭,只要董永不动筷子,她就站在一边伺候着;只要董仲不吃,她总是在一旁等着。

董永:很喜爱这个未来的儿媳妇,对她比儿子还好,有个宽裕的钱儿,总是给她扯几尺花布,让她做衣服。

(脱坯挖泥,坑塘越挖越大,水也越积越多,村里人常在这儿饮牲口,都叫它董永湾。)

董永:为了方便村里人来取水饮牛,他还顺了道,方便人和牲口上下,从汉家河里抓的鱼,吃不了,也放在里面养着。因为傅儿喜欢,董永还赊了几只小鸭放在湾里养着。

董永:土坯脱好了,又去汉河里割苇子打苇箔。汉家河里的苇子又高又粗。可是,很少有人敢涉足,说里面有条大蟒蛇,还吃人。当然,这些都是传言。他不怕,他还记得,小时候在河里抓鱼,不就遇见一条擀面杖粗的黑蛇吗,他救下了两只小鹤,还把黑蛇送走了。按说,这些应该是他记忆深刻的。不知怎的,这些只是隐约记得,有些事儿都忘了。第一天,他割了十来个苇子捆,啥事儿也没有,都是董仲和傅儿背回家的。董仲和傅儿也想下水割,董永不让。他是怕万一出啥事儿,那可了不得,只让他们在岸上等着,他割好后拖上岸,让两个孩子往家背。第二天,他割了些,打发两个孩子走后,在岸上歇了会儿,再下水割时,觉看到前面一片芦苇猛烈地晃荡,就这就听到像老牛喘息的声音,正在不知所措,一个黑鱼头似的东西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还吐着黑黑的芯子,两只凶恶的眼睛盯着他,和他离着不过三尺。大黑蛇,他看清了,手里紧紧攥着镰刀,一时不知所措,就在那儿僵持着。他知道,这么大的黑蛇攻击他,他不是对手,心里自然怕得要命。坚持了半刻功夫,那黑蛇突然放松了攻击的姿势,缩回身子游走了。他赶紧上了岸,觉得这条黑蛇似曾相识。

董仲和傅儿:赶来,看爹爹在岸上呆立,忙问怎么啦,看见啥啦?

董永:“河里真有黑蟒,反正也够了,咱不割了。”

董仲和傅儿:一句话把吓得神情紧张,看来不是传说,爹爹真看到了。否则,他不会是这个神情。于是,就匆匆离开了。董永:回到家里,他叮嘱两个孩子不要出去乱说,免得引起恐慌。反正是不惹它,它也不会伤人。

(十来天后,啥事儿没发生,董永才安下心来,打好苇箔,又准备檩、梁啥的,还得请木匠帮忙。幸亏今年收成好,多收了几斗高粱,多换了几个钱。一切准备就绪,就是还缺门窗啥的,正发愁的时候,傅儿把三千钱拿给董永,说是她把自己的金锁当了,盖房子要紧。)

董永:很感动,直夸她懂事儿。

董仲:也对傅儿另眼相看,相处的时间长了,也不再那么生分了,在一块儿说话啥的,就像亲兄妹。

(农村里,盖房子是大事儿,村里人都来帮忙。)

傅儿:忙着烧水烧饭,进进出出的,一刻不停,已然成了家里的主妇。

村里人:都私下里笑说:“董仲这孩子好,人意、孝顺,找个童养媳也这么懂事儿,这真是老董家修来的福气啊。”

董永:听了很高兴,越发的喜爱傅儿,心里也想着为他们圆房的事了。

董永:草屋上了梁后,他谢绝了村里人的帮忙。因为,帮忙是要管饭的。可是,家里没那么多粮食管饭,只得自己干。泥墙那几天,董永休了几天学帮着干,傅儿除了做饭外,还帮着提水捣泥。

(半个月后,在旧草房的旁边又立起了两间新草房。这两间草房可比旧的草房宽敞得多。)

董永:盘好了炕,又把灶膛按到了这屋里。这样,傅儿烧火做饭啥的也方便。

傅儿:却不愿意住进去,和董永说:“有好屋先让父母住,有好饭先让父母吃,这才是孝,娘亲在时常这样和我说,还是爹爹和哥哥住进去,我住旧屋好了。”

董永:听了万分感动,传到相邻耳朵里,也都夸傅儿,“别看生在富家里,一点儿也不娇气失礼。”

(也有人说是大孝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感染了她,孝子之家怎能出现不孝的呢。)

董永:就和傅儿说:“灶膛在这屋里,你烧火做饭也方便,将来再给你按张机,织布啥的都在这屋里。我又不干这些,还是你住吧。”

董仲:也这么劝,“爹爹说得对,还是你住吧,我和爹爹还是住老屋。”

傅儿:这才勉强答应了。

(一晃几年过去了,这段安静的日子使董永很享受,有时候,他就偷偷到坟上告诉爹娘,是你们地下保佑,才给仲儿找了这么好的童养媳,又贤惠,又懂事,手儿也巧,居然学会织布了,织出的步板正、花色好,村里人都夸呢。仲儿也好,老先生说孺子可教,将来有大出息,很可能被举孝廉,上次去府衙,县令还提起过呢。将来他真为官了,说不定还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呢。说到这儿,想到自己毁了金印,董永就有些愧疚,自己还是高昌候呢,已经很长时间了,他都把自己的身份忘了。当然,董永并不在乎这些,他在乎的是何时給仲儿圆房,时常到坟上来征求爹娘和巧姐的意见,还到老槐树下说。他深信,这样,天羽一定会知道的,希望能托梦给他,这可是他最后的心事了。在农村里,盖房娶媳妇,就是人一生的大事儿,巴结一辈子就为了这些。如今,儿媳妇就在家里,不用托媒婆去说,省了一大笔钱。儿媳妇又这么孝顺懂事儿,也使他很安心,想着,心满意足。就是等了很多天,也没盼来天羽入梦来,他只有自己拿主意了。等再过两年吧,攒攒些钱儿,到时候,叫上村里长辈人,给孩子把事儿办得体体面面的。可是,希望都是美好的,实现起来有些难。两年又过去了,不是闹虫灾,就是大涝,还险些把草房冲毁,打得粮食,除了交租子的,一年的嚼用都不够,还得指望他给人看病挣些钱贴补着,才不至于去讨饭。一年到头,根本没攒下几个钱。有时候,他就叹息,天下太平了,日子过得怎就还这么艰难呢。不偷懒,天天干,村里人都这样,可没几家有好日子过。自己呢,在村里算是好的,因为会些医术,给人看个病啥的,总会赚几个外快,这样还不行,手里还紧。其实,董永也是往四十上数的人了,别说打工,劳作一天都腰酸背痛的。农活儿大多是儿子干了,他也就打个帮手,这人呢,一代代传得可真快。)

董永:吃晚饭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跟两个孩子说了,你们年龄也不小了,该给你们办喜事了,你们有啥想法?

傅儿:看上去有些羞色,低头不语。

董仲:也是低头不做声。他脾性跟董永一样,憨厚、老实,不善言谈和交际。当然,他们也知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必须遵从。

董永:看着两个孩子,趁了会儿道,“要是没啥意见呢,过两天,爹去看个好日子就给你们办了。”

(农村的风俗,从小养着的比现娶得办喜事儿要简单得多。现娶得,小见面、换手帕、递简、过彩礼、迎娶,哪一个环节也不能少;从小养着的,到了年龄,找个媒人,办桌酒席,双方老人凑一块儿喝个酒也就完事了。董仲的婚事儿更简单,娘家没人儿,从村里找个婶儿代替,兼着当媒人。又从村里找了两个上辈份的吃了顿饭,大红喜字往门上一贴,就算娶媳妇了。本来,董永要两个孩子住到新草屋里。可是,傅儿不让,非让他搬进新房里,两个人住进了旧草房。不但是董永,村里人都夸,这样的好媳妇,打着灯笼也难找。)

董仲:学业上也有了收获,成了县里的贡生。千乘郡一年一度的举孝廉,董仲被选为第一。推举时,董永为避嫌,并没有参与。当县令告知董仲夺魁,要他回家准备时,董永犯了难,被推举,呈报费得上白银,哪里去筹集?

董永:回到家,他跟仲儿说。

董仲:一口回绝,为一孝子名借钱,不值得。这孝廉已不是寻常百姓家所举得起的。

董永:听着,也觉得有道理,自己是孝子,还是王侯,一样受贫穷。富人家为淘得好名声,不惜捐万金。人家那是有,不在乎这些钱财。而且,花费了这些钱财,以后很有可能捞回来,甚至比这更多。自家孩儿就是举了孝廉,也不是这样的秉性。何况,就算是县里举上了,还要到府里、省里、朝廷,一级级官口都得要举孝费用,哪里来这些钱财?就算不在乎钱财也不一定举得上,天下富可敌国的有钱人多的是。想到这些,他赞成孩儿的意见,就是觉得对他有些愧疚。

董仲:第二日,他亲自去了县里,辞去了被举的名额。

县令:这也正应了他的心思,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被举,是没有多少油水可捞的,那得了第二名的张家昨晚打发家人送来五百银,要他从中帮忙,正没借口呢,董仲亲自来辞,是皆大欢喜的事儿。故意惋惜了一番,客客气气的让师爷把董仲送出来。

董仲:回到家,和父亲说着。

董永:只是叹口气说道,“不举也罢,都变了味儿,不是咱穷人该得的,等朝廷开考,可以凭学问考取功名。”

董仲:应着,“孩儿并不忘爹爹教诲,时时温习功课,就等朝廷开考。”

董永:“好啊,好啊,听你爷爷说,你祖爷爷古稀之年都每日温书,手不释卷,你很有你祖爷爷学风,爹爹也很喜欢读书,只是被逆贼误了。”又道,“仲儿,结婚几年了,你们还没有孩子,爹爹很着急,可又说不出口,不是哪儿不对付了,为父寻思着,弄些祭品,你陪着傅儿去龙华寺观世音娘娘下许个愿可好?”

董仲:垂首应着,“昨儿,傅儿跟我说起,也是这个意思,要孩儿向父亲示下,早上走得急,倒把这事儿忘了,我这就和傅儿说去。”

傅儿:其实,他已经准备好了香火钱在屋里等候着。丈夫还没进屋,她就迎出来,向公公施礼,表示感谢。

董永:“一家人,别这么客气,以后啊,家里就你做主,你办事儿也周到,爹爹放心。”

傅儿:又施礼,“多谢爹爹,傅儿年幼无知,礼数又不全,还是爹爹当家为好。”

董永:“你的心思,为父明白。可是,为父身子不如以前了,又有些健忘。仲儿呢,每日下地,空闲了还读书。这个家就得你照管起来为好。”

傅儿:不再推辞,道个万福,“多谢爹爹。”

董永:抬头看看日头道,“天不早了,你们快去吧,和送子娘娘好好说说,早去早回。”

董仲和傅儿: 两人答应着,匆匆上路。

董永:看着小两口一前一后的走远了,心里很是欢喜,只盼着来年,媳妇儿能生个大胖小子,延续董家香火,那真是十全十美了,爹娘在地下有知,也会欢喜的……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