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简介:父子去看望老槐树。因为天旱,汉河水落了不少,老槐树也深受其害。父子就给老槐树浇水,一气提了几十罐浇在树根部,就在离开时,老槐树突然显灵……
人物: 董武 董永 槐仙
(收拾完了,董永重新躺下来,爷俩一时睡不着,就说着话儿,没啥说的了,就扯到那棵大槐树上。)
董武:“永儿,我总觉得那棵大槐树有些灵气的,昨儿没一丝风吧,刚走进树荫里,好像觉得晃动了一下,特别是那树干上,觉得有双慈祥的眼睛在看着我呢。”
董永:“是吗,爹爹,我怎没发现呢?”(想到那棵老槐树,
树高足有三丈,树冠遮天蔽日。他试过,环抱一下,身子贴在树干上能看到自己的双手,抬头看,除了密密麻麻的枝叶啥也看不到。在正午里,他试着,不管向哪个方向走,迈五十步正好到树荫和阳光的接触点上。这树冠有多大,他都形容不出,说它像家里新买的那把撑开的油纸伞,又觉得伞太小了,不足以形容出。坐在树荫下纳凉、小憩,凉风习习,很是惬意。每到集日里,来歇凉的人很多,大伙一起说话谈笑儿,是最开心放松的时候。今年,从过了年到五月里没落一点雨,汉河里的水面干了不少。近岸的河滩干渴的都咧开了口子,芦苇也没长好,低低矮矮的,苇叶蜷缩着,中午时分都耷拉着。老槐树也深受其害,每日里都落一地黄叶子。就是那些绿叶儿也都耷拉着,没有一点儿生气。董永看着,心里很难过,每天经过的时候,他总会给老槐树浇些水。)
董武:轻声的问了句,“永儿,睡着了吗?”
董永:“没呢,爹,我在想,这棵老槐树还真会选地方,长在汉河边上。您说,是古人种的还是自生的?”
董武:“哦,爹还真不知道,它应该活了很久了。永儿,明日爹上市,你就在家歇一天吧,哪儿也别去了。”
董永:“爹,还是您歇着吧。”
董武:“要不,咱谁也不出去了,去看看大槐树。”
董永:“行,”心里很高兴。
董武:扭头看着儿子,很是满足。记得儿子还在襁褓中,他就觉得这个儿子有颗善心,除了出生时那几声啼哭,平日里很少哭,哪怕是饿了,只是咧咧小嘴,舞动一下小手儿示意。特别是晚上,吃饱喝足后从不吵闹。大些了,会走了,见谁都笑。四五岁上就知道心疼爹娘,一日三问候。有点不舒服啥的,总是偎依在病床前不离左右。还非要跟着径荣去抓药。慢慢的,以后不让径荣去了,总是他自己去。这样孝顺的孩子,生在王侯家,却身在百姓里,都是命吗?想着,他又就难受,都觉得是他的罪过。听到孩子轻微的鼾声,他叹口气……
(第二天,天气很好,清爽爽的蓝天,凉丝丝的风。吃了饭,父子就来到大槐树旁。)
董永,要爹坐在大槐树下歇着,自己跑上跑下的给老槐树浇水,还不时冲爹笑着。
董武:“来,爹帮你。”他接过儿子的水罐,浇在老槐树的根部。父子接力,浇了几十罐水,累得额头冒汗。
董永:“爹,歇会儿吧。”
董武:答应着,“爹觉得出点儿汗,身上轻快多了,”说着,咳嗽了一声。
董永:“可爹怎还咳嗽呢?”说着,扶爹爹坐在大槐树下歇着。
董武:“咳嗽一声两声的不算啥,永儿,爹觉得你对药上还有些了解,都快成半个大夫了。”
董永:“是吗,爹,在王氏药铺那些日子,一些药材的药性就记得了。”
董武:“我儿聪明啊,又好学,这要是世道安定了,考取个功名不在话下。”
董永:“爹,世道会好的。”
董武:用衣角给儿子拭着汗,很疼爱的的样子,又都抬头望着老槐树,“就像这棵老槐树,经历了多少风雨,不屈不挠,炼得一身傲骨虬枝,才傲立于天地间,又为人遮风防雨,夏给清凉,冬档寒风,积了多少阴鸷,才修得如仙一般。”
董永:“爹,您是说做人也要这样吗?”
董武:“我儿就是聪明,一点即通,是一块读书的好料,可惜……”他没说下去。
董永:“爹,孩儿觉得,只要是到安定,都能安居乐业,父母高兴就好。”
董武:“真是个孝顺的孩子,咱回家吧。”
(董永和爹刚离开树下不过丈远。忽的,大树身子猛的摇晃了几下。这可是个炎热的天啊,没有一丝风。是不是老槐树感谢董永父子呢?其实,董永走着,不经意的一瞥,正好看到。)
董永:忙拉爹爹跑回到大槐树身边,笑问着,“老槐树伯伯,您是不是要和我们说话呀?”
董武:虽说吃了一惊,还是觉得儿子说话好笑,真是个孩子,木头疙瘩怎会说话,这要是让外人看见还不说孩儿傻呀。他环顾了一下,幸亏没人路过。但是,他不想说孩子,只要孩子高兴,他心情也好。要不的话,这样的生活,他是很难熬下去的。可就在这时,老槐树又猛地摇动了几下后,顿时吓得他毛骨悚然。一时懵了,呆呆的站在那儿。等回过神来,他猛的抱起儿子跑去……)